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仁-大黄药对对脂多糖所致蓄血证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颜永刚 王红艳 +1 位作者 尹立敏 邓翀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筛选桃仁-大黄药对不同配比对蓄血证模型大鼠"逐瘀-泻热"作用的最佳配比。方法:间隔24 h 2次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制备蓄血证大鼠模型,给予不同配比的桃仁-大黄药对及抵挡汤全方干预30 d,检测大鼠体温变化、全血粘度、... 目的:筛选桃仁-大黄药对不同配比对蓄血证模型大鼠"逐瘀-泻热"作用的最佳配比。方法:间隔24 h 2次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制备蓄血证大鼠模型,给予不同配比的桃仁-大黄药对及抵挡汤全方干预30 d,检测大鼠体温变化、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四项及肝脏、肾脏、睾丸(卵巢)指数等指标;观察肝脏、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平均体温变化值显著增大(P<0.01);全血极低、低、中、高切全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P<0.01);PT、APTT、TT缩短(P<0.01),FIB含量升高(P<0.01);脏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脏组织大多可见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十分严重,肝细胞部分水肿并出现空泡;肾脏组织大多可见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肾小管水肿。与模型组比较,除桃仁-大黄(2∶3和3∶2低剂量)组外,给药组平均体温变化值显著减小(P<0.01);全血极低、低、中、高切全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1);PT、APTT、TT显著延长(P<0.01);FIB含量显著降低(P<0.01);脏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桃仁-大黄(1∶1)高剂量组和抵当汤全方高剂量组肝脏汇管区只有少量细胞浸润,肝脏水肿和空泡不显著;桃仁-大黄(3∶2)和(2∶3)高剂量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几乎无扩张,肾小管水肿改善。桃仁-大黄(1∶1)高剂量组和抵当汤全方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管病变不明显。结论:桃仁-大黄药对不同配比对蓄血证大鼠均有"逐瘀-泻热"作用,以桃仁-大黄(1∶1)配比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大黄药对 蓄血证 逐瘀-泻热
下载PDF
桃仁-大黄药对活血化瘀最佳配比的古代文献数据挖掘及其对寒凝血瘀大鼠模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红艳 颜永刚 +4 位作者 王亚丽 葛人杰 张岗 沈霞 彭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63-2567,共5页
目的:挖掘古代文献数据中桃仁-大黄药对活血化瘀最佳配比和分析其对寒凝血瘀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1)采用挖掘中医古今应用桃仁-大黄药对活血化瘀处方中的配比数据;(2)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浴法复制急性寒凝血瘀大鼠模型,设置桃仁-... 目的:挖掘古代文献数据中桃仁-大黄药对活血化瘀最佳配比和分析其对寒凝血瘀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1)采用挖掘中医古今应用桃仁-大黄药对活血化瘀处方中的配比数据;(2)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浴法复制急性寒凝血瘀大鼠模型,设置桃仁-大黄药对(0∶1、1∶5、2∶5、2∶3、1∶1、3∶2、5∶2、5∶1、1∶0)9种不同配比给药,测定各组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WBV);血沉(ESR)、红细胞聚集指数(HCT);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酶含量(Fbg)、凝血酶时间(TT);(3)设置相应的桃仁-大黄药对(0∶1、1∶5、2∶5、2∶3、1∶1、3∶2、5∶2、5∶1、1∶0)9种不同配比给药,采用HPLC测定不同配比药对中没食子酸、(+)儿茶素、番泻苷B、蒽醌类中化学成分提取量的变化。结合桃仁-大黄药对的活血化瘀作用,以筛选其最佳配比。结果:(1)共整理桃仁-大黄药对活血化瘀方剂54首,桃仁-大黄配比在1∶7至3∶1间,但在1∶3至2∶1间出现的频率最高,达81.5%,其中1∶1出现的频次为17次,所有配比中最高,占31.5%;(2)桃仁-大黄药对(2∶3、1∶1、3∶2)均能改善大鼠的WBV、ESR、HCT、PT、APTT、TT、Fbg相关指标(P<0.05,P<0.01)。其中桃仁-大黄(1∶1)组对各个指标的改善更优;(3)与大黄对照组比较,1∶5、2∶5、2∶3桃仁-大黄不同配比样品中的没食子酸、(+)儿茶素、番泻苷B、蒽醌类提取量逐渐减少;1∶1样品中大黄的蒽醌类、鞣质类化学成分总提取量到达最低值。3∶2、5∶2、5∶1桃仁-大黄不同配比样品中的没食子酸、(+)儿茶素、番泻苷B、蒽醌类提取量升高,各类化学成分提取量(大黄酚-1-O-葡萄糖苷、大黄酸除外)高于大黄对照组。结论:古代文献数据显示桃仁-大黄药对活血化瘀最佳范围为2∶3至3∶2之间,配比1∶1较为集中。不同桃仁-大黄配比对寒凝血瘀大鼠模型的影响,其中2∶3、3∶2配比显著,1∶1配比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大黄药对 活血化瘀 数据挖掘 血液流变学 凝血指标 寒凝血瘀
