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黄菌胞内多糖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闫景坤 马海乐 +3 位作者 祝子坪 郑惠华 杨小明 刘伟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40,共5页
研究液体发酵桑黄菌胞内多糖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分级得到多个级分,以较大分子质量的中性多糖为主。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桑黄菌胞内多糖的重均分子质量范围为5.7×103~6.1... 研究液体发酵桑黄菌胞内多糖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分级得到多个级分,以较大分子质量的中性多糖为主。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桑黄菌胞内多糖的重均分子质量范围为5.7×103~6.1×106D,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其分子物质的量比为15:4:1,多糖含量为41%,特性黏度为12mL/g。通过体外抗氧化模型,发现桑黄菌胞内多糖均能较好的清除.OH、O-2.和螯合Fe2+,且对O-2.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胞内多糖 理化性质 体外抗氧化
下载PDF
10株桑黄菌基于rDNA ITS序列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1
2
作者 高凯 杜明 +2 位作者 吕英华 李玉平 宋新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4-589,共6页
建立桑黄菌的分类学基本框架,可为桑黄菌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利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采自秦巴山区的9株野生桑黄菌和1株实用桑黄菌进行分类鉴定。以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中的通用引物ITS1和ITS4,分别对10个菌株的基因组... 建立桑黄菌的分类学基本框架,可为桑黄菌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利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采自秦巴山区的9株野生桑黄菌和1株实用桑黄菌进行分类鉴定。以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中的通用引物ITS1和ITS4,分别对10个菌株的基因组DNA模板PCR扩增出目的片段,将扩增产物割胶纯化、克隆并测序,获得10个菌株的rDNAITS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已登录桑黄菌的rDNAITS同源序列,应用MEGA4.1软件和Neighbor-Joining法,分别计算遗传距离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0株桑黄菌均为针层孔菌属(Phellinus),其中:S1、S4、S6、Rh、Sc菌株初步鉴定为鲍氏针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S2、S3、S5、S7、Gy菌株初步鉴定为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RDNA ITS序列 遗传距离 系统发育进化 鲍氏针层孔 裂蹄木层孔
下载PDF
野生桑黄菌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试验 被引量:9
3
作者 吕英华 杜明 +4 位作者 高凯 李玉平 苏利红 杨利利 宋新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6-679,共4页
桑黄菌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药用真菌。以菌丝日均生长速度为指标,比较野生桑黄菌在玉米粉综合培养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木生菌标准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野生桑黄菌在玉米粉综合培养基上的日均生长速度最快。在选择葡萄糖... 桑黄菌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药用真菌。以菌丝日均生长速度为指标,比较野生桑黄菌在玉米粉综合培养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木生菌标准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野生桑黄菌在玉米粉综合培养基上的日均生长速度最快。在选择葡萄糖为碳源,玉米粉+蛋白胨为氮源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野生桑黄菌固体培养基的配方为:20g/L葡萄糖,20g/L玉米粉,1g/L蛋白胨,0.3g/L MgSO4,2g/L KH2PO4,20g/L琼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培养基组分 正交设计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桑黄菌产胞外多糖的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牛广财 朱丹 +2 位作者 李志江 左锋 关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8-71,共4页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桑黄菌产胞外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接种量、时间等因素对桑黄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温度、摇床转速、装液...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桑黄菌产胞外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接种量、时间等因素对桑黄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接种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黄菌产胞外多糖的最佳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6.3℃,摇床转速为162r/min,装液量为81.4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为16.0%。在此条件下的验证试验表明,胞外多糖平均可达1.866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液体发酵 培养条件 胞外多糖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桑黄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柳萌 肖婧 +1 位作者 李菁 张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88-90,共3页
