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桐花树红树林潮滩近底层悬沙浓度垂向剖面变化特征分析
1
作者 黄祖明 周晓妍 +1 位作者 戴志军 车志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50,共13页
观测红树林潮滩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的近底层垂向剖面悬沙浓度变化过程,对理解海岸带植被的消能促淤机制和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北部湾七星岛岛尾桐花树红树林潮滩为例,基于剖面流速仪HR、声学多普勒单点流速仪ADV... 观测红树林潮滩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的近底层垂向剖面悬沙浓度变化过程,对理解海岸带植被的消能促淤机制和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北部湾七星岛岛尾桐花树红树林潮滩为例,基于剖面流速仪HR、声学多普勒单点流速仪ADV、浪潮仪T-wave及剖面浊度仪ASM,获取了研究区域2019年夏季大潮连续3天的水文数据,同时结合桐花树典型植株实测参数,分析了潮周期内红树林潮滩近底层垂向剖面悬沙响应波浪、潮流作用及桐花树空间结构的运动过程。结果表明:1)桐花树潮滩近底层悬沙浓度和悬沙通量具有涨潮明显大于落潮的潮汐不对称现象,剖面垂向高悬沙浓度区域在涨潮初期—涨急由距底部0.1~0.37m转变为距底部0.5~0.67m,落急—落潮末期则由上部转变为下部;2)潮周期内悬沙起动和再悬浮阶段发生在以波浪作用主导的涨潮初期和落潮末期,平流和沉降发生在以潮流作用为主的涨急至落急整个阶段;3)涨潮阶段桐花树冠层的茂密枝叶通过减缓流速拦截多于冠层上部40%以上的悬沙,落潮水体则挟沙自陆向海经过桐花树群落,使得悬沙浓度下降超过71%。该不对称涨、落潮动力沉积机制有利于悬沙向岸输运,促进潮滩扩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花树空间结构 近底层剖面 悬沙浓度 波流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