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梅曾亮文学思想的核心——兼论嘉道之际桐城文论的发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彭国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45,共7页
梅曾亮的文学思想,以“真”为核心,包括:景境真,即再现山川风物之真实情状及人物所历所处环境、情境之真实状态;情事真,即通过具体真实的事情,刻画人物性格、形象,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时代真,即“因时”、“通时合变”,有时代性,能反映... 梅曾亮的文学思想,以“真”为核心,包括:景境真,即再现山川风物之真实情状及人物所历所处环境、情境之真实状态;情事真,即通过具体真实的事情,刻画人物性格、形象,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时代真,即“因时”、“通时合变”,有时代性,能反映时代的风云际会、人情物态;情性真,即见出作者的真情性,真情感,见出真“我”。在梅曾亮的观念中,“真”还是成就作家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他提倡朴质畅达的文风,反对华词浮饰以丧真,反对奇博新异而无真;提倡那种自然而然、不刻意求工而自工、具有“自得之趣”的艺术境界。强调“真”,特别重视“因时”和真情性,是梅曾亮对“桐城三祖”文论的补充,体现了该派文论在嘉庆道光时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文学思想 核心 桐城派 发展
下载PDF
曾国藩与桐城派古文家梅曾亮之关系发微 被引量:5
2
作者 谢海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85,共8页
曾国藩与桐城派的关系是一桩学术公案。与梅曾亮的直接交往,事关曾国藩与桐城派传承流变等重要问题。学界对曾、梅关系的考订,或文献征览欠备,或文本研理未尽,始终未能窥其全貌。通过梳理曾国藩日常交游、书籍阅读等相关文献,可知曾国... 曾国藩与桐城派的关系是一桩学术公案。与梅曾亮的直接交往,事关曾国藩与桐城派传承流变等重要问题。学界对曾、梅关系的考订,或文献征览欠备,或文本研理未尽,始终未能窥其全貌。通过梳理曾国藩日常交游、书籍阅读等相关文献,可知曾国藩对梅曾亮及其古文的看法是动态变化的,咸丰二年之前是疏离又争胜,咸丰九年开始逐步褒扬。厘清曾、梅二人之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曾国藩性格志趣和古文观念的具体认识,也有助于了解道咸年间桐城派的真实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梅曾亮 桐城派 古文
下载PDF
晚清桐城文章新范式——再论梅曾亮古文创作 被引量:3
3
作者 萧晓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2-138,200,共7页
梅曾亮是道咸文坛之宗匠,古文以清新峻逸的气象展现了桐城古文新体式:记叙之文引入传奇之笔,曲折多姿的情节赋予了文章浓郁的抒情性;论辨之文时杂以骈偶,文辞的变幻造就了不凡的气势;写景之文融入了诗的意境,清新自然的景致增添了文章... 梅曾亮是道咸文坛之宗匠,古文以清新峻逸的气象展现了桐城古文新体式:记叙之文引入传奇之笔,曲折多姿的情节赋予了文章浓郁的抒情性;论辨之文时杂以骈偶,文辞的变幻造就了不凡的气势;写景之文融入了诗的意境,清新自然的景致增添了文章的情韵。其文中深蕴小说弹词笔意、骈俪文辞波澜及宣城体诗歌情韵,成为岭西清新自然的写景之文、湘乡笔力雄健的经世之文及京师安雅峻洁的情韵之文的先导,是桐城派古文向近代散文嬗变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传奇 骈偶 诗境 古文
下载PDF
回归“文人”:道光时期桐城派的选择——梅曾亮推动崇尚归氏古文风气的原因和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维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56,共5页