简要综述了桑黄菌的形态特征、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发酵培养等研究进展。
关键词 桑黄菌 药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桑黄菌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文彬 马海乐 周存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0-81,85,共3页
综述了桑黄菌的生物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人工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今后桑黄菌研究与开发的重点。
关键词 桑黄菌 深层发酵 多糖
下载PDF
桑黄菌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27
7
作者 祝子坪 李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92-95,共4页
采用化学模拟体系测定桑黄菌胞内多糖与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清除DPPH自由基时,胞内多糖的EC50值为1.09mg/mL,胞外多糖的EC50值为1.52mg/mL;清除.OH时,胞外多糖的EC50值为0.23mg/mL,胞内多糖的EC50值为0.78mg/mL;清除O-2.... 采用化学模拟体系测定桑黄菌胞内多糖与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清除DPPH自由基时,胞内多糖的EC50值为1.09mg/mL,胞外多糖的EC50值为1.52mg/mL;清除.OH时,胞外多糖的EC50值为0.23mg/mL,胞内多糖的EC50值为0.78mg/mL;清除O-2.时,胞外多糖的EC50值为20.31μg/mL,胞内多糖的EC50值为29.97μg/mL;螯合Fe2+时,胞内多糖的EC50值为1.36mg/mL,胞外多糖的EC50值为1.66mg/mL;实验范围内胞内多糖、胞外多糖还原能力与质量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可见桑黄菌多糖抗氧化能力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且胞外多糖与胞内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多糖 抗氧化性
下载PDF
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秦俊哲 李亚杰 帅斌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2-95,共4页
为能够提高桑黄液体菌丝体粗多糖产量,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菌丝生物量及菌丝多糖产量为指标,考察了接种龄、发酵液初始pH、装液量、接种量以及摇床转速等因素对其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较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当装液量130mL/500mL,pH5... 为能够提高桑黄液体菌丝体粗多糖产量,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菌丝生物量及菌丝多糖产量为指标,考察了接种龄、发酵液初始pH、装液量、接种量以及摇床转速等因素对其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较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当装液量130mL/500mL,pH5.5,摇床转速180r/min时,菌丝生物量达18.2g/L,桑黄胞外粗多糖产量达6.02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多糖 液体发酵
下载PDF
桑黄菌原生质体诱变及发酵菌株选育 被引量:3
9
作者 祝子坪 李娜 +1 位作者 曲文娟 马海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73-476,共4页
对桑黄菌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与He-Ne激光复合诱变处理,经过3代筛选,筛选出了5株变异株SJ1~SJ5。5株变异株都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多糖发酵产量比出发菌株均有所提高,其中SJ4比出发菌株增产57.74%,表现最优,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SJ4与出发... 对桑黄菌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与He-Ne激光复合诱变处理,经过3代筛选,筛选出了5株变异株SJ1~SJ5。5株变异株都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多糖发酵产量比出发菌株均有所提高,其中SJ4比出发菌株增产57.74%,表现最优,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SJ4与出发菌株相比酯酶酶谱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原生质体 诱变 发酵
下载PDF
长白山野生桑黄菌人工栽培初探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利 刘冰 +3 位作者 刘明才 张明杰 邰志娟 李卓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2,共1页
