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3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入路植骨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古霖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入路植骨在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患者,将其进行奇偶排序,奇数28例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与分析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入路植骨在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患者,将其进行奇偶排序,奇数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入路植骨进行治疗,偶数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掌侧锁定钢板联合掌侧入路植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活动范围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主动活动范围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入路植骨能够显著地改善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入路植骨 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
下载PDF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谭丹 周勇 +1 位作者 湛小波 鲍全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850-855,共6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的45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同时间段收治采用切...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的45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同时间段收治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45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方法为臂丛麻醉下手法牵拉复位桡骨远端骨折;C臂透视下一枚克氏针于尺骨远端经皮进针,经下尺桡关节沿软骨下骨锁定桡骨远端以维持桡骨远端复位高度及掌倾角,再由桡骨远端茎突侧经皮穿入克氏针以维持桡骨远端尺偏角,由桡骨远端背侧经皮穿入克氏针撬拨复位及固定粉碎骨折块;最后剪断克氏针尾端并埋于皮下,术后定期随访,术后6~8周视情况拔出克氏针。对照组手术方法为常规Henry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并桡骨远端钢板固定。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状况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8(3,5)个月。与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相比,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元:34179.70±4000.00 vs.4220.56±500.00,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7.2±1.5 vs.1.2±0.2,P<0.01);术后4个月随访时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6%vs.97.8%,P>0.05),快速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9.89±3.43 vs.9.64±3.36,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下尺桡关节而获得二次稳定,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疗效肯定,值得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克氏针 手法复位 老年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3
作者 郭永富 白志强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切开复...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研究组(行外固定支架术)各40例。观察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及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耗时、术中出血量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并发症、残余畸形及总分腕关节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并发症、残余畸形及总分腕关节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并发症、残余畸形及总分腕关节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虽然创伤性较小,但是两者手术腕关节恢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具体实施哪种手术,还需结合患者骨折类型及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背侧克氏针增强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尺背侧骨折块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殷浩 陈光 +2 位作者 李燕 周恩昌 宁仁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4921-4925,共5页
背景:波及尺背侧骨折块的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属于AO分型的23C型、三柱分型中波及中间柱的骨折,尺背侧骨折块不能得到有效固定,将影响桡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而当前单纯掌侧钢板固定尺背侧骨折块的作用有限,若附加背... 背景:波及尺背侧骨折块的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属于AO分型的23C型、三柱分型中波及中间柱的骨折,尺背侧骨折块不能得到有效固定,将影响桡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而当前单纯掌侧钢板固定尺背侧骨折块的作用有限,若附加背侧钢板虽然固定效果好,但将增加手术创伤、导致肌腱损伤粘连,并提高了治疗费用,不符合当前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政策,附加背侧克氏针固定是个较为可行的方案。目的:通过建立AO/ASIF 23-C1桡骨远端骨折的有限元模型,比较掌侧锁定钢板和掌侧锁定钢板附加背侧克氏针两种内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差异,尤其关注尺背侧骨折块的固定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逆向建模技术,将42岁男性志愿者健康前臂CT数据及内固定数据导入相关软件,分别建立AO/ASIF 23-C1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和掌侧锁定钢板附加背侧克氏针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分别施以100 N轴向载荷、1 Nm的弯曲及扭转载荷,比较两组尺背侧骨折块最大位移、内固定上最大Von Mises应力及应力分布等指标。结果与结论:①两种固定方式下,内固定上的应力均2-10倍于骨骼,符合骨折早期稳定的要求;②在3种不同载荷下,两组间应力峰值比较,无论是骨骼上还是内固定上的应力均差别不大(<30%);在轴向载荷下内固定上的应力峰值为骨骼的三四倍;但在弯曲载荷下,内固定上的应力峰值为骨骼的8-10倍;而在扭转载荷下内固定上的应力峰值仅为骨骼的2倍;③在轴向载荷下,两组间尺背侧骨折块的最大位移极小且差别不大,仅为0.056 mm和0.047 mm,表明骨折块的稳定性好;在弯曲载荷下,单一钢板固定组最大位移为克氏针固定组的2.4倍;在扭转载荷下,单一钢板固定组最大位移为克氏针固定组的2.7倍;④提示附加克氏针的掌骨锁定钢板能更好地固定尺背侧骨折块,应力分布更均匀,提高了固定强度,且未明显增加手术费用,更适合于当前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控费下涉及尺背侧骨折块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内固定 锁定钢板 克氏针 位移 应力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5
作者 欧星 张明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05-0008,共4页
