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7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桓公伐楚》“北海”“南海”考释
1
作者 王红生 《现代语文》 2024年第3期33-37,共5页
《齐桓公伐楚》中的“北海”“南海”之“海”,并不表“大海”义,它是指从“大海”义衍生出的极远之地;“北海”“南海”也不是今日的渤海、南海,它们是指北方、南方极远之地。“海”从本义“大海”衍生出极远之地,其文化背景是古人以... 《齐桓公伐楚》中的“北海”“南海”之“海”,并不表“大海”义,它是指从“大海”义衍生出的极远之地;“北海”“南海”也不是今日的渤海、南海,它们是指北方、南方极远之地。“海”从本义“大海”衍生出极远之地,其文化背景是古人以中国之四周皆为海的传统观念,而达成这种指称对象转移的机制则是转喻。通过转喻机制,“海”由本指大海或四海转而指与之空间上相邻的极远之地,此亦《齐桓公伐楚》“北海”“南海”义指北方、南方极远地之语义演化的主要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桓公伐楚》 “北海” “南海” 文化背景 转喻
下载PDF
《春秋公羊傳》桓公二年“此其目言之何”辨誤
2
作者 王澤春 《中国经学》 2024年第2期102-102,共1页
通行本《春秋公羊傳》桓公二年“内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歷代注釋都只是解釋個别字詞及傳文,並没有對傳文本身提出質疑。其實,“此其目言之何”存在問題:第一,“此其目言之何”應該爲“此其言目之何”;第二,“目”應該是“見”... 通行本《春秋公羊傳》桓公二年“内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歷代注釋都只是解釋個别字詞及傳文,並没有對傳文本身提出質疑。其實,“此其目言之何”存在問題:第一,“此其目言之何”應該爲“此其言目之何”;第二,“目”應該是“見”的訛字,原本是“見”字。“此其目言之何”中的“目”,何休的解釋爲“見也”。“目(見也)”是动词,“目言”解釋不通,應該爲“言目”。故“此其目言之何”不符合古漢語語法,而“此其言目之何”符合古漢語語法。《公羊傳》有四處“此其言之何”結構的句子:“此其言甚之何?”(《隱公》十年)“此其言釋之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其 通行本 桓公 公羊
下载PDF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两个不同的齐桓公考辨
3
作者 吉家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46-149,共4页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先后有两个齐桓公,不能把他们混为一人,两人在齐国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有卓越的贡献。齐桓公姜小白在春秋时期强盛了齐国,首霸中原,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田午在战国时期创办了稷下学宫,为齐国招纳了大量人才,...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先后有两个齐桓公,不能把他们混为一人,两人在齐国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有卓越的贡献。齐桓公姜小白在春秋时期强盛了齐国,首霸中原,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田午在战国时期创办了稷下学宫,为齐国招纳了大量人才,为齐威王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并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局面推向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公姜小白 桓公田午 首霸中原 稷下学宫
下载PDF
齐桓公午“讳疾忌医”之我见
4
作者 贾继海 张经芬 《管子学刊》 1997年第4期67-69,共3页
齐桓公午“讳疾忌医”之我见贾继海张经芬前段拜读《齐文化大观》时,于第一篇《治国之道》的第九章《直言纳谏》中,发现编撰者徐明天先生如此评价桓公午:桓公午“留给后世的是‘讳忌疾医’(案:应为“讳疾忌医”)的故事……桓公午... 齐桓公午“讳疾忌医”之我见贾继海张经芬前段拜读《齐文化大观》时,于第一篇《治国之道》的第九章《直言纳谏》中,发现编撰者徐明天先生如此评价桓公午:桓公午“留给后世的是‘讳忌疾医’(案:应为“讳疾忌医”)的故事……桓公午讳忌疾医的故事被后人引申,用来比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桓侯 桓公 司马迁 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见蔡桓公 《史记》 《韩非子》 《史记索隐》 齐文化 《狂人日记》
下载PDF
梁带村芮桓公夫妇墓随葬青铜器的性别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77,共9页
