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浇楼板对框架梁端正截面承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靳时 唐旭 李明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3,共5页
通过对近几次地震灾害中框架结构震害调查研究发现,大量框架结构没有实现抗震规范要求的"强柱弱梁"梁铰破坏机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结构设计中并没有考虑现浇楼板对框架梁端正截面承载力的提高作用。为了研究楼板对框架横梁... 通过对近几次地震灾害中框架结构震害调查研究发现,大量框架结构没有实现抗震规范要求的"强柱弱梁"梁铰破坏机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结构设计中并没有考虑现浇楼板对框架梁端正截面承载力的提高作用。为了研究楼板对框架横梁正截面承载力的影响,设计了2个梁板柱节点试件,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楼板对框架梁正截面承载力的提高作用,纵梁刚度对横梁承载力和挠度的影响,以及楼板参与横梁受力的有效范围。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试验承载力与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考虑楼板配筋可以提高横梁承载力60%左右;楼板参与横梁受力的有效范围是5倍板厚左右;提高纵梁的刚度可以提高横梁正截面承载力和降低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柱弱梁 楼板 梁端承载力 纵梁刚度
下载PDF
板筋参与梁端负弯矩承载力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2
2
作者 吴勇 雷汲川 +1 位作者 杨红 白绍良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33-37,共5页
针对板筋参与梁端负弯矩承载力这一问题 ,对比分析了各国规范的不同规定和国内外已有的试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 ,板有效宽度是一种计算折合宽度 ,不是板的实际参与宽度 ,也不是板参与梁抗弯时所能达到的屈服宽度。根据按中国规范设计的... 针对板筋参与梁端负弯矩承载力这一问题 ,对比分析了各国规范的不同规定和国内外已有的试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 ,板有效宽度是一种计算折合宽度 ,不是板的实际参与宽度 ,也不是板参与梁抗弯时所能达到的屈服宽度。根据按中国规范设计的典型框架所能达到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可取梁侧每边六倍板厚范围作为板的有效宽度。在考虑板筋参与梁端负弯矩承载力的同时 ,应注意参与受力板筋的锚固问题和横向钢筋的设置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筋 梁端负弯矩承载力 板有效宽度 横梁作用
下载PDF
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对局部FRC增强的梁柱组合体破坏机制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兴文 陆婷婷 +2 位作者 张正 邓明科 胡翱翔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6-63,共8页
为研究在预期损伤部位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和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对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的影响,设计了5个带有翼缘板的不同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值的梁柱组合体,其中4个试件的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材料增强,1个试件全部采用普通混凝土。通... 为研究在预期损伤部位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和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对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的影响,设计了5个带有翼缘板的不同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值的梁柱组合体,其中4个试件的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材料增强,1个试件全部采用普通混凝土。通过对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其破坏机理、变形和耗能性能以及承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柱组合体相比,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梁柱组合体的峰值荷载提高了13%,极限层间侧移角增大了17%,总耗能提高了40%,抗损伤能力明显提高;考虑梁两侧各6倍板厚翼缘宽度内钢筋对梁端弯矩的影响,当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为1.2时,可基本实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当比值为1.4时,可完全实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组合体 纤维增强混凝土 强柱弱梁 梁端受弯承载力 翼缘宽度
原文传递
现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郭靳时 陈辰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9-11,共3页
本文通过PKPM结构计算软件建模并求得配筋,通过改变楼板厚度来分析在梁的每侧不同板翼缘宽度的情况下现浇楼板对于梁端承载力和柱端承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是否会发生"强梁弱柱"这种破坏机制.结果表明,边节点和中节点的梁端承... 本文通过PKPM结构计算软件建模并求得配筋,通过改变楼板厚度来分析在梁的每侧不同板翼缘宽度的情况下现浇楼板对于梁端承载力和柱端承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是否会发生"强梁弱柱"这种破坏机制.结果表明,边节点和中节点的梁端承载力会随着梁的每侧板翼缘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随着现浇楼板厚度的增大,梁端承载力增加的幅度也会增大.但是,由于边节点柱是构造配筋,柱的承载力会提高很多,所以不会发生"强梁弱柱"这种破坏机制,而中节点在考虑现浇楼板对梁端承载力影响的情况下则会发生"强梁弱柱"这种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浇楼板 梁端承载力 柱端承载力 “强梁弱柱”
下载PDF
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强柱弱梁”的对比和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蔡龙 杜宏彪 金仁和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7,共5页
