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末次冰期中国黄土古气候记录与高纬冰心及热带海洋记录对比
被引量:
5
1
作者
熊尚发
丁仲礼
+1 位作者
刘东生
任剑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76,共6页
通过对比南北半球高纬冰心记录、热带海洋记录及中国黄土古气候记录,获得末次冰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两套模式的认识。一套模式以格陵兰冰心记录为代表,具有高频变化、等值波动、快速转换等特征。另一套模式以苏禄海、南极冰心记录为代表...
通过对比南北半球高纬冰心记录、热带海洋记录及中国黄土古气候记录,获得末次冰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两套模式的认识。一套模式以格陵兰冰心记录为代表,具有高频变化、等值波动、快速转换等特征。另一套模式以苏禄海、南极冰心记录为代表,表现为与全球冰量变化相似的特征。中国黄土粒度记录了两套模式的过渡类型。两套模式反映了全球气候系统的两套连通机制,一套是通过冰量变化—海面变化,传达气候变化信息;另一套是通过冰量变化—大气圈波动—粉尘、水汽波动,引起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变化。作为两套模式的过渡类型,黄土粒度的冰量变化特征可能是沙漠界限变化的反映,而短周期波动则可能与冬季风强度变化有关。黄土粒度的短周期波动与格陵兰冰心记录的较好对比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由大气圈过程(包括大气环流、粉尘和水汽等)传递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记录
黄土
格陵兰冰心
热带海洋
冰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化学元素:地球的基因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学求(文/图)
吴慧(文/图)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8年第3期4-11,共8页
这是作者发表的有关"化学地球"系列科普文章之二,第一篇"地球化学元素图谱与衣食住行"发表在本刊2016年第3期。该文发表后,被大量转载,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一些热心读者在对文中有关化学元素起源的探讨中,关于原子序...
这是作者发表的有关"化学地球"系列科普文章之二,第一篇"地球化学元素图谱与衣食住行"发表在本刊2016年第3期。该文发表后,被大量转载,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一些热心读者在对文中有关化学元素起源的探讨中,关于原子序数大于铁的元素形成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们还指出2017年人类第一次观测到中子星合并产生引力波事件,进一步证实了原子序数大于铁的元素是通过中子捕获形成的。因此,作者在此篇中补充了这部分内容,对化学元素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进行了很好的介绍。尽管地球基因(或称地球化学基因,亦称地球化学DNA)的概念提出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但人们对地球微观的认识还相当有限,只有像绘制人类基因图谱一样,绘制出地球化学基因图谱,才能逐步解开地球系统的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密码。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发起了"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联合6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共同绘制地球化学图谱,相信后续有关"绘制地球基因图谱"等系列内容的探讨与解读,将会给读者带来惊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大气圈
地球历史
格陵兰冰心
原文传递
题名
末次冰期中国黄土古气候记录与高纬冰心及热带海洋记录对比
被引量:
5
1
作者
熊尚发
丁仲礼
刘东生
任剑璋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7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通过对比南北半球高纬冰心记录、热带海洋记录及中国黄土古气候记录,获得末次冰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两套模式的认识。一套模式以格陵兰冰心记录为代表,具有高频变化、等值波动、快速转换等特征。另一套模式以苏禄海、南极冰心记录为代表,表现为与全球冰量变化相似的特征。中国黄土粒度记录了两套模式的过渡类型。两套模式反映了全球气候系统的两套连通机制,一套是通过冰量变化—海面变化,传达气候变化信息;另一套是通过冰量变化—大气圈波动—粉尘、水汽波动,引起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变化。作为两套模式的过渡类型,黄土粒度的冰量变化特征可能是沙漠界限变化的反映,而短周期波动则可能与冬季风强度变化有关。黄土粒度的短周期波动与格陵兰冰心记录的较好对比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由大气圈过程(包括大气环流、粉尘和水汽等)传递的联系。
关键词
古气候记录
黄土
格陵兰冰心
热带海洋
冰心
Keywords
paleoclimatic records
China loess
Greenland ice core
Vostok ice core
Sulu Sea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化学元素:地球的基因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学求(文/图)
吴慧(文/图)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
不详
出处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8年第3期4-11,共8页
文摘
这是作者发表的有关"化学地球"系列科普文章之二,第一篇"地球化学元素图谱与衣食住行"发表在本刊2016年第3期。该文发表后,被大量转载,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一些热心读者在对文中有关化学元素起源的探讨中,关于原子序数大于铁的元素形成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们还指出2017年人类第一次观测到中子星合并产生引力波事件,进一步证实了原子序数大于铁的元素是通过中子捕获形成的。因此,作者在此篇中补充了这部分内容,对化学元素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进行了很好的介绍。尽管地球基因(或称地球化学基因,亦称地球化学DNA)的概念提出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但人们对地球微观的认识还相当有限,只有像绘制人类基因图谱一样,绘制出地球化学基因图谱,才能逐步解开地球系统的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密码。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发起了"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联合6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共同绘制地球化学图谱,相信后续有关"绘制地球基因图谱"等系列内容的探讨与解读,将会给读者带来惊喜。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大气圈
地球历史
格陵兰冰心
分类号
P59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末次冰期中国黄土古气候记录与高纬冰心及热带海洋记录对比
熊尚发
丁仲礼
刘东生
任剑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化学元素:地球的基因
王学求(文/图)
吴慧(文/图)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8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