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踇甲瓣供区复合组织缺损 被引量:3
1
作者 潘丁 唐举玉 +6 位作者 俞芳 吴攀峰 庞晓阳 曾磊 肖勇兵 卿黎明 刘睿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4-256,共3页
目的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踇甲瓣供区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3月,采用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7例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的复合组织缺损。男3例,女4例;年龄7~44岁,中位年龄20岁。踇甲瓣切取后... 目的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踇甲瓣供区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3月,采用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7例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的复合组织缺损。男3例,女4例;年龄7~44岁,中位年龄20岁。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2 cm~9 cm×6 cm;均合并大小为1.5 cm×1.0 cm~3.0 cm×1.0 cm的骨缺损。采用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2.5 cm~10.0 cm×5.0 cm;均携带肱骨瓣修复骨缺损、臂后侧皮神经重建感觉。上臂供区创面直接闭合。结果术后7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5个月,平均14个月。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无臃肿,颜色、质地与足背部皮肤接近;肱骨瓣均愈合。末次随访时,6例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0 mm,平均7.5 mm;1例恢复保护性感觉。上臂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结论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可同时携带骨瓣及皮神经,修复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的复合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 踇甲 复合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松林 刘鸣江 +4 位作者 陶克奇 黄雄杰 夏小丹 刘昌雄 李匡文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临床应用37例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其中单一穿支皮瓣24例,多叶皮瓣1例,嵌合肌瓣3例... 目的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临床应用37例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其中单一穿支皮瓣24例,多叶皮瓣1例,嵌合肌瓣3例,嵌合骨瓣6例,嵌合肌瓣和骨瓣3例。皮瓣最大面积为16 cm×7 cm,最小为4 cm×3 cm。皮瓣供区保留深筋膜和主要的浅静脉,尽量直接缝合。皮下脂肪肥厚的皮瓣切取后以穿支为中心进行阶梯状修薄。结果 37例穿支皮瓣完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仅1例皮瓣后期因为反复溃烂予以切除。随访4~2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比较薄而柔软,外形良好,9例应用骨瓣修复的骨折愈合时间3~7月,平均4.2月。全部皮瓣供区直接闭合,供区损害很小。结论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比较薄、外形美观、设计灵活、供区损伤小、可以吻合皮神经重建感觉、可以嵌合切取小块骨瓣和肌瓣,是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上臂外 修复 动脉 显微外科
下载PDF
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缺损型创面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赵凤梅 王丽梅 丁冬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11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缺损型创面的临床应用及解剖基础。方法应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虎口创面患者27例,均为Ⅱ期修复,缺损面积:4.0 cm×3.0 cm^17.0 cm×7.0 cm,术中记录穿支数量及穿支浅出点的分布...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缺损型创面的临床应用及解剖基础。方法应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虎口创面患者27例,均为Ⅱ期修复,缺损面积:4.0 cm×3.0 cm^17.0 cm×7.0 cm,术中记录穿支数量及穿支浅出点的分布,随访观测皮瓣及供区外形、血运、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结果本组27例患者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2例皮瓣略显臃肿。6个月后行皮瓣修薄,术后效果满意。患者均无溃疡发生,感觉恢复至S3级以上,供区均行I期闭合,肢体活动无障碍。结论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缺损型创面质地良好,血供可靠,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穿 虎口 修复 显微外科
下载PDF
远端蒂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瑞君 路来金 +3 位作者 宫旭 张志新 宣昭鹏 崔建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为远端蒂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对14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的起源、走行、数量、外径及吻合情况。结果尺侧上副动脉起点距肱骨内上髁上方(16.6±1.9)... 目的为远端蒂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对14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的起源、走行、数量、外径及吻合情况。结果尺侧上副动脉起点距肱骨内上髁上方(16.6±1.9)cm,外径(1.6±0.2)mm,穿支动脉出现率93%,在尺侧上副动脉全程都有分布,管径0.5~1.3 mm之间,并在深筋膜表面形成纵向稠密的血管吻合网。远端穿支位置相对恒定,距肱骨内上髁上方距离(3.3±1.2)cm,管径(0.9±0.3)mm,并与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发出的皮肤穿支形成血管吻合,有1~2条伴行静脉,直径(0.8±0.4)mm。结论尺侧上副动脉穿支所形成的血管吻合网血供可靠,远端穿支管径较粗、位置恒定,以肱骨内上髁上方3 cm尺侧上副动脉远端穿支穿出点为皮瓣旋转点,以臂内侧中下部皮肤为供区,不携带尺侧上副动脉,设计远端蒂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皮瓣,可用于修复肘关节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穿 外科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5
