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媒新格局下的报业转型
1
作者 宋玉冰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97-98,共2页
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导致当前传媒格局发生革命性改变,传统的"铁三角"格局已不复存在,网络等新媒体成为主流媒体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新的传媒格局,传统报业只有义无反顾的投身新媒体建设,才能在未来的媒体格局... 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导致当前传媒格局发生革命性改变,传统的"铁三角"格局已不复存在,网络等新媒体成为主流媒体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新的传媒格局,传统报业只有义无反顾的投身新媒体建设,才能在未来的媒体格局中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获得更大的发展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新媒体 传媒格局改变 报业转型
下载PDF
控雨对荒漠草原植物、微生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9
2
作者 黄菊莹 余海龙 +2 位作者 刘吉利 马飞 韩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362-5373,共12页
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4—2015年设置了降雨量变化(减雨50%、减雨30%、自然降雨、增雨30%和增雨50%)的野外模拟试验,测定了植物、微生物和土壤C、N、P含量,同时调查了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研究了各组分C、N、P化学... 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4—2015年设置了降雨量变化(减雨50%、减雨30%、自然降雨、增雨30%和增雨50%)的野外模拟试验,测定了植物、微生物和土壤C、N、P含量,同时调查了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研究了各组分C、N、P化学计量特征对连续两年降雨量变化的响应,分析了土壤C∶N∶P和含水量分别与植物生长、养分利用以及微生物量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控雨改变了植物叶片C∶N∶P,且其影响程度随物种不同而异:减雨50%提高了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mill)绿叶N和P以及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绿叶P摄取能力,增雨(30%和50%)降低了猪毛蒿绿叶N摄取能力。增雨提高了猪毛蒿绿叶C∶N,增雨30%提高了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绿叶C∶N。增雨降低了猪毛蒿绿叶N∶P,增雨30%降低了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绿叶N∶P。相比之下,控雨条件下枯叶C∶N∶P的变化幅度较小;随降雨量增加微生物量C、N以及C∶N逐渐增加,但增雨50%使微生物量C和C∶N降低;控雨对土壤C∶N∶P的影响较小,但增雨提高了土壤水分有效性,因此促进了植物和微生物生长;试验期内,相对稳定的土壤C∶N∶P不能很好地指示植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养分受限状况;干旱时提高叶片养分摄取、湿润时增强叶片养分回收,可能解释了牛枝子对降雨量变化的弹性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格局改变 生态化学计量学 微生物量 养分保持 植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论利益矛盾冲突中的妥协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仲涛 朱霞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近30年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利益格局的改变,利益格局的变化导致阶层的分化,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冲突不断显化与深化,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悖的。妥协是一种有效的协调与化解利益矛盾冲突的... 近30年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利益格局的改变,利益格局的变化导致阶层的分化,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冲突不断显化与深化,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悖的。妥协是一种有效的协调与化解利益矛盾冲突的方式,也是一种利益整合机制,妥协之所以能成为化解利益矛盾冲突的有效方式是源于妥协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格局改变 利益冲突 利益妥协 社会和谐
下载PDF
利益矛盾冲突中的妥协及其实现条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仲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8-133,共6页
人的社会性和有限理性决定了妥协是不可避免的,社会是在不断地妥协中进步与发展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改良,同时也带来了利益格局的改变,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冲突不断显化与深化,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这与构建社... 人的社会性和有限理性决定了妥协是不可避免的,社会是在不断地妥协中进步与发展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改良,同时也带来了利益格局的改变,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冲突不断显化与深化,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悖的。妥协是一种协调与化解利益矛盾冲突的方式,也是一种利益整合机制,当然,妥协的达成是需要一系列前提条件的。探讨利益妥协以及妥协的前提条件有助于利益主体间矛盾的协调与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格局改变 利益冲突 利益妥协 妥协前提 社会和谐
下载PDF
