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桂籽中三萜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1
作者 杨洪飞 卢雨菲 +5 位作者 葛婷婷 王洁琼 陈祺 孟丽媛 要辉 闵清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14-220,共7页
目的本研究以桂籽为原材料,采用星点设计(CCD)-效应面法(RSM)等多种方法优化桂籽总三萜(OFSTT)的提取工艺及其含量测定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Plackett-Burman(PB)、最陡爬坡和CCD-RSM实验,建立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OFSTT... 目的本研究以桂籽为原材料,采用星点设计(CCD)-效应面法(RSM)等多种方法优化桂籽总三萜(OFSTT)的提取工艺及其含量测定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Plackett-Burman(PB)、最陡爬坡和CCD-RSM实验,建立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OFSTT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了关于桂籽总三萜含量变化的趋势线,进一步利用PB实验筛选出对OFSTT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提取功率、液料比及提取次数),通过最陡爬坡实验设计出极值点,以此作为效应面设计的中心点,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了OFSTT提取工艺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溶剂分数60%,液料比25∶1(mL/g),提取温度65℃,提取功率325W,提取时间30min,提取3次;该条件下OFSTT的提取率为7.251%,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偏差为2.05%。结论本研究采用CCD-RSM实验优化了OFSTT的提取工艺,该工艺稳定,提取率较高,实际值与预测值吻合度高,为后续桂籽三萜类物质进一步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作用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籽总三萜 提取工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下载PDF
桂籽提取物对LPS诱导的AML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黄婷 要辉 +6 位作者 张雨晨 吴宇培 王琢文 王洁琼 杨洪飞 葛婷婷 闵清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369-373,共5页
目的研究桂籽提取物(OFSN)正丁醇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ML12,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与时间下OFSN对AML12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的OFSN及Aspirin干预后对LPS诱导AML12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桂籽提取物(OFSN)正丁醇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ML12,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与时间下OFSN对AML12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的OFSN及Aspirin干预后对LPS诱导AML12活性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OFSN给药浓度及时间。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LPS组(1μg/mL)、Asipirin组(900μg/mL)、OFSN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μg/mL)。利用荧光探针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生成,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经LPS诱导后的细胞存活率下降,TLR4/NF-κB p65通路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内ROS生成增加。与LPS组相比,经过OFSN及Aspirin干预后细胞活力升高(P<0.01),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Aspirin组与OFSN中、高剂量组细胞中TLR4、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P<0.01),ROS的产生显著减少(P<0.01),OFSN低剂量组无显著变化。结论OFSN对LPS诱导的AML12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减少ROS的生成,同时减少COX-2的表达,从而减少炎症小体NLRP3及炎症因子IL-6的释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籽提取物 脂多糖 AML12 ROS TLR4/NF-κB p65
下载PDF
桂籽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吕伟 闵清 +6 位作者 王俊杰 刘秀 晏思齐 周凌峰 张雨晨 刁婷婷 白育庭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桂籽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泼尼松组和桂籽粗提物大、中、小剂量组,每组8只。桂籽粗提物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桂籽粗提物400,200,100 mg·kg^-1,泼... 目的探讨桂籽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泼尼松组和桂籽粗提物大、中、小剂量组,每组8只。桂籽粗提物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桂籽粗提物400,200,100 mg·kg^-1,泼尼松组给予泼尼松3 mg·kg^-1,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均连续灌胃10 d。模型对照组和各给药组于第10天灌胃结束1 h造模。24 h后经腹主动脉取血,开胸取肺。观察肺湿/干比(W/D)及肺组织水肿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变化,测定各组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6(IL-6)、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p65及IκB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肺部炎症细胞浸润明显,支气管壁明显增厚,水肿指数明显增大(W/D、LI值比较,P<0.01),血浆MPO、IL-6、IL-2、TNF-α含量明显升高,IκBα蛋白表达减少,NF-κBp65表达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肺部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支气管壁增厚明显改善,水肿指数明显减小(中、大剂量组LI值,P<0.05;中、大剂量组W/D值,泼尼松组W/D值、LI值,P<0.01)桂籽提取物可明显降低肺损伤大鼠MPO、IL-6、IL-2、TNF-α含量(P<0.05或P<0.01),提高IκBα蛋白表达,降低NF-κBp65表达(P<0.01)。结论桂籽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一定程度上可能与上调IκBα以及激活NF-κBp65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籽提取物 酵母混悬液 肺损伤
