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戴家奶奶》中百衲被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
2
1
作者
曾竹青
杨帅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1-114,共4页
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考察《戴家奶奶》中的百衲被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含义,书中的百衲被体现了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强调差异性,同时倡导整体性。在书中,百衲被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它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是黑人在现实生活中克服种种困...
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考察《戴家奶奶》中的百衲被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含义,书中的百衲被体现了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强调差异性,同时倡导整体性。在书中,百衲被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它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是黑人在现实生活中克服种种困难的力量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洛丽亚·内勒
《戴家奶奶》
百衲被
黑人女性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戴妈妈》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圆
胡笑瑛
《文教资料》
2015年第21期21-23,共3页
格洛丽亚·内勒是现当代非裔美国女性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她的第三本小说《戴妈妈》不仅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而且对内勒本人意义重大。本文旨在从小说主题、具体内容、叙述技巧三个方面总结归纳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现状,在...
格洛丽亚·内勒是现当代非裔美国女性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她的第三本小说《戴妈妈》不仅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而且对内勒本人意义重大。本文旨在从小说主题、具体内容、叙述技巧三个方面总结归纳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的异同点,指出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以期提升国内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创新价值。为之后国内研究该小说的学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妈妈》
研究现状
格洛丽亚·内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黛妈妈》中的乌托邦书写
被引量:
2
3
作者
武玉莲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1期78-83,共6页
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在《黛妈妈》中全面呈现了一个田园乌托邦世界,同时这个田园乌托邦也是一个不受白人影响控制、黑人能坚守自己文化传统的种族乌托邦,亦是一个对父权神话重新改写了的母权乌托邦。乌托邦书写批判...
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在《黛妈妈》中全面呈现了一个田园乌托邦世界,同时这个田园乌托邦也是一个不受白人影响控制、黑人能坚守自己文化传统的种族乌托邦,亦是一个对父权神话重新改写了的母权乌托邦。乌托邦书写批判了社会现实之弊,体现了作家对美国种族问题和两性关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女性
乌托邦想象
格洛丽亚·内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间三一论”视阈下女性空间实践解读
被引量:
6
4
作者
李晓云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88,共8页
在西方学界对空间跨学科认知革新的背景下,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视空间为积淀意识形态的主体,完成了空间的多维辩证思考。“空间三一论”提出,空间乃“表征空间”、“空间表征”和“空间实践”三者构成的辩证统一体。“表征空间”...
在西方学界对空间跨学科认知革新的背景下,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视空间为积淀意识形态的主体,完成了空间的多维辩证思考。“空间三一论”提出,空间乃“表征空间”、“空间表征”和“空间实践”三者构成的辩证统一体。“表征空间”指生活空间,是居住者使用的物理空间;“空间表征”属构想空间,是由社会空间秩序制定者构想和规划而成,规定着“空间实践”;而“空间实践”则是日常生活的体现,在“空间表征”的渗透和制约下,“空间实践”常常体现为规约的空间行为,但不排除对规约的逾越。文章以美国黑人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的小说《林顿山》为例,具体阐释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林顿山》凸显位于公墓旁的白房子(带地下停尸房)的“表征空间”,向居于其中的黑人女性强加种族主义与性别主义“空间表征”的规训。“空间表征”的影响可能对“表征空间”的居住者造成两种截然相对的“空间实践”。一种是顺应型的“空间实践”;另一种是挑战型的“空间实践”。前四代纳德夫人皆以不同的方式臣服于纳德家族的“空间表征”,属于顺应型“空间实践”;而第五代纳德夫人公薇拉则从发出喊叫、自我的觉醒、修复“无脸”女性,到烧毁白房子,接连四次试图挣脱纳德家族“空间表征”的束缚,进行挑战性“空间实践”,并成功逾越父权“空间表征”。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中,空间并非线性时间叙事的替代品,而是充满了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形态,并能动地界定、阐释、改变社会关系甚至政治结构的主体,如小说中逼仄的地下室在规训薇拉对纳德家族“空间表征”的同时,也反讽性地激发了她的反叛,并最终促成她对其的超越。列斐伏尔突破了西方哲学史上对空间的二元认知,发现事物存在的三维辩证法则,提出空间中三者的立体并时存在,进而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从时间到空间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三一论
格洛丽亚·内勒
林顿山
空间实践
纳德夫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伴随文本对非裔美国女性社群书写的建构
被引量:
2
5
作者
方小莉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65,77,共13页
伴随文本随着符号文本同时发送,隐藏于文本之后、文本之外或文本边缘,积极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伴随文本决定了文本的解释方式,严重影响文本的意义阐释。本文以当代最具代表性的3位非裔美国女作家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非裔女性小说的生...