降水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和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一春 余海龙 +4 位作者 王攀 牛玉斌 樊瑾 朱湾湾 黄菊莹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基于2014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变化的野外模拟试验平台(年均降水量减少50%、减少30%、增加30%、增加50%以及对照),研究了植物群落多样性和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并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减少降水量降低了白草(Pe... 基于2014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变化的野外模拟试验平台(年均降水量减少50%、减少30%、增加30%、增加50%以及对照),研究了植物群落多样性和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并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减少降水量降低了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种群生物量,但对其他物种种群生物量和群落生物量无明显影响。适量增加降水量促进了多数植物生长,提高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但过量增加降水量抑制了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和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生长、降低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减少降水量对植物群落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较小。增加降水量降低了植物群落全碳、全氮和N:P;植物种群生物量与植物群落C:N以及土壤含水量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植物群落全氮和全磷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含水量、植物群落C:N以及土壤C:N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植物群落全氮、全磷以及N:P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改变短期降水量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不仅与土壤水分有效性密切相关,而且受植物N和P摄取能力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降水格局改变 生态化学计量学 生态系统结构 养分限制
下载PDF
降水量及N添加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植被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湾湾 王攀 +3 位作者 樊瑾 牛玉斌 余海龙 黄菊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3-44,共12页
为了解降水格局改变和大气氮(N)沉降增加背景下土壤碳(C)∶N∶磷(P)平衡关系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到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组成,基于2017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降水量减少50%、降水量减少30%、自然降水量、降水量增加30%和降水量增加50%)... 为了解降水格局改变和大气氮(N)沉降增加背景下土壤碳(C)∶N∶磷(P)平衡关系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到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组成,基于2017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降水量减少50%、降水量减少30%、自然降水量、降水量增加30%和降水量增加50%)、N添加(0和5 g·m^-2·yr^-1)及其交互作用的野外试验,初步分析了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植物群落组成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降水量降低了土壤有机C、全N和N∶P。N添加及其与降水量的交互作用对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较小;适量增加降水量刺激了多数植物生长,提高了群落多样性。过量增加降水量导致猪毛蒿种群生物量急增,且N添加对降水量效应有促进作用,从而降低了群落多样性;土壤含水量、全N、有机C和N∶P与种群生物量关系较为密切,土壤含水量、有机C、C∶P和C∶N与多样性指数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以上结果意味着降水量会通过调控土壤水分有效性,改变土壤与植物之间N和P的满足程度,从而对植物生长策略和群落多样性产生影响;短期N添加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较小。因此,还需通过长期的原位试验,对N添加及其与降水量交互作用下土壤C∶N∶P计量平衡与植物群落组成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降水格局改变 大气N沉降增加 植物群落多样性 土壤C∶N∶P
下载PDF
降水量及N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朱湾湾 许艺馨 +2 位作者 王攀 余海龙 黄菊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6-687,共12页
基于2017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减少50%、减少30%、自然降水、增加30%以及增加50%)和N添加(0和5 g·m^-2·a^-1)野外试验,研究了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二者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 基于2017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减少50%、减少30%、自然降水、增加30%以及增加50%)和N添加(0和5 g·m^-2·a^-1)野外试验,研究了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二者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他土壤因子的关系,以探讨降水格局改变和大气N沉降增加下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平衡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减少降水量对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较小,反映了二者对短期干旱的适应性;增加降水量降低了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和P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了C∶N和C∶P,但其影响程度与N添加有关。(2)增减降水量条件下,N添加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较小,但对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较大,尤其在增加降水量条件下表现得更明显,意味着降水激发了N添加效应。(3)植物全N含量、N∶P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含量的内稳性较低,可较好地反映土壤N供给水平以及N、P受限类型。(4)与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关系较强的土壤因子为速效P含量、磷酸酶活性、电导率、C∶P和有机C含量,与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关系较强的土壤因子有电导率、含水量、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表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平衡特征主要受其他土壤因子的调控,而非土壤元素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降水格局改变 大气N沉降增加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元素内稳性 土壤性质