陕西韩城梁带村M27、M26、M19被认定为春秋早期芮桓公及其两位夫人的并穴合葬墓。本文通过对M26出土的一组"弄器"的分析,认为这组器物有着明确的性别意义。其中镂空方盒、圈足贯耳罐当系两周之际的女性专属品,双层方鼎的裸人... 陕西韩城梁带村M27、M26、M19被认定为春秋早期芮桓公及其两位夫人的并穴合葬墓。本文通过对M26出土的一组"弄器"的分析,认为这组器物有着明确的性别意义。其中镂空方盒、圈足贯耳罐当系两周之际的女性专属品,双层方鼎的裸人形足亦有鲜明的女性特征,可当做女性"性别代码"看待。而小鍑、圈足匜、单把罐及镂空方盒的足部皆与山西闻喜上郭村两周之际的考古学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几件器物可能正指示着墓主来自何方,反映着墓主的婚姻关系。通过比较,笔者认为M26的墓主可能是由上郭村一带嫁入芮国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公夫妇墓 青铜器 性别研究
下载PDF
《保训》“中道”与桓公霸政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杰 石学军 《管子学刊》 CSSCI 201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保训》的中心内容"中"或"中道"既包括"勿淫",又包括利民。它是周代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桓公霸政既是齐桓公治世思想的主要内容,又是霸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桓公霸政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保训》"中... 《保训》的中心内容"中"或"中道"既包括"勿淫",又包括利民。它是周代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桓公霸政既是齐桓公治世思想的主要内容,又是霸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桓公霸政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保训》"中道"。《保训》"中道"中的利民思想被桓公霸政所继承,"勿淫"内容则因时代原因被齐桓公所摒弃。这体现了霸政"以力假仁"的特色。但战国学者反思霸政时,认为理想霸政理应包括王道德政内容,即继承《保训》"勿淫"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公 《保训》 利民 勿淫
下载PDF
《管子·桓公问》与先秦时期的监察制度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连伟 《管子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5-7,共3页
《管子.桓公问》以管仲与齐桓公对话的形式记载了先秦时期重要的议事机构明台、衢室、灵台和诤谏途径"告善之旌"、"总街之庭"、"谏鼓"、"啧室"等,是研究先秦时期监察制度和诤谏方式的重要文献。
关键词 管子 桓公 监察 诤谏
下载PDF
齐桓公养士与稷下学宫 被引量:4
8
作者 白奚 《管子学刊》 1990年第3期22-24,33,共4页
稷下学宫始创于战国田齐桓公午执政时期,这一点学术界目前的看法大体一致,故时下论及稷下的文章均从是时讲起。然稷下之制虽确立于战国,其滥觞却可上溯至春秋。笔者认为,稷下学宫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齐国三百年国家养士政策的最终产物... 稷下学宫始创于战国田齐桓公午执政时期,这一点学术界目前的看法大体一致,故时下论及稷下的文章均从是时讲起。然稷下之制虽确立于战国,其滥觞却可上溯至春秋。笔者认为,稷下学宫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齐国三百年国家养士政策的最终产物,稷下学宫的许多制度和活动均可在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小白那里找到它的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公 稷下学宫 养士 齐国 战国 培养人才 春秋 政策 措施 管仲
下载PDF
讳疾忌医 还是话不投机——《扁鹊见蔡桓公》的另一种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程福菊 程福慧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扁鹊见蔡桓公 中学 语文 阅读鉴赏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语讳——从《扁鹊见蔡桓公》谈起 被引量:2
10
作者 卞仁海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初中 语文课文 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 语讳 《扁鹊见蔡桓公
下载PDF
齐“巫儿”婚俗始于桓公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凡明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7期197-199,共3页
