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筛选桃仁-大黄药对不同配比对蓄血证模型大鼠"逐瘀-泻热"作用的最佳配比。方法:间隔24 h 2次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制备蓄血证大鼠模型,给予不同配比的桃仁-大黄药对及抵挡汤全方干预30 d,检测大鼠体温变化、全血粘度、...目的:筛选桃仁-大黄药对不同配比对蓄血证模型大鼠"逐瘀-泻热"作用的最佳配比。方法:间隔24 h 2次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制备蓄血证大鼠模型,给予不同配比的桃仁-大黄药对及抵挡汤全方干预30 d,检测大鼠体温变化、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四项及肝脏、肾脏、睾丸(卵巢)指数等指标;观察肝脏、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平均体温变化值显著增大(P<0.01);全血极低、低、中、高切全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P<0.01);PT、APTT、TT缩短(P<0.01),FIB含量升高(P<0.01);脏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脏组织大多可见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十分严重,肝细胞部分水肿并出现空泡;肾脏组织大多可见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肾小管水肿。与模型组比较,除桃仁-大黄(2∶3和3∶2低剂量)组外,给药组平均体温变化值显著减小(P<0.01);全血极低、低、中、高切全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1);PT、APTT、TT显著延长(P<0.01);FIB含量显著降低(P<0.01);脏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桃仁-大黄(1∶1)高剂量组和抵当汤全方高剂量组肝脏汇管区只有少量细胞浸润,肝脏水肿和空泡不显著;桃仁-大黄(3∶2)和(2∶3)高剂量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几乎无扩张,肾小管水肿改善。桃仁-大黄(1∶1)高剂量组和抵当汤全方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管病变不明显。结论:桃仁-大黄药对不同配比对蓄血证大鼠均有"逐瘀-泻热"作用,以桃仁-大黄(1∶1)配比作用最佳。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筛选大黄-桃仁药对的活性成分,通过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获得各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TTD、GeneCards、PharmGkb...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筛选大黄-桃仁药对的活性成分,通过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获得各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TTD、GeneCards、PharmGkb、DrugBank及OMIM数据库获得肝硬化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大黄-桃仁药对活性成分-肝硬化-靶点网络模型,利用String平台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R studio软件、Bioconductor软件等平台分析筛选出的靶蛋白,获得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取前30条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信号通路。结果得到符合条件的大黄-桃仁药对药对活性成分29个,β-谷甾醇、常春藤皂苷、芦荟大黄素与泽兰黄醇素等为主要有效成分,作用于肝硬化的22个潜在靶点,从PPI网络得到TP53、MAPK3、HSP90等9个关键靶点,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相关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干预调控血管系统的生成发育、上皮细胞增殖、脂质代谢、氧化应激等,通过影响癌症中的microRNAs(miRNAs)表达、PI3K-Akt信号通路、肝细胞癌以及乙型肝炎进程等发挥治疗肝硬化的作用。结论大黄-桃仁药对通过调控血管系统生成发育、上皮细胞增殖、脂质代谢等对肝硬化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治疗作用,其可能作用机制包括癌症中的miRNAs表达、PI3K-Akt信号通路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筛选桃仁-大黄药对不同配比对蓄血证模型大鼠"逐瘀-泻热"作用的最佳配比。方法:间隔24 h 2次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制备蓄血证大鼠模型,给予不同配比的桃仁-大黄药对及抵挡汤全方干预30 d,检测大鼠体温变化、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四项及肝脏、肾脏、睾丸(卵巢)指数等指标;观察肝脏、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平均体温变化值显著增大(P<0.01);全血极低、低、中、高切全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P<0.01);PT、APTT、TT缩短(P<0.01),FIB含量升高(P<0.01);脏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脏组织大多可见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十分严重,肝细胞部分水肿并出现空泡;肾脏组织大多可见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肾小管水肿。与模型组比较,除桃仁-大黄(2∶3和3∶2低剂量)组外,给药组平均体温变化值显著减小(P<0.01);全血极低、低、中、高切全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1);PT、APTT、TT显著延长(P<0.01);FIB含量显著降低(P<0.01);脏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桃仁-大黄(1∶1)高剂量组和抵当汤全方高剂量组肝脏汇管区只有少量细胞浸润,肝脏水肿和空泡不显著;桃仁-大黄(3∶2)和(2∶3)高剂量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几乎无扩张,肾小管水肿改善。桃仁-大黄(1∶1)高剂量组和抵当汤全方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管病变不明显。结论:桃仁-大黄药对不同配比对蓄血证大鼠均有"逐瘀-泻热"作用,以桃仁-大黄(1∶1)配比作用最佳。
文摘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筛选大黄-桃仁药对的活性成分,通过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获得各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TTD、GeneCards、PharmGkb、DrugBank及OMIM数据库获得肝硬化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大黄-桃仁药对活性成分-肝硬化-靶点网络模型,利用String平台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R studio软件、Bioconductor软件等平台分析筛选出的靶蛋白,获得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取前30条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信号通路。结果得到符合条件的大黄-桃仁药对药对活性成分29个,β-谷甾醇、常春藤皂苷、芦荟大黄素与泽兰黄醇素等为主要有效成分,作用于肝硬化的22个潜在靶点,从PPI网络得到TP53、MAPK3、HSP90等9个关键靶点,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相关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干预调控血管系统的生成发育、上皮细胞增殖、脂质代谢、氧化应激等,通过影响癌症中的microRNAs(miRNAs)表达、PI3K-Akt信号通路、肝细胞癌以及乙型肝炎进程等发挥治疗肝硬化的作用。结论大黄-桃仁药对通过调控血管系统生成发育、上皮细胞增殖、脂质代谢等对肝硬化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治疗作用,其可能作用机制包括癌症中的miRNAs表达、PI3K-Akt信号通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