道光年间,京城出现了一股崇尚归有光古文的风气。倡导和引领崇归风气的正是嘉道时期桐城派的盟主梅曾亮。梅曾亮将归有光作为"文人"的代表,追求洁净柔淡的文风,其目的在于通过"文人"身份的重新认定,对文人经世予以... 道光年间,京城出现了一股崇尚归有光古文的风气。倡导和引领崇归风气的正是嘉道时期桐城派的盟主梅曾亮。梅曾亮将归有光作为"文人"的代表,追求洁净柔淡的文风,其目的在于通过"文人"身份的重新认定,对文人经世予以肯定,并提出了以文经世的方式。梅曾亮回归"文人"的选择,反映了嘉道时期众多有识之士意图经世有为、不欲以"文人"自域,却不得不以"文人"自居的矛盾处境。"以文经世"的方式,则为时不我遇的文人指出了另一条经世之路。梅曾亮回归"文人"的深切用意,不仅为延续桐城派,而且也是对传统文人刚正不阿、百折不挠品质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归有光 文人 经世 文章
下载PDF
梅曾亮京师古文领袖地位成因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柳春蕊 《云梦学刊》 200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梅曾亮在京师古文圈子的领袖地位是由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促成的。嘉道之际经世学风的兴起,"姚门弟子"中梅氏年寿最长,此是天时;梅氏居京二十年,桐城古文得以扩展,此为地利;梅曾亮与京师士人的雅集,则是人和。
关键词 梅曾亮 “姚门四弟子” 管同
下载PDF
试论梅曾亮的诗学思想——“八蔽”说 被引量:1
6
作者 卢佑诚 《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0-85,共6页
从梅曾亮诗集自序中提出的"八蔽"说出发,来论述其诗学思想。梅曾亮的诗学思想,其核心是真实,写景状物要真,思想感情要真,评品作家作品要真,这是他超越桐城派的地方,因为桐城派中人从来没有如此突出地强调文学的真实性问题。其... 从梅曾亮诗集自序中提出的"八蔽"说出发,来论述其诗学思想。梅曾亮的诗学思想,其核心是真实,写景状物要真,思想感情要真,评品作家作品要真,这是他超越桐城派的地方,因为桐城派中人从来没有如此突出地强调文学的真实性问题。其次,是强调真实地反映现实,干预现实,要有用,要有讽喻教化作用。这一思想也超越了清代前期的诗学思想,清代前期的四大诗歌流派——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大多从艺术上论诗,都没有如此突出地强调诗歌的真实性,现实性,这可能与梅曾亮所处的嘉、道时期十分尖锐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不无关系。再次,是强调艺术规律,如文学创作中的灵感问题,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问题、体势问题。最后是作家的修养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诗学 "八蔽" 真实
下载PDF
梅曾亮“民佣”思想述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卢佑诚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4-47,共4页
梅曾亮的"民佣"思想主要包括爱民、利民、导民、顺民之性等内容。其产生原因主要有历史文化上的民本思想的影响、柳宗元的"吏为民役"说的直接启示等。其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对"桐城派"的思想有所超越、对... 梅曾亮的"民佣"思想主要包括爱民、利民、导民、顺民之性等内容。其产生原因主要有历史文化上的民本思想的影响、柳宗元的"吏为民役"说的直接启示等。其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对"桐城派"的思想有所超越、对现实吏治的批判和建议、对官吏评价标准的确立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民佣 桐城派
下载PDF
曾国藩与梅曾亮文学关系新论:基于新材料的考察
8
作者 彭国忠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3-173,共11页
