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控桃蚜注干药剂筛选及残留分析
1
作者 肖婷 陈小龙 +4 位作者 许媛 杨敬辉 杨勇 秦岭 姚克兵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120,共5页
为筛选防控桃树蚜虫适于注干施药的农药种类、药剂剂型、注干方法等,通过向桃树树干注射不同剂型及浓度的药剂:吡虫啉、噻虫嗪、甲维盐、烯啶虫胺,调查供试药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检测叶片及果实中的农药残留。结果表明,适于注干的农药... 为筛选防控桃树蚜虫适于注干施药的农药种类、药剂剂型、注干方法等,通过向桃树树干注射不同剂型及浓度的药剂:吡虫啉、噻虫嗪、甲维盐、烯啶虫胺,调查供试药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检测叶片及果实中的农药残留。结果表明,适于注干的农药剂型为可溶液剂,乳油易外渗,水分散粒剂和悬浮剂易堵塞针头;4种供试药剂注干施药对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效,4%噻虫嗪可溶液剂0.05 mL/cm处理在药后45 d防效依然可以达到87.56%,8%甲维盐可溶液剂0.1 mL/cm处理在药后45 d的防效为88.67%,9%吡虫啉可溶液剂0.5 mL/cm处理在药后45 d的防效为83.24%,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0.50 mL/cm处理在药后45 d的防效为75.67%,并且所有处理药剂残留检测量均远远低于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干施药 桃蚜 残留分析 药剂防效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桃蚜寄生蜂鉴定上的应用
2
作者 孙星星 陈永成 +7 位作者 王凡 蒋颖洁 王凯 胡积祥 高波 李红阳 顾慧玲 张礼生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47-2151,共5页
桃蚜(Myzus persicae)是桃树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为明确其寄生性天敌的物种多样性,该研究对江苏沿海地区桃园内桃蚜僵蚜进行采集,待僵蚜中寄生蜂成虫羽化后采用形态学和DNA条形码的方法相结合进行鉴定。目前调查共发现该地区桃蚜寄生蜂... 桃蚜(Myzus persicae)是桃树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为明确其寄生性天敌的物种多样性,该研究对江苏沿海地区桃园内桃蚜僵蚜进行采集,待僵蚜中寄生蜂成虫羽化后采用形态学和DNA条形码的方法相结合进行鉴定。目前调查共发现该地区桃蚜寄生蜂有2科5种,分别为蚜小蜂科(Aphelinidae)的短矩蚜小蜂(Aphelinus abdominalis)和褐带蚜小蜂(Aphelinus maculatus);茧蜂科(Braconidae)的细长径蚜茧蜂(Lipolexis gracilis)、棉蚜茧蜂(Binodoxys communis)和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该研究提取了5种寄生蜂的COI基因,通过构建进化树的方法,发现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证明了DNA条形码技术在鉴定寄生蜂这类小型昆虫中的准确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寄生蜂 COI基因 鉴定 生物防治 桃蚜
下载PDF
CMV通过影响效应因子MpC002的表达干预桃蚜种群增长的机制
3
作者 毛立杰 梁晓 +3 位作者 刘迎 伍春玲 韩晓燕 陈青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目的】桃蚜是CMV的重要传毒媒介,效应因子MpC002在桃蚜取食寄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CMV和MpC002均存在于蚜虫唾液中,但两者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利于病毒传播知之甚少。为探讨CMV影响MpC002表达干预桃蚜种群增长的机制。【方法】利用绝对... 【目的】桃蚜是CMV的重要传毒媒介,效应因子MpC002在桃蚜取食寄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CMV和MpC002均存在于蚜虫唾液中,但两者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利于病毒传播知之甚少。为探讨CMV影响MpC002表达干预桃蚜种群增长的机制。【方法】利用绝对定量的qPCR法建立CMV拷贝数检测的标准曲线方程y=-3.1631x+39.763。【结果】桃蚜取食CMV感染辣椒10 s体内CMV含量最高,然后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CMV含量不断降低,其获毒过程符合非持久性传毒特征。取食CMV感染辣椒5 min-24 h的桃蚜MpC002表达量显著降低至取食前的37%-58%;取食CMV感染辣椒的3龄、4龄若蚜和1-4龄若蚜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58 d、2.07 d和6.47 d,显著长于取食未处理辣椒的1.25 d、1.47 d和5.33 d,但1龄和2龄若蚜发育历期在CMV感染辣椒和未处理辣椒间无显著差异;平均产蚜期、总产蚜量和单日平均产蚜量分别为10.03 d、16.87头和1.67头,显著短于取食未处理辣椒桃蚜的14.27 d,39.73头和2.82头;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分别为16.87、0.21、1.24,均显著低于取食未处理辣椒桃蚜的39.73、0.31、1.36,平均世代周期(13.02 d)和种群加倍时间(3.26 d)均显著长于取食未处理辣椒桃蚜的12.00 d和2.30 d。【结论】CMV能显著抑制桃蚜MpC002的表达,从而延长其发育历期和降低其繁殖,最终抑制其种群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V 辣椒 桃蚜 效应因子MpC002 种群增长