研究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0年1月到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均... 研究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0年1月到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钢板内固定术 移位桡骨稳定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彭伟华 卢忠存 《大医生》 2024年第9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复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3年9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研究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复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3年9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根据复位效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骨折复位优良)和观察组(10例,骨折复位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骨折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不良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分析该模型预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不良的价值。结果72例患者中62例骨折复位获得优良,优良率为86.11%。观察组患者AO分型差于对照组,医源性组织损伤率高于对照组,规范功能锻炼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尺偏角小于对照组,桡骨缩短高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折AO分型为C型、医源性组织损伤是影响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规范功能锻炼是复位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判断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敏感度为0.810,特异度为0.633。结论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效果理想,其复位不良与骨折分型、医源性组织损伤与术后功能锻炼有关,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判断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不良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掌联合入路内固定术 桡骨骨折 复位不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吴天河 刘亮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远端骨折采取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石膏小夹板固...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远端骨折采取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石膏小夹板固定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腕关节功能、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腕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提供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能够帮助加快患者腕关节的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桡骨骨折 解剖型锁定钢板 腕关节功能 活动度 并发症
下载PDF
三种入路掌侧钢板置入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8
作者 黄晓夏 彭聪 +2 位作者 艾科拜尔·喀迪尔 滕勇 赵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67-3872,共6页
背景:既往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中需切断旋前方肌,修复旋前方肌失败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目的:探讨不同入路保留旋前方肌联合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6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入路分为传统Henr... 背景:既往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中需切断旋前方肌,修复旋前方肌失败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目的:探讨不同入路保留旋前方肌联合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6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入路分为传统Henry入路组(A组)、劈开肱桡肌腱入路(B组)、旋前方肌后方入路(C组),每组22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内固定、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后腕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前臂旋转角度;Dienst关节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手腕功能。结果与结论:①B、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上均显著少于A组(P<0.01),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则无显著差异,但B组手术时间更短;②术后3 d及1,3个月行腕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检查,3组患者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组同一时期各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③术后12个月随访时,3组目测类比评分和前臂旋转角度均无显著差异;但术后1,3个月的评估结果显示,3组之间的目测类比评分和前臂旋转角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C组目测类比评分更低,前臂旋转角度更大;④依据Dienst关节评分标准,术后12个月A、B、C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分别为86%(19/22)、91%(20/22)、95%(21/22);⑤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术区感染,A组出现肌腱激惹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腕管综合征2例;B组出现肌腱激惹1例、关节僵硬1例;C组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腕管综合征各1例;⑥提示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将钢板放置在旋前方肌下方可以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促进早期活动,恢复正常生活;肱桡肌腱入路在术中骨折暴露方面更有优势,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Henry入路 旋前方肌 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9
作者 张盼 赵庆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2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记录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检查指标(掌倾角、尺偏... 目的探讨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2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记录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检查指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采用DASH评分和Mayo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2(9.0±1.3)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术后无切口感染、肌腱断裂、重度神经损伤及骨折复位丢失、继发移位、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9~14(10.8±1.5)周。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桡屈患侧小于健侧(P<0.05),背屈、掌屈、尺屈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指标: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2~34(10.2±9.6)分;Mayo评分64~98(85.4±12.7)分,优良率16/20。结论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及稳定的内固定效果,患者能早期进行腕关节锻炼,更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微型钢板 掌、
下载PDF
累及背侧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的骨折线地图特征:螺钉有效固定治疗术后移位
10
作者 胡流超 罗毅文 吴志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0,共7页
