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林中乡土树种与桉树替代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学文 《现代园艺》 2020年第4期221-222,共2页
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不断严峻,加强生态建设,提高植树造林质量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造林树种选择中,桉树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寻找替代树种,选择生态、社会、经济综合价值更高的树种十分必... 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不断严峻,加强生态建设,提高植树造林质量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造林树种选择中,桉树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寻找替代树种,选择生态、社会、经济综合价值更高的树种十分必要,简要分析,为当前我国植树造林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 桉树 乡土树种 现状 问题 替代树种
下载PDF
广东湛江桉树人工林碳水通量季节格局及其环境生物控制
2
作者 竹万宽 王志超 +1 位作者 杜阿朋 许宇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2,共15页
【目的】量化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水通量和组分并揭示其受环境生物因子的调控作用,为提高人工林碳汇评估准确性及深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环境生物因子对人工林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在雷州半岛北部,采用涡度相关法(EC)... 【目的】量化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水通量和组分并揭示其受环境生物因子的调控作用,为提高人工林碳汇评估准确性及深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环境生物因子对人工林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在雷州半岛北部,采用涡度相关法(EC)测定桉树人工林碳水通量,并同步监测空气温度(Tair)、饱和水汽压差(VPD)、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土壤温度(Tsoil)、土壤湿度(SM)、降水量(Pre)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环境生物因子,分析碳水通量和组分的时间变化及其与环境生物因子的关系。【结果】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年均值为2907.87 g·m^(-2)a^(-1)、生态系统呼吸(RE)年均值为1509.77 g·m^(-2)a^(-1)、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年均值为-1398.83 g·m^(-2)a^(-1)、生态系统蒸散(ET)年均值为1069.25 mm,表现为碳汇。GPP、RE、NEE、ET昼夜变化呈非对称单峰趋势,峰值和日均值的绝对值均表现为雨季高于旱季。雨季的GPP、RE、ET累积值高于旱季,NEE累积值在旱季和雨季无明显差异。日间NEE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PPFD,当VPD≥15 hPa时NEE积累受到抑制,气温在中等水平(20℃air<27℃)时净碳吸收能力最强。夜间NEE变化主要受Tair影响,SM会影响NEE对Tair响应的敏感性。水分利用效率(WUE)在旱季(3.85 g·kg^(-1))高于雨季(2.61 g·kg^(-1)),年均值为3.22 g·kg^(-1),季节差异主要由ET主导,与Tair、VPD、PPFD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在旱季、雨季和全年均表现为碳汇,其碳汇状态和强度由GPP主导。NEE变化主要受PPFD调控,高VPD会抑制生态系统净碳吸收,中等水平温度时生态系统净碳吸收能力最强,SM会影响夜间NEE对Tair响应的敏感性。桉树人工林WUE旱季高于雨季,季节差异主要由ET主导,同时受到Tair、VPD、PPFD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协方差 碳水通量 环境生物因子 水分利用效率 桉树人工林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土壤呼吸昼夜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3
作者 竹万宽 王志超 +1 位作者 黄润霞 许宇星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以雷州半岛地区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5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连续测定其土壤呼吸速率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规律,分析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旨在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估算提供数据... 以雷州半岛地区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5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连续测定其土壤呼吸速率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规律,分析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旨在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估算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为双峰趋势,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在4:00和16:00取得,分别为3.95μmol·m^(-2)·s^(-1)和3.29μmol·m^(-2)·s^(-1),日均值为3.61μmol·m^(-2)·s^(-1)。从昼夜变化来看,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从月变化来看,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日碳排放量为2.59~4.56 g·m^(-2)。可见,对人工林土壤碳排放进行估算时应考虑不同时间尺度环境因子对土壤呼吸影响的方向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土壤呼吸 昼夜变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混交比例对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优势树种叶片资源获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龙靖 何小芳 +4 位作者 陆宏芳 刘楠 林永标 杨龙 王俊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6,共10页
