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渐行渐远的“孟子与齐宣王”--基于《孟子·梁惠王》的解读
1
作者 姬静怡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2期18-21,共4页
《孟子》一书中,孟子与齐宣王的故事堪称经典,耐人寻味。《孟子·梁惠王》(以下简称《梁惠王》,若遇上下篇之分,则为《梁惠王上》《梁惠王下》)集中呈现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交往过程,共十二章,主要章节为《梁惠王上》第七章至《梁惠王... 《孟子》一书中,孟子与齐宣王的故事堪称经典,耐人寻味。《孟子·梁惠王》(以下简称《梁惠王》,若遇上下篇之分,则为《梁惠王上》《梁惠王下》)集中呈现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交往过程,共十二章,主要章节为《梁惠王上》第七章至《梁惠王下》第十一章,其余涉及二人交谈的内容散落在不同篇章。本文主要对《梁惠王》中的二人的对话进行分析[1],其中齐宣王主动发问八次,孟子单刀直入展开对话四次。孟子与齐宣王交往过程是怎样的?为何齐宣王曾言孟子“于我心有戚戚焉”,但孟子最终仍怀揣仁政理想黯然离去?本文通过对话体文本,深入探究二人关系的演变历程,以及不同寻常的孟子与齐宣王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体 交往过程 梁惠王 渐行渐远 十二章 戚戚焉 孟子 集中呈现
下载PDF
梁惠王河东河内移民说辨正
2
作者 崔建华 《殷都学刊》 2010年第4期63-67,共5页
以往对梁惠王所谓"河东"的理解存在以今况古的方法错误。战国时代有两个河东,晋西南之"河东"源自秦人,魏人称此地为"西河"。梁惠王与孟子同属东方人,他们所谓的"河东"处于同一个话语体系中,应... 以往对梁惠王所谓"河东"的理解存在以今况古的方法错误。战国时代有两个河东,晋西南之"河东"源自秦人,魏人称此地为"西河"。梁惠王与孟子同属东方人,他们所谓的"河东"处于同一个话语体系中,应当指兖州之"河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东 西河 梁惠王 孟子
下载PDF
论孟子见梁惠王五章中的政治哲学思想
3
作者 谢永鑫 程媛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3-67,共5页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孟子·梁惠王》篇的前五章是一个以政治问题为主题的相对独立的文本。这五章结合孟子与梁惠王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个人诉求,描述了当时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孟子与梁惠王讨论了政治的基础是利还是义,统...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孟子·梁惠王》篇的前五章是一个以政治问题为主题的相对独立的文本。这五章结合孟子与梁惠王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个人诉求,描述了当时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孟子与梁惠王讨论了政治的基础是利还是义,统治者应实行霸道还是王道,从而揭示出自己的观点:君主的政治应该以百姓的"公利"为基础,政治应该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见梁惠王 政治哲学 王道 霸道
下载PDF
《孟子》选 梁惠王(下) 被引量:21
4
《英语学习》 2011年第5期50-53,共4页
2.8齐宣王问 曰:“汤 放 桀 ,武王 伐纣 .有诸?”
关键词 《孟子》 英语学习 学习方法 阅读 梁惠王
下载PDF
读《孟子·梁惠王》札记四则 被引量:1
5
作者 邬玉堂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33-37,共5页
《孟子》一书,自东汉赵歧《孟子章句》刊行起,至兰州大学中文系孟子译注小组《孟子译注》问世止,其间还有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义》等等。由于注家蜂起,理应疑义烟消。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加... 《孟子》一书,自东汉赵歧《孟子章句》刊行起,至兰州大学中文系孟子译注小组《孟子译注》问世止,其间还有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义》等等。由于注家蜂起,理应疑义烟消。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加深,至今依然是聚讼之声充耳,翻案之笔盈目。近读《孟子·梁惠王篇》,偶有所得,录之于笔端,以就教于有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惠王 万乘之国 南宋朱熹 有识者 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 子卯 此其 大良造 注家
下载PDF
《孟子·梁惠王》的修辞艺术
6
作者 李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S2期67-69,共3页
《孟子》是享誉世界的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的影响之所以历久不衰,一方面是它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观点、民本思想、性善论等对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等各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与它本身所具有的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有直接关... 《孟子》是享誉世界的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的影响之所以历久不衰,一方面是它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观点、民本思想、性善论等对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等各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与它本身所具有的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有直接关系。《孟子》语言精练、形象,运用娴熟的修辞手法说事论理,产生了明白晓畅的艺术效果。由于《孟子》篇幅较长,本文以《孟子·梁惠王》为研究对象,从材料、意境、词语以及章句这四个方面的辞格来窥探《孟子》的修辞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梁惠王 语言 修辞艺术
下载PDF
