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源药材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有志 朱志飞 +3 位作者 吴月峰 袁筱 贺福元 周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桑源药材主要包括桑白皮、桑叶、桑枝和桑椹,四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桑源药材的基原、道地产地、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这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桑源药材的临床合理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结果显... 桑源药材主要包括桑白皮、桑叶、桑枝和桑椹,四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桑源药材的基原、道地产地、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这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桑源药材的临床合理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结果显示,古时桑源药材的原植物涉及桑Morus alba Linn.、鸡桑M.australis Poir.、华桑M.cathayana Hemsl.、变种鲁桑M.alba var.multicaulis(Perrott.)Loud.等,道地产地为安徽亳州、河南太康、广东南海、四川川西等,炮制方法多为生用、清炒、酒炒、蜜炙等。桑源药材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生物碱类,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肝保护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源药材 基原 道地产地 炮制方法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段带总量统计矩法和信息熵的桑源药材成分比较分析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朱志飞 刘金玲 +4 位作者 樊启猛 刘有志 吴月峰 周晋 贺福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47-2555,共9页
运用段带总量统计矩法和信息熵对桑枝、桑叶、桑白皮及桑椹4种桑源药材HPLC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研究桑不同入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印迹模板整体特征的差异,为寻找桑源药材"同源异效"药效物质提供基础。建立桑源药材桑枝、桑叶、... 运用段带总量统计矩法和信息熵对桑枝、桑叶、桑白皮及桑椹4种桑源药材HPLC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研究桑不同入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印迹模板整体特征的差异,为寻找桑源药材"同源异效"药效物质提供基础。建立桑源药材桑枝、桑叶、桑白皮及桑椹各6批次的指纹图谱,通过计算其段带总量统计矩参数和信息熵,对桑源药材指纹图谱进行异同分析。桑源药材桑枝、桑叶、桑白皮及桑椹指纹图谱AUCT,MCRTT,VCRTT,H成对配对t检验P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4味桑源药材均在3~11,20~24 min同时有吸收峰,说明4味桑源药材在上述相同时间段有相同或相似的化学成分,在34 min后,4味桑源药材均无吸收峰出现。4味桑源药材指纹图谱在保留时间3~4,16~18,25~27,31~32 min时VCRTT均较大,说明4味桑源药材间的成分在这些时间段内存在显著差异;且3~4,15~17 min,桑椹VCRTT明显高于其余3味药材;在8~10,28~30 min,桑白皮的VCRTT显著高于其余3味药材;21~23 min,4味桑源药材的VCRTT均较低,说明4味桑源药材在这一时间段色谱图内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但含量与配比可能存在差异。此外,桑枝在7~12,23~27 min处信息熵最大,桑椹在2~8 min处信息熵最大,说明桑枝、桑椹在相应时间段内成分响应较大,也是其化学成分的主要出峰时间段,对应此处的化学成分及相应药效。结果表明,桑源药材间成分和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段带总量统计矩和信息熵可用于"同源异效"中药成分差异变化分析,为其确定质量标志物提供更为全面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源药材 同源异效 超分子“印迹模板” 指纹图谱 段带 总量统计矩 信息熵 HPLC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连接性指数探讨桑源药材不同入药部位“异效”的物质基础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月峰 朱志飞 +4 位作者 刘金玲 樊启猛 刘有志 周晋 贺福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52-160,共9页
目的:基于分子连接性指数(MCI)探讨桑源药材不同部位药效存在差异的物质基础。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建立桑源药材化学成分数据库,对桑源药材间的成分进行Venn分析,将化学成分数据库成分... 目的:基于分子连接性指数(MCI)探讨桑源药材不同部位药效存在差异的物质基础。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建立桑源药材化学成分数据库,对桑源药材间的成分进行Venn分析,将化学成分数据库成分分为10个类别,分析成分信息;根据MCI将桑源药材所有成分划分为不同成分群;运用夹角余弦法计算MCI相似度;计算桑源药材共有成分群0~8阶MCI平均值和药材物芯指数(CI)。结果:筛选出了(+)-环橄榄树脂素、1′-甲氧基-2′-羟基二氢大叶茜草素、桑黄酮、桑辛素、1-脱氧野尻霉素等相似度高的成分作为潜在药效成分;桑源药材可划分为5个成分群,成分群与总成分之间的相似度在0.760~0.999,成分群之间的相似度在0.248~0.999;桑枝、桑叶、桑白皮、桑椹黄酮类成分0~8阶MCI平均值分别为4.57、4.59、6.41、4.24;生物碱类成分0~8阶MCI平均值分别为2.65、4.55、2.58、2.78;0~8阶CI平均值分别为5.51、5.49、5.44、2.88。结论:初步推断桑白皮与其他3味桑源药材发挥降糖作用的黄酮类成分及途径存在较大差异;桑叶、桑椹生物碱类成分的MCI较高,但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低,桑枝、桑白皮则反之;CI表征的桑椹总成分结构特征与桑枝、桑叶、桑白皮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桑源药材 同源异效 分子连接性指数 物芯指数 质量标志物 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桑树不同药用部位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范顺明 范伟 赵爱春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5,共9页
桑树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不同药用部位药理活性多样,极具药用价值。桑源药材桑叶、桑枝、桑白皮及桑椹中富含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酚酸类、香豆素类、萜类、芪类、氨基酸等诸多化学成分;且桑类中药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 桑树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不同药用部位药理活性多样,极具药用价值。桑源药材桑叶、桑枝、桑白皮及桑椹中富含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酚酸类、香豆素类、萜类、芪类、氨基酸等诸多化学成分;且桑类中药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氧化、保护肝脏、抗肿瘤、抗微生物、免疫调节、抗肥胖、保护心脏、保护神经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现代文献,对桑树不同药用部位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梳理概述,以期为桑源药材的功效特点、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究,及桑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药用部位 桑源药材 本草考证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