从框架柱弯矩调整系数、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对我国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和GB 50011-2001)关于"强柱弱梁"上规定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强柱弱梁"实现的主要因素。采用新旧两个抗震... 从框架柱弯矩调整系数、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对我国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和GB 50011-2001)关于"强柱弱梁"上规定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强柱弱梁"实现的主要因素。采用新旧两个抗震设计规范分别对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3个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框架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分别计算新旧两个规范下,考虑现浇楼板及其钢筋对框架梁抗弯承载力的贡献时节点处柱梁端实际抗弯承载力比,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规范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现浇楼板 梁端实际抗弯承载力
下载PDF
钢支撑对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李喜娟 张婷 许凯 《自动化应用》 2021年第5期120-123,共4页
文章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是否带有支撑的框架梁柱节点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比较了这两种节点形式的梁端承载力大小及应力分布情况。同时,对带支撑节点在不同轴压比下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对比分析了框架柱轴压比对此节点承载力的... 文章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是否带有支撑的框架梁柱节点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比较了这两种节点形式的梁端承载力大小及应力分布情况。同时,对带支撑节点在不同轴压比下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对比分析了框架柱轴压比对此节点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在节点处设置支撑,提高了梁端承载力,有效地降低了节点的应力,使梁上产生了明显的塑性铰,从而提高了节点承载力;在框架柱轴压比未超限值的前提下,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节点承载力越来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节点 支撑 轴压比 梁端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抗震RC框架梁节点设计问题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秦鹏 郑宏宇 黄琦 《建筑技术开发》 2020年第21期27-28,共2页
通过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灾害的调查,发现RC框架结构主要表现为“强梁弱柱”的破坏形式。针对此问题,通过比较各国规范的设计理念、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现浇楼板及板筋对框架结构承载力影响以及框架梁柱节点构造形式创新,总... 通过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灾害的调查,发现RC框架结构主要表现为“强梁弱柱”的破坏形式。针对此问题,通过比较各国规范的设计理念、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现浇楼板及板筋对框架结构承载力影响以及框架梁柱节点构造形式创新,总结了框架梁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进展,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 梁-柱节点 梁端负弯矩承载力 抗震
下载PDF
浅议“强柱弱梁”的实现难点及解决措施
8
作者 张金斌 《丝路视野》 2016年第20期158-158,160,共2页
本文通过规范规定的强柱弱梁的实现方法,对实际中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原因列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对于结构设计某些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强柱弱梁 实现难点 解决措施 梁端实际受弯承载力 梁端裂缝验算
下载PDF
某疗养院楼体加层结构加固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洪斌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689-691,共3页
结合某体疗楼框架结构加层加固设计及施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对由建筑功能改变引起的梁板承载力不足和因加层导致的柱下独立基础配筋不足进行了加固处理。介绍了设计中考虑的结构措施及采取的施工措施,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在今后类似的结... 结合某体疗楼框架结构加层加固设计及施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对由建筑功能改变引起的梁板承载力不足和因加层导致的柱下独立基础配筋不足进行了加固处理。介绍了设计中考虑的结构措施及采取的施工措施,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在今后类似的结构加固设计中借鉴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加固 梁端受弯承载力 植筋 刚性基础
原文传递
后张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足尺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海山 史鹏飞 +5 位作者 齐虎 吴斌 潘鹏 李黎明 刘康 王冬雁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9-132,共14页
为研究预应力压接高效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PPEFF体系)的抗震性能和预应力筋锚具意外失效情况下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开展了二层三跨足尺平面框架模型的试验研究。框架模型首层层高4.2 m,顶层层高3.5 m,中梁跨度为8.5 m,边梁跨度为7.5 m,... 为研究预应力压接高效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PPEFF体系)的抗震性能和预应力筋锚具意外失效情况下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开展了二层三跨足尺平面框架模型的试验研究。框架模型首层层高4.2 m,顶层层高3.5 m,中梁跨度为8.5 m,边梁跨度为7.5 m,按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抗震设防烈度8度(0.3g)进行设计。试验中首先在框架顶部施加低周水平往复荷载,当加载至0.01 rad位移角时,框架梁端和柱脚耗能钢筋屈服;当加载至0.019 5 rad位移角时,结构残余位移角为0.005 rad,展现了良好的低损伤和自复位特性;当加载至0.04 rad位移角时,水平荷载达到峰值,预应力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展现了良好的抗侧能力和耗能能力。详细观测了加载全过程结构的变形、刚度退化、耗能、预应力变化和梁伸长等行为,并进行了数值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为进一步验证经历强震损伤后梁端受剪承载力和梁跨中局部有黏结构造措施的有效性,在水平加载试验结束后,人为去除框架一层端部预应力筋锚具,对梁端进行了剪切试验,获得了预应力筋有效和失效情况下PPEFF节点梁端受剪破坏模式,验证了PPEFF梁柱节点具有良好的抗剪能力和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预应力高效装配混凝土框架 无黏结预应力 足尺试验 抗震性能 梁端受剪承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