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诗学独立的标志:邵雍与“格韵”说的提出
1
作者 傅新营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5,191,共7页
"格韵"说为北宋中期的邵雍所提出,它积淀了宋代人文精神的发展,具有典型的宋型文化的特征,是宋代诗学走向成熟和独立的标志。"格韵"融会了唐代意格理论的格法与宋初"气格"的人文精神,是以锻炼显示人格精... "格韵"说为北宋中期的邵雍所提出,它积淀了宋代人文精神的发展,具有典型的宋型文化的特征,是宋代诗学走向成熟和独立的标志。"格韵"融会了唐代意格理论的格法与宋初"气格"的人文精神,是以锻炼显示人格精神的新的诗学范型,得到了宋人不同程度的回应。它的出现,为宋代诗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境界,使宋代诗歌的创作具有了新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韵 宋代 诗学
原文传递
汤显祖——格韵高绝的戏曲家
2
作者 江巨荣 《文史知识》 1984年第3期91-95,共5页
有句俗话,叫'文人无行'。但我国很多作家、文学家,不仅注重文品,而且注重人品,明代的汤显祖就是一个。
关键词 戏曲家 文人无行 文品 格韵 《邯郸记》 四梦 申时行 李攀龙 戏曲创作 轩盖
原文传递
芳源铭竹庐 格韵境意新——知名书法家刘新民作品赏析
3
作者 卢振楷 《商业文化》 2020年第27期18-21,共4页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法以其特有的韧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延展着中华民族的文脉,彰显着中国文化的身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自信,表象着特有的审美意趣。书法艺术是被符号化了的中国靓丽名片,生于河南洛阳、工作于鹰城,拥有...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法以其特有的韧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延展着中华民族的文脉,彰显着中国文化的身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自信,表象着特有的审美意趣。书法艺术是被符号化了的中国靓丽名片,生于河南洛阳、工作于鹰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知名书法家,并将这张中原书法名片写得芳源格韵,韶华永驻,他就是现在居于京畿的知名书法艺术家刘新民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趣 书法艺术 格韵 刘新民 河南洛阳 作品赏析 文化底蕴 名片
下载PDF
李方膺的“怪趣”绘画格韵
4
作者 陈文娟 吴越滨 《艺术品鉴》 2015年第4期157-158,共2页
李方膺作为"扬州八怪"之一一改前人传统画风,其"怪趣"的绘画手段主要表现在打破了传统的僵固不变遗风都以一种狂放写意的手法来表达个人情感,不仅画法新颖独特题材的创新也可谓是有过之无不及。别具绘画特色的倒数... 李方膺作为"扬州八怪"之一一改前人传统画风,其"怪趣"的绘画手段主要表现在打破了传统的僵固不变遗风都以一种狂放写意的手法来表达个人情感,不仅画法新颖独特题材的创新也可谓是有过之无不及。别具绘画特色的倒数李方膺与众不同的绘画格韵,不仅所绘画面别具一格所题诗句也毫不逊色,字字句句都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其反古创新的艺术思想被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在一定层度上给传统的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方膺 怪趣 绘画格韵
原文传递
同光体与唐宋诗之争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7-191,共5页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诗史上一大公案。近代“同光体”诗人“二陈一沈”,对贯穿清代诗学的唐宋诗之争进行总结、整合和创新,分别提出“三元说”、“三关说”、“格韵说”,目的不在于比较唐宋诗之优劣,而在探讨诗歌的终极关怀,其终点是将诗...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诗史上一大公案。近代“同光体”诗人“二陈一沈”,对贯穿清代诗学的唐宋诗之争进行总结、整合和创新,分别提出“三元说”、“三关说”、“格韵说”,目的不在于比较唐宋诗之优劣,而在探讨诗歌的终极关怀,其终点是将诗艺、诗道关系,融入到人文精神与民族文化精神之中,旨在探讨诗学的未来出路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之争 同光体 三元说 三关说 格韵