伴随文本随着符号文本同时发送,隐藏于文本之后、文本之外或文本边缘,积极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伴随文本决定了文本的解释方式,严重影响文本的意义阐释。本文以当代最具代表性的3位非裔美国女作家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非裔女性小说的生产性伴随文本和解释性伴随文本,包括副文本、型文本、元文本、先/后文本、全文本以及前文本语境压力,来探讨当代非裔美国女性性属思想的变化及社群观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洛丽亚·内勒
艾丽斯·沃克
托妮·莫里森
伴随文本
社群建构
原文传递
论《贝利小餐馆》中的黑人男性气概建构
被引量:
2
6
作者
武玉莲
《当代外语研究》
2013年第10期52-56,78,共5页
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在《贝利小餐馆》"梅普尔小姐的布鲁斯"一章中刻画了祖孙三代黑人男性气概的建构历程,其中"梅普尔小姐"的男性气概构建超越了传统黑人男性气概中的暴力因素,体现了作家内勒消...
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在《贝利小餐馆》"梅普尔小姐的布鲁斯"一章中刻画了祖孙三代黑人男性气概的建构历程,其中"梅普尔小姐"的男性气概构建超越了传统黑人男性气概中的暴力因素,体现了作家内勒消解暴力,糅种族创伤与种族生存智慧于一体,集白人教育与种族自信于一身,融男性气概与女性气质于一人的新型观念,传达出了作家对种族和谐与两性平等的渴望。但对男性暴力的暧昧态度,又暗含了黑人男性气概构建过程中黑人男性所遭遇的尴尬境地及作家的矛盾心理,表现了种族与两性乌托邦的虚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男性气概
暴力
构建
格洛丽亚·内勒
原文传递
题名
《戴家奶奶》中百衲被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
2
1
作者
曾竹青
杨帅
机构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基金
湖南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社科规划领字[2002]8号)
文摘
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考察《戴家奶奶》中的百衲被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含义,书中的百衲被体现了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强调差异性,同时倡导整体性。在书中,百衲被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它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是黑人在现实生活中克服种种困难的力量源泉。
关键词
格洛丽亚·内勒
《戴家奶奶》
百衲被
黑人女性主义
Keywords
Gloria Naylor
Mama Day
quilting
womanism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戴妈妈》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圆
胡笑瑛
机构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5年第21期21-23,共3页
文摘
格洛丽亚·内勒是现当代非裔美国女性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她的第三本小说《戴妈妈》不仅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而且对内勒本人意义重大。本文旨在从小说主题、具体内容、叙述技巧三个方面总结归纳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的异同点,指出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以期提升国内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创新价值。为之后国内研究该小说的学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戴妈妈》
研究现状
格洛丽亚·内勒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黛妈妈》中的乌托邦书写
被引量:
2
3
作者
武玉莲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1期78-83,共6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项目“格洛丽亚·内勒小说研究”(项目编号:2012XX006)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在《黛妈妈》中全面呈现了一个田园乌托邦世界,同时这个田园乌托邦也是一个不受白人影响控制、黑人能坚守自己文化传统的种族乌托邦,亦是一个对父权神话重新改写了的母权乌托邦。乌托邦书写批判了社会现实之弊,体现了作家对美国种族问题和两性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
黑人女性
乌托邦想象
格洛丽亚·内勒
Keywords
black women utopian imagination Gloria Naylor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间三一论”视阈下女性空间实践解读
被引量:
6
4
作者
李晓云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公共外语学院
出处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8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WW069)
西华师范大学英才基金项目(463063)。
文摘
