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的非虚构写作与社会学的非虚构写作之比较研究——以梁鸿的“梁庄”和费孝通的“江村”为例
1
作者 郭敬燕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35-142,I0003,共9页
梁鸿《中国在梁庄》和费孝通《江村经济》均描绘了转型时期中国乡村的形象。同为非虚构写作,却不尽相同。内容上,梁鸿的“梁庄”追求文学的真实,强调个体、细节的乡村;费孝通的“江村”追求社会学的真实,强调客观、概括的乡村。方法上,... 梁鸿《中国在梁庄》和费孝通《江村经济》均描绘了转型时期中国乡村的形象。同为非虚构写作,却不尽相同。内容上,梁鸿的“梁庄”追求文学的真实,强调个体、细节的乡村;费孝通的“江村”追求社会学的真实,强调客观、概括的乡村。方法上,梁鸿运用文学手法,费孝通则采用科学的学术研究方法。立场上,梁鸿持有情感的介入立场,费孝通则采取科学的中立立场。尽管如此,梁鸿却从费孝通那里有所借鉴,两者在描述的乡村转型现象、采用的社会调查方法和体现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具有深层一致性。通过比较,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的非虚构写作与社会学的非虚构写作的区别与关联,认识二者的优长与不足,这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和促进两者相互学习和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写作 梁鸿 费孝通 梁庄 江村
下载PDF
理性与情感的抵达:论批评家介入创作的叙事创新——以梁鸿“梁庄三部曲”为中心
2
作者 高悦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13,21,共4页
“梁庄三部曲”是梁鸿作为批评家的转型之作,也可以看作其学术道路的延伸和拓展。无论是对现代中国的多维思考、人物的创新写作,还是叙述语言的准确把握,都是对当下创作领域的一种新的突破,同时也暗合了梁鸿一以贯之的批评路径和学术理... “梁庄三部曲”是梁鸿作为批评家的转型之作,也可以看作其学术道路的延伸和拓展。无论是对现代中国的多维思考、人物的创新写作,还是叙述语言的准确把握,都是对当下创作领域的一种新的突破,同时也暗合了梁鸿一以贯之的批评路径和学术理念,以及她对文学肌理的深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梁庄三部曲” 批评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梁庄的堂吉诃德”——梁鸿作品对谈纪实 被引量:6
3
作者 梁鸿 邵丽 +1 位作者 李敏 刘军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河南籍作家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已经成为当代“非虚构文学”的代表作品。2017年11月13日.梁鸿带着新作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与河南省作协主席邵丽、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敏、刘军等人在河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河南籍作家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已经成为当代“非虚构文学”的代表作品。2017年11月13日.梁鸿带着新作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与河南省作协主席邵丽、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敏、刘军等人在河南大学文学院展开了一场对谈.集中探讨了“非虚构”与“虚构”抵达现实的可能.梁鸿的“梁庄”在中国乡土小说传统中的意义.以及《梁光正的光》在主题、人物和叙事层面所进行的尝试等问题。本文即根据这次对谈录音整理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作品 梁鸿 堂吉诃德 非虚构文学 纪实 中国人民 河南大学 河南籍作家
下载PDF
梁鸿之鸿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洱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36,共3页
这题目模仿的是梁鸿的最新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鸿者,大雁也。选择一个名字,就是选择一种命运。如果连续两次选择一个名字,那就是认定了一种命运。梁鸿原名海青。海青,也是一种大鸟。李白诗云: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海青就是海东... 这题目模仿的是梁鸿的最新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鸿者,大雁也。选择一个名字,就是选择一种命运。如果连续两次选择一个名字,那就是认定了一种命运。梁鸿原名海青。海青,也是一种大鸟。李白诗云: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海青就是海东青,袭天鹅,搏鸡兔。因为天鹅以珠玤为食,食蚌后藏珠于嗉囊,所以人们常常训练海东青捕捉天鹅,以取珍珠。有趣的是,大雁其实也属于天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长篇小说 天鹅 李白诗 大雁
下载PDF
关于梁鸿的阅读札记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尧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3,共5页
一梁鸿熟悉而陌生:文学批评家、教授,非虚构作家和小说家。许多年前,我曾经说我很想像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些学院知识分子那样,教书、研究和写作,写论文、写散文、写小说。这个理想中,当然也包含着以专业的方式介入现实的念头。我... 一梁鸿熟悉而陌生:文学批评家、教授,非虚构作家和小说家。许多年前,我曾经说我很想像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些学院知识分子那样,教书、研究和写作,写论文、写散文、写小说。这个理想中,当然也包含着以专业的方式介入现实的念头。我一直以为,鲁迅那一代知识分子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著述,还在于他们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环节。这是今天的知识分子或作家的羞愧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札记 阅读 知识分子 文学批评家 三四十年代 历史进程 小说家
