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梅兰芳体系”与“海派”因素 |
邓小秋
|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2
|
再打一面“李少春旗帜”——论李少春对“梅兰芳体系”的突围 |
魏子晨
|
《上海戏剧》
|
2000 |
0 |
|
3
|
论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的来源、形成与特征 |
刘祯
|
《文化遗产》
|
2024 |
0 |
|
4
|
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研究四题 |
郑传寅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
2023 |
0 |
|
5
|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以梅兰芳戏剧体系为例 |
王佳美
|
《戏剧之家》
|
2023 |
0 |
|
6
|
“梅党”与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的建构 |
郑传寅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3 |
0 |
|
7
|
对“梅兰芳表演体系”的质疑 |
邹元江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8
|
接受与偏失:对“梅兰芳表演体系”美学理论资源的“还原” |
库慧君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9
|
“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说的是与非 |
郑传寅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0 |
2
|
|
10
|
有关梅兰芳的三次学术争论 |
郑标
平芳
|
《大舞台》
|
2005 |
0 |
|
11
|
“三大戏剧体系”的缘起、衍变及其争论 |
康建兵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2
|
由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影像话剧《草庐·诸葛亮》引出对“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的思考 |
王建树
|
《戏剧之家》
|
2015 |
0 |
|
13
|
"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说的是与非(二) |
郑传寅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4
|
“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说的是与非(一) |
郑传寅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5
|
浅议梅兰芳表演体系 |
陈其兴
|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16
|
国际文艺界论京剧和梅兰芳 |
梅绍武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1992 |
4
|
|
17
|
跨文化传播视域中的梅兰芳首次访苏 |
张冰
|
《俄罗斯文艺》
CSSCI
|
2022 |
2
|
|
18
|
新的历史时期及其艺术形态 |
边发吉
|
《大舞台》
|
2008 |
1
|
|
19
|
为中国戏曲体系“衔微木”的“精卫”们——读安葵《当代戏曲作家论》 |
魏子晨
|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20
|
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及文化意义 |
朱恒夫
|
《中华艺术论丛》
|
2010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