作者 江吉勇 喻田 +4 位作者 兰荣玉 于玉芝 罗发勇 邹芬 黄东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1年6月,收治合并深部组织外露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5 cm×5.0 cm~5.0cm×10.0 cm,应用游离桡侧副...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1年6月,收治合并深部组织外露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5 cm×5.0 cm~5.0cm×10.0 cm,应用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轴线为三角肌止点至肱骨外上髁连线,同时解剖分离臂外侧或后侧皮神经分支重建皮瓣感觉,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和微信随访,观察皮瓣外形、感觉功能、患手活动功能及供区等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1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术后血管蒂部血肿卡压,引起静脉危象,经拆线后,静脉危象解除,皮瓣顺利成活。18例均获得3~20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皮瓣外形美观,不臃肿,质地柔软,与受区相当。皮瓣感觉恢复S2~S3。患手各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供区仅遗留一线性瘢痕。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功能评定:优15例,良3例。结论 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外形美观,质地柔软,操作简便,解剖恒定,可重建皮瓣感觉,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穿 缺损 移植 修复
下载PDF
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在严重肘后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6
作者 徐卿芯 万蓁蓁 +1 位作者 刘玉树 刘文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7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肘后深部组织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8例患有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创面的患者,择期采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电击伤致肘后皮肤缺损伴尺骨...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肘后深部组织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8例患有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创面的患者,择期采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电击伤致肘后皮肤缺损伴尺骨外露患者19例,热压伤患者5例,车祸后皮肤挫伤致骨外露4例.结果:28例患者皮瓣均成活,术后无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利用桡侧副动脉穿支设计的上臂外侧皮瓣,穿支血管解剖位置恒定、血管蒂长,是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软组织肤缺损 穿 移植
下载PDF
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掌背部缺损14例
7
作者 胡苇 李晓林 +1 位作者 赵再兴 王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38-539,共2页
目的探讨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掌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4例,手掌部皮肤缺损伴鱼际肌、肌腱或骨外露8例,手背部皮肤缺损伴肌腱或骨外露6例。皮肤缺损范围为3 cm×5 cm^4 cm×10... 目的探讨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掌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4例,手掌部皮肤缺损伴鱼际肌、肌腱或骨外露8例,手背部皮肤缺损伴肌腱或骨外露6例。皮肤缺损范围为3 cm×5 cm^4 cm×10 cm,均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大小为4 cm×6 cm^5 cm×11 cm,肌腱缺损利用掌长肌腱重建。肌腱重建后石膏托固定4周,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康复。结果 14例皮瓣均成活,全部随访3~12个月,手部掌背创面修复后皮瓣外形饱满、质地柔软,通常不必二次手术修整,效果满意。2例因术中对桡神经过度牵拉保护,造成术后短时期内桡神经麻痹症状。结论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供区损伤小,血供可靠,质地与手部受区相似,血管吻合技术要求不高,是修复手掌背部皮肤缺损较理想的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 手部缺损 外科
下载PDF
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蒂跨区供血皮瓣的解剖基础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田佺 胡德庆 +2 位作者 林海青 温福利 薛来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形态学特征,为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尸手标本,通过巨微解剖、血管铸型等方法,重点观测:①虎口背侧营养血管的起源、走行与分布;②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 目的探讨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形态学特征,为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尸手标本,通过巨微解剖、血管铸型等方法,重点观测:①虎口背侧营养血管的起源、走行与分布;②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与虎口背侧血管的吻合特点。另1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虎口背侧血供属多源性,由虎口掌侧动脉(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和虎口背侧动脉(第1掌背动脉)分支供养。①第1掌背动脉恒定起自桡动脉,走行于第1掌骨间隙,分出桡侧、尺侧和中间3个终支,有桡神经浅支发出的同名指背皮神经伴行;②虎口掌侧动脉向虎口背侧发出尺侧、中间和桡侧穿支,与第1掌背动脉分支形成恒定的吻合,营养虎口背侧皮肤。结论以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为蒂,可形成跨区域供血虎口背侧皮瓣转位修复示指近侧段、鱼际部和拇指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指固有动脉 拇指尺掌固有动脉 第1掌背动脉 穿 虎口