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在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该研究以南亚热带4种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桉树与乡土树种混交比例分别为5׃5、6׃4、7׃3、8׃2)和桉树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优势乡土树种华润楠(Machilus chin... 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在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该研究以南亚热带4种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桉树与乡土树种混交比例分别为5׃5、6׃4、7׃3、8׃2)和桉树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优势乡土树种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和速生树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的叶片生理、结构和化学性状在不同比例混交林中的差异。结果表明,4优势造林树种的叶片性状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中灰木莲的比叶面积(SLA)、光合磷利用效率(PPUE)、单位质量叶片最大光合速率(A_(mass))和蒸腾速率(T_(mass))以及叶片养分含量最高,说明灰木莲采取资源获取型的生态策略;尾叶桉的SLA、A_(mass)、T_(mass)及叶片养分含量最低,但具有最高的PPUE,说明尾叶桉兼顾了资源获取型和保守型的物种特征。灰木莲与尾叶桉在SLA、A_(mass)、T_(mass)、PPUE、叶片氮含量和氮磷比等叶片性状上几乎没有任何重叠,说明灰木莲与尾叶桉之间的叶片资源利用高度互补,可能是与尾叶桉混交的理想树种。物种水平上,灰木莲叶片氮含量、华润楠叶片磷含量以及干季时阴香叶片A_(mass)和PPUE随乡土树种混交比例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总体上树种混交比例对于4造林树种的叶片结构、化学和生理性状的影响不大;林分水平上,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的比叶面积、光合能力以及叶片氮磷比显著高于尾叶桉纯林,说明桉树与乡土树种混交能够提高林分整体的光捕获和光合能力,但同时也加剧了植物生长的磷限制。因此,建议在未来南亚热带桉树人工林的构建与改造中,应优先挑选与桉树资源利用互补并能够优化混交林磷素循环利用的乡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乡土树种 混交林 混交比例 叶片性状
下载PDF
速生树种——桉树的是与非
5
作者 李宝福 许冰 《福建林业》 2024年第3期21-22,共2页
桉树是一种从澳大利亚及其周边少数国家引进的外来速生树种,生长极快,经营周期短,木材用途广、价值高,种植经济效益好,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造林树种。桉树在亚洲、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120多个国家都有种植。目前全世界桉树人工林面... 桉树是一种从澳大利亚及其周边少数国家引进的外来速生树种,生长极快,经营周期短,木材用途广、价值高,种植经济效益好,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造林树种。桉树在亚洲、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120多个国家都有种植。目前全世界桉树人工林面积超2000万hm2,占全球人工林面积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面积 速生树种 桉树 澳大利亚 造林树种 大洋洲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混交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桉树混交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向旺 韦振道 +5 位作者 伍琪 朱慧 莫云善 李秋荔 罗伟 任世奇 《桉树科技》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通过分析混交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桉树混交林生长特征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高效、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分别设置尾巨桉与红锥、黑木相思、白千层、香樟(B1),与灰木莲、大花序桉、米老排、柠檬桉(B2)2种混交模式和4种种植密度(A1:1.5 m&#... 通过分析混交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桉树混交林生长特征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高效、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分别设置尾巨桉与红锥、黑木相思、白千层、香樟(B1),与灰木莲、大花序桉、米老排、柠檬桉(B2)2种混交模式和4种种植密度(A1:1.5 m×2.0 m;A2:2.0 m×2.8 m;A3:2.5 m×3.5 m;A4:3.0 m×4.2 m),比较混交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混交树种树高、胸径、材积和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混交模式对尾巨桉生长影响较小,但A3、A4显著增加尾巨桉胸径和单株材积;(2)种植密度对混交树种树高生长影响不显著,但黑木相思和灰木莲在A1种植密度处理下的胸径和单株材积显著低于其他密度处理;(3)大花序桉和米老排A1种植密度处理保存率显著低于A3和A4密度处理,混交树种不同种植密度之间保存率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A3是较好的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混交树种 种植密度 生长量