原文传递
基于LC/GC-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大黄-桃仁药对逐瘀泻热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黄建萍 井亚江 +7 位作者 王七龙 邹远荣 夏泽冰 王红艳 彭亮 张岗 高静 颜永刚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892-901,共10页
目的 分析大黄-桃仁药对水煎液的化学成分,探讨其逐瘀泻热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TOF-MS、GC-MS对大黄-桃仁药对水煎液进行成分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大黄-桃仁药对逐瘀泻热的“疾病-成分-靶点”网络,筛选目标信号... 目的 分析大黄-桃仁药对水煎液的化学成分,探讨其逐瘀泻热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TOF-MS、GC-MS对大黄-桃仁药对水煎液进行成分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大黄-桃仁药对逐瘀泻热的“疾病-成分-靶点”网络,筛选目标信号通路。采用间隔24 h两次大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复制“瘀热”大鼠模型,通过大鼠体温变化,血液流变、凝血四项(TT、PT、APTT、FIB)、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水平等的测定对大黄-桃仁药对逐瘀泻热进行药效评价。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对预测的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从大黄-桃仁药对水煎液中鉴定得到化合物64个,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大黄-桃仁药对中芦荟大黄素、圣草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原花青素等核心成分,通过作用于AKT1、PTGS2、SRC、IL1B、TNF等核心靶点,调控VEGF、MAPK、IL-17、TNF等通路达到逐瘀泻热的目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大黄-桃仁药对给药后,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NO、SOD、MDA)、凝血四项、血液流变、体温等指标均向正常回调,大黄-桃仁药对能够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17、TNF-α含量以及核心靶点AKT1、SRC、MYC、EGFR、PTGS2、TP53 mRNA表达。结论 圣草酚、芦荟大黄素、原花青素、没食子酸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化合物为大黄-桃仁药对逐瘀泻热的药效物质。大黄-桃仁药对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调控机体炎症、氧化应激、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等方面发挥逐瘀泻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桃仁药对 逐瘀泻热 UPLC-TOF-MS GC-MS 网络理学 效学实验
下载PDF
大黄-桃仁药对不同配比对大黄中10种成分提取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颜永刚 尹立敏 +3 位作者 王红艳 王洁 刘姣姣 邓翀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78-1581,共4页
目的:考察大黄-桃仁药对不同配比对大黄中10种成分提取量的影响。方法:以均匀法设置不同配比的大黄-桃仁药对(1∶5、2∶5、2∶3、1∶1、3∶2、5∶2、5∶1),同时设置大黄对照组(大黄-桃仁1∶0),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配比药对中没食子酸、(... 目的:考察大黄-桃仁药对不同配比对大黄中10种成分提取量的影响。方法:以均匀法设置不同配比的大黄-桃仁药对(1∶5、2∶5、2∶3、1∶1、3∶2、5∶2、5∶1),同时设置大黄对照组(大黄-桃仁1∶0),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配比药对中没食子酸、(+)-儿茶素、番泻苷B、蒽醌类(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酚-1-O-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10种成分的含量,分析10种成分提取量的变化。结果:与大黄对照组比较,大黄-桃仁不同配比样品(5∶1、5∶2、3∶2)中随着桃仁比例的升高,大黄中的10种成分提取量逐渐减少;1∶1样品中大黄的10种成分提取量达到最低值。大黄-桃仁不同配比样品(2∶3、2∶5、1∶5)中随着桃仁比例的升高,大黄中的没食子酸、(+)-儿茶素、大黄酚的提取量明显升高。结论:配伍不同比例的桃仁后,大黄中10种成分提取量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大黄-桃仁药对(2∶3、2∶5、1∶5)中,没食子酸、(+)-儿茶素、番泻苷B、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葡萄糖苷8种成分的提取量明显高于大黄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桃仁药对 HPLC 没食子酸 (+)-儿茶素 番泻苷B 蒽醌类
下载PDF
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法同时测定大黄-桃仁药对中16种成分及其溶出规律探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聪聪 刘瀚泽 +5 位作者 王永丽 张定棋 陈佳美 刘伟 刘平 王长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7-1183,共7页