在西方学界对空间跨学科认知革新的背景下,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视空间为积淀意识形态的主体,完成了空间的多维辩证思考。“空间三一论”提出,空间乃“表征空间”、“空间表征”和“空间实践”三者构成的辩证统一体。“表征空间”指生活空间,是居住者使用的物理空间;“空间表征”属构想空间,是由社会空间秩序制定者构想和规划而成,规定着“空间实践”;而“空间实践”则是日常生活的体现,在“空间表征”的渗透和制约下,“空间实践”常常体现为规约的空间行为,但不排除对规约的逾越。文章以美国黑人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的小说《林顿山》为例,具体阐释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林顿山》凸显位于公墓旁的白房子(带地下停尸房)的“表征空间”,向居于其中的黑人女性强加种族主义与性别主义“空间表征”的规训。“空间表征”的影响可能对“表征空间”的居住者造成两种截然相对的“空间实践”。一种是顺应型的“空间实践”;另一种是挑战型的“空间实践”。前四代纳德夫人皆以不同的方式臣服于纳德家族的“空间表征”,属于顺应型“空间实践”;而第五代纳德夫人公薇拉则从发出喊叫、自我的觉醒、修复“无脸”女性,到烧毁白房子,接连四次试图挣脱纳德家族“空间表征”的束缚,进行挑战性“空间实践”,并成功逾越父权“空间表征”。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中,空间并非线性时间叙事的替代品,而是充满了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形态,并能动地界定、阐释、改变社会关系甚至政治结构的主体,如小说中逼仄的地下室在规训薇拉对纳德家族“空间表征”的同时,也反讽性地激发了她的反叛,并最终促成她对其的超越。列斐伏尔突破了西方哲学史上对空间的二元认知,发现事物存在的三维辩证法则,提出空间中三者的立体并时存在,进而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从时间到空间的转向。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三一论
格洛丽亚·内勒
林顿山
空间实践
纳德夫人
Keywords
Henry Lefebvre
spatial traid
Gloria Naylor
Linden Hills
spatial practice
the Nedeeds wives
分类号
I0-02 [文学—文学理论]
I7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伴随文本对非裔美国女性社群书写的建构
被引量:
2
5
作者
方小莉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65,77,共1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当代英国女作家‘新维多利亚小说’研究"(编号:15YJC75202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声音的权威:美国黑人女性小说叙述策略研究"(编号:14YJC752005)的阶段性成果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编号:Skzx2015-sb34)
文摘
伴随文本随着符号文本同时发送,隐藏于文本之后、文本之外或文本边缘,积极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伴随文本决定了文本的解释方式,严重影响文本的意义阐释。本文以当代最具代表性的3位非裔美国女作家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非裔女性小说的生产性伴随文本和解释性伴随文本,包括副文本、型文本、元文本、先/后文本、全文本以及前文本语境压力,来探讨当代非裔美国女性性属思想的变化及社群观念的发展。
关键词
格洛丽亚·内勒
艾丽斯·沃克
托妮·莫里森
伴随文本
社群建构
Keywords
Gloria Naylor
Alice Walker
Toni Morrison
co-text
community building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贝利小餐馆》中的黑人男性气概建构
被引量:
2
6
作者
武玉莲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
出处
《当代外语研究》
2013年第10期52-56,78,共5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格洛丽亚.内勒小说研究"(编号2012XX006)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在《贝利小餐馆》"梅普尔小姐的布鲁斯"一章中刻画了祖孙三代黑人男性气概的建构历程,其中"梅普尔小姐"的男性气概构建超越了传统黑人男性气概中的暴力因素,体现了作家内勒消解暴力,糅种族创伤与种族生存智慧于一体,集白人教育与种族自信于一身,融男性气概与女性气质于一人的新型观念,传达出了作家对种族和谐与两性平等的渴望。但对男性暴力的暧昧态度,又暗含了黑人男性气概构建过程中黑人男性所遭遇的尴尬境地及作家的矛盾心理,表现了种族与两性乌托邦的虚幻性。
关键词
黑人男性气概
暴力
构建
格洛丽亚·内勒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戴家奶奶》中百衲被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曾竹青
杨帅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戴妈妈》研究综述
陈圆
胡笑瑛
《文教资料》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黛妈妈》中的乌托邦书写
武玉莲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空间三一论”视阈下女性空间实践解读
李晓云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伴随文本对非裔美国女性社群书写的建构
方小莉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原文传递
6
论《贝利小餐馆》中的黑人男性气概建构
武玉莲
《当代外语研究》
2013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