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格赖斯循环的消解及对会话翻译实践的意义
1
作者 刘佰明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年第7期102-103,共2页
本文通过讨论联结主义和含义本体论不同的消解格赖斯循环的方法,论述了消解格赖斯循环对会话翻译实践的意义,并指出不同的消解方法应适用于不同领域的会话翻译。
关键词 消解方法 格赖斯循环 会话翻译
下载PDF
再论“格赖斯循环”及其消解
2
作者 项成东 《英语研究》 2014年第3期1-8,25,共9页
"格赖斯循环"关系到语用学与语义学之间的分野,是语用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话题。首先梳理了语义学与语用学界面之争的不同观点,分析了语用介入与含义可取消性之间的关系,然后尝试性地提出了消除"格赖斯循环"的方... "格赖斯循环"关系到语用学与语义学之间的分野,是语用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话题。首先梳理了语义学与语用学界面之争的不同观点,分析了语用介入与含义可取消性之间的关系,然后尝试性地提出了消除"格赖斯循环"的方案,重新界定了语用学的范畴,指出了显义不可取消,最后对Bach(2002)、Levinson(2000)、徐盛桓(2006)等提出的消解方案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赖斯循环 含义 显义 可消性 语用介入
下载PDF
格赖斯循环在关联下的消解
3
作者 许小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158-161,共4页
格赖斯循环源自人为规定所言属于真值条件语义学,从而出现语义学为语用学的输入却又依赖语用学这样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该文认为:一、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是受交际者的意向性支配、以主体间性为特征的交际行为,对话语... 格赖斯循环源自人为规定所言属于真值条件语义学,从而出现语义学为语用学的输入却又依赖语用学这样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该文认为:一、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是受交际者的意向性支配、以主体间性为特征的交际行为,对话语的整个解释只能由语用学来完成;二、交际行为的这一特征可以看作是自身携带有最佳关联假设的明示刺激,能够让听话人沿着消耗最少心力的路线进行推导,获得交际意图。这种基于关联的话语解释不仅能够彻底消解格赖斯循环,还能充分展现出交际行为和语用处理的复杂性,甚至还会出现类似于格赖斯循环的交际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赖斯循环 关联 语用推理 主体间性
下载PDF
常规推理与“格赖斯循环”的消解 被引量:92
4
作者 徐盛桓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3-170,共8页
“格赖斯循环”的症结在于“明说的”与“隐含的”区分得太绝对。含意本体论认为,含意性是话语的基本特征,话语“明说的”显性表述通常都不完备,有待它所蕴含的隐性表述加以补足或阐释;补足或阐释依赖的是常规关系和常规推理。从比较抽... “格赖斯循环”的症结在于“明说的”与“隐含的”区分得太绝对。含意本体论认为,含意性是话语的基本特征,话语“明说的”显性表述通常都不完备,有待它所蕴含的隐性表述加以补足或阐释;补足或阐释依赖的是常规关系和常规推理。从比较抽象的层次来说,常规关系可表现为两事物间的两种基本关系:[相邻关系±]和[相似关系±]。话语提到的有相邻/相似关系的事物分别倾向于被识解为一个整体,一关系体的存在总是内在地蕴含着另一关系体的存在,从而有可能将不完备的表述连成一个可以连通、解释和预测的网络。根据这样的原理可以建立起含意的常规推理模型。这样来看待话语和含意,格赖斯的推导循环就可被消解。从常规推理角度研究“格赖斯循环”的消解,有可能对语言运用是如何达成理解这一问题获得更多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推理 格赖斯循环 句法结构 语用研究 合作原则
原文传递
格赖斯循环及其解决方略
5
作者 董成如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1,112,共5页
消除歧义、确定指示与指称对象、补充省略和收窄概括等现象表明,直说决定含义,同时又被含义所决定,即Levinson(2000)所说的格赖斯循环。针对关联理论,以及Bach和Levinson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不足,联结主义的解决方法是直说和含义被自下... 消除歧义、确定指示与指称对象、补充省略和收窄概括等现象表明,直说决定含义,同时又被含义所决定,即Levinson(2000)所说的格赖斯循环。针对关联理论,以及Bach和Levinson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不足,联结主义的解决方法是直说和含义被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同时处理,互动激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赖斯循环 解决方法 联结主义
原文传递
从语用入侵谈格赖斯“所言”
6
作者 文豪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79-85,共7页
格赖斯(Grice)具有创见性地将说话者意义划分为二元对照的"所言"(What is said)与"所含"(What is implicated),但这种区分并非毫无问题。列文森(Levinson)认为格赖斯的这种区分会最终陷入一个二元循环之中,即一方... 格赖斯(Grice)具有创见性地将说话者意义划分为二元对照的"所言"(What is said)与"所含"(What is implicated),但这种区分并非毫无问题。列文森(Levinson)认为格赖斯的这种区分会最终陷入一个二元循环之中,即一方面所含的推导需要借助所含的基础信息,另一方面,所言的理解同时也需要借助所含推导出来的语用信息。这种循环被列文森称之为"格赖斯循环"。列文森等人对传统格赖斯意义理论提出的质疑,表明学界对语义和语用界面问题的讨论从关注"区分"到关注"交互"的转变。在这个层面上,本文将语用入侵(Pragmatic intrusion)作为切入点,分析语用信息对说话者意义中的所言意义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这种语用侵入的实质,旨在为语用、语义的界面问题的讨论提供一个可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语义界面 所言 语用入侵 格赖斯循环 说话者意义
下载PDF
Récanati真值条件语用学视角下的“所言”观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龙根 《当代外语研究》 2010年第9期5-10,61,共7页
在经典格赖斯意义理论中,"所言"与"所含"形成绝对的二元对照,最终陷入所谓的"格赖斯循环"。为了消解格赖斯循环,后格赖斯理论家作出了种种探索。其中Récanati基于真值条件语用学对"所言"... 在经典格赖斯意义理论中,"所言"与"所含"形成绝对的二元对照,最终陷入所谓的"格赖斯循环"。为了消解格赖斯循环,后格赖斯理论家作出了种种探索。其中Récanati基于真值条件语用学对"所言"及其与"所含"关系的阐释颇具特色。这种"所言"观彻底打破了句法相关性限制的束缚,全面关注语用过程在"所言"形成中的作用,充分重视言语活动参与者交际意向对识解"所言"的影响,着力使关于"所言"以及相关概念的理论阐述更符合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直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言 格赖斯循环 真值条件语用学 语用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