曾国藩与梅曾亮的关系,有二人同绍姚鼐而平辈说,曾氏师事梅曾亮说,以及空置二家关系论,而师事说一直缺少证据支持,并被曾国藩“打脸”。湖南省图书馆所藏梅曾亮致曾国藩十一通书信,揭示了曾国藩、梅曾亮二人在日常生活、购买书籍、对待... 曾国藩与梅曾亮的关系,有二人同绍姚鼐而平辈说,曾氏师事梅曾亮说,以及空置二家关系论,而师事说一直缺少证据支持,并被曾国藩“打脸”。湖南省图书馆所藏梅曾亮致曾国藩十一通书信,揭示了曾国藩、梅曾亮二人在日常生活、购买书籍、对待友朋等多方面的交往实情,以及曾国藩请梅曾亮修改、评论诗文的事实,还原了二人文学关系的实质,在曾国藩入京后的道光年间,他对梅曾亮都是尊重、尊敬的,甚至在梅曾亮离京返乡时赠诗表示愿为传法弟子。咸丰初年,有传言说梅曾亮被太平军礼尊为三老五更,而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屡战屡败,所以曾国藩不再尊重梅曾亮,并在与吴敏树争论桐城派谱系时,否定梅曾亮,表现出意气之争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梅曾亮 关系 修改诗文 吴敏树 桐城派谱系 意气之争
下载PDF
梅曾亮与晚清岭西文坛
9
作者 滕小艳 《北方论丛》 2018年第2期46-51,共6页
通过献疑,证明朱琦、龙启瑞、王拯、彭昱尧等人并非通过吕璜得以结识梅曾亮,梅曾亮不曾到过岭西。梅曾亮通过与朱琦等人的宴饮、通信等社交活动对岭西文人进行文学熏陶,他与朱琦等人的文学切劘,提高了朱琦等人的桐城文法水平,使岭西文... 通过献疑,证明朱琦、龙启瑞、王拯、彭昱尧等人并非通过吕璜得以结识梅曾亮,梅曾亮不曾到过岭西。梅曾亮通过与朱琦等人的宴饮、通信等社交活动对岭西文人进行文学熏陶,他与朱琦等人的文学切劘,提高了朱琦等人的桐城文法水平,使岭西文坛之名在晚清渐起。梅曾亮对岭西文坛的主要影响包括:培养了一批尊崇桐城文法的岭西才士,促进桐城义法在岭西的开衍;促成了《涵通楼师友文钞》的编撰;奠定"岭西五大家"称号形成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桐城派 岭西五大家
下载PDF
梅冲生平著作考——兼论对其子梅曾亮的影响
10
作者 陈欣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3-97,共5页
梅冲是清代著名天文历算家梅文鼎的玄孙,晚清古文家梅曾亮的父亲。至今学界对其身份的认识仍局限于作为继承其曾祖父梅文鼎的算学后继者。通过梳理考索其生平著作,可知梅冲笃攻诗文,而并不以算学为主业。其子梅曾亮日后古文成就之大,与... 梅冲是清代著名天文历算家梅文鼎的玄孙,晚清古文家梅曾亮的父亲。至今学界对其身份的认识仍局限于作为继承其曾祖父梅文鼎的算学后继者。通过梳理考索其生平著作,可知梅冲笃攻诗文,而并不以算学为主业。其子梅曾亮日后古文成就之大,与梅氏家学及梅冲的教育和熏染有很大关系。梅曾亮不拘于汉宋的治学倾向与其父梅冲亦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冲 梅曾亮 生平 著作
下载PDF
论吴德旋、梅曾亮与桐城文派在广西的传衍
11
作者 陈春华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8-71,共4页
吴德旋、梅曾亮与"岭西五大家"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们对桐城文派传入广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桐城文派传入广西,先后有两条路径,其一是吴德旋与吕璜一线,其二则是梅曾亮与王拯、龙启瑞、彭昱尧一线。
关键词 桐城文派 岭西五大家 吴德旋 梅曾亮
下载PDF
梅曾亮是否出仕太平天国考
12
作者 秦文 《语文知识》 2013年第1期84-87,共4页
梅曾亮晚年时恰逢太平天国之乱,眼见故乡南京陷入战火。史书对他晚年逢乱的经历叙述寥寥,而章太炎却提出有关梅曾亮晚年曾出仕太平天国的说法,吴孟复、刘成禺在其著作中也有类似的论述。本文对此观点进行考证。
关键词 梅曾亮 出仕 太平天国
下载PDF
梅曾亮与道咸年间的宋诗风 被引量:3
13
作者 代亮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75,共5页
