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高糖强宿根性甘蔗新品种桂热2号的选育
1
作者 吕平 周全光 +10 位作者 王友富 庞新华 黄强 朱鹏锦 农泽梅 谭秦亮 欧克纬 卢业飞 程琴 宋奇琦 李佳慧 《中国糖料》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目的】针对当前甘蔗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选育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新品种。【方法】以高糖、分蘖强、宿根性好的‘粤糖91-976’为母本,‘新台糖20号’为父本进行常规有性杂交,按照“五圃制”法进行选育,经... 【目的】针对当前甘蔗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选育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新品种。【方法】以高糖、分蘖强、宿根性好的‘粤糖91-976’为母本,‘新台糖20号’为父本进行常规有性杂交,按照“五圃制”法进行选育,经过各级圃筛选、评比分析,选育出1个优良的甘蔗新品种‘桂热2号’。【结果】‘桂热2号’植株较高,中大茎种,出苗率较高,成茎率高,易脱叶,田间黑穗病自然发病率低,达到高抗水平,抗旱、耐寒能力强,可忍受较长时间干旱或低温天气,宿根性好,比较适合中小型机械化收获。在2015-2017年广西区域试验中3年(1年新植、2年宿根)平均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分别为116.14 t/hm^(2)、15.49 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33.22%、增糖32.05%。【结论】该品种于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甘蔗(2020)450040],适合在广西、四川等地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桂热2号 新品种 选育 宿根性
下载PDF
五种除草剂对甘蔗桂热2号的室内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单彬 覃茜 +5 位作者 颜克成 周海兰 庞新华 唐秀观 潘玲玲 唐桓伟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0年第4期23-27,共5页
为了评价5种常用除草剂对甘蔗新品种桂热2号的安全性,采用盆栽法培养供试靶标,选用5种甘蔗田常用除草剂的3个处理浓度测试其对甘蔗桂热2号安全性。结果表明:敌草隆、莠灭净和二甲四氯在供试剂量内对甘蔗桂热2号的株高和鲜重无明显抑制... 为了评价5种常用除草剂对甘蔗新品种桂热2号的安全性,采用盆栽法培养供试靶标,选用5种甘蔗田常用除草剂的3个处理浓度测试其对甘蔗桂热2号安全性。结果表明:敌草隆、莠灭净和二甲四氯在供试剂量内对甘蔗桂热2号的株高和鲜重无明显抑制作用。土壤喷雾处理的草甘膦和草铵膦在推荐剂量下对桂热2号和对照品种均无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甘蔗新品种桂热2号相较于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对5种常用除草剂的耐受性相对较好,尤其对敌草隆、莠灭净有很好的耐受性。2倍推荐剂量的敌草隆、莠灭净对桂热2号均比较安全,无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桂热2号 除草剂 安全性 敌草隆 莠灭净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罗莲凤 马仙花 +7 位作者 梁光志 蓝庆江 冯红钰 刘汉焱 周宁 莫小燕 覃杰凤 唐君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7-850,共4页
【目的】筛选出桂热2号白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桂热2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形美质优白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热2号鲜叶单芽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 【目的】筛选出桂热2号白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桂热2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形美质优白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热2号鲜叶单芽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传统工艺制成的白茶条索稍紧,有毫香,带青气,滋味纯和;将杀青、做形工艺与白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的新工艺Ⅱ制成的白茶,青气消失,毫香浓、持久,条索紧,形似月芽,白毫显,滋味醇厚、甜爽,且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4项常规成分均高于传统工艺,其含量分别为5.04%、33.00%、4.57%和42.55%。【结论】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影响明显,以将杀青、做形工艺与白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的新工艺Ⅱ制成的桂热2号白茶品质最优、形质俱佳,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桂热2号 加工工艺 感官品质 品质成分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加工金毫红茶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罗莲凤 冯红钰 +4 位作者 梁光志 马仙花 刘汉焱 周宁 韦持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95-96,共2页