下载PDF
4种芳香气味植物对有翅桃蚜的驱避效果分析
4
作者 王宁 蔺元秀 +3 位作者 吴志涛 田卓雅 赵志国 张利军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桃蚜是十字花科植物及水果生产管理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且具有很强的抗药性。为减少农药使用及绿色防控植物上桃蚜为害,为利用芳香气味植物驱避菜田有翅桃蚜提供数据参考,采用驱避活性测定、触角电位反应(EAG)、嗅觉... 桃蚜是十字花科植物及水果生产管理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且具有很强的抗药性。为减少农药使用及绿色防控植物上桃蚜为害,为利用芳香气味植物驱避菜田有翅桃蚜提供数据参考,采用驱避活性测定、触角电位反应(EAG)、嗅觉行为反应的方法,选用薄荷、芹菜、芫荽和小葱4种常见的芳香气味植物提取物、活体和损伤体,对有翅桃蚜进行驱避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供试4种植物对有翅桃蚜均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且植株损伤体较植株活体对桃蚜的驱避效果更为显著。芳香气味植物提取物的驱避活性大小表现为薄荷>芹菜>芫荽>小葱;EAG反应值大小表现为薄荷>芹菜>芫荽>小葱;芳香气味植物损伤体和活体的驱避率大小表现为薄荷>芹菜>芫荽>小葱。由此可见,薄荷对有翅桃蚜的驱避效果均强于其他3种植物,其提取物的驱避率最高为57.2%,触角电位反应值为8.64 mV,嗅觉行为活体的驱避率为83.33%;小葱的驱避效果最弱。建议在植物生产中,将十字花科植物与薄荷等芳香气味植物间作套作;在有翅蚜发生高峰期,对芳香气味植物的叶片经常进行切割,可有效减少菜田有翅桃蚜的发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翅桃蚜 趋避活性 触角电位反应 嗅觉行为反应 芳香气味植物
下载PDF
桃蚜抗药性及抗性治理研究进展
5
作者 徐臻 叶乐夫 +2 位作者 池阳 甘杨广 付雪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5期89-95,共7页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桃蚜(Myzus persicae)对多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案例,深入分析了桃蚜抗药性的各种可能机制,评述了桃蚜抗药性发展表现出的主要规律,包括交互抗性等,并基于这些规律对抗药性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针对日益突出的...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桃蚜(Myzus persicae)对多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案例,深入分析了桃蚜抗药性的各种可能机制,评述了桃蚜抗药性发展表现出的主要规律,包括交互抗性等,并基于这些规律对抗药性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针对日益突出的桃蚜抗药性问题,总结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引入生物防治方法和加强抗药性监测等,旨在为农林业害虫治理提供新思路,以应对桃蚜抗药性发展带来的挑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促进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尾展望了昆虫抗药性研究的热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抗药性 杀虫剂 害虫管理 生物防治 可持续农业 机制 治理
下载PDF
芫荽精油对桃蚜的杀虫活性及其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泽华 杨帆 +4 位作者 高恬恬 张道丰 于秋月 高梦瑶 王山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6-373,共8页
【目的】探究芫荽Coriandrum sativum精油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生物活性和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以及桃蚜对芫荽精油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分别测定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对桃蚜成蚜的24 h熏蒸活性(精油浓度为200,100,50,25,12.5和6... 