下载PDF
怎奈故乡变他乡?——梁鸿访谈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莉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3,共5页
当代的中国农村的确是多元而复杂的混生状态,多种文明形式和多种生活方式共同作用于这片土地,乡村早已不是封闭的乡村,它的内核正在发生最为彻底的裂变。我试图在文中呈现这一复杂的状态,"新生"与"废墟","发展... 当代的中国农村的确是多元而复杂的混生状态,多种文明形式和多种生活方式共同作用于这片土地,乡村早已不是封闭的乡村,它的内核正在发生最为彻底的裂变。我试图在文中呈现这一复杂的状态,"新生"与"废墟","发展"与"污染","富裕"与"孤独",这些词语并非对立,而是以矛盾统一的方式存在于乡村生活之中。但也许我还没有能力完全地书写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 梁鸿 乡村生活 中国农村 生活方式 矛盾统一 状态
下载PDF
梁鸿乡土书写中的农民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姬亚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7-160,共4页
梁鸿的作品以平实而又深沉的叙述,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的破败、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人们精神世界的失衡,以及作家对农民身份认同问题的深刻反思。作品中新、老两代农民的身份认同存在巨大差异:老一代农民认同自己的"农民"身... 梁鸿的作品以平实而又深沉的叙述,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的破败、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人们精神世界的失衡,以及作家对农民身份认同问题的深刻反思。作品中新、老两代农民的身份认同存在巨大差异:老一代农民认同自己的"农民"身份,新一代则抗拒认同"农民"身份。新一代农民努力探寻出路却又无路可走,回不去又留不下的窘境,使他们陷入"双重边缘人"身份的尴尬境地。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进行农民主体价值及伦理文化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农民形象 身份认同 价值重建
下载PDF
从“非虚构”来看新世纪乡土文学的困境及出路——以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梁庄在中国》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秦香丽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8期30-34,39,共6页
自《人民文等够从2010年第2期推出“非虚构”这一文学专栏以来,“非虚构”逐渐受到文坛的推崇,亦成为各大期刊杂志争相推出的栏目之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有如此效应,固然与从民文学》的“国刊”地位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非... 自《人民文等够从2010年第2期推出“非虚构”这一文学专栏以来,“非虚构”逐渐受到文坛的推崇,亦成为各大期刊杂志争相推出的栏目之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有如此效应,固然与从民文学》的“国刊”地位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非虚构”的“恰逢其时”。对此,李敬泽说,“非虚构作品的根本伦理应该是:努力看清事物与人心,对复杂混沌的经验作出精确的表达和命名,而这对文学来说,已经是一个艰巨而光荣的目标”。也正因为如此,“非虚构”推出的很多作品均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最典型的便是梁鸿的两部“非虚构”乡土文学——《中国在梁庄》和《梁庄在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作品 乡土文学 中国 梁鸿 困境 2010年 期刊杂志 李敬泽
下载PDF
回到个体内心世界的渴求——关于梁鸿第一部长篇小说创作与修改的访谈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洪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8-102,共5页
最初以青年文学批评家知名的梁鸿,从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开始,工作的重心逐渐转向了文学创作,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一时间成为中国非虚构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因为兴趣、气质、写作偏好的原因,经由短篇小说集《神... 最初以青年文学批评家知名的梁鸿,从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开始,工作的重心逐渐转向了文学创作,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一时间成为中国非虚构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因为兴趣、气质、写作偏好的原因,经由短篇小说集《神圣家族》,梁鸿创作的体裁逐渐由非虚构文学转向了小说。2017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荣梦想》,在极短的时间内,这部小说被大规模修改,并更名为《梁光正的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产生了很大反响。从《梁光正的光荣梦想》的创作到《梁光正的光》的修改,这一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完整的"文本",透过这一"文本",我们可以窥视一部作品从发表到出版的过程中,作家创作的心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梁光正的光荣梦想》 《梁光正的光》 访谈录
下载PDF
当代乡土中国的“心灵史”——梁鸿“梁庄”系列作品对谈录
10