为了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茶的品质及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的综合效益,采用桂热2号鲜叶为原料,将轻晒青、轻摇青、分段干燥方法与红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并对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加工出形美质优的金毫红茶产品。
关键词 桂热2号 金毫红茶 加工
下载PDF
桂热2号红茶冷冻干燥关键技术研究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阳景阳 罗莲凤 +5 位作者 骆妍妃 陈远权 李子平 冯红钰 覃宏宇 韦锦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97-104,共8页
鉴定分析冷冻干燥、热风干燥桂热2号红茶香气成分及内含物差异,探索冷冻干燥关键工艺参数对红茶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鉴定不同干... 鉴定分析冷冻干燥、热风干燥桂热2号红茶香气成分及内含物差异,探索冷冻干燥关键工艺参数对红茶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鉴定不同干燥处理红茶的香气成分,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评价香气成分贡献度,确定关键风味组分;结合感官审评、香气评价和内含物差异分析,对桂热2号红茶进行综合评价。共鉴定出37种香气成分,咖啡因、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苯甲醇等成分相对含量较高;芳樟醇为关键风味组分(OAV>1),2-甲基丁醛、异丁醛、香叶醇、苯乙醛、二甲基硫、水杨酸甲酯等为修饰性风味组分(0.1<OAV<1);冷冻干燥处理能较大程度保留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等内含物质,并且在外形、汤色和易泡性上优于热风干燥处理,但在香气评价、节约成本上稍差。GC-MS结合OAV法能实现红茶香气的鉴别与评价;烘干+提香工艺红茶(HD2)综合评价最好;该研究的一种冷冻干燥+提香工艺(FD4)解决了冻干红茶青味重的问题,可运用于特色红茶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热2号红茶 冷冻干燥技术 香气成分 气味活度值 儿茶素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的桂热2号红茶香气成分分析及判别 被引量:12
6
作者 阳景阳 李子平 +6 位作者 陆金梅 何文 冯红钰 刘汉焱 徐冬英 梁光志 罗莲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67-73,87,共8页
目的:对不同干燥方式的桂热2号红茶主要香气成分进行辨识鉴定,实现对红茶干燥方式的判别。方法:制作桂热2号冷冻干燥(D组)、热风干燥(H组)、日晒干燥(S组)、冻干+热风干燥(DH组)红茶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技术鉴定... 目的:对不同干燥方式的桂热2号红茶主要香气成分进行辨识鉴定,实现对红茶干燥方式的判别。方法:制作桂热2号冷冻干燥(D组)、热风干燥(H组)、日晒干燥(S组)、冻干+热风干燥(DH组)红茶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技术鉴定香气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感官审评评价香气特征;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组间差异化分析;结合聚类分析(HCA)进行红茶的干燥方式鉴别。结果:共鉴定出36种香气成分,其中12种成分构成了桂热2号红茶花果甜香的基底;PCA模型得到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解释率R^2X=82.2%,咖啡因、橙花醇、芳樟醇等9种成分对成分组的影响较大;OPLS-DA分析对于DH组与H组间模型拟合度较差,其他组间均具有良好的拟合度,D组与DH组差异成分为咖啡因、芳樟醇等,D组与H组为咖啡因、橙花醇等,D组与S组为咖啡因、橙花醇等,DH组与S组间为芳樟醇、橙花醇等,H组与S组间为苯甲醇等;HCA聚类分析结果为除DH组与H组间判别精度不高,其他组间都能实现判别。结论:GC-MS结合PCA、OPLS-DA、HCA分析能基本实现对多种干燥方式红茶的鉴定、区分和判别,综合评价冻干+热风干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热2号红茶 干燥 香气成分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罗莲凤 梁光志 +7 位作者 蓝庆江 马仙花 冯红钰 刘汉焱 周宁 莫小燕 殷富群 韦持章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9-241,共3页
以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方法,评价桂热2号的适制性。结果表明,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适制性广,加工绿茶条直显毫,香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加工红茶汤色红亮,甜毫香明显,滋味醇爽;加... 以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方法,评价桂热2号的适制性。结果表明,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适制性广,加工绿茶条直显毫,香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加工红茶汤色红亮,甜毫香明显,滋味醇爽;加工白茶形似月芽,滋味清甜醇,香高带毫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桂热2号 适制性