下载PDF
晚清学者李慈铭的词学思想
6
作者 陈桂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4-29,共6页
晚清学者李慈铭的词论散见于著述中,长久不被人知。他以神韵诗学为理论基础,构建崇尚婉约含蓄的"格韵词说";词体认识上,区分诗词的不同文体特征,并对小令长调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均体现了他词论的独特视角。词人品评时更能体现... 晚清学者李慈铭的词论散见于著述中,长久不被人知。他以神韵诗学为理论基础,构建崇尚婉约含蓄的"格韵词说";词体认识上,区分诗词的不同文体特征,并对小令长调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均体现了他词论的独特视角。词人品评时更能体现词论的价值,一方面针对浙西词派之弊,系统品评了词坛名宿,表达了对南宋词的厌恶和对《花间》婉约词统的推崇;另一方面在咸丰年间继续推动纳兰词的批评,构成了清代纳兰词批评史中重要一环。这些丰富的内涵对我们了解咸丰词坛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慈铭 格韵词说 咸丰词坛 纳兰词
下载PDF
重新评价黄庭坚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维国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72-79,共8页
黄庭坚是我国文学史上争议较大的诗人之一,自南宋以来,对其诗歌的评价就褒贬不一。褒者谓其诗“格韵高绝”(苏轼《书鲁直诗后》);“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张耒《读黄鲁直诗》);“会粹百家句律之长,穷极历代体制之变”(刘克... 黄庭坚是我国文学史上争议较大的诗人之一,自南宋以来,对其诗歌的评价就褒贬不一。褒者谓其诗“格韵高绝”(苏轼《书鲁直诗后》);“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张耒《读黄鲁直诗》);“会粹百家句律之长,穷极历代体制之变”(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而贬者更不乏其人。北宋魏泰云:“黄庭坚喜作诗得名,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自以为工,其实所见之癖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黄鲁直 后村先生大全集 刘克庄 张耒 格韵 王直方诗话 临汉隐居诗话 拗律 标语口号式
下载PDF
上出韵味:古诗词教学之新追求 被引量:1
8
作者 顾连生 《小学教学参考》 2019年第33期17-17,共1页
古诗词"韵"的范畴很广。教师从古诗词的词韵、神韵、格韵等方面引领学生赏析、品读古诗词,不仅可以使传统诗词文化在课堂中显得韵味十足,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古诗词,从而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韵味 词韵 神韵 格韵
下载PDF
谚语的韵辙美 被引量:1
9
作者 范瑞婷 《运城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51-52,54-46,共4页
这四篇短论,均出自俗语研究阵线新兵之手,文虽短而切要,气虽难而刚朴,这是可喜的,也是该当扶持的。 唯其是新兵,他们没有模式的限制,没有框架的约束,凭着参加编撰俗语辞书的亲身实践,积累素材,思谋课题,然后结构成篇。这是直接经验的总... 这四篇短论,均出自俗语研究阵线新兵之手,文虽短而切要,气虽难而刚朴,这是可喜的,也是该当扶持的。 唯其是新兵,他们没有模式的限制,没有框架的约束,凭着参加编撰俗语辞书的亲身实践,积累素材,思谋课题,然后结构成篇。这是直接经验的总结,这是自我思辩的表述,而不是命题作文,所以,无因循之旧习。有独创之新风。 当然,也唯其是新兵,难免笔力欠足,有的地方,对所论问题,该分析的分析不透,该升华的升华不高,是有待于今后长足进步的。 俗语研究的领域极其广阔,愿新兵老将齐上阵,开拓出这一领域的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题作文 朦胧美 短论 动态美 格韵 句尾 同字 尾韵 不可造次 变幻无穷
下载PDF
传统人伦鉴识理论与书画的人格化审美
10