下载PDF
臂外侧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鸣江 黄新锋 +2 位作者 刘俊 夏小丹 李匡文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22-523,528,共3页
目的为以桡侧副动脉为蒂的臂外侧穿支皮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8侧,红色乳胶灌注。观测桡侧副动脉穿支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桡侧副动脉起自肱深动脉,起点在三角肌止点平面,发出3~7支穿... 目的为以桡侧副动脉为蒂的臂外侧穿支皮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8侧,红色乳胶灌注。观测桡侧副动脉穿支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桡侧副动脉起自肱深动脉,起点在三角肌止点平面,发出3~7支穿支,穿支起始处外径平均为0.71±0.16 mm,穿深筋膜前平均长度1.2±0.4 cm,相邻穿血管相互吻合,形成纵向链式血管吻合,该血管吻合网血供稳定、可靠,是皮瓣血供的主要来源。结论以桡侧副动脉为蒂的臂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具有手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穿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在中重度虎口挛缩修复中的应用
10
作者 俞芳 唐举玉 +4 位作者 吴攀峰 曾磊 卿黎明 肖勇兵 潘丁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935,共7页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中重度虎口挛缩松解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手显微外科采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中重度虎口挛缩松解后创面患者资料。术前以桡侧副动脉穿...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中重度虎口挛缩松解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手显微外科采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中重度虎口挛缩松解后创面患者资料。术前以桡侧副动脉穿支穿出点为中心, 三角肌止点和肱骨外髁顶点连线为轴线设计皮瓣。术中首先切除虎口区皮肤瘢痕, 松解深筋膜、肌肉等挛缩组织, 之后沿设计线切取皮瓣转移至受区创面, 显微镜下行血管、神经吻合后, 切口间断缝合, 放置引流管;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测量虎口间距及角度, 评价虎口形态、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优、良、中、差)和感觉恢复效果(从S0级至S4级代表感觉无恢复至完全恢复)。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 男7例, 女1例;年龄23~56岁, 平均40.3岁;术前虎口间距为20~38 mm, 平均26.9 mm;虎口角度22°~36°, 平均27.4°;重度挛缩5例, 中度挛缩3例。术中切取皮瓣面积为5.5 cm×3.5 cm~13.0 cm×6.5 cm。术后7例皮瓣顺利成活, 1例出现静脉危象, 行血管探查后完全存活, 供区和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2.5年, 平均13.6个月, 末次随访时虎口间距为48~63 mm, 平均57.1 mm;虎口角度为40°~52°, 平均44.8°;虎口修复评价显示, 优5例, 良3例;患者对虎口外观满意, 感觉恢复至S3级3例, S2级4例, S1级1例。供区愈合良好, 有瘢痕遗留, 无桡神经损伤, 肘关节活动正常。结论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 切取相对简单, 术后虎口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 是修复中重度虎口挛缩松解后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穿 动脉 虎口挛缩 修复
原文传递
游离臂外侧嵌合肌皮瓣修复口颊癌术后口颊缺损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杨金喆 宋达疆 +11 位作者 彭小伟 周波 吕春柳 唐园园 伍鹏 易亮 罗振华 郝森 王丽霞 赵国栋 朱敬军 李赞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形式游离臂外侧嵌合肌皮瓣修复口颊癌术后口颊缺损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17年9月应用臂外侧嵌合肌皮瓣修复10例口颊癌患者根治术后口颊缺损,男9例,女1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4.5岁。病理类型均为鳞状上皮细胞癌,...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形式游离臂外侧嵌合肌皮瓣修复口颊癌术后口颊缺损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17年9月应用臂外侧嵌合肌皮瓣修复10例口颊癌患者根治术后口颊缺损,男9例,女1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4.5岁。病理类型均为鳞状上皮细胞癌,TNM分期其中T4N0M04例,T4N1M03例,T3N1M03例。病程4~26个月,平均9.8个月。口颊缺损6.0 cm×3.0 cm^8.5 cm×4.5 cm大小,皮瓣轴线为三角肌止点至肱骨外上髁连线。根据缺损实际情况设计皮瓣修复口颊创面,根据血管蒂肌支发出情况和口底腔隙具体设计切取肱肌或肱三头肌肌瓣用于填补口底腔隙。结果臂外侧嵌合肌皮瓣血管蒂长度为(7.7±0.4)cm。桡侧副动脉后支的皮穿支共有17支,其中2支穿支型为7例,1支穿支型为3例,全部携带于皮瓣内,皮岛面积为6.0 cm×3.0 cm^8.5 cm×4.5 cm,肌瓣为3.0 cm×2.0 cm×2.0 cm^4.5 cm×2.5 cm×2.0 cm大小,其中7例为肱三头肌肌瓣,3例为肱肌肌瓣。10例嵌合穿支肌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均直接闭合。随访12~59个月,平均25.7个月,重建口颊外形不臃肿,无毛发生长,功能满意,肿瘤局部无复发;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上臂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臂外侧嵌合肌皮瓣可以作为口颊癌术后口颊缺损修复的方法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颊癌 缺损修复 穿 动脉 嵌合 游离移植
下载PDF