下载PDF
桂籽中有效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4
4
作者 吕伟 闵清 白育庭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1期90-92,共3页
桂花树为木犀科植物,桂籽为其种子,性温味甘,具有疏肝行气、生津祛秽等功效,民间常用作抗炎止痛剂。现代科学研究技术表明,桂籽活性成分复杂多样,如三萜类、环烯醚萜苷类、黑色素类、挥发油类、黄酮类、红景天苷类、微量元素等。通过对... 桂花树为木犀科植物,桂籽为其种子,性温味甘,具有疏肝行气、生津祛秽等功效,民间常用作抗炎止痛剂。现代科学研究技术表明,桂籽活性成分复杂多样,如三萜类、环烯醚萜苷类、黑色素类、挥发油类、黄酮类、红景天苷类、微量元素等。通过对桂籽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探究,挖掘其在药用、食用等方面的经济、科研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籽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桂籽环烯醚萜苷的提取纯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东阳 张雨晨 +3 位作者 刁婷婷 吕伟 张志君 闵清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研究桂籽中环烯醚萜苷的提取纯化以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依次萃取;以特女贞苷、女贞苷G13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全波长扫描(UV)、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桂籽环烯醚萜苷... 目的研究桂籽中环烯醚萜苷的提取纯化以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依次萃取;以特女贞苷、女贞苷G13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全波长扫描(UV)、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桂籽环烯醚萜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特女贞苷、女贞苷G13在24.72μg/m L^494.41μg/m L、24.50μg/m L^490.00μg/m L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Y=4.6045X-21.392,R2=0.9996;Y=3.9901X-10.508,R2=0.9992。桂籽正丁醇萃取部位中特女贞苷和女贞苷G13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9.20%、39.88%,经大孔树脂纯化后,特女贞苷、女贞苷G13进一步富集,含量分别为82.56%、87.94%。结论桂籽环烯醚萜苷的提取方法简单方便,提取率较高,含量测定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桂籽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籽 环烯醚萜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6
作者 朱永莉 沈永宝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150,共7页
[目的]通过分别测定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过程中胚和胚乳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探讨该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方法]以紫梗籽银桂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其种子发育过程不同时期胚和胚乳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玉... [目的]通过分别测定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过程中胚和胚乳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探讨该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方法]以紫梗籽银桂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其种子发育过程不同时期胚和胚乳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结果]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过程中胚的GA_(3)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ABA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IAA、ZR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GA_(3)/ABA比值不断下降,IAA/ABA、ZR/ABA的比值先下降后上升,胚中GA_(3)/ABA比值的变化幅度大于IAA/ABA、ZR/ABA的比值变化;胚乳中GA_(3)、IAA、ZR含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AB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并保持平稳的趋势;GA_(3)/ABA、IAA/ABA、ZR/ABA_(3)个比值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胚乳中GA_(3)/ABA比值的变化幅度大于IAA/ABA、ZR/ABA的比值变化。[结论]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过程中胚和胚乳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胚及胚乳中GA_(3)/ABA比值均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均大于IAA/ABA、ZR/ABA的比值变化,GA_(3)/ABA水平的高低可能是影响种子发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梗 种子发育 胚乳 内源激素