自班固《汉志》始载齐地"巫儿"婚俗始于桓公兄襄公之后,得到众多学者赞同,但作为孤证是难以成立的。从现有文献记载看,齐襄公只是与已出嫁之妹文姜淫乱,没有姑姊妹不嫁的记载。相反,齐桓公妻姑姊妹不嫁的记载却不绝于史。班... 自班固《汉志》始载齐地"巫儿"婚俗始于桓公兄襄公之后,得到众多学者赞同,但作为孤证是难以成立的。从现有文献记载看,齐襄公只是与已出嫁之妹文姜淫乱,没有姑姊妹不嫁的记载。相反,齐桓公妻姑姊妹不嫁的记载却不绝于史。班固篡改史实,把本属桓公的"巫儿"婚俗嫁接于襄公身上,以维护儒家正统思想。齐桓公为掩盖其"妻姑姊妹不嫁"污行,"借更改名称以改变事物"的诡辩法,为其行为寻找到了"巫儿"为家主祠的宗教外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巫儿 桓公 婚俗
下载PDF
齐桓公至新疆试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守春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22,共8页
先秦时期,周穆王西征到了今天新疆地区,笔者已在《穆天子传与新疆历史地理相关问题研究》(《西域研究》1998年第2期)一文予以论证。还有齐桓公西征也到过今新疆地区,本文在此试予论证。一、有关齐桓公西征的文献记载有关齐桓... 先秦时期,周穆王西征到了今天新疆地区,笔者已在《穆天子传与新疆历史地理相关问题研究》(《西域研究》1998年第2期)一文予以论证。还有齐桓公西征也到过今新疆地区,本文在此试予论证。一、有关齐桓公西征的文献记载有关齐桓公西征,见于《国语》、《管子》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公 《管子》 新疆地区 西征 河西走廊地区 北方游牧民族 西吴 鄂尔多斯高原 黄土高原地区 巴丹吉林沙漠
下载PDF
齐桓公霸业考实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家聪 《管子学刊》 1991年第3期34-39,共6页
《大匡》、《小匡》两篇均系叙述齐桓、管仲霸业的史料,但这些史料的重点是记齐国国内,因而找不见齐桓公四十多年霸业的来龙去脉。而《史记·齐太公世家》所记,又过于简单。为此,著者探研《春秋左氏传》等古籍,对齐桓“尊王攘夷”... 《大匡》、《小匡》两篇均系叙述齐桓、管仲霸业的史料,但这些史料的重点是记齐国国内,因而找不见齐桓公四十多年霸业的来龙去脉。而《史记·齐太公世家》所记,又过于简单。为此,著者探研《春秋左氏传》等古籍,对齐桓“尊王攘夷”霸业之始末.作简要的考实,供研读《大匡》、《小匡》及桓、管轶事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公 齐国 管仲 周王室 尊王攘夷 诸侯国 齐太公 考实 春秋左传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下载PDF
齐桓公伐戎救燕及其相关问题——以经史为双重审查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华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年第1期149-153,共5页
齐桓公北伐山戎以解救燕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件大事。对于"齐侯来献戎捷",向有不同评说,我们应立足于史实,并结合先秦以至清朝的相关经学著作进行考辨。另外,通过史实的还原和评价的梳理可见齐、鲁、燕三国的文化差异及其国家... 齐桓公北伐山戎以解救燕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件大事。对于"齐侯来献戎捷",向有不同评说,我们应立足于史实,并结合先秦以至清朝的相关经学著作进行考辨。另外,通过史实的还原和评价的梳理可见齐、鲁、燕三国的文化差异及其国家化风格各具特色,文化风貌异彩纷呈,但实际上是彼此影响着对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公 山戎 燕国 史学 经学
下载PDF
曹刿劫持了齐桓公吗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丽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9,共3页
曹刿是鲁庄公时期的重要人物。鲁庄公十三年,齐桓公率领大军攻打鲁国,庄公慑于齐军之威,与桓公在柯地盟约。鲁庄公在盟会中携带宝剑,出其不意,胁迫齐桓公;曹刿站在盟壇的阶梯上,以宝剑成功阻挡管仲救助齐桓公,迫使桓公答应将部分土地交... 曹刿是鲁庄公时期的重要人物。鲁庄公十三年,齐桓公率领大军攻打鲁国,庄公慑于齐军之威,与桓公在柯地盟约。鲁庄公在盟会中携带宝剑,出其不意,胁迫齐桓公;曹刿站在盟壇的阶梯上,以宝剑成功阻挡管仲救助齐桓公,迫使桓公答应将部分土地交还鲁国,鲁取得盟会的胜利。在文献流传过程中,曹刿在柯之盟的作用被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 鲁庄公 桓公 柯之盟
下载PDF
《淮南子》所见“齐桓公”形象及思想内蕴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旭 《唐都学刊》 201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淮南子》将"齐桓公"视为春秋时期的贤明之君,推崇其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历史功业。《淮南子》认为齐桓公知人善任、重民树德,这是其取得政治成功,促齐兴盛的根本原因。但是,对齐桓公晚年纵欲信佞的政治错行及消极后果,《... 《淮南子》将"齐桓公"视为春秋时期的贤明之君,推崇其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历史功业。《淮南子》认为齐桓公知人善任、重民树德,这是其取得政治成功,促齐兴盛的根本原因。但是,对齐桓公晚年纵欲信佞的政治错行及消极后果,《淮南子》着眼于"治身"与"治国",给予深刻批评,并试图以之为鉴,警醒西汉统治者。《淮南子》论"齐桓公",具有思想内涵的多元性,既体现黄老本位立场,也反映儒家、法家的思想因素,这在西汉前期的思想家中具有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桓公 黄老道家 儒家 治身 治国