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俞芳 唐举玉 +7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庞晓阳 曾磊 肖勇兵 潘丁 卿黎明 刘睿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9月,采用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邻近2个创面或宽大、不规则创面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52岁,平均42.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 h^3周,平均7...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9月,采用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邻近2个创面或宽大、不规则创面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52岁,平均42.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 h^3周,平均7.3 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例,碾压伤2例,油漆高压注射伤1例。创面位于手背3例,指背1例,拇指和虎口1例。创面范围为8 cm×6 cm^10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3.0 cm^11.0 cm×4.5 cm,均携带臂后侧皮神经。供区创面直接闭合。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1个月,平均6.5个月。患者对手部外观满意,皮瓣无臃肿,颜色、质地与手部接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桡神经损伤发生,肘关节功能无影响。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行分指、皮瓣削薄术。结论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是一种修复手部邻近2个创面或宽大、不规则创面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分叶 动脉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特殊形式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 被引量:2
13
作者 俞芳 唐举玉 +7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庞晓阳 曾磊 肖勇兵 潘丁 卿黎明 刘睿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特殊形式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4月至2020年3月,采用桡侧副动脉分叶、嵌合或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分别修复手指的多个创面20例,均合并骨质缺损,切取分叶穿支皮瓣7例,嵌合穿支皮瓣12例... 目的探讨特殊形式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4月至2020年3月,采用桡侧副动脉分叶、嵌合或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分别修复手指的多个创面20例,均合并骨质缺损,切取分叶穿支皮瓣7例,嵌合穿支皮瓣12例,分叶-嵌合穿支皮瓣1例,共28个皮瓣和13个骨瓣,皮瓣面积为9.5 cm×4.0 cm~4.0 cm×2.0 cm,骨瓣大小为1.5 cm×0.6 cm×0.6 cm~2.5 cm×1.0 cm×0.6 cm,供区均直接闭合。术后定期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和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进行修复手指的功能及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术后27个皮瓣完全成活,无感染;1个皮瓣出现静脉危象,部分坏死。随访3个月~3.5年(平均17.5个月),皮瓣无臃肿,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患者对手指外形满意,移植骨瓣与指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感觉恢复至S4有8个皮瓣、S3有16个皮瓣、S2有4个皮瓣;手部功能评定优12例、良8例。结论特殊形式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设计形式多样,血供可靠,可同时进行多个创面和骨组织的修复,是一种修复手指复杂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形式穿 嵌合穿 分叶穿 动脉 手指 重建
原文传递
不同形式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亚 李赞 宋达疆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3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应用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28例口腔肿瘤根治术同期口腔缺损修复的病例资料,男性患者22例,女性6例,...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3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应用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28例口腔肿瘤根治术同期口腔缺损修复的病例资料,男性患者22例,女性6例,年龄35~62岁。其中舌癌共24例,包括舌缘癌11例,舌腹癌9例,口底癌累及舌4例;另外4例为口颊癌。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具体切取形式包括4种类型,①单穿支皮瓣6例,②双穿支皮瓣7例,③不显露穿支的皮瓣10例,④嵌合穿支肌皮瓣5例。受区血管选择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上静脉,第二支伴行静脉与颈内静脉端侧吻合。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8例皮瓣长(9.7±0.4)cm、宽(4.4±0.3)mm、厚(1.1±0.4)cm。血管蒂长度为(7.1±0.6)cm,范围为6.0~8.0 cm;桡侧副动脉管径为(1.1±0.3)cm,范围为0.8~1.3 mm。伴行静脉一支型有11例(39.3%),两支型有17例(60.7%),管径大小为(1.1±0.3)mm,范围为0.8~1.3 mm。28例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外观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上臂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随访12~43个月,皮瓣质地柔软,部分黏膜化,再造舌及重建口颊形态良好,吞咽、语言功能满意,在3例接近全舌切除的病例中吞咽、语言功能得以最大程度保留,但仍有较大影响。随访肿瘤局部未见复发,有1例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进一步进行淋巴清扫术和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解剖恒定,可以制备不同形式的皮瓣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做到供区损伤尽量减小,是口腔肿瘤术后中小面积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动脉穿 游离移植 血管吻合 口腔肿瘤
原文传递