下载PDF
模拟降水量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许艺馨 余海龙 +3 位作者 李春环 韩翠 王晓悦 黄菊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12-1923,共12页
为明确荒漠草原土壤酶活性对降水格局改变的响应机制,该研究基于宁夏荒漠草原降水量不同梯度变化(减少50%、减少30%、自然降水、增加30%和增加50%)的野外试验(2014年开始试验),于2016年5-7月采样,测定分析不同降水梯度2年后对土壤酶活... 为明确荒漠草原土壤酶活性对降水格局改变的响应机制,该研究基于宁夏荒漠草原降水量不同梯度变化(减少50%、减少30%、自然降水、增加30%和增加50%)的野外试验(2014年开始试验),于2016年5-7月采样,测定分析不同降水梯度2年后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酶活性与植物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自然降水量相比,减少30%降水量对3种土壤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减少50%降水量显著降低了土壤蔗糖酶活性(P<0.05);增加降水量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P<0.05),但对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2)减少降水量对植物生物量影响较小(尤其减少30%降水量),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C、N、P,提高了微生物生物量C∶N和C∶P;增加降水量则不同程度提高了植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生物量C、N、P。(3)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随植物及微生物生物量增加而增加;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的土壤因子包括:含水量、NO_(3)^(-)-N、NH_(4)^(+)-N、C∶P、有机C、全N、C∶N和pH(P<0.05)。研究认为,减少降水量(尤其是减少30%降水量)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小,增加降水量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刺激微生物活性,进而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但随着植物生物量增加,土壤有机C输入增多,磷酸酶活性相应增强并促进了有机P的矿化,导致土壤微生物P限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格局改变 荒漠草原 酶活性 植物生物量 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降水量对荒漠草原凋落物-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许艺馨 康扬眉 +2 位作者 韩翠 余海龙 黄菊莹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31,共11页
以2014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置的野外降水量控制试验(减少50%、减少30%、自然、增加30%、增加50%)为研究平台,采用为期480d的原位分解袋法,研究不同降水量处理下凋落物分解特征(碳、氮、磷释放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土壤碳氮磷生态化... 以2014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置的野外降水量控制试验(减少50%、减少30%、自然、增加30%、增加50%)为研究平台,采用为期480d的原位分解袋法,研究不同降水量处理下凋落物分解特征(碳、氮、磷释放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480d的分解过程中,各处理下凋落物碳释放速率较为平缓,氮和磷先快速释放后缓慢释放(前60d释放最快),因而碳氮比和碳磷比先快速降低后趋于稳定。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未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与自然降水量相比,减少和增加30%降水量对凋落物分解和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影响较小,但增加50%降水量显著降低了凋落物全氮和全磷浓度,提高了凋落物碳氮比和碳磷比,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碳磷比(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凋落物氮释放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磷含量和碳氮比与凋落物氮、磷释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氮磷比与凋落物氮、磷释放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小幅度的降水量变化对凋落物元素释放过程影响较小,降水量的大幅度增加会促进凋落物氮和磷释放,从而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积累和磷供给,缓解土壤磷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格局改变 荒漠草原 凋落物分解 凋落物元素释放 土壤养分归还
下载PDF
降水量与氮添加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湾湾 许艺馨 +2 位作者 余海龙 王攀 黄菊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679-6691,共13页