背景: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当骨折线累及背侧关节面时,掌侧钢板固定则存在术后背侧骨块移位风险,尤其是乙状切迹背侧骨块术后移位风险较高。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累及背侧关节面的骨折线特点,进而... 背景: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当骨折线累及背侧关节面时,掌侧钢板固定则存在术后背侧骨块移位风险,尤其是乙状切迹背侧骨块术后移位风险较高。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累及背侧关节面的骨折线特点,进而深入研究累及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发生术后移位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提高复位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CT影像桡骨远端背侧骨折块数量1,2,3块及以上分别记为Ⅰ,Ⅱ,Ⅲ型骨折,分别绘制骨折线地图,分析其背侧骨折线形态特征。对存在乙状切迹背侧骨折的患者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移位分为移位组和无移位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和术后CT解剖参数。结果与结论:①对AO/OTA分型C型累及背侧关节面145例患者进行骨折线地图分析,其中根据背侧骨折块数量:Ⅰ型25例(17.2%)、Ⅱ型82例(56.6%)、Ⅲ型38例(26.2%);骨折线地图显示Ⅰ型骨折块骨折线主要累及乙状切迹,Ⅱ型主要累及乙状切迹和lister结节,Ⅲ型则累及乙状切迹、lister结节和桡侧柱背侧。145例患者中86.2%(125/145例)累及乙状切迹,其中Ⅲ型累及比例高达94.7%(36/38例),Ⅱ型88.0%(72/82例),Ⅰ型68%(17/25例)。②76例AO/OTA分型C型累及乙状切迹背侧患者纳入进一步研究,其中术后未移位组65例,移位组11例;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术前CT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背侧边长(d1)、尺侧边长(d2)、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背侧高度(d4)和钢板距桡骨尺侧边缘距离(d5)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累及下尺桡关节占比[d2/(d2+d3)]、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关节面占比(s1/s2)、尺侧螺钉尾端距背侧乙状切迹边缘的距离(d6)和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螺钉固定的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乙状切迹骨块螺钉固定的数量是影响尺背侧乙状切迹骨块移位唯一的危险因素(P<0.05)。④提示在累及桡骨背侧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中,Ⅱ型最常见,Ⅲ型和Ⅰ型次之,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而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其受下尺桡关节韧带影响易发生术后移位,术中至少1枚有效螺钉固定能降低其移位风险并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乙状切迹骨块 钢板 内固定 骨折线
下载PDF
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疗效观察
11
作者 莫军杰 裘晓冬 周君鹏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0期1941-1943,共3页
目的探讨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共106例,根据手术入路差异分为单一组(50例)和联合组(56例),分别经单纯掌侧入路和掌背侧联合入路完成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随... 目的探讨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共106例,根据手术入路差异分为单一组(50例)和联合组(56例),分别经单纯掌侧入路和掌背侧联合入路完成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随访影像学评估/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随访12个月影像学评估/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临床疗效与单纯掌侧入路接近,但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联合入路 内固定 桡骨骨折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危险因素研究
12
作者 马文灿 施晓青 穆中杰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危险因素及与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旨在为术前手术方案优化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8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危险因素及与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旨在为术前手术方案优化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8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分为移位组(19例)和未移位组(61例),比较移位组和未移位组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独立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CT影像学特征指标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间相关性。结果移位组术前总移位距离显著大于未移位组(P<0.05);移位组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显著小于未移位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移位距离、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均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移位距离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呈正相关(P<0.05);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均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呈负相关(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与多种CT影像学特征指标有关;同时随术前总移位距离增加、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缩小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风险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内固定手术 关节内骨块移位 危险因素 CT
下载PDF
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
13
作者 王鑫 吴宏伟 +5 位作者 陶晶 唐永冬 秦秋 孙路 刘博 何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20例)和对照组(采用单纯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钛板治疗,20例)。记录两组术...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20例)和对照组(采用单纯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钛板治疗,20例)。记录两组术中骨折复位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6个月。术中观察组骨折断端均固定良好,对位对线满意,无桡侧骨块移位;对照组9例骨折复位及固定满意,1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桡侧骨块移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均愈合,时间10~12周。末次随访时,两组掌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偏角及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中骨折复位简单,同时能有效减少桡侧骨块移位,更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C型骨折 解剖锁定钛板 阻挡板
下载PDF
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型)的优势及对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王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4-0088,共5页
探究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型)的优势及对功能的影响。方法 均为就诊于我院的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型)患者,选取68例,就诊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根据治疗途径不同,将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含34例。... 探究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型)的优势及对功能的影响。方法 均为就诊于我院的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型)患者,选取68例,就诊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根据治疗途径不同,将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含34例。对照组接受背部入路途径多轴锁定钛板治疗手术,观察组接受经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对两组手术的治疗表现予以观察分析。结果 两组除手术耗时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手术指标(出院、骨痂形成、骨骼愈合所用时间)观察组均在更短时间内达成(P<0.05)。手术效果中,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更高,并发症概率更低(P<0.05)。术前,两组患者微循环情况较为相似(P>0.05),于术后1d观察,观察组微循环情况更佳(即血浆黏稠度更低)(P<0.05)。手术后经一周恢复两组患者之间腕功能较相似(P>0.05),经3月休养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腕部各角度活动范围更广泛(P<0.05),腕部功能评分更高(P<0.05)结论 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型)具有促进患者恢复,避免引发肌腱异常的并发症,更安全,治疗效果更可靠。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方式可促进患者腕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多轴锁定钛板 稳定桡骨骨折 优势 功能