游离骨间背侧动脉桡侧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建磊 臧成五 +3 位作者 陈永祥 张文志 孟泽祖 丛锐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骨间背侧动脉桡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们采用游离骨间背侧动脉桡侧穿支皮瓣对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其中手指软组织创面4例,虎口软组织创面2例,手背... 目的总结应用骨间背侧动脉桡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们采用游离骨间背侧动脉桡侧穿支皮瓣对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其中手指软组织创面4例,虎口软组织创面2例,手背侧软组织创面2例。并以前臂后侧皮神经重建皮瓣感觉,皮瓣切取面积为3.5cm×1.5cm-6.5cm×4.5cm。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手指、虎口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恢复至8—11mm。供区仅留线性瘢痕,无功能影响。结论以骨问背侧动脉桡侧穿支为蒂的筋膜皮瓣,具有血供可靠、切取方便、皮瓣内有感觉神经支配、供区损伤小、不臃肿等特点,是修复手部小面积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外科 骨间背动脉 穿
原文传递
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望高 曾锦浩 +6 位作者 张振伟 李东扬 叶学浪 柯于海 林慧鑫 余少校 陈乐锋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9例手部掌、指骨及皮肤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3.5 cm×5.5 cm~4.5 cm×8.5 cm,骨缺...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9例手部掌、指骨及皮肤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3.5 cm×5.5 cm~4.5 cm×8.5 cm,骨缺损长度3~6 cm。皮瓣切取面积4.0 cm×6.0 cm~5.0 cm×9.0 cm,骨瓣切取大小3.0 cm×1.0 cm×1.0 cm~6.0 cm×1.5 cm×1.0 cm,皮瓣均携带臂后侧皮神经,骨瓣和受区的掌、指骨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皮瓣的桡侧副动脉及伴行静脉和受区的桡动脉腕背支、头静脉吻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骨移植端愈合情况、皮瓣存活质量、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及指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术后9例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24个月,全部病例的骨移植端均愈合良好,皮瓣外形良好,无臃肿,皮瓣的两点分辨觉为8~12 mm,平均10.2 mm。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7例,良2例。上臂皮瓣供区仅留线状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切取方便,操作简单,可同时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及掌、指骨缺损,缩短治疗时间,对供区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修复手部骨及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指骨 掌骨 动脉穿 复合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 被引量:7
17
作者 石磊 赵光勋 +4 位作者 胡沣 王进 杨光 夏添 黄晓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应用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9例(趾腓侧皮瓣切取术后供区4例,甲瓣切取术后供... 目的探讨应用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应用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9例(趾腓侧皮瓣切取术后供区4例,甲瓣切取术后供区5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8~47岁,平均38岁。趾供区缺损面积:2.5 cm×3.0 cm^3.5 cm×6.0 cm,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切取面积3.0 cm×4.0 cm^4.0 cm×7.0 cm。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供区直接闭合。定期随访,内容包括:伤口愈合情况、皮瓣外形及感觉、供区瘢痕、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边缘少许坏死结痂,换药处理后愈合。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供区呈线状瘢痕。9例随访时间6(3~12)个月,皮瓣外形饱满,无磨损破溃发生,均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解剖较恒定,切取方便,是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可靠的修复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穿 趾腓 甲 供区
原文传递
尺侧下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肘部创面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广峰 金文虎 +6 位作者 聂开瑜 祁建平 魏在荣 王达利 邓呈亮 张子阳 李书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45-1446,共2页
目的总结尺侧下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肘部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尺侧下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2例肘部创面。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56岁,平均32岁。烧伤后肘关节瘢痕挛缩7例,外伤术后肘关节创面伴尺骨或钢板外露5例。... 目的总结尺侧下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肘部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尺侧下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2例肘部创面。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56岁,平均32岁。烧伤后肘关节瘢痕挛缩7例,外伤术后肘关节创面伴尺骨或钢板外露5例。创面范围4 cm×3 cm^10 cm×6 cm。术前肘关节活动范围:伸10~50°,平均27.5°;屈90~150°,平均127.5°。受伤至手术时间1~24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切取范围5 cm×4 cm^11 cm×7 cm,皮瓣蒂部长3~7 cm,平均4.5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期手术植皮修复创面愈合;余11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完全成活者肘部皮瓣外观满意,色泽良好,无需二期手术整形;1例二期植皮修复者植皮轻度挛缩。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范围:伸0~10°,平均3.5°;屈120~150°,平均133.0°。供区切口瘢痕隐蔽,对功能无影响。结论尺侧下副动脉穿支皮瓣切取相对简便、血供可靠、供区隐蔽,是修复肘部创面的理想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穿 肘部创面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后虎口挛缩 被引量:3