为深入了解降水格局改变和氮沉降增加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机制,于2017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了降水量变化(减少50%、减少30%、自然降水量、增加30%以及增加50%)和氮添加(0和5 g m^(-2)a^(-1))的野外试验,研究了2019年生长季(5... 为深入了解降水格局改变和氮沉降增加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机制,于2017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了降水量变化(减少50%、减少30%、自然降水量、增加30%以及增加50%)和氮添加(0和5 g m^(-2)a^(-1))的野外试验,研究了2019年生长季(5—10月份)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t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NEE)、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ER)和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ross ecosystem productivity,GEP)的时间动态,分析了三者与植被组成以及土壤属性的关系。NEE、ER和GEP日动态和月动态均呈先增加后降低,NEE在整个生长季表现为净生态系统碳吸收。0和5 g m^(-2)a^(-1)氮添加下,减少降水量显著降低了NEE、ER和GEP(P<0.05),增加30%降水量显著提高了三者(P<0.05)。相同降水量条件下,氮添加不同程度地提高了NEE、ER和GEP,且其效应在增加50%降水量时较为明显。净生态系统碳吸收(-NEE)、ER和GEP与群落生物量、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以及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生物量正相关。三者亦随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增加而增加。本文结果意味着,减少降水量降低了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抑制了植物生长,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碳交换。适量增加降水量则可能通过提高土壤含水量、刺激土壤酶活性、调节土壤C∶N∶P平衡特征等途径,促进了植物生长和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氮添加亦促进了生态系统碳交换,但其与降水的交互作用尚不明显,需通过长期观测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格局改变 大气氮沉降 生态系统碳交换 植物生物量 植物种多样性 土壤性质
下载PDF
新时期边地旅游形态研究
11
作者 朱玉卓 王艳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32-34,共3页
随着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朝着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方向发展,以及内蒙古满洲里、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的相继设立,中国的边地旅游以及具有边地性质的离岛旅游等,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国际化大发展时期。边地旅游与沿海旅游相... 随着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朝着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方向发展,以及内蒙古满洲里、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的相继设立,中国的边地旅游以及具有边地性质的离岛旅游等,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国际化大发展时期。边地旅游与沿海旅游相呼应,以其"境内关外"的独特性,正在改变着我国的旅游发展格局,引导传统的国内旅游转型,创新性地带来了"出关不出境""入境不入关"等新的旅游形式。新时期的边地旅游有其自己的时代特点,也有其固有的旅游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边地旅游 形态研究 格局改变
下载PDF
1+1>2(基于PLC控制的智能家居系统)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凯 李志浩 +1 位作者 唐金亮 唐仔洁 《自动化博览》 2018年第S1期126-127,共2页
本项目旨在设计基于PLC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外空气质量以及温度实现智能开关窗。利用橱柜的移动来形成两种不同的格局,以最低的成本将空间智能化,最大程度地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以及便捷度。
关键词 智能家居 PLC 改变格局
下载PDF
政府的公共事务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分享
13
作者 黄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42-44,共3页
公共事务是关系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利益的社会性事务,包括公共物品的生产供给和公共服务的设立开展。政府作为唯一主体,包揽一切公共事务的旧格局,是与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和单调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公共事务的新形态,要求政府转... 公共事务是关系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利益的社会性事务,包括公共物品的生产供给和公共服务的设立开展。政府作为唯一主体,包揽一切公共事务的旧格局,是与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和单调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公共事务的新形态,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推动公共管理社会化,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责任分担、平等竞争、利益共享的新模式,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事务 格局改变 共享利益 阶段性
下载PDF
传媒格局的改变和传统报业的出路
14
作者 宋玉冰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4-25,共2页
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导致当前传媒格局发生革命性改变,传统的"铁三角"格局已不复存在,网络等新媒体成为主流媒体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新的传媒格局,传统报业只有义无反顾的投身新媒体建设,才能在未来的媒体格局... 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导致当前传媒格局发生革命性改变,传统的"铁三角"格局已不复存在,网络等新媒体成为主流媒体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新的传媒格局,传统报业只有义无反顾的投身新媒体建设,才能在未来的媒体格局中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获得更大的发展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新媒体 传媒格局改变 报业转型