下载PDF
滴灌施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毛健辉 张健朗 +6 位作者 霍春宇 刘秋彤 杨歆竹 高尚坤 何茜 李吉跃 陈祖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1,共11页
【目的】滴灌施肥是提高桉树人工林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了解滴灌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滴灌施肥技术在桉树人工林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 【目的】滴灌施肥是提高桉树人工林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了解滴灌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滴灌施肥技术在桉树人工林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利用生理生化方法检测土壤酶活性对滴灌施肥的响应特征。【结果】滴灌施肥处理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纤维素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几丁质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41.5%、12.5%、23.4%、28.4%和25.7%。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细菌主要包含26门,63纲,127目,208科,298属,555种,优势菌门为酸杆菌Acidobacteria、变形菌Proteobacteria、绿弯菌Chloroflexi和放线菌Actinobacteria,主要参与代谢功能。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滴灌施肥显著增加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细菌多样性,优势细菌相对丰度差异明显,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在目水平上,根瘤菌Rhizobiales、柄杆菌Caulobacterales、鞘脂单胞菌Sphingomonadales和盐厌氧菌目Halanaerobiales等氮和钾循环相关细菌显著富集。此外,桉树人工林土壤纤维素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几丁质酶、pH值、总氮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关键因子。【结论】滴灌施肥通过提高桉树人工林土壤相关酶活性,增加细菌群落多样性,富集土壤氮和钾养分循环相关细菌,促进土壤养分循环以促进桉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细菌 土壤酶活性 滴灌施肥 桉树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模式桉树混交林的生长效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陆海燕 伍琪 +4 位作者 庞海恩 崔俊峰 胡雪玲 潘永林 任世奇 《桉树科技》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为探索伴生树种早期对桉树生长的影响,以桉树×红椎、桉树×火力楠、桉树×火力楠×黑木相思、桉树×黑木相思4种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木生长量及桉树在不同混交模式中的生长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混交模... 为探索伴生树种早期对桉树生长的影响,以桉树×红椎、桉树×火力楠、桉树×火力楠×黑木相思、桉树×黑木相思4种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木生长量及桉树在不同混交模式中的生长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混交模式下混交树种早期生长量均优于其纯林生长量。桉树×火力楠对桉树树高促进作用最大,增量为4.94±1.57 m;桉树×火力楠×黑木相思对桉树胸径和材积促进作用最大,增量分别为2.47±0.70 cm和0.8695±0.7066 m^(3)•hm^(−2)。总体以桉树×火力楠×黑木相思混交模式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生长效应 桉树 火力楠 黑木相思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分析技术的桉树叶片黄化识别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隽宇 石媛媛 +5 位作者 杨瑞青 邓昀 程小辉 陈守学 曹继钊 唐健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桉树黄化病是一种较特殊的生理性病害,存在一定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及时发现并补充养分可大幅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采集桉树黄化叶片、未发病叶片和正常叶片,采用高光谱仪测定不同叶片的光谱特征,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 桉树黄化病是一种较特殊的生理性病害,存在一定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及时发现并补充养分可大幅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采集桉树黄化叶片、未发病叶片和正常叶片,采用高光谱仪测定不同叶片的光谱特征,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方法,分别建立判别分析模型,对比模型判别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叶片光谱反射曲线呈相同趋势,反射率差异明显,差异较大的波段主要为近红外波段800~1260、1400~1720和2000~2400 nm,受病害影响叶片的原始光谱反射率明显高于正常叶片;对数变换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光谱数据冗余量,突出差异;两种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均能识别潜在黄化叶片,Log-OPLS-DA的判别效果更好,模型R2为0.91,RMSE为0.203。高光谱分析技术结合OPLS-DA对桉树黄化叶片具有一定的预测和识别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黄化叶片 无损检测 病虫害防治 桉树人工林