作者 肖震山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98-101,共4页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物评鉴的风气,古代文论书论画论中也有很多有关人物的评骘,“知人论世”“书以人传”“画以人重”是传统文艺批评的重要特征,人物的容貌、举止风度,以及主体精神甚至成为一种审美的对象。对于书画艺术而言,格韵是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物评鉴的风气,古代文论书论画论中也有很多有关人物的评骘,“知人论世”“书以人传”“画以人重”是传统文艺批评的重要特征,人物的容貌、举止风度,以及主体精神甚至成为一种审美的对象。对于书画艺术而言,格韵是艺术生命的品相,是艺术家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的综合表现,是人格提高、精神升华的结果。艺术家的人格修为是决定书画作品“体”“志”“气”“韵”美学品位高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评鉴 格韵 书画美学
下载PDF
由唐诗派生的成语典故(十一)
11
作者 子规 《文史杂志》 2020年第4期111-111,共1页
双宿双飞.出自佚名《杂诗》:"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雾里看花.出自杜甫《小寒食舟中和》:"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本意形容老眼昏花,后引申为看事情不真切。如王国维《人间词话》:"白石... 双宿双飞.出自佚名《杂诗》:"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雾里看花.出自杜甫《小寒食舟中和》:"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本意形容老眼昏花,后引申为看事情不真切。如王国维《人间词话》:"白石(姜夔)写景之作……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青春不再来.出自林宽《少年行》:"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不再 《人间词话》 《杂诗》 姜夔 成语典故 格韵 《少年行》 寒食
下载PDF
历代诗话选辑
12
《师道(人文)》 2022年第9期58-58,共1页
苕溪渔隐曰:“元祐文章,世称苏、黄。然二公当时争名,互相讥诮,东坡尝云:‘黄鲁直诗文,如蝤蛑、江珧柱,格韵高绝,盘飱尽废,然不可多食,多食则发风动气。’山谷亦云:‘盖有文章妙一世,而诗句不逮古人者。’此指东坡而言也。二公文章,自... 苕溪渔隐曰:“元祐文章,世称苏、黄。然二公当时争名,互相讥诮,东坡尝云:‘黄鲁直诗文,如蝤蛑、江珧柱,格韵高绝,盘飱尽废,然不可多食,多食则发风动气。’山谷亦云:‘盖有文章妙一世,而诗句不逮古人者。’此指东坡而言也。二公文章,自今视之,世自有公论,岂至各如前言,盖一时争名之词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鲁直 格韵 东坡 苕溪渔隐 历代诗话 选辑 诗文
下载PDF
闻臭食香的感官之旅
13
作者 吴頔 《烹调知识》 2011年第2X期29-29,共1页
如果这份美食注定是臭的,那么希望它们可以遗臭万年……特立独行的"丑角"传奇读《天龙八部》时,有一出颇具冷幽默感的段子,至今记忆犹新。"非也"先生包不同与书呆子苟读逗贫耍嘴,苟读道:"易经系辞曰:‘同心之... 如果这份美食注定是臭的,那么希望它们可以遗臭万年……特立独行的"丑角"传奇读《天龙八部》时,有一出颇具冷幽默感的段子,至今记忆犹新。"非也"先生包不同与书呆子苟读逗贫耍嘴,苟读道:"易经系辞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臭即是香,老兄毫无学问。"包不同一语回应:"老兄之言,其香如屁!"作为《天龙八部》中的第N号男配角,包不同戏份不多,却以他的古怪言谈,爱好与人唱反调的"非也,非也",为自己赢得了极高人气。细想来,在文学影视作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八部》 系辞 天龙八部 如兰 炼气化神 蛋白质分解 暴力美学 格韵 氢原子 无法自拔
下载PDF
《庄简集》 饮茶歌
14
作者 (宋)李光 《广西地方志》 2024年第S01期33-34,共2页
《钦定四库全书》《庄简集》卷二饮茶歌……朝来一饱万事足,鼻息齁齁眠正熟。忽闻剥啄谁叩门,窗外萧萧风动竹。起寻幽梦不可追,旋破小团敲碎玉。山东石铫海上来,活火新泉候鱼目。汤多莫使云脚散,激沸须令面如粥。嗜好初传陆羽经,品流详... 《钦定四库全书》《庄简集》卷二饮茶歌……朝来一饱万事足,鼻息齁齁眠正熟。忽闻剥啄谁叩门,窗外萧萧风动竹。起寻幽梦不可追,旋破小团敲碎玉。山东石铫海上来,活火新泉候鱼目。汤多莫使云脚散,激沸须令面如粥。嗜好初传陆羽经,品流详载君谟录。轻身换骨有奇功,一洗尘劳散昏俗。【谢宗论茶云:昏俗尘劳,一洗而尽。】卢仝七碗吃不得,我今日饮亦五六。修仁土茗亦时须,格韵卑凡比奴仆。客来清坐但饮茶,壑源日铸新且馥。炎方酷热夏日长,曲蘖熏人仍有毒。古来饮流多丧身,竹林七子俱沉沦。饮人以狂药,不如茶味真。君不见古语云,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卧石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事足 换骨 卢仝 七子 格韵 饮茶歌