19
作者 伍翰笙 吴霄 +3 位作者 徐健锟 蔡诚凤 罗燕 邓建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后虎口挛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6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手足康复科收治的手外伤后虎口挛缩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患者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7~51岁,中位年龄40.... 目的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后虎口挛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6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手足康复科收治的手外伤后虎口挛缩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患者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7~51岁,中位年龄40.5岁;左手6例,右手4例。术前测量虎口宽度和虎口夹角,4例属于重度虎口挛缩,6例属于中度虎口挛缩。所有患者均接受虎口开大手术,虎口开大后遗留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5 cm×2.0 cm~10.5 cm×3.0 cm,采用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2.5 cm~11.0 cm×3.5 cm,均携带臂后侧皮神经;臂外侧供区创面直接闭合。术后通过定期门诊及微信留取患者相关图像资料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移植皮瓣的颜色、质地、变化过程、供受区创面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0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I期愈合;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5个月,平均10.5个月。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无臃肿,质地柔软,色泽正常,无色素沉着;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虎口夹角(47.14±1.68)°和虎口宽度(5.34±0.52)cm均较术前[分别为(35.43±3.60)°、(3.17±0.75)cm]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例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8例治疗效果优,2例良,臂外侧皮瓣供区均只遗留线形瘢痕,无桡神经损伤症状。结论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具有安全、美观的特点,是修复手外伤后虎口挛缩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 手外伤 虎口挛缩 修复
原文传递
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游离前臂桡侧皮瓣在修复头颈部缺损中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元 房居高 +7 位作者 黄志刚 张洋 侯丽珍 何时知 陈晓红 杨征 郭伟 钟琦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8-1163,共6页
目的比较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fre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FPTF)和游离前臂桡侧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在修复头颈部缺损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 目的比较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fre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FPTF)和游离前臂桡侧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在修复头颈部缺损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7例使用FPTF(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4~69岁)和24例应用RFFF(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22~69岁)进行头颈部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皮瓣大小、血管蒂长度、受区血管匹配程度、制备时间、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受区并发症和供区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主观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肿瘤T分期和原发部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8和0.05)。在皮瓣特征方面,FPTF的皮瓣面积与RF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67±29.84)cm^(2)比(41.13±11.08)cm^(2),t=-1.472,P=0.14],FPTF的血管蒂比RFFF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5±2.48)cm比(8.50±1.69)cm,t=-4.071,P<0.01]。FPTF组有4例患者的供区可直接缝合,而RFFF组24例患者均行供区皮肤移植。2组皮瓣的受区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更倾向于面动脉(RFFF为21/24,FPTF为27/27);受区静脉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FF组更倾向于颈外静脉(RFFF为14/24,FPTF为4/32),FPTF组更倾向于面后静脉(RFFF为9/24,FPTF为27/32)。在并发症方面,RFFF组出现10例受区并发症,3例供区并发症;FPTF组出现3例均为供区并发症。在术后12个月患者对供区的主观评价上,FPTF优于RFFF(χ^(2)=22.241,P<0.01)。结论FPTF是头颈部重建中RFFF的重要补充和另一种选择,在美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有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胫后动脉穿 前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