下载PDF
紫梗籽银桂种胚发育与胚乳营养物质的变化研究
7
作者 朱永莉 沈永宝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5,共7页
为研究桂花种胚发育过程及成熟机制,以紫梗籽银桂种子为研究材料,对其发育过程中胚和胚乳进行生物学观察,并对胚乳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等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紫梗籽银桂花期为9—10月,种胚的发育大约经历... 为研究桂花种胚发育过程及成熟机制,以紫梗籽银桂种子为研究材料,对其发育过程中胚和胚乳进行生物学观察,并对胚乳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等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紫梗籽银桂花期为9—10月,种胚的发育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种胚开始形成期、种胚快速形成期和种胚成熟期。随着紫梗籽银桂种子的发育,胚乳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的趋势,淀粉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前期比较平稳,后期呈上升趋势;粗脂肪含量不断增加。紫梗籽银桂种子各类营养物质快速积累发生在花后180 d之后,此期间种胚开始大量形成,到种子成熟阶段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梗 种子发育 胚乳 营养物质
下载PDF
籽银桂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董美芳 袁王俊 尚富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70-775,共6页
利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南京地区银桂品种群的籽银桂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雄蕊的孢原细胞在8月中旬出现.花药壁的发育为基本型,分泌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4个小孢子四分体呈典型的四面体型.... 利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南京地区银桂品种群的籽银桂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雄蕊的孢原细胞在8月中旬出现.花药壁的发育为基本型,分泌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4个小孢子四分体呈典型的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即雄配子体为二核花粉粒.籽银桂为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 珠被内层细胞特化为珠被绒毡层.在胚珠合点端,有承珠盘结构.在9月中旬,雌蕊的孢原细胞开始分化出来.孢原细胞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然后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 籽银桂的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成熟胚囊即雌配子体由2个助细胞、1个卵细胞、1个中央细胞2个核和3个反足细胞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配子体 发育
下载PDF
‘晚籽银桂’、‘多芽金桂’花芽的形态分化 被引量:7
9
作者 杨秀莲 向其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5-108,共4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晚籽银桂’、‘多芽金桂’花芽形态分化过程。结果表明:‘晚籽银桂’花芽分化从6月下旬苞片原基分化至9月初雌蕊原基形成历时近3个月,其过程可分为苞片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顶花花萼分化期... 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晚籽银桂’、‘多芽金桂’花芽形态分化过程。结果表明:‘晚籽银桂’花芽分化从6月下旬苞片原基分化至9月初雌蕊原基形成历时近3个月,其过程可分为苞片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顶花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7个时期。其中雄蕊分化期历时长,分化较慢,其他6个时期历时较短。聚伞花序的中间顶花先分化,侧花后分化,各小花几乎同时完成花芽分化进程。‘多芽金桂’的花芽分化除雌蕊发育与‘晚籽银桂’不同外,其余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 '多芽金 花芽 形态分化
下载PDF
晚籽银桂胚和胚乳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秀莲 向其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晚籽银桂的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晚籽银桂的胚胎发生类型为柳叶菜型。卵细胞受精后,合子经过一段时间休眠,于10月下旬进行分裂,经棒形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至果实成熟时发育为子叶胚。心形胚时... 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晚籽银桂的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晚籽银桂的胚胎发生类型为柳叶菜型。卵细胞受精后,合子经过一段时间休眠,于10月下旬进行分裂,经棒形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至果实成熟时发育为子叶胚。心形胚时期,胚柄最为发达。晚籽银桂的胚乳发育类型为细胞型。初生胚乳核先于合子分裂,胚乳细胞分裂较快,胚周围的胚乳细胞有降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乳 发育
下载PDF
‘紫梗籽银’桂种子休眠原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秀莲 丁彦芬 甘习华 《江苏林业科技》 2007年第6期18-20,45,共4页
通过对‘紫梗籽银’桂种子种皮结构的电镜扫描、种子发芽率、生活力、种皮吸水量测定以及种子不同部位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影响的试验,初步探讨了‘紫梗籽银’桂种子的休眠原因。结果表明,‘紫梗籽银’桂种子坚硬的外种皮不是引起休眠... 通过对‘紫梗籽银’桂种子种皮结构的电镜扫描、种子发芽率、生活力、种皮吸水量测定以及种子不同部位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影响的试验,初步探讨了‘紫梗籽银’桂种子的休眠原因。结果表明,‘紫梗籽银’桂种子坚硬的外种皮不是引起休眠的原因,种子的休眠可能是由于种皮和种仁内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梗银’ 种子休眠 抑制物质