下载PDF
王国维“隔”与“不隔”理论的感悟特质——感悟诗学现代转型系列论文之一
15
作者 欧阳文风 《中外文论》 2008年第1期567-573,共7页
在《人间词话》第三十六、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则中,王国维集中探讨了一个问题:'隔'与'不隔'。第三十六则云:美成《青玉案》词(按,当作《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 在《人间词话》第三十六、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则中,王国维集中探讨了一个问题:'隔'与'不隔'。第三十六则云:美成《青玉案》词(按,当作《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第三十九则云: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成 特质 神理者 消息 格韵 风荷 诗学 词话 数峰
原文传递
请勿“东施效颦”
16
作者 沈荫椿 《中国花卉盆景》 1992年第4期18-18,共1页
客居美国多年的我国盆景艺术家沈荫椿老先生,一贯关心祖国盆景事业的发展,对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尤为无微不至地关怀。最近,从他给本刊编辑的来信中可以看出这种梦萦魄牵的直率坦诚。
关键词 盆景艺术 水石盆景 缩龙成寸 “一切向钱看” 海外同行 意韵 摄影质量 格韵 加洲 红枫
原文传递
技不厌精 思不厌新——关于陈鹏同先生其人其画
17
作者 刘慧 《荣宝斋》 2022年第4期289-290,I0001-I0034,共36页
陈鹏同者,何许人也?未见其人,先读其画,不禁暗自称奇,一个字:高!此君绝非碌碌之辈,其作品本身的力量,以及作品里面所蕴含着的人的因素,任何人是装不出来的,是检验一个真正艺术家的终极话语。虽然你与一个人素昧平生,但晓画者,第一时间... 陈鹏同者,何许人也?未见其人,先读其画,不禁暗自称奇,一个字:高!此君绝非碌碌之辈,其作品本身的力量,以及作品里面所蕴含着的人的因素,任何人是装不出来的,是检验一个真正艺术家的终极话语。虽然你与一个人素昧平生,但晓画者,第一时间直奔格韵,画之高低,人之雅俗立马决断。况今之为艺者,能辨雅俗者几人欤?更遑论法眼通神妙手生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因素 格韵 雅俗
原文传递
褚遂良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18
作者 汪峣 《七彩语文(初中)》 2015年第5X期47-,共1页
褚遂良是初唐的著名书法家。唐高宗时,因被封为河南郡公,故世称"褚河南"。书法少学虞世南,后上溯王羲之。他融南风之蕴藉、北风之质朴于一体,变化自在,独具一格。其楷书代表作品《孟法师碑》清远萧散,遒劲端雅。
关键词 遂良 孟法师碑 书法作品 郡公 雁塔圣教序 古淡 二王 枯树赋 腴润 格韵
原文传递
杨慎的诗词融通观
19
作者 雷磊 臧洁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5期164-164,共1页
雷磊、臧洁在《中国韵文学刊》2024年第1期撰文指出,杨慎是明代一流诗人和词人,其文学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诗词融通观念。杨慎主张诗词“共源而分派”“同工而异曲”。所谓“共源”,系指唐词和唐诗同源于六朝诗歌;所谓“分派”,系指六朝诗... 雷磊、臧洁在《中国韵文学刊》2024年第1期撰文指出,杨慎是明代一流诗人和词人,其文学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诗词融通观念。杨慎主张诗词“共源而分派”“同工而异曲”。所谓“共源”,系指唐词和唐诗同源于六朝诗歌;所谓“分派”,系指六朝诗歌发展为唐诗、唐词两脉(派)。准确来说,作为唐一代之文学的律诗是由六朝诗歌发展而来,而唐词则是六朝、初唐长短句乐府和配乐唐律的综合产物,是六朝诗和唐律这一诗脉的分派。杨慎认为六朝诗和唐词“格韵似之”,即格律与情韵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诗歌 杨慎 唐词 文学理论 格韵 长短句 诗词 唐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