【目的】探究芫荽Coriandrum sativum精油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生物活性和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以及桃蚜对芫荽精油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分别测定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对桃蚜成蚜的24 h熏蒸活性(精油浓度为200,100,50,25,12.5和6.25μL/mL)和触杀活性(精油浓度为12.5,6.25,3.125,1.563和0.781μL/mL)半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_(50))值;配制浓度为4.0,2.0,1.0,0.5和0.25 mg/L的吡虫啉,分别添加体积分数为0.05%的芫荽叶精油和芫荽籽精油,采用浸叶法处理桃蚜成蚜,48 h时检测芫荽叶精油和芫荽籽精油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检测LC_(50)浓度芫荽叶精油和芫荽籽精油触杀处理桃蚜成蚜48 h时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解毒酶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及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活性。【结果】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对桃蚜成蚜的24 h触杀LC_(50)值分别为1.63和3.72μL/mL,24 h熏蒸LC_(50)值分别为14.69和34.15μL/mL。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体积分数0.05%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后,吡虫啉对桃蚜成蚜的LC_(50)值分别为0.99和1.51 mg/L,增效比分别为4.78和3.1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C_(50)浓度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触杀处理桃蚜成蚜48 h时,保护酶SOD和CAT活性均显著增强,但POD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解毒酶CarE和GST及AChE活性均显著增强,其中,芫荽籽精油处理组桃蚜成蚜SOD,GST和AChE活性分别是芫荽叶精油处理组的1.58,1.20和1.34倍。【结论】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对桃蚜均具有触杀和熏蒸活性,且均对吡虫啉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芫荽籽精油效果更强;桃蚜可通过升高体内保护酶SOD,CAT活性和解毒酶CarE,GST及AChE活性来应对芫荽精油杀虫成分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芫荽精油 杀虫活性 增效 保护酶 解毒酶
下载PDF
5种药剂对兰州百合桃蚜的室内杀虫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7
作者 张学通 赵亚丽 孙志蓉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73-75,78,共4页
为筛选对兰州百合种植区桃蚜更为敏感的抗蚜药剂,进行了5种农药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虫胺腈WG对兰州百合桃蚜的毒力最高,25%吡蚜酮SC毒力最低,24 h LC50分别为0.1798 mg/L和4.75426 mg/L。各药剂对百合桃蚜... 为筛选对兰州百合种植区桃蚜更为敏感的抗蚜药剂,进行了5种农药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虫胺腈WG对兰州百合桃蚜的毒力最高,25%吡蚜酮SC毒力最低,24 h LC50分别为0.1798 mg/L和4.75426 mg/L。各药剂对百合桃蚜毒力大小依次为氟啶虫胺腈>螺虫乙酯>环氧虫啶>噻虫嗪>吡蚜酮。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药剂不同剂量施药后蚜虫虫口密度均显著降低,处理7d后,各处理对百合桃蚜防效在96.89%~100.00%,且无药害发生。各药剂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50%氟啶虫胺腈WG 166.67~221.67 mg/L,22.4%螺虫乙酯SC 53.33~60.54mg/L,25%环氧虫啶WP 166.67~200.00 mg/L,30%噻虫嗪SC 100.00~150.00 mg/L,25%吡蚜酮SC 100.00~166.6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桃蚜 杀虫剂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下载PDF
桃蚜组织蛋白酶基因CTSB-16D和CTSB-348的克隆、表达谱及对不同环境胁迫的响应
8
作者 姜万千 杨磊 +2 位作者 孟建玉 杨昌利 张长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5,共9页
为了探索组织蛋白酶基因CTSB-16D和CTSB-348在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响应高低温和UV-B胁迫中的作用,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桃蚜CTSB-16D和CTSB-348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它们的序列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 为了探索组织蛋白酶基因CTSB-16D和CTSB-348在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响应高低温和UV-B胁迫中的作用,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桃蚜CTSB-16D和CTSB-348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它们的序列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技术检测了2个基因在桃蚜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及经高温、低温和UV-B胁迫不同时长的无翅成虫中的相对表达量。