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植物”共生模式下不同植物根际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
1
作者 胡建勇 李晓东 +3 位作者 翟旭亮 时春明 焦飞 高攀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为研究“鱼-植物”共生模式下不同植物根系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与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关系,分别剪取定植于浮床中的水稻(Oryza sativa)、茨菰(Sagittaria sagittifolia)、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和苏丹草(... 为研究“鱼-植物”共生模式下不同植物根系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与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关系,分别剪取定植于浮床中的水稻(Oryza sativa)、茨菰(Sagittaria sagittifolia)、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和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根系,经PBS(p H=7.4)缓冲液漂洗、摇床震荡和离心富集根系土壤等处理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根系细菌群落多样性,同时采集植物种植区水样,分析有关水质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在“鱼-植物”共生模式下根系细菌OTU绝大部分为特有类型,彼此间差异极大,水蕹菜的OTU数最多,苏丹草最少;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苏丹草与其他四种植物差异大,而茨菰和水稻聚于一个分支,说明试验植物间的OTU相似性较高。不同种类植物根系细菌群落组成均匀度低,不同种类菌群差异较大;通过水质与根系细菌菌群关联分析发现,Planctomycetaceae等14科、Rhodobacter等14属与水体中的N、P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性(P<0.01)。为提高共生植物对水产养殖中水或尾水的净化效率,建议采用该技术时应选用多种植物搭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植物”共生系统 根际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水质分析
下载PDF
富钾烤烟品种成熟期根系分泌物和根际细菌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小全 阚洪赢 +2 位作者 刘冰洋 魏星 胡育玮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9,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钾吸收利用效率烤烟品种成熟期根系分泌物和根际细菌多样性差异,有助于了解烟草富钾品种成熟期高效吸收利用钾素的机理。[方法]选用富钾烤烟品种ND202和常规品种K326、NC89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根际主... [目的]研究不同钾吸收利用效率烤烟品种成熟期根系分泌物和根际细菌多样性差异,有助于了解烟草富钾品种成熟期高效吸收利用钾素的机理。[方法]选用富钾烤烟品种ND202和常规品种K326、NC89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根际主要养分含量、根系分泌物和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成熟期NC89和ND202根际土中的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极显著低于K326,速效钾含量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且为ND202最低。成熟期ND202非根际土的碱解氮极显著高于K326和NC89,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且均为ND202最高。3个品种成熟期根系分泌物主要成分含量有差异,ND202根系分泌物有机酸含量占其已检测出根系分泌物总量的 81.80%,比NC89高12.86%,比K326高15.98%。3个烤烟品种成熟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主要细菌在门水平和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有较大差异。根际土壤中链霉菌属、气微菌属和Iamia属的相对丰度表现为ND202>K326>NC89,而芽孢杆菌属、硝化螺菌属、乳酸乳球属、Steroidobacter属、Flavisolibacter属和野村菌属的相对丰度则表现为ND202<K326<NC89。[结论]成熟期富钾品种ND202具有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低而非根际速效钾含量较高、根系分泌物有机酸含量高的特点。成熟期不同钾吸收利用效率烤烟品种的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富钾品种 成熟期 系分泌物 根际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宁夏荒漠草原典型灌丛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
3
作者 姚佳妮 代金霞 +2 位作者 刘爽 张钧杰 胡明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285-9299,共15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特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明确荒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群落功能及其环境响应特征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宁夏白芨滩荒漠草原内柠条(Caragana spp.)、沙冬青(Ammopiptanthus... 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特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明确荒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群落功能及其环境响应特征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宁夏白芨滩荒漠草原内柠条(Caragana spp.)、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毛刺(Caragana tibetica)和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4种典型豆科灌丛不同发育期根际土壤样品进行了16S rRNA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研究了荒漠草原生境下豆科灌丛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和根际碳、氮循环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4种灌丛果实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而不同灌丛之间无显著差异。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等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在灌丛间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其中放线菌门(32.98%—44.53%)是根际最优势门类,其次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共有322个核心细菌属,多样性较为丰富。节杆菌属、红色杆菌属和微枝杆菌属为可定义的优势属。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途径因灌丛种类和发育期的不同而有差异。蛋白质直系同源簇数据库(COG)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注释表明,4种灌丛根际土壤中仍存在大量未知的功能类群有待挖掘,参与能量生成和转化、碳水化合物转运代谢和信号转导等功能群落在4种土壤间具有显著差异。在KEGG level 1水平下与代谢相关的功能类群丰度最高,平均占比73.05%。碳、氮循环特征分析表明,碳固定中还原性柠檬酸循环途径相关基因丰度较高,氮循环中有机氮代谢途径相关基因丰度较高。