下载PDF
掌侧与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全波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3期67-69,共3页
目的比较掌侧与背侧入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掌侧入路组与背侧入路组,每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尺倾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应用SPSS1... 目的比较掌侧与背侧入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掌侧入路组与背侧入路组,每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尺倾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应用SPSS18.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t检验和2.检验。结果 52例患者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0.2个月),两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比较,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掌侧组与背侧组患者术后尺倾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恢复比较,P>0.05。结论两组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掌侧入路组更优于背侧入路组,在骨折端复位(尺倾角、掌倾角、桡骨高度)都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 入路 桡骨骨折 疗效
下载PDF
掌侧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16
作者 沈杰铤 庞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掌侧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月10月有关掌侧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DRF的随机对照试验,根... 目的探讨掌侧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月10月有关掌侧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DRF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以及数据提取,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综合分析提示,试验组的腕关节掌屈角度、背伸角度、旋前角度优于对照组,上肢功能评分(DAS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Henry入路,掌侧微创入路在DR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佳,是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入路 Henry入路 桡骨骨折
下载PDF
掌侧与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勇鑫 周超 +3 位作者 范天昌 刘贵聪 胡军 周维山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86-588,593,共4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及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武警西藏总队医院2016-06至2021-06收治的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59例,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移位趋势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31例)...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及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武警西藏总队医院2016-06至2021-06收治的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59例,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移位趋势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31例)和背侧入路组(28例)。比较两组手术后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偏角、术后1个月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腕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术后掌倾角、桡骨高度及尺偏角、住院天数及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掌侧组(85.50±11.21)min短于背侧组(94.75±15.55)min,术中出血量掌侧组(125.54±28.78)ml大于背侧组(110.78±25.7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近期并发症比较,掌侧组正中神经损伤4例,多于背侧组,但是肌腱损伤率少于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桡动脉损伤、切口感染、桡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远期并发症及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不同移位趋势选择不同入路均能有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恢复腕关节稳定性,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稳定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入路 入路
下载PDF
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王初升 刘晓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腕关节功能、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腕关节功能、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外固定支架闭合复位手术,试验组30例则实施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手术。评价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腕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Cooney腕关节评分,旋前、旋后、屈曲、背伸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可以恢复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减少疼痛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 关节功能 疼痛
下载PDF
掌侧锁定钢板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腕关节复位情况的影响
19
作者 马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7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腕关节复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腕关节复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掌侧锁定钢板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尺偏角、掌倾角大于对照组,桡骨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腕关节复位,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术 桡骨骨折 腕关节 复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掌侧锁定接骨板对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王苏平 徐国金 陈洲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893-895,共3页
目的探索掌侧锁定接骨板对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划分为观察组(掌侧锁定接骨板)和对照组(传统外固定架固定)... 目的探索掌侧锁定接骨板对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划分为观察组(掌侧锁定接骨板)和对照组(传统外固定架固定)各34例,分析对比其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4.59±6.79 mL)高于对照组(31.51±3.4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背伸(54.32±5.02)°、旋前(88.27±5.14)°及旋后(91.01±5.28)°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48.94±4.97)°、(85.68±5.05)°、(87.69±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RWE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握力(85.92±7.54)优于对照组(81.27±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锁定接骨板在改善腕关节功能、提高骨折愈合质量以及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的治疗中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锁定接骨板 腕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