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不同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乐爱国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1-205,共5页
民国时期,学术界对于朱熹格物致知说做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有蔡元培、谢无量等从工夫论角度的解读,有胡适、周予同等从科学的或认识论的角度的解读。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从工夫论的角度解读朱熹格物致知说之后,工夫论的解读与认识论的... 民国时期,学术界对于朱熹格物致知说做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有蔡元培、谢无量等从工夫论角度的解读,有胡适、周予同等从科学的或认识论的角度的解读。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从工夫论的角度解读朱熹格物致知说之后,工夫论的解读与认识论的解读二者逐渐走向统一,并发展至今。这一解读,尽管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却是进一步发展的学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朱熹 格物致知说 工夫论 认识论 解读
下载PDF
太谷学派格物致知说的生命本位特色
2
作者 江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4-139,共6页
太谷学派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由安徽石埭人周太谷创办,曾活跃于山东、江苏一带,具有神秘色彩的民间学术团体。其创始人周太谷及各代传人在前人基础上对格物致知进行了阐发,自知生、养生、全生三个层面上形成了本派格物致知说的生命本... 太谷学派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由安徽石埭人周太谷创办,曾活跃于山东、江苏一带,具有神秘色彩的民间学术团体。其创始人周太谷及各代传人在前人基础上对格物致知进行了阐发,自知生、养生、全生三个层面上形成了本派格物致知说的生命本位特色,丰富了传统格物致知说的内涵。太谷学派格物致知说,不仅在内涵上使传统的格物致知说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而且在理论上也使传统的格物致知说提到了生命哲学的更高层次。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学派 格物致知说 生命本位
下载PDF
朱熹礼理融合的经典诠释——以《大学章句》中“格物致知”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殷慧 《朱子学刊》 2015年第2期81-91,共11页
众所周知,《大学》原为《礼记》中第四十二篇,是发挥礼义的作品。南宋时朱熹强调其作为《四书》中最基础、优先学的地位,并将其作为《四书》注释的第一部,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理学诠释文本———《大学章句》。自此,《大学... 众所周知,《大学》原为《礼记》中第四十二篇,是发挥礼义的作品。南宋时朱熹强调其作为《四书》中最基础、优先学的地位,并将其作为《四书》注释的第一部,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理学诠释文本———《大学章句》。自此,《大学》的面貌为之一新,开始打上鲜明的理学印记,成为礼、理融合的经学诠释典范。朱熹认为,《大学》一书之间,'要紧只在‘格物’两字'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格物致知说 小学 格物穷理 工夫 《大学章句》 天理 《朱子语类》 朱子
原文传递
朱子对孔子“孝”论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何乃川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朱子对孔子“孝”论有重大的继承与发展:给予“孝”明确的定义和解说,此其一;其二,赋予“孝”新的内容;其三,把“孝”纳入其理学体系;其四,重视常规教育和格物致知说与“孝”的关系。传统文化是活的流动的文化。现代社会对于朱... 朱子对孔子“孝”论有重大的继承与发展:给予“孝”明确的定义和解说,此其一;其二,赋予“孝”新的内容;其三,把“孝”纳入其理学体系;其四,重视常规教育和格物致知说与“孝”的关系。传统文化是活的流动的文化。现代社会对于朱子“孝”论应有所扬弃、有所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哲学 朱子 孔子 “孝”论 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理学 格物致知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