桑黄菌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药用真菌,市场开发前景看好,通过两年来的人工栽培试验证明,桑黄菌是可以人工栽培的,能正常形成子实体。
关键词 人工栽培 桑黄菌 长白山 野生 市场开发前景 药用真 栽培试验 子实体
下载PDF
激光诱变桑黄菌原生质体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祝子坪 马海乐 曲文娟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0-71,共2页
对桑黄菌原生质体进行He-Ne激光诱变处理,经过3代筛选,筛选出了5株变异菌株JS1至JS5。5株变异菌株多糖发酵产量比出发菌株均有所提高,多糖含量也都发生了变化。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变异菌株酯酶同功酶图谱发生了变化;传代培养表明变异菌... 对桑黄菌原生质体进行He-Ne激光诱变处理,经过3代筛选,筛选出了5株变异菌株JS1至JS5。5株变异菌株多糖发酵产量比出发菌株均有所提高,多糖含量也都发生了变化。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变异菌株酯酶同功酶图谱发生了变化;传代培养表明变异菌株遗传性较稳定;正变异率估算表明He-Ne激光诱变桑黄菌原生质体正变异率较高,适宜用于桑黄菌原生质体诱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E激光 诱变 桑黄菌 原生质体
下载PDF
桑黄菌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再生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祝子坪 马海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232-2235,共4页
目的:研究桑黄菌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的条件。方法:研究以菌丝体为材料的不同酶解条件对桑黄菌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及不同再生条件对桑黄菌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影响。结果:在1.5%溶壁酶+0.5%崩溃酶的混合酶系、酶解温度为30℃、菌龄为8 d、... 目的:研究桑黄菌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的条件。方法:研究以菌丝体为材料的不同酶解条件对桑黄菌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及不同再生条件对桑黄菌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影响。结果:在1.5%溶壁酶+0.5%崩溃酶的混合酶系、酶解温度为30℃、菌龄为8 d、蔗糖为酶解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时间为3 h的条件下,桑黄菌原生质体分离产量较高,但兼顾菌丝量和原生质体的再生,较适宜的菌龄为10 d,较适宜的酶解渗透压稳定剂是甘露醇。另外用甘露醇作为培养基渗透压稳定剂、用加桑枝的马铃薯葡萄糖再生培养基进行再生,桑黄菌原生质体再生率较高。结论:在综合考虑桑黄菌原生质体的产量与再生的前提下,获得了使桑黄菌原生质体产量与再生率均较高的试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原生质体 分离 再生
下载PDF
桑黄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秋颖 陈邦国 秦绍新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人工栽培技术 桑黄菌 抗肿瘤活性 野生资源 多孔 保健意识 供需矛盾 野生桑 消费者
下载PDF
桑黄菌子实体分化发育条件初探 被引量:9
14
作者 秦俊哲 王雪莲 姚艳芳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2,共2页
通过7组单因素试验和一组综合验证试验确定了桑黄子实体分化形成的最适培养条件:棉子壳作主要碳源、麸皮作主要氮源,温度28~29℃,90%~95%的相对湿度,良好的通气,提供散射光(强度约1000lx),日本桑黄采用侧切破袋出菇,韩国桑黄直接开盖... 通过7组单因素试验和一组综合验证试验确定了桑黄子实体分化形成的最适培养条件:棉子壳作主要碳源、麸皮作主要氮源,温度28~29℃,90%~95%的相对湿度,良好的通气,提供散射光(强度约1000lx),日本桑黄采用侧切破袋出菇,韩国桑黄直接开盖出菇。在此优化培养条件下,韩国桑黄和日本桑黄均能正常分化发育子实体,且长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子实体 发育条件
下载PDF
基于rDNA ITS序列和RAPD分子标记的桑黄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伟 张跃新 +1 位作者 邓勋 宋瑞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9期11597-11600,11619,共5页
[目的]分析桑黄菌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ITS序列分析和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6株不同来源的桑黄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6株桑黄菌株的ITSl_5.8s-ITS2序列长度在590~714bp,其中5.8S序列最为保守,均为160bp:ITSl长度为... [目的]分析桑黄菌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ITS序列分析和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6株不同来源的桑黄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6株桑黄菌株的ITSl_5.8s-ITS2序列长度在590~714bp,其中5.8S序列最为保守,均为160bp:ITSl长度为220~310bp,ITS2长度为210-245bp。