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年代文学的“前史”与新变——以梅绍静诗歌为中心
1
作者 李旺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5-59,共5页
梅绍静上世纪70年代的诗歌写作隐秘继承了十七年诗歌传统,也是她8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的思想、形式源头。作为当代文学史上的"跨界"作家,梅绍静横跨历史时段与文学时代过程中留下的症候性讯息,让我们可以看到十七年文学、70年... 梅绍静上世纪70年代的诗歌写作隐秘继承了十七年诗歌传统,也是她8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的思想、形式源头。作为当代文学史上的"跨界"作家,梅绍静横跨历史时段与文学时代过程中留下的症候性讯息,让我们可以看到十七年文学、70年代文学与80年代文学的复杂关联,也可以看到当代文学演进过程的内部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绍静 民歌体叙事诗 信天游 新时期文学 十七年文学
下载PDF
书声琅琅的村小生字课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凯 《诗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9-61,共3页
诗作《村小:生字课》竟然成了我写诗26年来的一首代表作。虽然这先后还有诸如《寡妇》《邻家》《傻二》《扫盲》《苍茫》《奶名》等一些或在读者中产生过影响或引起诗家关注的乡间诗,但似乎都不及这一首这样走运。而且,因为这首老少皆... 诗作《村小:生字课》竟然成了我写诗26年来的一首代表作。虽然这先后还有诸如《寡妇》《邻家》《傻二》《扫盲》《苍茫》《奶名》等一些或在读者中产生过影响或引起诗家关注的乡间诗,但似乎都不及这一首这样走运。而且,因为这首老少皆宜的诗,从不刻意儿童文学创作的我突然被儿童文学界所关注,并被圈点成了一个写诗的儿童文学作家。我为此而一直喜不自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刊》 梅绍静 青春诗会 儿童诗 书声琅琅
原文传递
一份“英雄帖”
3
作者 高凯 《诗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44,共2页
16年前,一帮英雄给我撞开了《诗刊》的大门。1990年下半年,我创作的系列英雄诗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登出后,因为手法具有新意而引起诗坛小小的关注。《人民日报》刊发的是《刘胡兰》《董存瑞》和《黄继光》三首,组诗题为《共... 16年前,一帮英雄给我撞开了《诗刊》的大门。1990年下半年,我创作的系列英雄诗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登出后,因为手法具有新意而引起诗坛小小的关注。《人民日报》刊发的是《刘胡兰》《董存瑞》和《黄继光》三首,组诗题为《共和国当铭记》。因为参加的是一个诗歌征文,编者在每位作者的诗作后都注明了作者的单位,我的也未例外,诗后被用小黑体字注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刊》 梅绍静
原文传递
《诗刊》老照片——迎接《诗刊》创刊五十周年专辑之二
4
作者 文晓村 《诗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53-53,共1页
1999年诗刊社叶延滨与台湾余光中等在高雄中山大学主持"两岸文学研讨会"。照片为会议主席台。1993年8月,台湾省葡萄园诗社大陆访问团访问诗刊社,这是欢迎的合影。我社参加人员有杨子敏、杨金亭、丁国成、李小雨、寇宗鄂、梅... 1999年诗刊社叶延滨与台湾余光中等在高雄中山大学主持"两岸文学研讨会"。照片为会议主席台。1993年8月,台湾省葡萄园诗社大陆访问团访问诗刊社,这是欢迎的合影。我社参加人员有杨子敏、杨金亭、丁国成、李小雨、寇宗鄂、梅绍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刊》 老照片 梅绍静 李小雨
原文传递
过去的一切虽然遥远……
5
作者 江一郎 《诗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48-49,共2页
人到中年,往往喜欢回忆,好多事情渐渐被淡忘了,但有些事情忘不了,依然非常清晰。譬如最初在《诗刊》发表作品。那是1993年,当时《诗刊》有一个重要栏目"诗海觅珠",不定期推出青年诗人组诗,栏目从设置开始,就备受青年人瞩目。... 人到中年,往往喜欢回忆,好多事情渐渐被淡忘了,但有些事情忘不了,依然非常清晰。譬如最初在《诗刊》发表作品。那是1993年,当时《诗刊》有一个重要栏目"诗海觅珠",不定期推出青年诗人组诗,栏目从设置开始,就备受青年人瞩目。3月号《诗刊》,这个重要栏目刊发了我的《山雨欲来》组诗,共五首。占用两个多页码,诗后附有责任编辑梅绍静一段点评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刊》 梅绍静 周所同
