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家寨野生型茶树与栽培型茶树叶片解剖结构及生理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侯孟月 王菲 +3 位作者 陈铭 程小毛 罗雯 黄晓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4-1082,共9页
以云南省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大理茶种)、栽培型古茶树(阿萨姆种)和栽培型台地茶(阿萨姆种)为研究材料,对叶片的解剖结构、生理特性和营养元素含量及其计量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古茶树叶片厚度、叶肉厚度、表皮厚度、角质层... 以云南省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大理茶种)、栽培型古茶树(阿萨姆种)和栽培型台地茶(阿萨姆种)为研究材料,对叶片的解剖结构、生理特性和营养元素含量及其计量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古茶树叶片厚度、叶肉厚度、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以及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碳含量等指标的值较大;而栽培型古茶树叶片的氮、磷元素含量较高,与野生型古茶树相比,叶片厚度、叶肉厚度等指标无显著差异,且两种古茶树叶片解剖学指标和营养元素含量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变异性;栽培型台地茶叶片水分状况和光合产物的运输能力较强,具体表现为栅栏组织厚度、主脉厚度和主脉突起度等指标相对较大;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且叶片、叶肉以及海绵组织都较厚,推测二者叶片内含物更丰富,更有利于成品茶条索的完整度和耐泡度的提升,适合制作优质普洱茶;栽培型台地茶叶片薄且生长快,更有助于高产、旺产,适宜制作中高档或大宗茶类。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古茶树和台地茶的成茶品质差异及野生古茶树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 栽培型茶树 解剖结构 生理特性 营养元素
原文传递
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叶片气孔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白鼎臣 赵支飞 +3 位作者 龚雪 刘源 牛素贞 陈正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50-1563,共14页
通过对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气孔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找出影响其气孔发育相关基因,为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GBS),以253份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 通过对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气孔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找出影响其气孔发育相关基因,为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GBS),以253份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5个气孔表型性状有关的SNP位点共关联45个,在下游50 kb的45个SNPS位点范围内共检测到20个基因。其中6个基因与气孔长度(SL)有关,1个基因与气孔宽度(SW)有关,7个基因与气孔面积(SA)有关,2个基因与气孔密度(SD)有关,4个基因与气孔周长(SP)有关,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对具有复杂遗传背景和丰富生态类型的栽培型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便筛选出适应性强、能够促进贵州茶产业品种结构调整的优良茶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栽培型茶树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简化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连南栽培型古茶树资源叶片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华锋 滕杰 +3 位作者 杨家干 杨亚杰 晏嫦妤 黄亚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6期109-114,共6页
以连南县内涡水、黄连、大龙不同地方的共66份栽培型古茶树资源为材料,对茶树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形、叶身、叶缘等24项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连南66份茶... 以连南县内涡水、黄连、大龙不同地方的共66份栽培型古茶树资源为材料,对茶树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形、叶身、叶缘等24项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连南66份茶树资源24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1.86%,其中叶基变异系数最大(92.90%),侧脉与主脉交角最小(12.02%)。24个叶片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10,多样性系数均较大,叶基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其值为2.08,叶面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其值为0.59。基于24项叶片表型性状,66份茶树资源在欧氏距离为20时聚为5类,存在丰富的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茶树 叶片 变异系数 多样性指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普洱市栽培型古茶树(园)管理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6期39-40,共2页
普洱市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和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境内有栽培型古茶园1.2万hm^2.近年来,由于认识不足、疏于保护和管理等因素,致使古茶树因病虫害、过度开发利用或随意采摘等人为损毁破坏的情况较为严重,部分古茶树已提前衰老和死亡... 普洱市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和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境内有栽培型古茶园1.2万hm^2.近年来,由于认识不足、疏于保护和管理等因素,致使古茶树因病虫害、过度开发利用或随意采摘等人为损毁破坏的情况较为严重,部分古茶树已提前衰老和死亡.本文从古茶树(园)的耕作、培肥、树体管理、环境维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普洱市栽培型茶树(园)管理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古茶树管护责任人提供借鉴,也能在同行内进行探讨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茶树(园) 管理技术 云南普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