原文传递
降水量变化下荒漠草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冰 朱湾湾 +2 位作者 韩翠 余海龙 黄菊莹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0-1321,共12页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最关键的组分之一。研究降水量变化下荒漠草原土壤呼吸的时间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联系,可为深入理解降水格局改变下脆弱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过程的调控机制提供数据支撑。该研究基于2014年在宁夏荒漠草...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最关键的组分之一。研究降水量变化下荒漠草原土壤呼吸的时间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联系,可为深入理解降水格局改变下脆弱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过程的调控机制提供数据支撑。该研究基于2014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变化(减少50%、减少30%、自然、增加30%、增加50%)的野外控制实验,探究了2019年6–10月土壤呼吸速率的时间动态,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性质和植物特征的关系。整个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呈先增加后减弱的时间动态,最大值(2.79–5.35μmol·m^(–2)·s^(–1))出现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与自然降水量相比,减少30%降水量对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反映了土壤呼吸对适度干旱的适应性。整体来看,减少50%降水量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增加降水量(尤其是增加30%)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且其促进作用在前期(6–7月)尤为明显。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呼吸速率有高的独立解释力,且其影响与土壤生物学性质和植物多样性高度相关。降水量可直接影响土壤呼吸速率,也可通过影响土壤生物学性质和植物生物量间接影响土壤呼吸速率。该研究结果表明,适度增加降水量缓解了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受限性、刺激了土壤酶活性、促进了微生物活性和植物生长,从而加速了土壤呼吸;极端增加降水量则可能导致土壤透气性降低、微生物代谢活动受阻,进而抑制土壤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格局改变 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特征 土壤碳源 土壤性质
原文传递
降水量变化与氮添加下荒漠草原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湾湾 王攀 +3 位作者 许艺馨 李春环 余海龙 黄菊莹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9-320,共12页
土壤酶主要由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分泌产生,参与有机质降解和元素循环等重要过程。研究降水量变化和氮(N)添加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植物群落组成以及微生物活动间的联系,可为深入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植被-土壤系统中元素的循环与转化机制提供... 土壤酶主要由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分泌产生,参与有机质降解和元素循环等重要过程。研究降水量变化和氮(N)添加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植物群落组成以及微生物活动间的联系,可为深入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植被-土壤系统中元素的循环与转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基于2017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变化(减少50%、减少30%、对照、增加30%以及增加50%)和N添加(0和5 g·m^(-2)·a^(-1))的野外试验,研究了2018–2019年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了其与植物群落组成、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减少降水量相比,增加降水量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较大,但其效应与N添加以及年份存在交互作用。2018年增加降水量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缺乏明显的规律性。2019年增加降水量不同程度地提高了3种酶活性。N添加对3种酶活性影响较小(尤其2019年);草木樨状黄耆(Astragalusmelilotoides)生物量与脲酶和磷酸酶活性负相关。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生物量与3种酶活性正相关。除Patrick丰富度指数外,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普遍与3种酶活性负相关;对酶活性影响较大的因子包括土壤pH、土壤全磷(P)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C):N:P。因此,短期内降水量变化及N添加对荒漠草原土壤酶的影响较小(尤其在减少降水量条件下);降水量增加及N添加通过提高植物生物量、改变植物多样性、调节微生物生物量元素平衡以及增强土壤P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土壤酶活性。鉴于土壤酶种类的多样化和功能的复杂性,今后还需结合多种酶活性的长期变化规律,深入分析全球变化对酶活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降水格局改变 大气氮沉降增加 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植物群落多样性
原文传递
降水量对4种荒漠草原植物凋落物碳氮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翠 康扬眉 +2 位作者 余海龙 李春环 黄菊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0-1100,共11页