克隆获得了桃蚜CTSB-16D(GenBank登录号:MZ962352)和CTSB-348(GenBank登录号:MZ962353)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1 096 bp和1 101 bp,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1 017 bp和1 023 bp,分别编码338个和340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8.14 kD和37.52 kD,等电点(pI)为5.46和5.9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桃蚜CTSB-16D和CTSB-348均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XP_003246386.1、NP_001119608.1) CTSB亲缘关系最近。RT-qPCR分析表明,CTSB-16D和CTSB-348在桃蚜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分别在1龄若虫和无翅成虫中的表达量最高。高、低温和UV-B胁迫对CTSB-16D和CTSB-348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且表达量均随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胁迫下,CTSB-16D和CTSB-348表达量均在90 min时达到峰值;36℃胁迫下,CTSB-16D和CTSB-348表达量均在30 min时达到峰值;UV-B胁迫下,CTSB-16D和CTSB-348表达量分别在60 min和120 min时达峰值。桃蚜CTSB-16D和CTSB-348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表达,且响应温度和UV-B的胁迫,推测两个基因参与桃蚜的生长发育并在桃蚜响应环境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组织蛋白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桃园生草对桃蚜及其主要天敌的影响
9
作者 董思佳 《落叶果树》 2024年第1期66-67,共2页
为探究桃园生草对蚜虫及其天敌的影响,为桃蚜绿色防控提供参考。对种植毛叶苕子、紫花苜蓿及清耕制3种桃园桃蚜及其天敌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生草园的桃蚜发生量显著低于清耕制桃园,并且生草园桃蚜发生量变化平缓,高峰期推迟;... 为探究桃园生草对蚜虫及其天敌的影响,为桃蚜绿色防控提供参考。对种植毛叶苕子、紫花苜蓿及清耕制3种桃园桃蚜及其天敌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生草园的桃蚜发生量显著低于清耕制桃园,并且生草园桃蚜发生量变化平缓,高峰期推迟;而桃蚜天敌的发生量增加、高峰期提前、桃园的益害比增加,对控制早春桃蚜虫口密度和全年发生程度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 桃蚜 天敌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虫态异色瓢虫捕食桃蚜功能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浩 王金彦 +4 位作者 陈义娟 赵杰 周跃 蒋杰贤 季香云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4期90-95,共6页
为明确温度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各虫态捕食桃蚜(Myzus persicae)能力的影响,设定18、23、28、33℃四个温度处理,测定不同虫态(龄)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条件下对桃蚜的捕食量,并分析其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 为明确温度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各虫态捕食桃蚜(Myzus persicae)能力的影响,设定18、23、28、33℃四个温度处理,测定不同虫态(龄)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条件下对桃蚜的捕食量,并分析其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在18—33℃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量逐渐增加。在33℃条件下,异色瓢虫的捕食能力(a∕Th)最强,理论最大捕食量(1∕Th)最高。同一温度下,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能力、理论最大捕食量均表现为4龄幼虫>成虫> 3龄幼虫> 2龄幼虫> 1龄幼虫。4龄异色瓢虫幼虫在4个温度处理下对桃蚜的理论最大捕食量(1∕Th)分别为90.909、 200.000、 333.333、 500.000头。各虫态异色瓢虫对猎物的寻找效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能力、日最大捕食量和寻找效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桃蚜 温度 功能反应 生物防治
下载PDF
3种迷迭香挥发物组分对桃蚜及桃蚜茧蜂的趋性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婷婷 王雨芊 +1 位作者 高永茜 杨跃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4-199,共6页