目的建立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法同时测定大黄-桃仁药对中16种成分的含量,并探讨不同配比药对中其溶出规律。方法分析采用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 目的建立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法同时测定大黄-桃仁药对中16种成分的含量,并探讨不同配比药对中其溶出规律。方法分析采用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一级负离子全扫模式。测定单煎液、大黄-桃仁药对不同配比合煎液中,以及单药组、药对组温浸不同时间16种成分的含量。结果1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加样回收率95.39%~104.90%,RSD≤4.14%,单煎液和不同配比大黄桃仁药对煎液中16种成分的溶出量差异明显。大黄总蒽醌苷类和桃仁氰苷类成分的含量随着大黄占比减少具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温浸试验中,除没食子酸、番泻苷B、番泻苷A、大黄素外,其他12种成分含量在单药组与药对组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测定大黄-桃仁药对中16种成分的含量。大黄-桃仁药对中的糖苷及相对应苷元含量受到大黄占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桃仁药对 化学成分 蒽醌 苦杏仁苷 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
下载PDF
基于功效实验-网络药理学-HPLC探讨大黄-桃仁配伍活血化瘀的物质基础及分子作用机制
6
作者 朱琳 刘莹 +4 位作者 申洁 李柏睿 岳可心 沈霞 平凡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6-2134,共9页
本研究整合功效实验、网络药理学和HPLC探讨大黄-桃仁药对(Rhei Radix et Rhizoma-Persicae Semen combination,RRR-PS)配伍发挥活血化瘀作用的功效物质群及分子作用机制。建立大鼠血瘀证模型,进行血液流变指标和凝血四项综合评价,结果... 本研究整合功效实验、网络药理学和HPLC探讨大黄-桃仁药对(Rhei Radix et Rhizoma-Persicae Semen combination,RRR-PS)配伍发挥活血化瘀作用的功效物质群及分子作用机制。建立大鼠血瘀证模型,进行血液流变指标和凝血四项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RRR-PS组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明显回调(P<0.01)。网络药理学发现RRR-PS通过作用于钙调蛋白1(CALM1)、一氧化氮合酶2(NOS2)、糖皮质激素受体(NR3C1)等靶点,调控血小板活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信号通路发挥活血化瘀的功效,并发现关键成分:番泻苷B、儿茶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运用HPLC探究关键成分的溶出率,结果发现RRR-PS配伍后,儿茶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4种主要功效物质含量均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RRR-PS活血化瘀功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血管生成、抗凝血、抗血栓、抗炎有关;功效发挥与RRR-PS配伍后,溶剂系统改变,儿茶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量溶出相关。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为后续RRR-PS配伍活血化瘀功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动物实验已获得陕西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委员会批准(批准号:SUCMDL20210309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桃仁药对 血瘀证 活血化瘀 分子机制 功效物质
原文传递
大黄-桃仁药对调控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线粒体稳态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易永丽 雷娅 +2 位作者 王坤 付先芸 蔡三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709-4718,共10页
目的 探索大黄-桃仁药对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i,AM)在位内膜线粒体稳态的调控机制。方法 同种异体垂体移植法构建AM小鼠模型,光镜及透射电镜(TEM)观察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前后子宫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自噬通路P... 目的 探索大黄-桃仁药对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i,AM)在位内膜线粒体稳态的调控机制。方法 同种异体垂体移植法构建AM小鼠模型,光镜及透射电镜(TEM)观察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前后子宫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自噬通路PTEN诱导的推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帕金森蛋白(Parkinson protein,Parkin)蛋白表达。