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东部地区蒙古族农业习俗变迁的人类学阐释——以通辽市扎鲁特旗格日朝鲁嘎查为例
1
作者 财吉拉胡 王白音那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6-66,共11页
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蒙古族长期与汉族等兄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并且传承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农业习俗。这些习俗不仅是文化的象征,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蒙古族的传统农业习俗体现了蒙古族民众对大自然的敬畏... 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蒙古族长期与汉族等兄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并且传承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农业习俗。这些习俗不仅是文化的象征,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蒙古族的传统农业习俗体现了蒙古族民众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内涵和生存智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作为群体记忆的传统农业习俗也逐渐发生变化甚至被人们遗忘。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格日朝鲁嘎查是通辽市唯一一处延续传统游牧文化,保留千年“走‘敖特尔’”(“放牧转场”)文化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各族人民为了生计而边游牧边开垦种地,留下了丰富的农牧业习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深入,这里的传统农业习俗也在发生变迁乃至逐渐消失。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分析发现,这些习俗的变迁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为了适应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和传承的生产技术、生计方式、思维模式,在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日朝鲁嘎查 农业习俗 文化变迁 人类学阐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