下载PDF
桉树林和马占相思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润娟 杨小波 +3 位作者 李东海 王群 王豪 夏丹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55-163,共9页
2021年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立,园内部分人工林停止经营并进入次生自然演替状态,使其林下植物较往年更为丰富,亟待研究.通过研究该区域林下植物组成、性状构成以及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马占相思林设置了60个10 m×... 2021年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立,园内部分人工林停止经营并进入次生自然演替状态,使其林下植物较往年更为丰富,亟待研究.通过研究该区域林下植物组成、性状构成以及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马占相思林设置了60个10 m×10 m的样方,桉树林设置了53个10 m×10 m的样方,详细记录了林下植物的信息,同时采用典范分析分析了桉树林与马占相思林林下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马占相思林下维管束植物共计109科312属530种,桉树林林下维管束植物共计96科302属445种;(2)通过对研究区域的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进行典范分析(CCA),解释率达58%,能够较好地反映林下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中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海拔、平均气温日较差、郁闭度对林下植物群落的影响显著(P<0.05);(3)林下植物多样性受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海拔和郁闭度是影响热带雨林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最显著的生境因子,雨林的高湿高温环境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有负面影响.这一研究结果深化了对马占相思和桉树林林下植物群落的了解,同时为该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桉树 马占相思 人工林 林下植被
下载PDF
不同林龄桉树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媛 王亚鑫 +3 位作者 覃方锉 孟森 王胜坤 陆俊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409-8422,共14页
桉树(Eucalyptus spp.)是最重要的速生人工林树种之一,但其导致的不良生态效应使其备受争议。桉树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尚缺乏研究。以2、7、12、17和22年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究根际和非根际微生物群落结... 桉树(Eucalyptus spp.)是最重要的速生人工林树种之一,但其导致的不良生态效应使其备受争议。桉树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尚缺乏研究。以2、7、12、17和22年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究根际和非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对桉树林龄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及多样性随林龄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根际土真菌群落多样性在12年最低,非根际土细菌、根际及非根际土古菌群落均在7年最低。不同林龄间桉树根际及非根际土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并未改变真菌群落优势菌属(根孢囊霉属,Rhizophagus)。然而,根际土的细菌与古菌群落优势菌属与非根际土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的优势细菌菌属分别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及拟杆菌属(Bacteroides),优势古菌菌属为Candidatus-Nitrosotalea属及甲烷粒菌属(Methanocorpusculum)。真菌对硝态氮,细菌、古菌群落α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对pH有较大响应。此外,古菌α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对有效磷有较大响应。真菌、细菌、古菌的功能在根际及非根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细菌群落的变异最大。研究揭示了不同林龄桉树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桉树人工林提质增效、多功能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林龄 土壤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宏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添加生物质炭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磷组分及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小敏 高冠女 +2 位作者 张文 尤业明 黄雪蔓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7-1268,共12页