培养人永生化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hEM15A,观察大黄-桃仁药对处理前后细胞增殖能力、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抗氧化酶系、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自噬小体、线粒体自噬蛋白的变化。结果 病理切片显示,经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后,中、重度的浸润比例较模型组减少。TEM观察发现模型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脊消失,部分形成线粒体自噬体;经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加,无明显肿胀、线粒体脊清晰可见。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子宫内膜层PINK1、Parkin表达显著上调(P<0.001);经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后,PINK1、Parkin表达显著下降(P<0.05、0.001)。体外实验结果表明,hEM15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ROS呈较高水平;经大黄-桃仁药对处理后,hEM15A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下降(P<0.05、0.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ROS水平下降(P<0.001),抗氧化酶系统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Mn-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上调(P<0.01、0.001),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下调(P<0.01)。hEM15A细胞线粒体与溶酶体之间存在较强的共定位关系,经大黄-桃仁药对处理后,线粒体与溶酶体共定位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PINK1、Parkin及其下游视神经蛋白(Optineurin,OPTIN)、核点蛋白52(nuclear dot protein 52,NDP52)经大黄-桃仁药对处理后显著下调(P<0.01、0.001)。结论 大黄-桃仁药对可通过改善线粒体抗氧化酶系、调控线粒体自噬水平、恢复线粒体膜电位等多途径维护AM在位内膜细胞乏氧线粒体稳态,从而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桃仁药对 子宫腺肌病 在位内膜线粒体稳态 线粒体自噬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作用机制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于尚玥 李瑞吉 +6 位作者 王婷婷 刘金辉 左泽平 李依林 裴海鸾 田时秋 王志斌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7期1312-1322,共11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筛选大黄-桃仁药对的活性成分,通过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获得各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TTD、GeneCards、PharmGkb...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筛选大黄-桃仁药对的活性成分,通过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获得各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TTD、GeneCards、PharmGkb、DrugBank及OMIM数据库获得肝硬化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大黄-桃仁药对活性成分-肝硬化-靶点网络模型,利用String平台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R studio软件、Bioconductor软件等平台分析筛选出的靶蛋白,获得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取前30条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信号通路。结果得到符合条件的大黄-桃仁药对药对活性成分29个,β-谷甾醇、常春藤皂苷、芦荟大黄素与泽兰黄醇素等为主要有效成分,作用于肝硬化的22个潜在靶点,从PPI网络得到TP53、MAPK3、HSP90等9个关键靶点,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相关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干预调控血管系统的生成发育、上皮细胞增殖、脂质代谢、氧化应激等,通过影响癌症中的microRNAs(miRNAs)表达、PI3K-Akt信号通路、肝细胞癌以及乙型肝炎进程等发挥治疗肝硬化的作用。结论大黄-桃仁药对通过调控血管系统生成发育、上皮细胞增殖、脂质代谢等对肝硬化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治疗作用,其可能作用机制包括癌症中的miRNAs表达、PI3K-Akt信号通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桃仁药对 活性成分 肝硬化 网络理学 Β-谷甾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