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侧远端桡动脉行6F造影导管联合球囊跟踪辅助技术在合并桡动脉狭窄再次CAG中的应用
1
作者 晋辉 郑海军 +5 位作者 王京京 曾辉 王中明 韩风杰 朱艳霞 许华丽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选用同侧远端桡动脉(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经典桡动脉入径(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TRA),采用6F造影导管联合球囊跟踪辅助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桡动脉... 目的探讨选用同侧远端桡动脉(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经典桡动脉入径(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TRA),采用6F造影导管联合球囊跟踪辅助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桡动脉狭窄病变患者再次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既往(≤12个月)有TRA行PCI史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显示桡动脉狭窄(直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用同侧dTRA(A组)38例与同侧TRA(B组)38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结果、并发症等,评价其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A组36例患者完成手术,B组32例患者完成手术,术后即刻桡动脉造影2组直径均较术前增加,2组患者出院前超声显示术后桡动脉直径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F造影导管联合球囊跟踪辅助技术对PCI术后合并桡动脉狭窄病变再次行CAG是安全可行的,同侧远端桡动脉入径有较高的成功率,较经典桡动脉入径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球囊跟踪辅助技术 桡动脉狭窄
下载PDF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危险因素调查及防护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荆松宾 巴宁 刘珍英 《全科护理》 2022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调查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TRI)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关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于医院接受TRI及手术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纳入桡动脉鞘管拔除后72 h内检查发生桡动脉狭窄及闭塞者70例... 目的:调查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TRI)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关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于医院接受TRI及手术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纳入桡动脉鞘管拔除后72 h内检查发生桡动脉狭窄及闭塞者70例设为发生组,将同期身体条件、诊护方法接近的100例术后未发生桡动脉狭窄及闭塞者设为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病人基本资料及所有纳入重要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TRI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392)、年龄(OR=1.994)、桡动脉内径和鞘管匹配度(OR=2.050)、是否并发糖尿病(OR=0.288)、桡动脉穿刺置管时间(OR=2.411)、术中足量肝素(OR=0.326)、术后压迫止血时间(OR=1.652)是TRI术后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TRI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女性、高龄、桡动脉内径和鞘管不匹配、并发糖尿病、桡动脉穿刺置管时间过长、术中肝素不足、术后压迫止血时间过长等,应积极采取针对性防护策略以改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桡动脉狭窄及闭塞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狭窄或闭塞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3
作者 夏玮 杜伶俐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75-5880,共6页
目的 构建预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狭窄或闭塞(radial artery stenosis or occlusion, RAO)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的2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7∶3分为建模队列(n=178)与验证队... 目的 构建预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狭窄或闭塞(radial artery stenosis or occlusion, RAO)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的2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7∶3分为建模队列(n=178)与验证队列(n=76)。根据是否发生RAO分为RAO组和非RAO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RAO的影响因素。R3.6.3软件及rms程序包构建预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RAO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校准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curve)对Nomogram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建模队列)以及外部验证(验证队列)。结果 建模队列178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发生RAO的有42例,未发生RAO的有136例,发生率23.60%。RAO组糖尿病患者比例及鞘管留置时间显著高于非RAO组,桡动脉内径及肝素使用量显著低于非RAO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桡动脉内径、肝素使用量、鞘管留置时间、糖尿病均是发生RAO的影响因素(P均<0.05)。列线图模型显示,桡动脉内径每降低0.5 mm,增加13.8分的权重;肝素使用量每降低10 IU/kg,增加5.1分的权重;鞘管留置时间每增加5 min,增加15.2分的权重;糖尿病增加21.3分的权重。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0.800~0.907,χ^(2)=22.318,P=0.00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19%、86.03%,外部验证的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0.670~0.815,χ^(2)=6.143,P=0.63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76%、57.02%。结论 糖尿病、桡动脉内径、肝素用量及鞘管留置时间均是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RAO发生的影响因素,基于这四项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用于个体化预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RAO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介入治疗术 桡动脉狭窄或闭塞 列线图模型
原文传递
选择性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降低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桡动脉闭塞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周小平 乔积民 +1 位作者 李凯 王志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22-125,130,共5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降低老年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桡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2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桡动脉非闭... 目的 探讨选择性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降低老年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桡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2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桡动脉非闭塞性压迫,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定制的脉搏波血压计进行选择性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持续4 h。比较2组患者穿刺处出血、疼痛、拇指皮温、护士工作量、延时取压率、桡动脉血流速度、术后24 h桡动脉闭塞率和狭窄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穿刺处出血、疼痛、拇指皮温、护士工作量和延时取压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解除血压计前0.5 h桡动脉血流速度较快,术后24 h桡动脉闭塞率和狭窄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增加患者出血风险、疼痛、护士工作量和延时取压率的前提下,采用定制脉搏波血压计选择性持续循环压迫4 h可以增加桡动脉血供,降低术后桡动脉闭塞率和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动脉 持续循环压迫 桡动脉闭塞 桡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