为改善我国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磷(P)供应不足的状况,该研究利用生物质炭(BC)作为土壤改良剂,以桉树人工林(林龄为15年)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别加入不同用量[0(CK)、2%、5%、10%和20%]的BC,重点探究不同用量BC对土壤P组... 为改善我国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磷(P)供应不足的状况,该研究利用生物质炭(BC)作为土壤改良剂,以桉树人工林(林龄为15年)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别加入不同用量[0(CK)、2%、5%、10%和20%]的BC,重点探究不同用量BC对土壤P组分及转化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CK相比,2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NO_(3)^(-)-N)、全磷(TP)、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和pH值(P<0.05),而2%、5%和10%的BC添加量仅显著提高了MBP和pH值(P<0.05),对其他土壤理化指标无显著影响。(2)与CK相比,2%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易利用性磷(LP)(P<0.05),5%和1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速效磷(AP)和LP(P<0.05),2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AP、LP和难利用性磷(OP)(P<0.05),但中等程度利用性磷(MP)在4种BC添加量下均无显著变化。(3)与C、N和P转化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蛋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在10%和20%的BC添加量下显著高于CK(P<0.05)。(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n(BG)和ln(NAG+LAP)均与ln(ACP)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pH、TN和TP是驱动桉树人工林土壤P组分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进一步表明,pH、C∶P和N∶P是驱动土壤P转化的最关键因子。综上所述,不同用量BC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与C、N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桉树人工林土壤的P供应潜力,其中以高浓度BC添加量(20%)的效果最佳。该研究对指导我国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桉树人工林 土壤磷组分 土壤酶活性 亚热带
下载PDF
澜沧县桉树引种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及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世杰 赵筱青 +5 位作者 黄佩 冯严 董雯雯 唐媛媛 刘玉杰 熊波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4,共10页
外来树种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的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对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有显著影响,桉树引种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同时桉树引种对区域生境质量的影响尚不明晰.作者以典型桉树引种区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 外来树种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的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对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有显著影响,桉树引种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同时桉树引种对区域生境质量的影响尚不明晰.作者以典型桉树引种区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研究区,运用空间代替时间及典型抽样法,分析成熟桉树人工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基于物种多样性指数和NDVI修正InVEST模型参数,揭示成熟桉树人工林的生境质量特征.结果表明:(1)从整个群落看,桉树替代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灌木林后,成熟桉树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降低,所有对比样地的Sorensen指数低,且2/3的桉树林样地Shannon-Wiener指数较低;(2)低生境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旱地、水田等区域,大面积的林地生境质量较高,其中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灌木林和成熟桉树人工林的生境质量均值分别为0.994 1、0.996 7、0.993 3、0.923 1,成熟桉树人工林的生境质量最低;(3)通过生态安全系数验证,修正生境适宜度参数后的InVEST模型,生境质量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桉树人工林 林下植物多样性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参数修正 澜沧
下载PDF
不同混交模式下幼龄桉树混交林的生长和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韦振道 周启华 +6 位作者 朱原立 朱慧 向旺 伍琪 任一平 李书玲 任世奇 《桉树科技》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设计尾巨桉×红椿和大花序桉×闽楠的垂直、水平、块状三种混交方式的试验林,以研究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混交林的生长和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年生尾巨桉、红椿、大花序桉和闽楠分别在水平、块状、块状和水平混交模式下的树... 设计尾巨桉×红椿和大花序桉×闽楠的垂直、水平、块状三种混交方式的试验林,以研究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混交林的生长和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年生尾巨桉、红椿、大花序桉和闽楠分别在水平、块状、块状和水平混交模式下的树高增长率最大,依次为1560.00%、863.33%、457.50%和6.67%,因此水平混交模式和块状混交模式的林分树高生长效果较好。在尾巨桉×红椿和大花序桉×闽楠两种林分中的月均地表径流以块状混交模式最少,分别是107.72 L和215.24 L,月均土壤流失以块状混交模式较少,分别是4.95 kg和7.25 kg,因此块状混交模式对水土保持的效果较优于垂直混交模式和水平混交模式。综合考虑,采用块状混交模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混交林 混交模式 林分生长 水土流失