下载PDF
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研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子平 梁光志 +1 位作者 阳景阳 罗莲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142-143,182,共3页
[目的]研究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为广西黄茶加工提供技术支持,丰富广西区内黄茶种类。[方法]使用桂热2号茶树品种一芽一叶为原料,比较不同加工工艺(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以确定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参数。[结果]... [目的]研究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为广西黄茶加工提供技术支持,丰富广西区内黄茶种类。[方法]使用桂热2号茶树品种一芽一叶为原料,比较不同加工工艺(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以确定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参数。[结果]适合加工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杀青→初闷→揉捻→整形理条→复闷→智能烘干→提香;关键技术参数为:萎凋原料失水率25%~35%;杀青4~7 min,杀青温度180~220℃;初闷温度为25~35℃,使用速包布初次闷黄,初闷时间2~4 h;整形理条,理条温度70~90℃,整形时间5~8 min,使用速包布再次闷黄,闷黄时间2~4 h;智能烘干温度为60~70℃,烘干时间为90~120 min;提香温度为85~90℃,提香时间为30~40 min。[结论]采用新工艺生产的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外形芽头肥硕显毫、杏黄亮,汤色浅橙黄亮,花香、毫香甜香清长,滋味浓醇,鲜爽含芳,叶底肥硕、绿黄、匀较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香 桂热2号 黄茶 研制
下载PDF
“桂热2号”红茶香气组成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阳景阳 李子平 +4 位作者 冯红钰 梁光志 罗莲凤 莫小燕 刘汉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9期216-219,共4页
[目的]研究“桂热2号”红茶香气成分构成,为“桂热2号”红茶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红茶工艺(CT)、新红茶工艺(XG)将“桂热2号”茶树鲜叶制成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并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 [目的]研究“桂热2号”红茶香气成分构成,为“桂热2号”红茶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红茶工艺(CT)、新红茶工艺(XG)将“桂热2号”茶树鲜叶制成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并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香气成分,分析香气特征。[结果]“桂热2号”红茶主要香气成分有咖啡因、芳樟醇、苯甲醇、苯甲醛、苯乙醇、2-甲基丁醛、水杨酸甲酯、橙花醇等。“桂热2号”红茶香气主要表现为甜毫香和花果香,XG能将工夫红茶香气特性从花果香到甜香转化,且持久性更好。[结论]新工艺(XG)能影响桂热2号红茶的香气及综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热2号 工夫红茶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香气组成
下载PDF
茶树“桂热2号”全光照不同成熟度长穗扦插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远权 陆金梅 +6 位作者 陈杏 韦雪英 韦锦坚 蓝庆江 唐君海 韦持章 曾志云 《中国热带农业》 2013年第5期64-65,共2页
通过茶树"桂热2号"全光照不同成熟度长穗扦插试验比较,测定生根株数、生根数量、根条长度及出圃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扦插繁育前期嫩枝扦插繁育在生根时间、根条数量、根系长度等方面较半木质化、完全木质化插穗好;扦插繁育后... 通过茶树"桂热2号"全光照不同成熟度长穗扦插试验比较,测定生根株数、生根数量、根条长度及出圃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扦插繁育前期嫩枝扦插繁育在生根时间、根条数量、根系长度等方面较半木质化、完全木质化插穗好;扦插繁育后期,半木质化、完全木质化插穗出圃率优于嫩枝插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热2号 全光照 长穗 扦插 比较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研发推广及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春文 农玉琴 +4 位作者 陈杏 陈远权 韦锦坚 骆妍妃 韦雪英 《中国热带农业》 2015年第2期26-28,共3页