下载PDF
‘紫梗籽银’桂种子内源抑制物质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施婷婷 杨秀莲 王良桂 《福建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以‘紫梗籽银’桂(Osmanthus fragrans'Zigengziyin')种子为试材,对其内果皮、种实内源抑制物质进行提取、生物测定,并采用GC-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紫梗籽银’桂种子内果皮、种实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且内... 以‘紫梗籽银’桂(Osmanthus fragrans'Zigengziyin')种子为试材,对其内果皮、种实内源抑制物质进行提取、生物测定,并采用GC-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紫梗籽银’桂种子内果皮、种实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且内果皮、种实中各分离相的抑制效果均不相同。其中石油醚相抑制作用最弱,乙酸乙酯相和甲醇相抑制作用较强。2GC-MS鉴定结果显示,‘紫梗籽银’桂种子内果皮、种实中存在多种抑制物质,包括棕榈酸、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等发芽抑制物质,主要为脂肪酸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梗银’ 种子 内源抑制物质 发芽率 幼苗生长 GC-MS
下载PDF
‘籽银桂’果实花青苷成分与果皮颜色分析
13
作者 王小燕 张成 +3 位作者 张敏 麻璨璨 严继萍 段一凡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7-687,共11页
以常见结籽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品种‘籽银桂’(‘Zi Yingui’)的果皮为材料,分别测定果皮3个颜色时期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的总含量。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籽银桂’果皮中花青苷的成分... 以常见结籽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品种‘籽银桂’(‘Zi Yingui’)的果皮为材料,分别测定果皮3个颜色时期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的总含量。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籽银桂’果皮中花青苷的成分与含量,分析花青苷成分积累量的时序性差异与果色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籽银桂’果皮转色由叶绿素a降解和花青苷积累引起,且与矢车菊素的积累模式呈正相关。同时,果皮显色受芍药花色素-3-O-芸香糖苷和天竺葵素-3-O-芸香糖苷的影响。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O-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是与‘籽银桂’果皮紫黑色色素沉积显著相关的花青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色素 花青苷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果皮着色
下载PDF
^(60)Co-γ辐射对桂花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瑜 王萍 +3 位作者 耿兴敏 杨秀莲 李娜 王良桂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了研究核辐射技术在桂花诱变育种上的应用,以^(60)Co-γ射线辐照‘潢川金桂’与‘籽银桂’种子,测定不同剂量对2个桂花品种M_1代的影响,确定桂花种子的适宜诱变剂量,为开展桂花诱变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 为了研究核辐射技术在桂花诱变育种上的应用,以^(60)Co-γ射线辐照‘潢川金桂’与‘籽银桂’种子,测定不同剂量对2个桂花品种M_1代的影响,确定桂花种子的适宜诱变剂量,为开展桂花诱变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幼苗出苗率、苗高、地径、干质量显著下降;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减少;SOD活性及POD活性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0Gy时达到峰值。^(60)Co-γ射线对‘籽银桂’的影响程度大于‘潢川金桂’,表明‘籽银桂’的辐射敏感性大。通过对桂花种子出苗率的回归分析知:低剂量率^(60)Co-γ射线辐照‘潢川金桂’的半致死剂量和临界致死剂量分别为135.94Gy和170.12Gy,‘籽银桂’半致死剂量与临界致死剂量分别为86.27Gy和114.68Gy。综合上述各指标,低剂量率条件下(2Gy/min)‘潢川金桂’的种子以135~155Gy的诱变剂量较适宜,而‘籽银桂’以80~100Gy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潢川金 “^60Co-γ射线 诱变育种
下载PDF
桂花种子对赤霉素处理的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秀莲 王良桂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7,共5页
赤霉素处理并经低温层积后测定‘紫柄籽银桂’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和胚乳内各种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1 000 mg/L赤霉素处理下种子其胚和胚乳中的脱落酸(ABA)含量逐渐减少,至45 d时比对照减少51.6%,赤霉素... 赤霉素处理并经低温层积后测定‘紫柄籽银桂’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和胚乳内各种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1 000 mg/L赤霉素处理下种子其胚和胚乳中的脱落酸(ABA)含量逐渐减少,至45 d时比对照减少51.6%,赤霉素(GA)、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ZR)的含量逐渐增加,至45 d时分别比对照增加76.66%、88.34%、80.9%;GA/ABA、IAA/ABA、ZR/ABA,以及(GA+IAA)/ABA比值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进一步证实了ABA抑制种子的萌发,而GA促进萌发;同时,IAA、ZR在解除种子休眠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层积期间,种子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则呈现先升后降再升又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柄 种子 胚和胚乳 内源激素 营养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