在道咸年间"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中,梅曾亮所起作用不能忽略。梅曾亮的"宋诗"趣尚奠基于幼学,沾溉于姚鼐、陈用光等师友。梅曾亮论诗尚"真",于宋诗人中对苏轼、黄庭坚等尤为看重。他的宋诗趣尚影响了从其... 在道咸年间"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中,梅曾亮所起作用不能忽略。梅曾亮的"宋诗"趣尚奠基于幼学,沾溉于姚鼐、陈用光等师友。梅曾亮论诗尚"真",于宋诗人中对苏轼、黄庭坚等尤为看重。他的宋诗趣尚影响了从其学古文的邵懿辰、朱琦、冯志沂、王拯、曾国藩等人,他们异口同声地标举宋诗尤其是黄庭坚,在创作上也身体力行,从而推动了宋诗风的传衍与流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宋诗趣尚 诗学群体 黄庭坚
下载PDF
论梅曾亮对袁枚诗学的接受、批评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明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4,共9页
桐城派不仅以文法名世,其诗学也自成体系。桐城派中期代表作家梅曾亮,诗文俱佳,一时推为大师。然梅曾亮诗歌并非独取桐城,而是常有旁涉,甚至取法袁枚性灵诗学,这与其师姚鼐斥袁为诗家恶派颇相悖。考究得知,梅曾亮诗学与袁枚诗学渊源颇深... 桐城派不仅以文法名世,其诗学也自成体系。桐城派中期代表作家梅曾亮,诗文俱佳,一时推为大师。然梅曾亮诗歌并非独取桐城,而是常有旁涉,甚至取法袁枚性灵诗学,这与其师姚鼐斥袁为诗家恶派颇相悖。考究得知,梅曾亮诗学与袁枚诗学渊源颇深,二者在诗学理念和创作实践上皆有契合之处。更可贵的是,梅氏于袁枚诗学之偏颇处亦能时时窥见,并加以矫正、补充。可以说,梅曾亮将袁枚性灵诗学与桐城诗学这两个原本迥然殊途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整合,并将合理因素纳入桐城文学发展进程中,使桐城文学成功实现了一次转型,从而确立了新的桐城文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袁枚 诗学关系 性灵 批评
下载PDF
梅曾亮集补遗一篇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新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5-65,共1页
彭国忠、胡晓明校点《柏枧山房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以咸丰六年杨以增父子所刻梅曾亮手订全集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全集与选集本而成,同时辑有《文集补遗》13首,于梅氏诗文收罗较为完备。
关键词 梅曾亮 补遗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诗文集 彭国忠 胡晓明 杨以增 全集
下载PDF
论梅曾亮的“文性”与母教
16
作者 蒲曾亮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6年第1期126-132,共7页
梅曾亮是姚鼐之后桐城派的领袖人物,道光中后期享有古文宗师之誉。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其文学禀赋自幼就受到父祖辈的称赏。梅氏家族原为名门望族,后家道中落,在这种情况下,母亲侯芝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对子女施加影响,便成了值得关注的问... 梅曾亮是姚鼐之后桐城派的领袖人物,道光中后期享有古文宗师之誉。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其文学禀赋自幼就受到父祖辈的称赏。梅氏家族原为名门望族,后家道中落,在这种情况下,母亲侯芝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对子女施加影响,便成了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以母教为切入点,展现了侯芝对梅曾亮的谆谆教诲、舐犊之情与殷切期待。侯芝督导其子诵习《文选》、母亲本人'理而不腐'的审美品位,潜在地影响到梅曾亮的理论建树与审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侯芝 “文性” 母教
下载PDF
略论梅曾亮与“桐城派”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孟复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77-82,共6页