利用“Y”型嗅觉仪法,测定迷迭香植物挥发物的主要组分α-蒎烯、β-月桂烯、β-石竹烯,分析其对桃蚜及其天敌桃蚜茧蜂的趋性行为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α-蒎烯达到一定剂量后对桃蚜及桃蚜茧蜂都表现出显著的驱避反应,β-月桂烯达到一定... 利用“Y”型嗅觉仪法,测定迷迭香植物挥发物的主要组分α-蒎烯、β-月桂烯、β-石竹烯,分析其对桃蚜及其天敌桃蚜茧蜂的趋性行为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α-蒎烯达到一定剂量后对桃蚜及桃蚜茧蜂都表现出显著的驱避反应,β-月桂烯达到一定剂量后对桃蚜及桃蚜茧蜂都表现出显著地引诱作用,β-石竹烯达到一定剂量后则对桃蚜茧蜂有显著引诱作用,对桃蚜无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挥发物 桃蚜 桃蚜茧蜂 Y型嗅觉仪
下载PDF
木贼镰刀菌的鉴定及其对桃蚜的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雪怡 柴军发 +2 位作者 张暄翊 洪波 贾彦霞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6,共8页
从罹病桃蚜虫尸上分离到了一株昆虫病原真菌,命名为JMF-01,本文旨在确定该菌株分类地位并探索其生防潜能。对罹病的桃蚜虫尸进行分离纯化,基于形态学观察和r DNA-ITS、RPB2、IGS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浸叶浸虫... 从罹病桃蚜虫尸上分离到了一株昆虫病原真菌,命名为JMF-01,本文旨在确定该菌株分类地位并探索其生防潜能。对罹病的桃蚜虫尸进行分离纯化,基于形态学观察和r DNA-ITS、RPB2、IGS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浸叶浸虫法研究该菌株不同浓度条件下对桃蚜的致病力并进行温室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JMF-01在PDA培养基上5 d后菌落直径58~60 mm,分生孢子镰刀形,3~7隔。菌株JMF-01对桃蚜具有较强致病力,处理桃蚜在7 d后累计校正死亡率和LC_(50)达到85%和9.87×10~5cfu/mL;孢子悬浮液最高浓度的温室防效在14 d时高于70%。该菌株的r DNA-ITS序列(MW404610)与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Gen Bank登录号:JF773657)相似度达100%,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RPB2、IGS序列分别与木贼镰刀菌(GenBank登录号:MK077112,KX583611)的相似度也达到99%以上,聚在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菌株JMF-01经鉴定为桃蚜的病原真菌木贼镰刀菌,具有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木贼镰刀菌 昆虫病原真菌 致病力
下载PDF
西蓝花田桃蚜的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药效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斌荣 田晓曦 +4 位作者 柴军发 景亮亮 张红艳 洪波 贾彦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7-554,共8页
【目的】筛选防治西蓝花田桃蚜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浸叶法及田间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7%氟吡呋喃酮SL对桃蚜最为敏感,而5%高效氯氟氰菊酯ME的敏感性最差,48 h的LC 50分别为7.67和1011.03 mg/L。供试药... 【目的】筛选防治西蓝花田桃蚜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浸叶法及田间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7%氟吡呋喃酮SL对桃蚜最为敏感,而5%高效氯氟氰菊酯ME的敏感性最差,48 h的LC 50分别为7.67和1011.03 mg/L。供试药剂毒力大小低依次为氟吡呋喃酮>氟啶虫胺腈>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噻虫嗪>虫螨腈>藜芦碱>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胺>啶虫脒>溴氰虫酰胺>苦参碱>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唑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西蓝花桃蚜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 d,各处理对西蓝花桃蚜的防效达70.10%~90.11%;药后14 d,各处理对西蓝花桃蚜防效为56.93%~82.55%。【结论】生产中可轮换使用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以保证害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减缓害虫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蓝花 桃蚜 室内毒力 田间药效评价
下载PDF
木醋液对两种药剂防治桃蚜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振宇 叶乐夫 +4 位作者 甘杨广 池阳 王莉青 徐臻 付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9,共9页