无性系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是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从凌云白毫茶群体种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发芽早、育芽能力强、芽头肥壮、茸毛特多、秋后休止期迟及产量高等特性。本文对"桂热... 无性系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是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从凌云白毫茶群体种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发芽早、育芽能力强、芽头肥壮、茸毛特多、秋后休止期迟及产量高等特性。本文对"桂热2号"的研究现状和目前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今后进一步推广"桂热2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热2号 无性系茶树新品 研究现状 发展对策
下载PDF
桂热2号黄茶采制工艺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光志 刘汉焱 +4 位作者 罗莲凤 马仙花 莫小燕 冯红钰 周宁 《中国热带农业》 2013年第6期64-65,共2页
以茶树品种桂热2号鲜叶为原料加工黄茶,介绍其采制的关键工艺技术包括鲜叶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做形、闷黄及提香。
关键词 桂热2号黄茶 采制 工艺
下载PDF
NAA对茶树“桂热2号”全光照扦插育苗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杏 陈远权 +4 位作者 农玉琴 韦锦坚 陆金梅 曾志云 韦雪英 《中国热带农业》 2014年第4期69-70,共2页
研究NAA浓度对茶树"桂热2号"嫩枝插穗生根和早期生长的影响,分析茶树"桂热2号"扦插生根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用隶属函数法对测定值及其增跌幅值进行检测,评价茶树"桂热2号"的扦插繁育情况。结果表明,NAA 200ppm处理茶树"桂热2号... 研究NAA浓度对茶树"桂热2号"嫩枝插穗生根和早期生长的影响,分析茶树"桂热2号"扦插生根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用隶属函数法对测定值及其增跌幅值进行检测,评价茶树"桂热2号"的扦插繁育情况。结果表明,NAA 200ppm处理茶树"桂热2号"生根效果最好,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63。5月扦插繁育茶树"桂热2号",插后30d有部分插条生根,40~50d为生根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A 茶树 桂热2号 全光照 扦插
下载PDF
不同外源激素对茶树“桂热2号”生根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韦雪英 农玉琴 +5 位作者 陈杏 陈远权 韦锦坚 骆妍妃 廖春文 陆金梅 《中国热带农业》 2015年第3期85-87,共3页
以茶树"桂热2号"当年生嫩枝为扦插材料,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固体NAA、液体NAA、ABT、碧护、GA、IAA和IBA)对插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激素处理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桂热2号"嫩枝扦插的生根率,尤以IBA处理后的... 以茶树"桂热2号"当年生嫩枝为扦插材料,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固体NAA、液体NAA、ABT、碧护、GA、IAA和IBA)对插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激素处理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桂热2号"嫩枝扦插的生根率,尤以IBA处理后的生根率最高,达到6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热2号 茶树 外源激素 扦插
下载PDF
茶树品种桂热2号推广应用的SWOT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洁津 莫小燕 罗莲凤 《中国热带农业》 2013年第6期31-32,共2页
本文以SWOT法为理论基础,以茶树品种桂热2号推广应用为研究对象,探索桂热2号推广应用的优势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桂热2号 推广应用 SWOT分析
下载PDF
桂热2号茶母穗静置时间对扦插繁育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远权 韦雪英 +4 位作者 陆雄伟 何达标 韦锦坚 曾志云 韦丽娟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1年第1期4-5,共2页
通过对桂热2号茶母穗静置不同时间后扦插的生根株数、株生根条数和出圃率的观测。结果显示静置2 d的母穗,其生根株数和株生根条数均比静置0 d、1 d、3 d、4 d的高。第120 d,静置2 d的母穗的生根株数与其余各处理间的存在显著差异,株生... 通过对桂热2号茶母穗静置不同时间后扦插的生根株数、株生根条数和出圃率的观测。结果显示静置2 d的母穗,其生根株数和株生根条数均比静置0 d、1 d、3 d、4 d的高。第120 d,静置2 d的母穗的生根株数与其余各处理间的存在显著差异,株生根条数占对照的126%。扦插后320d,母穗静置1 d、2 d的处理的出圃率分别为65.6%和74.3%,较静置0 d、3 d、4 d的处理高。综合3项指标,可以得出茶叶新品种桂热2号母穗静置2 d对扦插繁育有积极的影响,而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热2号 静置不同时间 扦插 初探
下载PDF
闷黄工艺对桂热2号黄茶品质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子平 梁光志 +3 位作者 莫小燕 罗莲凤 冯红钰 刘汉焱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7年第4期27-29,共3页