梅曾亮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原籍安徽宣城。是桐城古文家姚鼐的高足之一。姚鼐晚年主讲鍾山书院。梅曾亮与管同、姚莹、方东树号为姚门“四大弟子”。后来,他考中进士,在京任职。当“时治古文者,必趋梅先生,以求归,方所传”(吴敏... 梅曾亮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原籍安徽宣城。是桐城古文家姚鼐的高足之一。姚鼐晚年主讲鍾山书院。梅曾亮与管同、姚莹、方东树号为姚门“四大弟子”。后来,他考中进士,在京任职。当“时治古文者,必趋梅先生,以求归,方所传”(吴敏树《梅伯言先生诔辞》)。据吴敏树等所记,彼时江西的吴嘉宾、浙江的邵懿辰、湖南的吴敏树、孙鼎臣、曾国藩、杨彝珍、广西的王拯、朱琦、龙启瑞,大概皆通过梅曾亮而接受“桐城派”的“义法”。“桐城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杨彝珍 吴嘉 朱琦 义法 古文家 姚莹 瓦合山 辞采 文学主张
下载PDF
论梅曾亮“避地”诗及其晚年心态
18
作者 蒋明恩 吴微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93-97,共5页
桐城文人梅曾亮官居京师二十余年,于道光二十九年八月辞官归乡。辞官后,梅氏已是垂暮之年,效其师姚鼐主讲于扬州梅花书院,此时心境闲适而淡泊。然咸丰三年,南京陷入太平天国战火,身在上元的梅曾亮为贼所掳服劳役,后潜走出城,开始了其漫... 桐城文人梅曾亮官居京师二十余年,于道光二十九年八月辞官归乡。辞官后,梅氏已是垂暮之年,效其师姚鼐主讲于扬州梅花书院,此时心境闲适而淡泊。然咸丰三年,南京陷入太平天国战火,身在上元的梅曾亮为贼所掳服劳役,后潜走出城,开始了其漫长的"避地"生活。现以其"避地"期间的诗作为中心,来分析、研究,探寻其逃亡与客居、愁苦与孤独、盼望与回忆等复杂的晚年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地”诗 晚年心态 梅曾亮
下载PDF
梅曾亮《江亭消夏记》考订
19
作者 蒋明恩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10,共4页
在梅曾亮《柏枧山房文集》中,《江亭消夏记》一文无疑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然该文中有几处错误,一直以来却无人关注:一是将道光十四年"江亭消夏"雅集的时间错讹为"甲午五月望";二是编年有误;三是将此次雅... 在梅曾亮《柏枧山房文集》中,《江亭消夏记》一文无疑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然该文中有几处错误,一直以来却无人关注:一是将道光十四年"江亭消夏"雅集的时间错讹为"甲午五月望";二是编年有误;三是将此次雅集所创作的《江亭消夏图》的作者讹作黄树斋。此三处错误存在于梅氏文集的诸多版本之中,且讹误已久,未得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江亭消夏记》 《柏枧山房文集》
下载PDF
古来金陵飘梅香——记南京名人梅曾亮
20
作者 闫紫晴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5期106-107,92,共3页
桐城派大家梅曾亮出生于南京,梅氏祠堂的旧址在今南京明瓦廊内.不论是求学交游还是诗文创作,梅增亮的 一生与南京紧密相联.他的诗文创作受到家庭教育和书院教育两方面影响,同时与管同、姚莹的交往,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 文理念.梅曾亮... 桐城派大家梅曾亮出生于南京,梅氏祠堂的旧址在今南京明瓦廊内.不论是求学交游还是诗文创作,梅增亮的 一生与南京紧密相联.他的诗文创作受到家庭教育和书院教育两方面影响,同时与管同、姚莹的交往,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 文理念.梅曾亮的一生经历了早年宦游、官场沉浮、社会动乱等多个阶段, 了大量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诗文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金陵梅氏 南京 姚鼐 桐城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