《孟子·梁惠王》篇的修辞特色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展采 《龙岩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46-51,共6页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唯心主义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的总集。南宋朱喜把它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唐宋八大家的韩愈相当推崇盂轲,说“孟轲好辩,孔...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唯心主义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的总集。南宋朱喜把它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唐宋八大家的韩愈相当推崇盂轲,说“孟轲好辩,孔道以明。”八大家的苏洵生平尤其喜欢《孟子》,据传他曾端坐读之七八年,在《上欧阳内翰书》中称赞《孟子》“语约而意尽,不为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孟轲 上欧阳内翰书 梁惠王 唯心主义哲学 政治活动 政治学说 齐桓晋文之事 散句 以明
下载PDF
《孟子》选 梁惠王(下) 被引量:1
8
《英语学习》 2010年第11期58-61,共4页
2.1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关键词 《孟子》 梁惠王 庄暴 语气
下载PDF
仁义:《孟子·梁惠王(上)》中的群己伦理观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帅 《新纪实》 2021年第6期0074-0076,共3页
围绕着社群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争辩,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提出了一 系列概念和范畴,并发展成一套群己辩证伦理文化观。以理论化的辩证的群己仁义观,给 国家政治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也给社会伦理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
关键词 仁义 《孟子·梁惠王 群己观 性善论
下载PDF
梁惠王筑吹台辨析
10
作者 赵为民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57-59,共3页
今开封禹王台,古称吹台,故又名古吹台。五代梁高祖常阅武于此,将吹台改为讲武台;其后因繁(音婆)氏居其侧,里人俗称繁台;明人在吹台之上建禹王庙,又将吹台改为禹王台。关于吹台之肇建,前人记载大体有三说:一曰师旷筑;二曰梁惠王筑;三曰... 今开封禹王台,古称吹台,故又名古吹台。五代梁高祖常阅武于此,将吹台改为讲武台;其后因繁(音婆)氏居其侧,里人俗称繁台;明人在吹台之上建禹王庙,又将吹台改为禹王台。关于吹台之肇建,前人记载大体有三说:一曰师旷筑;二曰梁惠王筑;三曰梁孝王筑。吹台究竟建于何时?由何人所筑?笔者寻检有关史料略作辨析,以求教于方家。 关于师旷与吹台的关系,汉人圈称《陈留风俗传》曰:“浚仪(即今开封市)有师旷苍颉城,城上有列仙吹台”。把吹台与苍颉、师旷相联系。《续汉书·郡国志》则提出吹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旷 梁孝王 梁惠王 梁王 代梁 王台 水经注 孟子 战国时期 陈留
下载PDF
孟子对梁惠王“好战”与“不仁”的评价发微
11
作者 衣抚生 米龙 《济宁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6-30,共5页
孟子对梁惠王的评价是对外好战,对内不仁。对于前者,通过以下问题来考察:梁惠王确实好战;时代背景、个人性格、晋国和魏国的霸业传统导致梁惠王好战;好战的结果是魏国自此衰落,这有必然性,不完全是梁惠王的问题。对于后者,通过梁惠王自... 孟子对梁惠王的评价是对外好战,对内不仁。对于前者,通过以下问题来考察:梁惠王确实好战;时代背景、个人性格、晋国和魏国的霸业传统导致梁惠王好战;好战的结果是魏国自此衰落,这有必然性,不完全是梁惠王的问题。对于后者,通过梁惠王自称的尽心来考察,认为梁惠王确有为难之处,但改变不了他不仁的总体评价。梁惠王的自我辩解在古代统治者中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孟子的评价对辨证地认识古代统治者的行政,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惠王 魏惠王 孟子 好战 不仁
下载PDF
义利观的根据是立场还是德性?——基于孟子与梁惠王义利之辨的考察
12
作者 陈雪琦 《哲学进展》 2022年第5期978-984,共7页
义利观是春秋战国时期争议颇多的一个议题,在诸多讨论中又以孟子与梁惠王的义利之辨最为经典。在《孟子&#183;梁惠王》的义利之辨中,梁惠王基于利益立场提出了“重利轻义”的义利观,而孟子则基于德性要求论述了其“重义轻利”的义利... 义利观是春秋战国时期争议颇多的一个议题,在诸多讨论中又以孟子与梁惠王的义利之辨最为经典。在《孟子&#183;梁惠王》的义利之辨中,梁惠王基于利益立场提出了“重利轻义”的义利观,而孟子则基于德性要求论述了其“重义轻利”的义利观,而无论是“重利轻义”的义利观还是“重义轻利”的义利观,都必然最终落实到利的获得上。作为“重利轻义”的义利观,需保证利的长期拥有与持续增殖,而作为“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应保证义的践履从而实现利的获得,只有这样,两种义利观才可最终实现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的最终目的,由此实现利的获得。而若长期持续地去对义进行践履,则可保障利的获得,由此便可做到立场与德性兼顾,则可以既照顾利益立场,又体现德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观 孟子 梁惠王 重利轻义 重义轻利 利益 立场 德性
下载PDF
从孟子与梁惠王论辩探究孟子“仁政”思想
13
作者 王璐瑶 《神州》 2018年第2期13-14,共2页
《孟子·梁惠王》章句作为《孟子》全书的开篇,充分体现了孟子“仁政”的思想.孟子劝谏君主要有“仁义”的美好品质,以“仁义”之心治理国家,慎修身而为“仁君”,并以民为本、行“民本”之道,从而实现孟子也是儒家所追求的“仁政”... 《孟子·梁惠王》章句作为《孟子》全书的开篇,充分体现了孟子“仁政”的思想.孟子劝谏君主要有“仁义”的美好品质,以“仁义”之心治理国家,慎修身而为“仁君”,并以民为本、行“民本”之道,从而实现孟子也是儒家所追求的“仁政”之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梁惠王 仁政思想 仁义 仁君 民本
下载PDF
梁惠王=文惠君=魏惠王
14
作者 周显光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8年第10期29-29,共1页