通过探讨木醋液对呋虫胺、螺虫乙酯两种内吸性药剂防治桃蚜是否有增效作用,为桃蚜的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测定了木醋液对两种药剂的增效作用和木醋液对桃蚜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木醋液与两种药剂复配后对桃蚜种群和盆... 通过探讨木醋液对呋虫胺、螺虫乙酯两种内吸性药剂防治桃蚜是否有增效作用,为桃蚜的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测定了木醋液对两种药剂的增效作用和木醋液对桃蚜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木醋液与两种药剂复配后对桃蚜种群和盆栽药效试验。结果显示:1)5 mL/L木醋液对呋虫胺防治桃蚜的增效比达到了25.9,20 mL/L的木醋液对螺虫乙酯防治桃蚜的增效比达到了20.3。2)木醋液通过抑制桃蚜体内解毒酶(AChE、CarE)活性,桃蚜对药剂的降解能力减弱,从而利于两种药剂发挥药效。3)通过盆栽试验发现,稀释200倍的木醋液,对3种浓度呋虫胺桃蚜防效均有显著的增强,起到了增效作用。稀释100、200倍的木醋液均对螺虫乙酯桃蚜防效有显著提升作用。4)木醋液浓度过高会抑制小白菜植株生长,且木醋液抑制小白菜叶片合成叶绿素。对桃蚜种群的主要影响是,降低了种群增殖力。综上,木醋液可作为一种绿色增效剂来延缓桃蚜对螺虫乙酯和呋虫胺的抗药性并增强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桃蚜 增效 解毒酶
下载PDF
桃蚜关键抗性基因挖掘及抗蚜Cry蛋白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瞿贵军 林毅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94-103,共10页
为了挖掘桃蚜(Myzus persicae)的关键抗性基因并构建抗性调控网络,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DEGs)对桃蚜抗性研究的GEO数据库进行分析,筛选出2426个枢纽基因和2263个差异表达基因探针.将关键抗性基因在Str... 为了挖掘桃蚜(Myzus persicae)的关键抗性基因并构建抗性调控网络,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DEGs)对桃蚜抗性研究的GEO数据库进行分析,筛选出2426个枢纽基因和2263个差异表达基因探针.将关键抗性基因在String数据库中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获得154个桃蚜关键抗性基因,并绘制桃蚜的抗性调控网络.结果表明:acpp基因的上调表达可能是大多数Cry蛋白不能有效杀死桃蚜的原因之一;参考抗蚜Cry1Cb2蛋白和11个靶标蛋白的对接规则,通过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等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了10个新的Cry蛋白可能对桃蚜具有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蛋白 桃蚜 生物信息学 抗性基因
下载PDF
桃蚜取食抗、感辣椒品种的茉莉酸途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16
作者 税军 刘小强 +7 位作者 陈青 梁晓 伍春玲 刘迎 姚晓文 乔阳 毛立杰 陈银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4-784,共11页
根据蚜口密度及取食时间效应,明确桃蚜取食前后辣椒茉莉酸(JA)合成及信号途径基因表达差异,初步阐明JA途径介导的辣椒抗蚜性分子机理。本研究以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和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与... 根据蚜口密度及取食时间效应,明确桃蚜取食前后辣椒茉莉酸(JA)合成及信号途径基因表达差异,初步阐明JA途径介导的辣椒抗蚜性分子机理。本研究以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和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与植物防御相关的JA合成途径基因(LOX2、AOS、AOC和OPR3)与信号途径基因(COI1和JAR1)在桃蚜不同蚜口密度(20、30、40、50、60蚜/叶)及取食不同时间(6、12、24、48、72 h)后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蚜口密度和取食为害时间下,JA合成途径的4个基因在ZDC中表达量总体上显著高于DYJJ,而信号途径2个基因表达量总体上显著低于DYJJ。在桃蚜较低为害水平状态下,抗、感辣椒品种之间表达量差异显著,且在部分相同蚜口密度下部分基因表达量峰值和低谷出现时间基本一致。较高水平的为害情况下,抗、感辣椒品种之间差异显著性下降。以上结果表明,JA合成及信号途径AOS、AOC及JAR1基因可能具有作为鉴定评价辣椒抗蚜性水平的分子指标的潜力,可为将来辣椒抗蚜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抗、感辣椒品种 密度 取食时间 茉莉酸 合成途径 信号途径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北方桃园秋季桃蚜发生规律与防控药剂筛选
17
作者 吴长兵 徐庆宣 +4 位作者 张安宁 马之胜 王鸿 张帆 郭晓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87-1693,共7页