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同属不同种的桑黄菌株遗传距离较远,对相同种的杨树桑黄一瓦尼木层孔菌进行RAPD分子标记,表明10株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vaninii)遗传多态性丰富,10株杨树桑黄菌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的东部山区,区域相对集中,RAPD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地域分布差异关系不明显,没有表现出地域性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结论]试验研究了菌株的分类地位及系统发育进化关系,并首次在桑黄菌物资源库内积累到杨黄分类学地位和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信息,对掌握和积累区域桑黄菌物资源的基础信息,并对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珍稀菌物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RDNA ITS序列 RAPD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菌液体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瑞蕊 施亚琴 +2 位作者 林先贵 陈孝 姜仁俊 《中国食用菌》 2005年第1期41-44,共4页
对珍稀药用真菌桑黄菌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成分相对简单的 1号液体培养基有利于桑黄菌的生长 ,pH值以 6 5 0为宜或采用自然pH ,培养基装量以摇瓶体积的 6 0 %~ 6 5 %为宜 ,一级种菌龄以 7d为宜 ,还可以向摇... 对珍稀药用真菌桑黄菌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成分相对简单的 1号液体培养基有利于桑黄菌的生长 ,pH值以 6 5 0为宜或采用自然pH ,培养基装量以摇瓶体积的 6 0 %~ 6 5 %为宜 ,一级种菌龄以 7d为宜 ,还可以向摇瓶中添加玻璃珠等使菌丝分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液体培养 PH 丝量
下载PDF
桑黄菌诱变菌株液体发酵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海乐 闫景坤 +2 位作者 祝子坪 郑惠华 杨小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以激光-紫外线复合诱变筛选的桑黄菌菌株S1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了液体发酵条件,根据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确定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装瓶量120 mL、接种量17 mL、发酵温度26℃、摇床转速135 r.min-1,并通过验证试验得到... 以激光-紫外线复合诱变筛选的桑黄菌菌株S1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了液体发酵条件,根据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确定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装瓶量120 mL、接种量17 mL、发酵温度26℃、摇床转速135 r.min-1,并通过验证试验得到实际菌丝产量为(24.47±0.80)g.L-1.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小型发酵罐试验,得到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搅拌速度180 r.min-1、温度29℃、空气流量6 L.min-1,得到的菌丝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68.23±2.51)g和(10.23±0.3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诱变 液体发酵 胞外多糖 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
下载PDF
桑黄菌胞外多糖产量的测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祝子坪 李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用硫酸-苯酚法检测桑黄菌胞外多糖产量。选葡萄糖为标准单糖,胞外多糖换算因子f=9.59,以处理后的发酵液为对象,检测重现性较好,在3 h内显色稳定,加样回收率为(94.04±3.81)%(n=5)。测定结果表明变异菌株SJZ3产胞外多糖较多,高出出... 用硫酸-苯酚法检测桑黄菌胞外多糖产量。选葡萄糖为标准单糖,胞外多糖换算因子f=9.59,以处理后的发酵液为对象,检测重现性较好,在3 h内显色稳定,加样回收率为(94.04±3.81)%(n=5)。测定结果表明变异菌株SJZ3产胞外多糖较多,高出出发菌株2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发酵液 胞外多糖
下载PDF
碳源和氮源对桑黄菌丝(Phellinus liteus)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菁 黄大斌 《中国食用菌》 2005年第4期31-32,共2页
研究了影响桑黄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结果表明,桑黄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
关键词 桑黄菌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桑黄菌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及高产菌株选育 被引量:4
20
作者 祝子坪 马海乐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5,共3页
采用紫外线诱变桑黄菌原生质体,经过初筛、复筛,得到10株变异株。选生长速度最快的5株进行瓶发酵,发酵产量均有所提高,产量最高的菌株比出发菌株提高20.78%。经平板传代,5代以后,变异株的生长速度仍较稳定,无明显回复突变。结果表明,桑... 采用紫外线诱变桑黄菌原生质体,经过初筛、复筛,得到10株变异株。选生长速度最快的5株进行瓶发酵,发酵产量均有所提高,产量最高的菌株比出发菌株提高20.78%。经平板传代,5代以后,变异株的生长速度仍较稳定,无明显回复突变。结果表明,桑黄菌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是桑黄菌菌株选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原生质体 紫外线 诱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