作者 张丽军 马兵 +5 位作者 谭景玉 赵月斌 曲延春 计昀 辛晓伟 乔宏志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4年第3期101-113,共13页
主持人:张丽军,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时间:2014年7月12日下午2点半。地点: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文学研究室3549。一、关于“梁庄”的审美阅读感受张丽军:我们今天对梁鸿的作品做一次讨论。首先来谈一下我们这次讨论会的初衷... 主持人:张丽军,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时间:2014年7月12日下午2点半。地点: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文学研究室3549。一、关于“梁庄”的审美阅读感受张丽军:我们今天对梁鸿的作品做一次讨论。首先来谈一下我们这次讨论会的初衷。其实,以前我们都关注过梁鸿的作品,当我看了梁鸿的作品后,深有感触。所以就想让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做一点东西。我先抛砖引玉,谈谈阅读感受。我认为乡村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问题和普遍性的世界问题。从文学角度来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梁鸿 乡土中国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心灵史 当代 阅读感受 现代文学
下载PDF
对话梁鸿:生活在都市,我们应当有原罪感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屿 《小康》 2011年第1期112-112,共1页
都市与乡村是生活的一体两面。对都市人而言,农民,就是你自己。他们是你的背面。你越光鲜。
关键词 生活 在者 梁鸿 对话 罪感 应当 一体两面 都市人
下载PDF
在意义的追问中呈现反思、乡愁与创伤——论梁鸿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洪军 《百家评论》 2018年第2期71-79,共9页
迄今为止,梁鸿的所有文学创作既可以视为一种反拨,也可以视为一种追问;既可以视为一种担当,也可以视为一种救赎。她不满于当下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日益脱节,以非虚构的文学书写为我们描画了当今中国的"真实"一面;她有感于自己封... 迄今为止,梁鸿的所有文学创作既可以视为一种反拨,也可以视为一种追问;既可以视为一种担当,也可以视为一种救赎。她不满于当下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日益脱节,以非虚构的文学书写为我们描画了当今中国的"真实"一面;她有感于自己封闭式学术研究"言不及义"的无"所指"状态,重返乡土,为自己重新建立了学术研究与现实人生之间的紧密关联,实现了对自己学术生涯的意义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追问 意义 梁鸿 反思 创伤 乡愁 学术研究
下载PDF
从非虚构写作到虚构创作的转向——梁鸿《梁光正的光》访谈录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洪军 《写作》 2018年第6期11-17,共7页
青年批评家梁鸿以非虚构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走上了文坛,并成为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代表性作家,短篇小说集《神圣家族》的出现预示着梁鸿文学创作重心的转移,2017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荣梦想》则可以视为梁鸿小... 青年批评家梁鸿以非虚构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走上了文坛,并成为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代表性作家,短篇小说集《神圣家族》的出现预示着梁鸿文学创作重心的转移,2017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荣梦想》则可以视为梁鸿小说创作的一个新高度。小说发表不久,即被修改更名为《梁光正的光》,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反响良好。通过访谈这部小说的创作、修改过程,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立体地理解梁鸿和她的《梁光正的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梁光正的光》 非虚构写作 文学版本 叙事视角
下载PDF
聚焦城镇人生的荒诞与神圣——评梁鸿的《神圣家族》
14
作者 王燕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87,共2页
梁鸿的《神圣家族》从以往关注的乡土中国转移到了中国正在变化的城镇,写法也从非虚构的纪实写法转变成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新写法。本文从梁鸿的旧作《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中所描述的梁庄人群出发,对比了《神圣家族》的城镇人群... 梁鸿的《神圣家族》从以往关注的乡土中国转移到了中国正在变化的城镇,写法也从非虚构的纪实写法转变成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新写法。本文从梁鸿的旧作《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中所描述的梁庄人群出发,对比了《神圣家族》的城镇人群,通过分析作品中荒诞的人物和故事,窥探了以吴镇为代表的中国县镇的种种变化与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家族》 梁鸿 城镇人生 荒诞 神圣
下载PDF
论梁鸿长篇小说《四象》的现代主义艺术创新
15
作者 徐洪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0-156,共7页