秋季回迁到桃园的越冬桃蚜是翌年早春危害桃树的主要虫源。为明确秋季北方桃园中桃蚜的回迁发生动态和产卵情况,以及筛选高效防治的药剂,本研究分别在北京、石家庄、泰安、兰州各选1个桃园,采用黄板诱虫,监测秋季桃园内桃蚜的成虫种群... 秋季回迁到桃园的越冬桃蚜是翌年早春危害桃树的主要虫源。为明确秋季北方桃园中桃蚜的回迁发生动态和产卵情况,以及筛选高效防治的药剂,本研究分别在北京、石家庄、泰安、兰州各选1个桃园,采用黄板诱虫,监测秋季桃园内桃蚜的成虫种群和产卵动态;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藜芦碱、苦参碱和矿物油等3种药剂对秋季桃蚜的田间防治效果。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北方桃园中桃蚜9月初开始回迁,在10月中旬有性雌蚜开始产卵越冬,10月下旬桃蚜数量明显减少。藜芦碱、苦参碱和矿物油处理防治秋季蚜虫,虽然药效较慢,但用药后14 d后防效分别在91.6%、80.6%和66.4%。北方桃园回迁的桃蚜会快速繁殖扩增种群,且秋末产卵量较多,可以在9月中下旬选择喷施藜芦碱控制桃园桃蚜,降低桃蚜种群数量,减轻翌年蚜虫防治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发生规律 藜芦碱 苦参碱 矿物油
下载PDF
山桃抗桃蚜鉴定技术与应用
18
作者 王君秀 王新卫 +1 位作者 陈昌文 李勇 《果农之友》 2023年第2期57-59,共3页
桃蚜是桃树上的重要害虫,而山桃是具有抗蚜特性的优质桃野生资源。本研究对帚形山桃的杂交后代实生苗进行抗桃蚜评价,为桃抗蚜育种提供基础。结果显示,帚形山桃与不同抗蚜特性的种质(红叶垂枝)杂交,能够明显提高后代杂交群体中的抗蚜单... 桃蚜是桃树上的重要害虫,而山桃是具有抗蚜特性的优质桃野生资源。本研究对帚形山桃的杂交后代实生苗进行抗桃蚜评价,为桃抗蚜育种提供基础。结果显示,帚形山桃与不同抗蚜特性的种质(红叶垂枝)杂交,能够明显提高后代杂交群体中的抗蚜单株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生苗 桃蚜 抗性
下载PDF
苦参碱搭配两种化学杀虫剂防治桃树桃蚜的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章杰 周海伟 +3 位作者 彭涛 龚宝金 任丹 陈庭倬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47-49,共3页
为明确生物农药苦参碱和与化学农药防治搭配使用后的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抗药性防治,开展了针对桃树桃蚜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从药剂单用效果来看,70%烯啶·吡蚜酮WG1000x最好,0.3%苦参碱SL500x其次,25%吡虫啉WP1000x最为一般,药后8... 为明确生物农药苦参碱和与化学农药防治搭配使用后的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抗药性防治,开展了针对桃树桃蚜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从药剂单用效果来看,70%烯啶·吡蚜酮WG1000x最好,0.3%苦参碱SL500x其次,25%吡虫啉WP1000x最为一般,药后8d防效分别为81.73%、67.37%、54.98%。将两种化学药剂使用量降低三分之一与0.3%苦参碱SL复配后速效性和持效性相比与3种农药各自单用都有显著提升,有明显减量增效效果。但苦参碱与烯啶·吡蚜酮复配效果更佳,药后8d防效96.55%,好于与吡虫啉的80.31%。同时,随着0.3%苦参碱SL的浓度下降,与吡虫啉复配防效也呈下降趋势,药后8d桃蚜也有复发的趋势。因此当地防治桃蚜建议苦参碱搭配烯啶·吡蚜酮或高浓度苦参碱搭配吡虫啉进行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烯啶·吡 吡虫啉 桃蚜 生物农药
下载PDF
设施栽培条件下异色瓢虫对辣椒桃蚜防控效果研究
20
作者 赵战马 徐晞晟 +2 位作者 池委洪 吕佳 蒲占湑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2734-2737,共4页
为明确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释放异色瓢虫对防治辣椒桃蚜的效果,以悬挂异色瓢虫卵卡不同数量及直接投放一龄幼虫不同密度的方式,用生物农药防治和空白处理为对照,评价异色瓢虫防治辣椒桃蚜的种群动态变化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直接投放40头... 为明确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释放异色瓢虫对防治辣椒桃蚜的效果,以悬挂异色瓢虫卵卡不同数量及直接投放一龄幼虫不同密度的方式,用生物农药防治和空白处理为对照,评价异色瓢虫防治辣椒桃蚜的种群动态变化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直接投放40头一龄幼虫对桃蚜控制效果最明显,与生物农药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前期(7 d前)就能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20 d后防治效果达到99.71%;低数量卵卡(0.25和0.33卡·株^(-1))和低数量一龄幼虫(2和5头·株^(-1))对桃蚜种群无控制作用;剩余处理组(卵卡0.50、1.00、2.00卡·株^(-1)和一龄幼虫10、20头·株^(-1))前期(7 d前)对辣椒桃蚜防治效果较低,均在50%以下,而2.00卡·株^(-1)在7 d时防治效果能达到71.24%,此后各组在7 d以后,防治效果均快速上升,直至20 d时防治效果达到99%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如何精准释放异色瓢虫防控辣椒桃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异色瓢虫 桃蚜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