为探讨不同闷黄工艺对桂热2号茶树品种加工的黄茶品质的影响,以桂热2号茶树品种鲜叶一芽一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闷黄工艺和创新闷黄工艺加工黄茶,通过感官审评和内含物测定,评价不同的闷黄工艺对桂热2号黄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 为探讨不同闷黄工艺对桂热2号茶树品种加工的黄茶品质的影响,以桂热2号茶树品种鲜叶一芽一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闷黄工艺和创新闷黄工艺加工黄茶,通过感官审评和内含物测定,评价不同的闷黄工艺对桂热2号黄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创新闷黄工艺研制的黄茶外形紧结肥壮,花香显现持久,滋味甘甜,汤色杏黄透亮;通过内含物检测,游离氨基酸总量和水浸出物等常规成分测定均高于传统闷黄工艺。利用创新闷黄工艺加工桂热2号黄茶品质明显优于传统闷黄工艺加工的黄茶,同时创新的"趁热闷黄"工艺,能缩短黄茶闷黄时间和整个工艺的加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起到节能环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闷黄工艺 桂热2号 黄茶 品质
下载PDF
NAA在茶树“桂热2号”全光照嫩枝长穗扦插繁育上的试验
18
作者 陈杏 韦锦坚 +4 位作者 陈远权 陆金梅 曾志云 农玉琴 韦雪英 《中国热带农业》 2014年第3期58-60,共3页
本试验采用NAA慢浸法和速蘸法处理茶树"桂热2号"嫩枝长穗插穗,在全光照间歇喷雾插床上进行扦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NAA慢浸法处理插穗比用ABT生根粉处理插穗成活率高16.68%,生根数多12.7条,根长长2.9cm。其中,NAA慢浸法... 本试验采用NAA慢浸法和速蘸法处理茶树"桂热2号"嫩枝长穗插穗,在全光照间歇喷雾插床上进行扦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NAA慢浸法处理插穗比用ABT生根粉处理插穗成活率高16.68%,生根数多12.7条,根长长2.9cm。其中,NAA慢浸法最佳组合A2B2平均成活率达到96.67%,生根数62条,根长13.7cm;采用速蘸法处理插穗比用ABT生根粉处理插穗成活率低6.92%,生根数少4.1条,根长短1.3cm。由此可见,采用NAA处理茶树"桂热2号"嫩枝长穗进行全光照扦插繁育应采用慢浸法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热2号 全光照 嫩枝 长穗扦插
下载PDF
甘蔗‘桂热2号’和‘桂柳05136’成熟期转录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业飞 欧克纬 +6 位作者 罗清 张宇 程琴 朱鹏锦 周全光 庞新华 吕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46-2855,共10页
‘桂热2号’和‘桂柳05136’分别属于晚熟和早熟的甘蔗高糖新品种。对这两个品种的叶片和茎秆组织混样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比较基因表达差异性,筛选和克隆可能参与糖分合成的相关基因。采用相同时期的种间对比和不同时期的种内对比两种... ‘桂热2号’和‘桂柳05136’分别属于晚熟和早熟的甘蔗高糖新品种。对这两个品种的叶片和茎秆组织混样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比较基因表达差异性,筛选和克隆可能参与糖分合成的相关基因。采用相同时期的种间对比和不同时期的种内对比两种方式,设置4个对比组,着重以KEGG和GO数据库分析转录组总体以及在糖分合成相关领域的基因差异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糖分合成相关的5种酶基因序列97条及功能未知的多个高表达基因,后续可以通过构建转基因甘蔗验证体系验证高表达基因的功能,完善糖分代谢的分子机制理论,开发高糖分子标记甚至是构建高表达转基因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糖分合成 转录组 桂热2号 ‘桂柳05136’
原文传递
两个茶树品种维生素B6代谢通路的转录组分析
20
作者 胡志宏 《福建茶叶》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以“凌云白毫茶”和“桂热2号”一芽二叶为试材,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两个茶树品种的维生素B6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凌云白毫茶”与“桂热2号”相比,有2219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了138条通路中,这些通路主要包括类胡萝卜素生物合... 以“凌云白毫茶”和“桂热2号”一芽二叶为试材,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两个茶树品种的维生素B6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凌云白毫茶”与“桂热2号”相比,有2219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了138条通路中,这些通路主要包括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植物-病原相互作用、核黄素代谢、单萜生物合成、D-氨基酸代谢等途径。在维生素B6代谢KEGG通路(ko00750)分析中,共有4个酶和6个差异基因参与此通路(2个上调基因,4个下调基因)。通过GSEA分析,发现维生素B6代谢KEGG通路的ES值为0.27,NES值为1.16,NOM p-val值为0.22,FDR q-val值为0.44,FWER p-val值为1。该通路43个背景基因中的CSA031162、CSA013361、CSA011221、CSA034509、novel.20473等五个基因为核心基因,且“桂热2号”在该通路中显得更为活跃。以上研究以期为二者的功能开发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云白毫茶 桂热2号 维生素B6 转录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