下载PDF
探讨广西桉树碳汇开发的可能性和建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启鹏 吴宇丹 +1 位作者 张晓佳 周永章 《桉树科技》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以温室效应和国家“3060双碳”战略为背景,通过分析最新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造林方法学以及各试点地区碳普惠做法,提出了广西桉树开发碳汇的五点建议。(1)分区推行桉树碳普惠,且向边缘不发达地区倾斜;(2)转变造林方式,改变抚育措施、... 以温室效应和国家“3060双碳”战略为背景,通过分析最新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造林方法学以及各试点地区碳普惠做法,提出了广西桉树开发碳汇的五点建议。(1)分区推行桉树碳普惠,且向边缘不发达地区倾斜;(2)转变造林方式,改变抚育措施、延长轮伐期;(3)确定广西桉树碳汇开发项目开始时间和计入期;(4)以最新桉树二类调查数据为本底,编制广西桉树碳普惠造林方法学;(5)广西桉树碳普惠减排量交易模式参考福建南平“一元碳汇”或三明“碳票”,或用于抵消地方控排企业的碳配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碳汇 碳普惠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桉树人工林单木生物量预估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杰 赵俊 +3 位作者 何普林 成雅君 黄润霞 竹万宽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单木生物量模型是估测森林生物量的基础。通过标准木法实测雷州半岛地区90株桉树单株生物量数据,随机划分60个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30个样本数据作为验证集。以林龄、树高和胸径为自变量,单木生物量为因变量,使用岭回归模型、异速生长模... 单木生物量模型是估测森林生物量的基础。通过标准木法实测雷州半岛地区90株桉树单株生物量数据,随机划分60个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30个样本数据作为验证集。以林龄、树高和胸径为自变量,单木生物量为因变量,使用岭回归模型、异速生长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R~2、RMSE和MAE无论在训练集还是验证集均高于岭回归模型和异速生长模型。由随机森林模型的因子重要值可知,胸径是影响单木生物量的主要因子。引入林龄因子后的随机森林模型可以提高单木生物量的预测精度,为碳汇计量提供基础数据和模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单木生物量 岭回归模型 异速生长模型 随机森林算法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5年对桂北桉树人工林土壤磷的影响
17
作者 王紫卉 沈育伊 +7 位作者 毛馨月 褚俊智 徐广平 陈运霜 曹杨 张德楠 黄科朝 孙英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9-1170,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桉树枝条废弃物生物炭施用量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磷形态转化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评估生物炭对土壤磷素的活化潜力,为生物炭在农林业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2017年开展的桉树人工林生物炭长期定位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桉树枝条废弃物生物炭施用量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磷形态转化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评估生物炭对土壤磷素的活化潜力,为生物炭在农林业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2017年开展的桉树人工林生物炭长期定位试验,按生物炭与土壤的质量百分比,设置0(CK)、0.5%(T1)、1.0%(T2)、2%(T3)、4%(T4)和6%(T5)共6个处理,一次性施用生物炭5年后测定不同处理下0~10、10~20和20~30 cm土层中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形态的含量。【结果】与CK相比,在0~30 cm土层中,施用生物炭能显著增加土壤全磷、有效磷、二钙磷、铝磷、铁磷、八钙磷、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并提高磷素活化系数(P<0.05),降低十钙磷、闭蓄态磷、中稳定性有机磷和高稳定性有机磷含量。在0~30 cm土层中,不同生物炭处理下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含量平均值的大小分别为铁磷>铝磷>闭蓄态磷>八钙磷>二钙磷>十钙磷,中等活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中稳定性有机磷>高稳定性有机磷。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在同一生物炭处理中,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含量均趋于减少。土壤有效磷分别与pH、有机质、全磷、二钙磷、八钙磷、铝磷、铁磷、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无机磷组分、有机磷组分和有效磷具有正向作用;与有机磷组分相比,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更大。【结论】桉树枝条废弃物生物炭通过自身中磷素的释放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积极作用,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和磷组分含量,促进土壤中难溶态磷向有效态磷的转化和有机磷向无机磷的转化,提高桉树林土壤磷素有效性和土壤供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磷形态 土壤磷素有效性 桉树人工林
下载PDF
南亚热带乡土树种与桉树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的比较
18
作者 席守鸿 明安刚 +2 位作者 谭玲 何江 覃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2-1244,共13页