《四象》之于梁鸿,不仅意味着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情感慰藉,更意味着虚构艺术的创制和小说家身份的认同。作者不仅加强了小说内容的虚构性,而且从结构、视角和语言三个方面极力凸显其现代主义属性。题记暗示了小说的内在结构,多声部内心独... 《四象》之于梁鸿,不仅意味着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情感慰藉,更意味着虚构艺术的创制和小说家身份的认同。作者不仅加强了小说内容的虚构性,而且从结构、视角和语言三个方面极力凸显其现代主义属性。题记暗示了小说的内在结构,多声部内心独白的叙事视角呈现了一个荒诞变形的艺术世界,独特别致的语言叙述彰显了现代主义的艺术力量。这种探索不仅实现了梁鸿文学身份转换的愿望,而且达到了艺术创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四象》 现代主义
下载PDF
乡村挽歌与身份迷失——解读梁鸿的非虚构文学《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
16
作者 禹权恒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梁鸿是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创作领域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具有典型的非虚构特征。"梁庄"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乡村现实的直接表征,也寄寓着作者对乡土中国社会病症的深层思考。乡民通过"扯秧子"... 梁鸿是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创作领域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具有典型的非虚构特征。"梁庄"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乡村现实的直接表征,也寄寓着作者对乡土中国社会病症的深层思考。乡民通过"扯秧子"的基本方式进入城市谋生,身份迷失和精神痛苦成为他们永远难以抹掉的印记。"纪实"和"虚构"作为一种"矛盾共同体",已经有效融入梁鸿的非虚构文学创作过程中,其利弊得失值得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中国在梁庄》 《出梁庄记》 扯秧子 纪实 虚构
下载PDF
梁鸿:我终将离梁庄而去
17
作者 毛亚楠 张哲(摄) 《方圆》 2013年第2期52-55,共4页
何谓“呼愁”? 土耳其文学巨擘奥尔罕·帕慕克说:“‘呼愁’不是某个孤独之人的忧伤,而是数百万人共有的阴暗情绪。”所以,他的著作《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忧伤》表达的是故乡伊斯坦布尔辉煌的往昔和衰颓的现实之对比衍生出... 何谓“呼愁”? 土耳其文学巨擘奥尔罕·帕慕克说:“‘呼愁’不是某个孤独之人的忧伤,而是数百万人共有的阴暗情绪。”所以,他的著作《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忧伤》表达的是故乡伊斯坦布尔辉煌的往昔和衰颓的现实之对比衍生出来的“呼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坦布尔 梁鸿 帕慕克 土耳其 忧伤 城市
下载PDF
乡土性非虚构文学的模式化叙述困境——以梁鸿《中国在梁庄》为例
18
作者 刘郁琪 王禾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5-91,共7页
乡土性非虚构文学是非虚构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限于写作者“故乡儿女”与“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它陷入了鲁迅式“返而复去”的叙述窠臼里。以《中国在梁庄》为例,梁鸿返乡时是带着故土回忆的梁庄儿女,离乡时却是用理性目光审视... 乡土性非虚构文学是非虚构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限于写作者“故乡儿女”与“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它陷入了鲁迅式“返而复去”的叙述窠臼里。以《中国在梁庄》为例,梁鸿返乡时是带着故土回忆的梁庄儿女,离乡时却是用理性目光审视乡村问题的知识分子。在“归”与“离”之间,她的情感与理性在交融中出现了倾斜与失控,从而使文本在情感的浓度中缺乏了理性的力度,而理性内容的本身又跨向了社会科学的领域。《中国在梁庄》模式化的叙述困境,表现了乡土性非虚构文学本身存在的缺陷,并且折射出乡土性非虚构文学突破五四乡土文学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文学 乡土性 梁鸿 《中国在梁庄》 叙述困境
下载PDF
我们为什么关注乡村——对话梁鸿
19
作者 梁思慧 《同舟共进》 2011年第6期3-5,共3页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曾寄托了多少人对乡村美好的想象。然而斗转星移,场景转换。随着19世纪末国门的开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封闭与稳定也被打破。古老的农耕...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曾寄托了多少人对乡村美好的想象。然而斗转星移,场景转换。随着19世纪末国门的开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封闭与稳定也被打破。古老的农耕文明与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不得不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乡村 梁鸿 对话 19世纪末 田园风光 场景转换 乡土社会
下载PDF
抒写隐形的中国——评梁鸿《出梁庄记》
20
作者 谷亚光 《社会科学论坛》 2013年第12期238-243,共6页
青年学者梁鸿已成为当代中国新乡土文学写作的领军人物之一。她在2010年以《中国在梁庄》一书一炮打响,一路拿下“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2010年度文学类好书”“《亚洲周刊》2010年度非虚构类十大... 青年学者梁鸿已成为当代中国新乡土文学写作的领军人物之一。她在2010年以《中国在梁庄》一书一炮打响,一路拿下“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2010年度文学类好书”“《亚洲周刊》2010年度非虚构类十大好书”“第七届文津图书奖”等五项大奖。此书不仅在文学界掀起波澜,在经济学、社会学界也引起广泛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梁鸿 2010年 隐形 《亚洲周刊》 《新京报》 领军人物 文学写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