原文传递
两幅速写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学梦 《作家》 2000年第10期72-73,共2页
王小妮从深圳来信:“老张学梦……作家杂志社想搞一个80年首届青春诗会的纪念性专栏,让我帮他们找人,我清算了一下,不剩几个我能找到的了……写点回忆当年的文字……别推辞……”人很健忘,即使是美好记忆,也不会长久浮悬在意识中。况且... 王小妮从深圳来信:“老张学梦……作家杂志社想搞一个80年首届青春诗会的纪念性专栏,让我帮他们找人,我清算了一下,不剩几个我能找到的了……写点回忆当年的文字……别推辞……”人很健忘,即使是美好记忆,也不会长久浮悬在意识中。况且岁月蹉跎,一晃二十年过去,青春诗会的事,早已淡忘了。然而,那毕竟是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兴奋过,激动过,对命运产生过影响,所以,一有人提起,往事就又活了,当年的情景就又生动真切地闪现出来:诗坛泰斗、大师和宿将们的讲课、与文化名人的座谈,讨论、辩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妮 王燕生 青春诗会 张学梦 徐敬亚 梅绍静
原文传递
我在《诗刊》发表的第一首诗
7
作者 安琪 《诗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3,共3页
乍一接到《诗刊》关于"我在《诗刊》发表的第一首诗"约稿,我竟然有一些愣怔,记忆在迅速回翻,翻到了1995年,我第一次上《诗刊》是在1995年,这很清楚,但哪一期就不很清晰了,好在我当初在出版诗集《奔跑的栅栏》时曾把一些主要... 乍一接到《诗刊》关于"我在《诗刊》发表的第一首诗"约稿,我竟然有一些愣怔,记忆在迅速回翻,翻到了1995年,我第一次上《诗刊》是在1995年,这很清楚,但哪一期就不很清晰了,好在我当初在出版诗集《奔跑的栅栏》时曾把一些主要的发表情况作为附录放在书后,我找了出来,是《遥望西部》(三首),发表于1995年9月号《诗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刊》 梅绍静 青春诗会
原文传递
三本日记:橘红、淡紫和土灰
8
作者 霍俊明 《作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71,共7页
私人日记蕴含了最简单的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因为作者和读者被假定为同一个人。而且作为一种形式,它还是最亲密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我们只在日记里残酷地实话实说。——苏珊·桑塔格我构筑这飘摇的世界只能容下我,音乐,自... 私人日记蕴含了最简单的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因为作者和读者被假定为同一个人。而且作为一种形式,它还是最亲密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我们只在日记里残酷地实话实说。——苏珊·桑塔格我构筑这飘摇的世界只能容下我,音乐,自由,诗顽强地一次次筑好被风吹倒的积木——摘自1981年陈超的日记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往往并不是对等的,尤其是卡夫卡这样的“分裂”式作家:“从外表上看,卡夫卡的生活展现为一种正常的、几乎是单调的式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格 日记文学 梅绍静
原文传递
编读往来
9
《诗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4,共1页
《诗刊》编辑部梅绍静老师及其他老师:您们好!我是一位诗歌爱好者,我是怀着激动和欣喜读完贵刊2003年第10期《每月诗星》中姜庆乙的诗歌。读完后,我断言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最好的诗歌!尤其是《当音乐吹动》和《在大地栖居》二首,真的写得... 《诗刊》编辑部梅绍静老师及其他老师:您们好!我是一位诗歌爱好者,我是怀着激动和欣喜读完贵刊2003年第10期《每月诗星》中姜庆乙的诗歌。读完后,我断言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最好的诗歌!尤其是《当音乐吹动》和《在大地栖居》二首,真的写得太绝了,宁静、大气、灵动,其中的感觉恐怕只有盲人才能写得出,这使我更坚信:诗歌,是生命状态的反映,进入凝神的一刻,比写本身更重要。唯有如此,姜庆乙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刊》 梅绍静
原文传递
三片叶子
10
作者 梅绍静 《新读写》 2009年第10期16-16,共1页
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儿,骄傲地站在树桩上。
关键词 《三片叶子》 梅绍静 诗歌 当代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