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国逾竟”之礼与《桧风·素冠》诗旨探微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学军 贺威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221-226,共6页
先秦典籍中多次出现素冠、素衣、素韠,考察可知其未必是因三年之丧而服,而是有周一代天子、诸侯、大夫、士等不同贵族阶层在士冠礼、乡饮酒礼、燕礼、视朔、聘享、朝见、祭祀、去国、灾荒、军败、出行等不同场合所穿的礼服或常服。《桧... 先秦典籍中多次出现素冠、素衣、素韠,考察可知其未必是因三年之丧而服,而是有周一代天子、诸侯、大夫、士等不同贵族阶层在士冠礼、乡饮酒礼、燕礼、视朔、聘享、朝见、祭祀、去国、灾荒、军败、出行等不同场合所穿的礼服或常服。《桧风》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考,其大致创作时代为西周末(周夷王、厉王之后)至东周初(桧国灭亡时)。此时桧国面临严重政治危机,内忧外患并至,在内国君恃险不修德治政,骄侈怠慢、贪冒好利、百姓不附;在外郑恒公伺机而入,东寄帑贿,取地夺民,所谋甚大。面对危机,桧国大夫或士进谏无果反遭放逐,去国离君之际行"去国逾竟"之礼,素服"为坛位乡国而哭",国人(士或大夫可能性最大)送别而作《素冠》。诗人感于桧国内忧外患之危急形势,目睹有识之士素服遭逐,悲伤蕴结之情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国逾竟”之礼 桧风·素冠》 素衣 丧服 礼服
下载PDF
释上博楚简《孔子诗论》中的“[母心]”字——兼辨《桧风·隰有苌楚》诗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贺福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2,共2页
本文释上博楚简《孔子诗论》中的“(?)”字为“谋”,并由此论证《桧风·隰有苌楚》是一首情诗。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桧风·隰有苌楚》 “Mou”字 汉语
下载PDF
论《诗经·桧风》的创作时代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建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3期15-18,共4页
由于桧国微小,《诗经·桧风》在春秋时代就不受人重视,后人对《桧风》四首诗的主题解释也往往含糊其辞、牵强附会。本文运用组诗研究的方法,把这四首诗联系在一起分析,认为《桧风》创作于东周初年郑武公灭桧之后,它是一组桧遗民抒... 由于桧国微小,《诗经·桧风》在春秋时代就不受人重视,后人对《桧风》四首诗的主题解释也往往含糊其辞、牵强附会。本文运用组诗研究的方法,把这四首诗联系在一起分析,认为《桧风》创作于东周初年郑武公灭桧之后,它是一组桧遗民抒发亡国之痛的诗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桧风 东周初年 亡国诗
下载PDF
《诗·桧风·羔裘》、《素冠》作时补证
4
作者 邵炳军 张静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3,共5页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周王室太史伯为郑桓公策划东迁虢、桧之谋,郑桓公遂东寄帑贿于虢、桧十邑,为灭桧东迁郑国建立了桥头堡;大致在周幽王十年(前772年)时,郑桓公袭桧而取其地但未灭其国。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桓公死于骊山之难后,其...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周王室太史伯为郑桓公策划东迁虢、桧之谋,郑桓公遂东寄帑贿于虢、桧十邑,为灭桧东迁郑国建立了桥头堡;大致在周幽王十年(前772年)时,郑桓公袭桧而取其地但未灭其国。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桓公死于骊山之难后,其子武公继续伐桧,鄢(邬)、弊、补、舟、依、黑柔、历、莘(华)诸邑相继失守,桧国遂亡,时当周平王二年(前769年)。此年,武公遂从郑东迁其国于桧国故地新郑。《诗.桧风.羔裘》、《素冠》均为武公灭桧后所作,故其以“亡国之音”为主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桧风 创作 主题 年代 研究
下载PDF
《诗集传》“桧诗皆为郑作”说考析——兼及《桧风》的断代问题
5
作者 刘挺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7-81,共5页
"《桧风》皆为郑作"之说的产生,颇令人困惑不解。此说的流传,是属于以讹传讹,还是苏辙原初真有此说而为朱熹引述,无法遽然断定。此说涉及到《桧风》的断代问题,为研究桧诗四篇的写作年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但当前的研究... "《桧风》皆为郑作"之说的产生,颇令人困惑不解。此说的流传,是属于以讹传讹,还是苏辙原初真有此说而为朱熹引述,无法遽然断定。此说涉及到《桧风》的断代问题,为研究桧诗四篇的写作年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但当前的研究仍不能确切地为《桧风》断代,此说仅可作为参考,实不可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桧风 考析 断代
下载PDF
《桧风》修辞艺术论析
6
作者 刘挺颂 《肇庆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29-35,共7页
《桧风》乃经多样而灵活的修辞结体成篇,既以丰厚的主题思想感发人心,又展现了令人赞赏的艺术技巧。从修辞效果上看,四首作品都呈现出"精约而富声情"的诗语特质,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中的绘人之语、摹心之语和体物之语中。从总体... 《桧风》乃经多样而灵活的修辞结体成篇,既以丰厚的主题思想感发人心,又展现了令人赞赏的艺术技巧。从修辞效果上看,四首作品都呈现出"精约而富声情"的诗语特质,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中的绘人之语、摹心之语和体物之语中。从总体风貌上看,《桧风》诗语大体以"悲凄"为主,又兼具了一份"欢快"的异质。这主要由于作品特定的主题与作者特定的思情,使不同作品在语言风貌上显示出悲凄与欢快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桧风 修辞艺术 悲凄 欢快