柠条根际土壤微生物参与碳、氮固定的基因丰度较其它3种土壤高。冗余分析(RDA)表明,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与土壤全氮(TN)、铵态氮(NH+4-N)、总磷(TP)和有效磷(AP),变形菌门与pH显著正相关,酸杆菌门与AP、速效钾(AK)和pH显著负相关;碳固定途径与土壤氮、磷元素均显著正相关;NH+4-N、亚销态氮(NO-2-N)和TP与固氮途径,硝态氮(NO-3-N)与有机氮代谢和反硝化途径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了解荒漠草原生境中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基因资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环境响应特征及其适应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灌丛 16S rRNA测序 宏基因组测序 土壤细菌多样性 碳循环基因 氮循环基因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福建莆田地区枇杷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付龙威 汤晓娟 +3 位作者 林授锴 王春花 张艳珍 刘云国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261-267,共7页
福建莆田地区是我国枇杷的主产地之一。为探讨复合肥对莆田地区枇杷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研究4个采样点的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12份枇杷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得到3537... 福建莆田地区是我国枇杷的主产地之一。为探讨复合肥对莆田地区枇杷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研究4个采样点的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12份枇杷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得到35371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属于31个门,617个属;共有12个优势门(丰度>1%),其中丰度>6%的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5个优势属(丰度>1%)。在不同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各优势菌门、属所占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主要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pH值和全氮、有效磷、总磷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丰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复合肥 高通量测序 土壤细菌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添加硫磺对蓝莓根区细菌多样性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5
作者 周文杰 姚平 +2 位作者 黄国辉 王东来 鞠方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1-588,共8页
蓝莓生长对土壤pH要求较高,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生产中采用施用硫磺的方式调整土壤pH。以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为切入点,探讨土壤pH对蓝莓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蓝莓土壤pH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盆栽“蓝丰”为试验材料,研究... 蓝莓生长对土壤pH要求较高,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生产中采用施用硫磺的方式调整土壤pH。以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为切入点,探讨土壤pH对蓝莓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蓝莓土壤pH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盆栽“蓝丰”为试验材料,研究添加硫磺调控土壤pH对蓝莓根际及非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根系和叶片生理功能及植株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磺处理后,蓝莓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门水平上丰度最高的3个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未分类(unidentified 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在添加硫磺处理后显著增加,而蓝莓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丰富度均显著下降。对照土壤的OTU数较多,硫磺处理土壤的OTU数较少,分别为1556个和160个。硫磺处理显著降低蓝莓叶片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5.91%和14.58%,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总呼吸速率显著增加,根系呼吸基础生化途径中三羧酸循环途径贡献率显著升高。短期内,硫磺处理还显著降低了蓝莓植株的株高和叶面积等生长指标,但对地上部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茎粗和叶片数等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添加硫磺处理通过降低土壤pH,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植株生理功能,从而影响了蓝莓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根际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系功能
原文传递
棘托竹荪连作对根际土壤细菌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梁俊峰 禹飞 史静龙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10,共10页
棘托竹荪连作导致棘托竹荪产量降低、质量下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变化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态系统物质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棘托竹荪连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分布的影响尚不清楚.以连续三年棘托竹... 棘托竹荪连作导致棘托竹荪产量降低、质量下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变化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态系统物质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棘托竹荪连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分布的影响尚不清楚.以连续三年棘托竹荪根际土壤为材料,探讨连续种植棘托竹荪对根际土壤细菌的影响,为调控棘托竹荪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连续三年棘托竹荪出菇高峰期的土壤及对应的未种植棘托竹荪的样地,采用"S"形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及分子水平上对16SrRNA基因进行HiSeq2500测序研究,利用R语言和SPSS22.0等软件分析棘托竹荪连作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种植棘托竹荪后,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碳、全磷、碱解氮等的含量均增加,细菌种群数量和多样性均增加.连作三年后,种植棘托竹荪区域的土壤细菌种群与多样性降低,慢生根瘤菌属,Candidatus_Solibacter和Chthoniobacter的相对丰度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Kaistobacter、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金黄杆菌属等菌群相对丰度则逐年减小.在种植棘托竹荪区域,属水平上的菌落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比较大,特别是pH、有机碳、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随连作年限的延长,棘托竹荪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连作 土壤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半干旱荒漠区柠条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8