《庄暴见孟子》选自《孟子·梁惠王下》,课本对“梁惠王”未作任何解释;而选自《庄子·养生主》的《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一句下面,又注曰:[文惠君]梁惠王。我在所教的历届学生中,多次这样提问:“‘... 《庄暴见孟子》选自《孟子·梁惠王下》,课本对“梁惠王”未作任何解释;而选自《庄子·养生主》的《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一句下面,又注曰:[文惠君]梁惠王。我在所教的历届学生中,多次这样提问:“‘梁惠王’是战国时哪国的国君?”很多学生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惠王 魏惠王 公元前 战国时期 《庄暴见孟子》 三家分晋 诸侯国 司马光 魏文侯 战国七雄
下载PDF
《孟子·梁惠王上》解读(五)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来 《文史知识》 2017年第8期91-101,共11页
前面我们讲了1.6,接下来我们讲1.7和1.8。前面都是在大梁,讲梁惠王、梁襄王,到了1.7就是齐宣王了。《梁惠王章句下》大部分是讲齐宣王,所以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 梁惠王 保民而王 发政施仁 制民之产 不忍人之心 国民 乐岁 不忍人之政 胡龁 礼义
原文传递
从“寡”字看《寡人之于国也》
16
作者 冉楠楠 《书法教育》 2024年第4期66-67,共2页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中的一章,是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文章中,梁惠王称自己为“寡人”,这种称呼在我们文言文中经常见到。为什么君王会称自己是“寡人”呢?我们从“寡”字入手,看看它与君王的关系,再试...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中的一章,是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文章中,梁惠王称自己为“寡人”,这种称呼在我们文言文中经常见到。为什么君王会称自己是“寡人”呢?我们从“寡”字入手,看看它与君王的关系,再试着探讨君王该如何治理国家。寡,会意字。金文中的“寡”字由宝盖头和“页”两部分组成。“页”在古代和“首”的意思相同,指的是“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惠王 《寡人之于国也》 会意字 文言文 寡人 孟子 君王
下载PDF
《孟子·梁惠王下》解读(二)
17
作者 陈来 《文史知识》 2017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2.4这个故事跟我们在《梁惠王上》看到的故事,应该说也是很相近的。其实就是我们反复讲的1.2。故事是这样说的,"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雪宫是齐宣王的一个离宫,他在雪宫接见孟子。然后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说像您这样贤明的人,
关键词 孟子思想 梁惠王 雪宫 罪人不孥 讥而不征 发政施仁 王天下 与民同乐 于王 穷民
原文传递
从孟子说服梁惠王看情商及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勤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8年第5X期22-23,共2页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里面的一篇散文,也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全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孟子在当下那个时间段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保民而王'的思想主张,认为国家大计,以民为本。人民是一个...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里面的一篇散文,也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全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孟子在当下那个时间段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保民而王'的思想主张,认为国家大计,以民为本。人民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土壤,只有真正得到人民的心,才能够真正管理好一个国家,实现国泰民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商视角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
原文传递
远近之间辨义利──孟子与梁惠王之争新识
19
作者 钟家栋 《探索与争鸣》 1994年第2期41-43,共3页
远近之间辨义利──孟子与梁惠王之争新识钟家栋《孟子》一书,以“孟子见梁惠王章”开卷。孟子见梁惠王问以利,孟子辨以义。义利之辨绝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一时一事之辨,而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个永恒的辨题,从中折射出... 远近之间辨义利──孟子与梁惠王之争新识钟家栋《孟子》一书,以“孟子见梁惠王章”开卷。孟子见梁惠王问以利,孟子辨以义。义利之辨绝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一时一事之辨,而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个永恒的辨题,从中折射出每一个时代的世态人情。古往今来,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孟子 梁惠王 “义利之辨” 先秦哲学
原文传递
《孟子·梁惠王上》
20
作者 刘永清 李一(解读) 《书法》 2022年第3期203-203,共1页
释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释义:敬爱、赡养自家的长辈,由此推及敬爱、赡养别人家的长辈;爱护、养育自家的儿女,由此推及爱护、养育别人家的儿女。(如果一切政治措施皆由这... 释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释义:敬爱、赡养自家的长辈,由此推及敬爱、赡养别人家的长辈;爱护、养育自家的儿女,由此推及爱护、养育别人家的儿女。(如果一切政治措施皆由这一原则出发,)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里转动圆球一样容易了。解读:在孟子(约前三七二—前二八九),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邹城 梁惠王 孟子 养育 赡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