营造乡土树种人工林和桉树人工林是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经营的常见模式。为探究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对乡土树种和桉树人工林的响应特征与机制,该研究以南亚热带4个乡土树种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 营造乡土树种人工林和桉树人工林是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经营的常见模式。为探究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对乡土树种和桉树人工林的响应特征与机制,该研究以南亚热带4个乡土树种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外来树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为对象,基于各林分土壤(0~20 cm)真菌18S rRNA高通量测序数据,利用FUNGuild数据库,比较分析乡土树种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的差异特性及影响的主导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5个研究林分的土壤真菌优势门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但不同乡土树种林分与尾巨桉林的土壤真菌优势目存在差异。(2)尾巨桉林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高于乡土树种人工林,其群落组成结构也与乡土树种人工林存在显著差异(P<0.05)。(3)4个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的腐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高于尾巨桉林,并且火力楠林和米老排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尾巨桉林,尾巨桉林土壤共生营养型以及外生菌根真菌和木材腐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乡土树种人工林。(4)pH是导致尾巨桉林与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差异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综上认为,在南亚热带地区将尾巨桉林改建成火力楠林或米老排林可提高土壤养分水平,提升土壤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群落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FUNGuild数据库 乡土树种人工林 桉树人工林
下载PDF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体泛黑物质分子组成及形成机理
19
作者 黎明杰 蒋彬 +6 位作者 郭晋川 潘越 蒋然 廖玉宏 张晓红 朱新海 陈子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9-1081,I0008,共14页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库在秋冬季频繁出现黑水现象。现有研究指出,桉树叶中单宁酸等物质与金属离子(如铁离子)反应产生的金属-有机质络合物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对于桉树叶中能形成金属-有机质络合物的潜在有机质前体...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库在秋冬季频繁出现黑水现象。现有研究指出,桉树叶中单宁酸等物质与金属离子(如铁离子)反应产生的金属-有机质络合物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对于桉树叶中能形成金属-有机质络合物的潜在有机质前体物认识仍然有限,基于分子组成层面的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水体泛黑形成机理也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等手段,对桉树叶浸泡液与典型桉树林区水库(金窝水库和天雹水库)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物进行了分子组成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桉树叶浸泡液主要由以苯三酚、没食子酸为母体的多酚类化合物及其多聚衍生物构成,其中最典型的化合物是鞣花酸(C_(14)H_(6)O_(8))。冬季水库水中鞣花酸强度远高于夏季,且表层水体高于底层水体,这表明秋冬季大量凋落的桉树叶释放出的这些芳香多酚类物质会显著促进水库黑水的形成。进一步的实验证明,鞣花酸、苯三酚和没食子酸都会与铁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这些结果均表明,桉树叶溶解出的芳香多酚类物质是导致水库变黑的核心因素。本研究基于分子组成层面提出了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水体泛黑形成机理,对于桉树人工林区的黑水治理和保障水库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黑水 芳香多酚类物质 鞣花酸 金属-有机质络合物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下载PDF
9个桉树无性系木纤维径向变异研究
20
作者 梁永超 万辉 +1 位作者 邱坚 高景然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1,81,共7页
为研究不同无性系桉树的木纤维特性和变异规律,采用木材解剖技术,测定9个尾叶桉×巨桉无性系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等纤维特性指标,分析这些特征在径向上的变异规律。结果显示:9个无性系的纤维... 为研究不同无性系桉树的木纤维特性和变异规律,采用木材解剖技术,测定9个尾叶桉×巨桉无性系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等纤维特性指标,分析这些特征在径向上的变异规律。结果显示:9个无性系的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的变异范围分别为899.74~1038.08μm,17.41~20.77μm,8.07~12.13μm,44.15~60.07,0.96~2.04,0.41~0.57;综合分析各纤维指标,DH33-9、LEI9、DH32-22综合指标达到优质纸浆材原料的要求;其中无性系DH33-9还具有长宽比>35,壁腔比<1的特征,可作为优质的纤维原料。研究结果为桉树有针对性的培育以及木材的合理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纤维特性 径向变异 无性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