7
作者 沈聪 刘爽 +2 位作者 苏建宇 田平雅 代金霞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08-3517,共10页
本研究对宁夏荒漠区5个典型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群落根际土壤样品进行了16S rRNA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干旱荒漠生境下柠条根际细菌群落结构、氮循环基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柠条根际细菌分布于39个... 本研究对宁夏荒漠区5个典型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群落根际土壤样品进行了16S rRNA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干旱荒漠生境下柠条根际细菌群落结构、氮循环基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柠条根际细菌分布于39个门,以放线菌门(22.69%~33.86%)和变形菌门(21.24%~31.79%)为主要优势菌门,其次是绿弯菌门(10.25%~16.39%)、酸杆菌门(11.09%~14.90%)、拟杆菌门(3.50%~6.67%)和芽单胞菌门(1.70%~6.43%)等;共有418个核心细菌属,各样品中都有不同数量的特有属,多样性极其丰富。宏基因组数据表明,柠条根际土壤中真细菌reads数占94.37%,其次为古细菌(5.35%)和真核生物(0.15%);最丰富的功能类别是氨基酸转运与代谢,其次是能量生产与转化,复制、重组和修复。与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最丰富,表明这些基因与各个生物类群的生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际细菌参与氮代谢的相关路径主要包括异化性硝酸盐还原、同化性硝酸盐还原、反硝化、硝化以及固氮过程,其中异化性硝酸盐还原和同化性硝酸盐还原途径是氮循环的主要途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速效氮和全钾含量是影响柠条根际微生物组成的主要限制因子,有机质、总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影响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群落 根际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氮循环基因
原文传递
Exotic Plant Alnus trabeculosa Alters the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Native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ies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被引量:1
8
作者 CHEN Xueping ZHANG Xuanxuan +4 位作者 ZHU Xi'e ZHANG Hui LIANG Xia LEI Yanru HE Chiqua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Alnus trabeeulosa, a rhizobia-nodulating tre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Chongxi tidal wetland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of China to increase the biodiversity of plants and restore tidal wetland functions. However, t... Alnus trabeeulosa, a rhizobia-nodulating tre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Chongxi tidal wetland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of China to increase the biodiversity of plants and restore tidal wetland functions. However, the effect of the introduced plant o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restoration outcomes remains unknown. In this study, the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Phragrnites australis monospecific community and A. trabeculosa-P, australis mixed communities, aiming to assess whether A. trabeculosa influenced the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ies of P. australis an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ifferent taxonomic groups within a soil community may respond similarly to the presence of an introduced exotic plant. Among the 14 phylogenetic phyla detected, Proteobacteria and Acidobacteria were the dominant bacterial taxa in the rhizospher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predominant Proteobacteria showed that the clones from the rhizosphere soils of A. trabeculosa and P. australis in A. trabeculosa-P, australis mixed communities were more diverse than those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P. australis in P. australis monospecific community. The rhizosphere community in the wetland potentially included active microbial community related to carbon, nitrogen, and sulfur cycling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P. australis in A. trabeculosa-P, australis mixed communities exhibited the highest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Hr) and Simpson diversity index (l/D) (H = 4.52, 1/D = 253). Correspondence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were altered after A. trabeculosa was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ne library phylogenetic group restoration outcomes rhizosphere soil microbial index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Simpson diversity index 16S rRNA gene wetland resto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