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降血糖能力测定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盛宇 张淑梅 +5 位作者 王玉霞 田缘 马俊秀 胡基华 潘钰 韩增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10-117,共8页
以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丝体为试验材料,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从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温度3个因素优化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丝体为试验材料,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从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温度3个因素优化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7℃、液料比51∶1(mL/g)、提取时间1.9 h、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8.02±0.45)%。体外酶抑制试验表明,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浓度为10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7.64±1.78)%和(39.20±1.17)%,二者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3.07 mg/mL和17.20 mg/mL,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明显,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降血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体 多糖 提取工艺 Α-葡萄糖苷酶 Α-淀粉酶 降血糖
下载PDF
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的降血糖比较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陈艳秋 周丽洁 李玉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4,共3页
目的是探讨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200 mg/kg体重)腹腔注射复制小鼠高血糖模型。分别给予小鼠应用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提取物按不同剂量灌胃,葡萄糖氧化... 目的是探讨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200 mg/kg体重)腹腔注射复制小鼠高血糖模型。分别给予小鼠应用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提取物按不同剂量灌胃,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各组的血糖水平。结果: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提取物不同剂量组对四氧嘧啶型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均有抑制作用,对正常小鼠无明显降血糖作用。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三者的降血糖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提取物对四氧嘧啶型高血糖模型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对正常小鼠无明显降血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体 多糖 降血糖
下载PDF
桦褐孔菌菌丝体水溶性多糖提取条件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禚同友 周丽洁 陈艳秋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59,61,共2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桦褐孔菌菌丝体粗多糖提取的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乙醇沉淀浓度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80℃浸提温度,2.5h浸提时间,85%乙醇沉淀浓度。
关键词 菌丝体 多糖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利用虎杖药渣生成桦褐孔菌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琳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7期205-208,共4页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桦褐孔菌发酵虎杖药渣生成多糖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适麸皮添加量为10 g/L,最适虎杖药渣添加量为15 g/L,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其添加量为5 g/L。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优培养基为虎杖药渣15 g/L...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桦褐孔菌发酵虎杖药渣生成多糖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适麸皮添加量为10 g/L,最适虎杖药渣添加量为15 g/L,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其添加量为5 g/L。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优培养基为虎杖药渣15 g/L、麸皮1.0 g/L、蛋白胨5 g/L、MgSO_41.5 g/L、KH_2PO_43 g/L。此条件下,获得多糖(7.65±0.21)g/L、白藜芦醇(1.62±0.14)mg/g,桦褐孔菌菌丝体生物量为(11.79±0.35)g/L。该方法为虎杖药渣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多糖 发酵培养基
下载PDF
桦褐孔菌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2
5
作者 崔敬爱 王思霁 +2 位作者 刘畅 于婷 陈晓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85-190,共6页
目的:以血清脂质浓度、抗氧化损伤、肝脏损伤以及脂肪酸合成酶的水平为观测指标,探究桦褐孔菌多糖(Inonotus obliquus polysaccharide,IOP)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疾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 目的:以血清脂质浓度、抗氧化损伤、肝脏损伤以及脂肪酸合成酶的水平为观测指标,探究桦褐孔菌多糖(Inonotus obliquus polysaccharide,IOP)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疾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桦褐孔菌多糖低、中、高剂量组。采用试剂盒测定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a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e,GSH-Px)活力;肝损伤指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ate aminotransferase,AST);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synthetase,FAS)、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uman hydroxymethylglutaryl CoA reductase,HMGCR)活力。结果:相较于高脂模型组,高剂量(200 mg/kg mb)的桦褐孔菌多糖对于降低大鼠血脂水平,保护肝脏受损有明显的作用效果,其中TC、TG、LDL水平明显下降,HDL水平明显上升,MDA浓度降低,SOD、GSH-Px活力升高,FAS和HMGCR活力明显降低。结论:桦褐孔菌多糖能够对高脂饮食引起的高脂血症大鼠脂质紊乱、肝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降血脂 肝损伤 过氧化
下载PDF
桦褐孔菌与玉米须双向固体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6
作者 曹思思 郑宏宇 +2 位作者 陈丽艳 方自若 王伟明 《中医药信息》 2014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桦褐孔菌与玉米须双向固体发酵工艺的研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固体发酵方法得到发酵产物,通过监测菌丝体生长速度获得平均生长速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总多糖及总三萜含量测定,最后运用加权平均法确定最佳培养... 目的:通过对桦褐孔菌与玉米须双向固体发酵工艺的研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固体发酵方法得到发酵产物,通过监测菌丝体生长速度获得平均生长速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总多糖及总三萜含量测定,最后运用加权平均法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2)℃,固体物料玉米须与玉米芯的最佳配比为1∶3,培养料干重90g/袋,液体菌种接种量为2ml/袋,静置培养周期为50天。结论: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采用不同配比固体培养基得到的桦须菌质(HXJZ),菌丝平均生长速率趋势平稳,总多糖、总三萜生物转化率稳定,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桦褐孔菌资源贫瘠的现状,为新药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双向固体发酵 菌丝体平均生长速率 多糖 总三萜
下载PDF
两种基质桦褐孔菌菌丝多糖免疫功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蔡建秀 葛清秀 黄淑琼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40,共6页
培养桦褐孔菌菌丝体和药质菌丝体,采用超声波方式提取两种粗多糖,再将粗多糖分别作用于小白鼠,研究小白鼠的碳廓清实验和对小白鼠免疫器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体粗多糖和桦褐孔菌药质菌丝体粗多糖都可以提高小白鼠的非特... 培养桦褐孔菌菌丝体和药质菌丝体,采用超声波方式提取两种粗多糖,再将粗多糖分别作用于小白鼠,研究小白鼠的碳廓清实验和对小白鼠免疫器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体粗多糖和桦褐孔菌药质菌丝体粗多糖都可以提高小白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多糖种类和灌胃剂量对小白鼠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不同,药质粗多糖比粗多糖对小白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大,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体多糖 桦褐孔菌药质菌丝体多糖 小白鼠 非特异性免疫
原文传递
桦褐孔菌菌质多糖的制备及其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平 吴苏芳 +4 位作者 梁永红 苏明声 李东文 郭佳佳 谢小梅 《菌物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为研究桦褐孔菌菌质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Sevag法脱蛋白后透析,再经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柱进一步分离纯化,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桦褐孔菌菌质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得... 为研究桦褐孔菌菌质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Sevag法脱蛋白后透析,再经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柱进一步分离纯化,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桦褐孔菌菌质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得到3个多糖纯化组分JZP1、JZP2、JZP3;粗多糖(JZPC)、精制多糖(JZPJ)和纯化多糖(JZP3),能够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最大增殖率分别为59.04%(1 000μg/m L),44.58%(20μg/m L),39.76%(20μg/m L)。JZP1和JZP2在1 000μg/m L时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15.66%和13.25%。结果表明相同浓度下粗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强于纯化多糖,不同多糖组分表现出不同的免疫学活性,并且其免疫活性与其浓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纯化 淋巴细胞 增殖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