探索降水量对荒漠草原植物凋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全球变化下草原植被-土壤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基于2014年设立于宁夏荒漠草原的降水量变化野外控制试验,通过480 d的分解试验,研究了4种植物凋落物分解特征(C、N、P... 探索降水量对荒漠草原植物凋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全球变化下草原植被-土壤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基于2014年设立于宁夏荒漠草原的降水量变化野外控制试验,通过480 d的分解试验,研究了4种植物凋落物分解特征(C、N、P释放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480 d的分解过程中,4种植物凋落物C释放缓慢。除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外,多数情况下分解360 d后C释放率仍低于50%。4种植物凋落物N和P释放均前期快于后期,大多情况下分解180 d后N和P释放率即可超过50%;与自然降水量相比,减少50%降水量显著降低了猪毛蒿3种元素累积释放量和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P累积释放量(P<0.05)。增加降水量表现出相反的效应,但增加50%降水量显著降低了猪毛蒿C和N累积释放量(P<0.05);与减少30%降水量相比,减少50%和增加降水量改变了4种植物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但其影响程度随物种不同而异,且缺乏明显的规律性;猪毛蒿和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凋落物P累积释放量均与土壤全P呈显著正相关(P<0.05),意味着二者凋落物P释放有助于促进土壤P库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格局改变 荒漠草原 凋落物分解 凋落物元素释放 土壤元素归还
原文传递
长期降水量变化下荒漠草原植物生物量、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晓悦 许艺馨 +2 位作者 李春环 余海龙 黄菊莹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9-490,共12页
植物多样性是植物群落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虽然荒漠草原植被稀少,但其在防风固沙等方面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对荒漠植物多样性如何响应长期极端降水量变化尚缺乏深入理解。该研究依托2014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 植物多样性是植物群落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虽然荒漠草原植被稀少,但其在防风固沙等方面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对荒漠植物多样性如何响应长期极端降水量变化尚缺乏深入理解。该研究依托2014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变化(减少50%、减少30%、自然、增加30%和增加50%)的野外实验样地,研究了2020年5–10月植物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二者与土壤性质的关系。随着生长季推移,植物群落生物量、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时间动态,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与自然降水量相比,降水量减少对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影响较小,尤其是降水量减少30%的处理下;多数情况下,降水量增加刺激了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等物种生长,提高了植物生物量,但亦未明显改变植物多样性(尤其是降水量增加30%的处理下)。对植物生物量影响显著的土壤因子包括脲酶活性、温度、含水量、pH、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对植物多样性影响显著的土壤因子包括含水量、电导率和脲酶活性。该研究结果意味着,连续7年降水量变化下,研究区植物对适度甚至极端干旱有强的适应性;降水量适度增加提高了土壤水分有效性,增强了离子移动性,刺激了酶活性,促进了植物生长。然而,降水量持续增加导致植物生物量增加,植物耗水增大,使得生长季后期土壤水分不足,导致部分植物提前完成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格局改变 干旱半干旱区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功能 土壤环境
原文传递
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对水氮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香云 岳平 +5 位作者 郭新新 张蕊 赵生龙 张森溪 王少昆 左小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124,共9页
氮沉降和降水格局改变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关键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依托内蒙古乌拉特荒漠草原研究站的全球变化实验平台,研究了氮添加和增减雨(+50%、-50%)及其交互作用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和植被特征的影响,分析了荒漠... 氮沉降和降水格局改变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关键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依托内蒙古乌拉特荒漠草原研究站的全球变化实验平台,研究了氮添加和增减雨(+50%、-50%)及其交互作用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和植被特征的影响,分析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与植被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短期氮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和植被特征没有显著影响(P>0.05);(2)降水格局改变显著影响荒漠植物群落光合速率(P<0.05),减雨50%显著降低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和优势种植物高度(P<0.05),而降水增加50%没有改变群落光合速率和植被特征,降水改变下的土壤水分能很好地解释群落光合速率;(3)氮添加和增加降水的交互效应显著提高了群落的光合速率和优势种植物高度(P<0.05),而减少降水与氮添加没有显著影响;(4)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盖度、优势种盖度、优势种平均高度与群落的光合速率呈现出指数增加关系,解释率为40%~58%。干旱极大地抑制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而氮沉降则依赖于降水增加来提高群落的光合速率,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与水肥处理下的植物生长特征具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 光合速率 氮沉降 降水格局改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