下载PDF
齐桓公称霸与齐文化的区域互动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保传 《西部学刊》 2014年第8期41-43,50,共4页
春秋首霸齐桓公为了缔造霸业,高举"尊王攘夷"的争霸旗帜。"尊王攘夷"既是一种民族政策,也是一种民族思想。齐桓公以华夏文化的代表自居,不仅使得齐文化脱离东夷文化的窠臼,而且使得齐文化开始真正具备华夏文化的特... 春秋首霸齐桓公为了缔造霸业,高举"尊王攘夷"的争霸旗帜。"尊王攘夷"既是一种民族政策,也是一种民族思想。齐桓公以华夏文化的代表自居,不仅使得齐文化脱离东夷文化的窠臼,而且使得齐文化开始真正具备华夏文化的特质。这是齐桓公能够成就霸业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互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公 春秋五霸 齐文化 区域互动
下载PDF
齐桓公佞臣考辨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重 《管子学刊》 1996年第1期25-31,共7页
齐桓公佞臣考辨任重春秋五霸之首、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大名鼎鼎的齐桓公,在叱咤风云四十年后,突然身败名裂,死于奸佞之手,而且"身死不葬、虫流出户",情况很惨。关于齐桓公晚年之祸这段历史,迄今尚无专文论述,本文试图弥... 齐桓公佞臣考辨任重春秋五霸之首、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大名鼎鼎的齐桓公,在叱咤风云四十年后,突然身败名裂,死于奸佞之手,而且"身死不葬、虫流出户",情况很惨。关于齐桓公晚年之祸这段历史,迄今尚无专文论述,本文试图弥补一下这个缺口。齐桓公的不幸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公 《左传》 易牙 管仲 《史记》 《管子》 齐国 贾逵 佞臣 公子
下载PDF
鲁桓公生年考——从鲁庄公“子同”得名之由说起
19
作者 吴柱 董恩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6,共6页
关于鲁桓公的出生之年,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历代学者皆付之阙如。当其子鲁庄公出生之时,桓公因他与己"同物"而为他取名为"同",由此可推知桓公生年。因为,春秋时期流行岁星纪年,根据岁星——即木星大约十二年运行一周... 关于鲁桓公的出生之年,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历代学者皆付之阙如。当其子鲁庄公出生之时,桓公因他与己"同物"而为他取名为"同",由此可推知桓公生年。因为,春秋时期流行岁星纪年,根据岁星——即木星大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的规律,将周天分成十二个位次。岁星运行到某次,就以该次纪年,十二年一轮回,类似今天的十二生肖纪年法。所谓"同物"就是"同岁",即鲁桓公和庄公出生之年,岁星运行都在同一个位次,也就是说桓公与庄公的年龄相差为"十二"的倍数。根据庄公出生年及史书所载桓公生平事迹可推断,桓公比庄公大二十四岁。庄公出生于桓公六年(前706),则桓公应出生于鲁惠公四十年(前729)。再以推出的年龄与史书记载桓公生平事迹相验证,无不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公 鲁庄公 同物 同岁 岁星纪年
下载PDF
《左传·桓公十一年》“雍氏宗”解
20
作者 唐明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7-159,共3页
《左传·桓公十一年》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初,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为公娶邓曼,生昭公,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姞,生厉公。雍氏宗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厉公而求赂焉。... 《左传·桓公十一年》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初,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为公娶邓曼,生昭公,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姞,生厉公。雍氏宗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厉公而求赂焉。祭仲与宋人盟,以厉公归而立之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公 祭仲 封人 昭公 宗有 郑庄公 邓曼 于庄 春秋比事 宋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