下载PDF
《诗经·桧风》创作时代考辨
7
作者 马彩虹 廖春 +1 位作者 谭芳 徐华珧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B07期94-95,共2页
关于桧诗产生的时代,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在郐国灭亡之前,即春秋初以前;一说桧诗实际是“郑诗”,即郐国灭亡之后。二说都系猜测,尚无明确定论。通过对《桧风》四首诗的创作时代进行研究发现:《桧风》应创作于桧灭之前,但具体年... 关于桧诗产生的时代,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在郐国灭亡之前,即春秋初以前;一说桧诗实际是“郑诗”,即郐国灭亡之后。二说都系猜测,尚无明确定论。通过对《桧风》四首诗的创作时代进行研究发现:《桧风》应创作于桧灭之前,但具体年代难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桧风 社会大背景 创作时代 主旨
下载PDF
从“羔裘”“狐裘”之服饰特征解读《桧风·羔裘》的主旨
8
作者 崔悦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2期83-85,共3页
作为《诗经》"十五国风"之一,《桧风》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是了解桧国文化和风貌的重要文献资料。《桧风·羔裘》是《桧风》中的第一首诗,诗人刻画服饰之美,实际上是在赞颂着装之人,表达诗人的忧思之情。"... 作为《诗经》"十五国风"之一,《桧风》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是了解桧国文化和风貌的重要文献资料。《桧风·羔裘》是《桧风》中的第一首诗,诗人刻画服饰之美,实际上是在赞颂着装之人,表达诗人的忧思之情。"羔裘""狐裘"是诗篇中频繁出现的词语,按照周朝的礼制,"羔裘"和"狐裘"有各自不同的服制特点与礼法要求,对"羔裘""狐裘"进行词义的考辨与梳理是解读该诗主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桧风 羔裘 主旨 狐裘
下载PDF
《桧风·羔裘》:衣着打扮别出格
9
作者 兰保民 TP(图) 《当代学生》 2023年第8期28-29,共2页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切切。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羔裘”就是用羊羔皮缝制的皮衣,以“羔裘”为题的诗,《郑风》里有一首,《唐风》里也有一首,而今天我们要欣赏...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切切。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羔裘”就是用羊羔皮缝制的皮衣,以“羔裘”为题的诗,《郑风》里有一首,《唐风》里也有一首,而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首同题诗,在《桧风》里编在第一首。这三首诗尽管同题,然而命意却大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风》 羊羔皮 《郑风》 狐裘 桧风 同题诗
原文传递
《诗·桧风·隰有苌楚》、《匪风》作时补证
10
作者 邵炳军 路艳艳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4,共7页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周王室太史伯为郑桓公策划东迁虢、郐之谋,郑桓公遂东寄帑贿于虢郐十邑,为灭桧东迁郑国建立了桥头堡;大致在周幽王十年(前772年)时,郑桓公袭郐而取其地但未灭其国。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桓公死于骊山之难后,其子...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周王室太史伯为郑桓公策划东迁虢、郐之谋,郑桓公遂东寄帑贿于虢郐十邑,为灭桧东迁郑国建立了桥头堡;大致在周幽王十年(前772年)时,郑桓公袭郐而取其地但未灭其国。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桓公死于骊山之难后,其子武公继续伐郐,鄢(邬)、弊、补、舟、依、黑柔、历、莘(华)诸邑相继失守,郐国遂亡,时当周平王二年(前769年)。此年,武公遂从郑东迁其国于郐国故地新郑。《诗·桧风·隰有苌楚》、《匪风》均为武公灭桧后所作,故其以“亡国之音”为主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桧风 创作年代 主题
原文传递
大郐国与《诗经·桧风》
11
作者 金荣权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61,191-192,共5页
郐国为西周初期周武王所分封的一个子爵小诸侯国,郐人为妘姓,是祝融八姓之一。郐国地在今天河南省新密、新郑一带,其故城在新密市东南曲梁乡大樊庄古城寨村。在周平王六年(公元前765年)前后,郐国被郑武公所灭,其地也为东迁的郑国所有。... 郐国为西周初期周武王所分封的一个子爵小诸侯国,郐人为妘姓,是祝融八姓之一。郐国地在今天河南省新密、新郑一带,其故城在新密市东南曲梁乡大樊庄古城寨村。在周平王六年(公元前765年)前后,郐国被郑武公所灭,其地也为东迁的郑国所有。郐国虽然较早灭亡,然其诗歌却永远传下来。今本《诗经》中保存了《桧风》诗四首,当为郐国灭亡之前的作品。《桧风》的存在,说明今本《诗经》的编辑是渐次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融八姓 郐国 诗经 桧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