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6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el-1和IL-17水平变化及与梗死面积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德泉 江华 +4 位作者 韩玉惠 杨青平 吴义森 欧阳林 李清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Del-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01-2021-12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ACI患者(病例组)及105名健...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Del-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01-2021-12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ACI患者(病例组)及10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脑梗死面积将病例组患者分为大面积梗死组(梗死最大直径>5 cm,n=14)、中面积梗死组(梗死最大直径3~5 cm,n=53)和小面积梗死组(梗死最大直径<3 cm,n=59);根据NIHSS评分分为重症组(NIHSS评分≥16分,n=13)、中症组(5分<NIHSS评分<15分,n=58)和轻症组(NIHSS评分≤5分,n=55);根据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n=81)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45)。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Del-1、IL-17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Del-1、IL-17水平预测老年AC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病例组吸烟史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De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血清Del-1水平比较,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P<0.05)。轻症组血清Del-1水平高于中症组、重症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IL-17水平比较,重症组>中症组>轻症组(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Del-1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血清IL-17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el-1、IL-17预测ACI患者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63、0.747(P<0.05)。结论 老年ACI患者血清Del-1水平较低,IL-17水平较高,二者与患者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老年ACI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 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 白细胞介素-17 面积 预后 危险因素 血清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Visfatin、TN-C、IL-17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小磊 李华丽 石伟纲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14-619,共6页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LHI)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肌腱蛋白C (TN-C)、白介素-17 (IL-17)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LHI患者作为...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LHI)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肌腱蛋白C (TN-C)、白介素-17 (IL-17)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LHI患者作为LHI组,另选取同期80例非大面积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作为非LHI组,同期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入院(体检)时的血清Visfatin、TN-C、IL-17水平,并比较LHI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血清Visfatin、TN-C、IL-17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Visfatin、TN-C、IL-17水平与LH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比较LHI组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血清Visfatin、TN-C、IL-17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Visfatin、TN-C、IL-17水平预测预后的价值,采用KM生存曲线分析不同血清Visfatin、TN-C、IL-17水平患者3个月存活情况。结果 LHI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Visfatin、TN-C、IL-17水平分别为(86.74±25.17)μg/L、(81.45±20.67)μg/L、(118.19±28.26) pg/mL,明显高于非LHI组的(51.63±16.24)μg/L、(61.29±15.16)μg/L、(76.70±15.49) pg/mL和对照组的(7.71±1.59)μg/L、(19.61±7.38)μg/L、(29.51±6.02) pg/mL,且非LHI组患者的血清Visfatin、TN-C、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HI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患者入院时的血清Visfatin、TN-C、IL-17水平分别为(98.71±18.25)μg/L、(95.38±16.84)μg/L、(135.71±26.03) pg/mL,明显高于中度患者的(79.17±15.61)μg/L、(72.64±14.10)μg/L、(107.11±22.49) 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Visfatin、TN-C、IL-17水平与LH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LHI组预后不良患者入院时的血清Visfatin、TN-C、IL-17水平分别为(101.25±19.17)μg/L、(98.74±17.43)μg/L、(140.71±28.01) pg/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的(78.49±16.20)μg/L、(71.62±15.76)μg/L、(105.38±24.26)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Visfatin、TN-C、IL-17水平联合预测LHI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 (95%CI:0.878~0.987),大于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的AUC (P<0.05);LHI组入院时血清Visfatin、TN-C、IL-17高水平患者3个月后存活率分别为74.29%、76.32%、70.97%,明显低于血清Visfatin、TN-C、IL-17低水平患者的93.33%、92.86%、9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I患者血清Visfatin、TN-C、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各指标可为临床预测患者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 内脂素 肌腱蛋白C 白介素-17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下载PDF
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流程优化研究
3
作者 曹闻亚 常红 +3 位作者 李苗 范琳琳 田飞 刘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52-458,共7页
目的优化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护理流程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连续入住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科ICU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53例首发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 目的优化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护理流程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连续入住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科ICU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53例首发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为2019年1月—2020年5月的25例患者,实验组为2020年6月—2021年12月的28例患者。实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鼻肠管置入成功率、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总耗时及血管内低温治疗启动耗时。结果实验组的鼻肠管置入成功率为85.7%,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总耗时(48.84±19.12)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鼻肠管置入时鼻咽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管内低温启动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期间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优化流程可确保血管内低温治疗按时启动,有效缩短鼻肠管置管耗时,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半球大面积 血管内低温治疗 早期幽门后喂养 流程优化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继发脑疝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向月 李冬秀 郑振扬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LHI)患者继发脑疝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3例LH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非脑疝患者170例,脑疝患者83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LHI)患者继发脑疝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3例LH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非脑疝患者170例,脑疝患者83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继发脑疝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和Bootstrap法进行检验.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糖化血红蛋白、房颤是脑疝的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0.701,0.881)],一致性指数(C-index)值为0.791,校准曲线和标准曲线拟合度较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大面积脑梗死继发脑疝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大面积脑梗死继发脑疝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 脑疝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递质、炎性因子及脑电图的影响
5
作者 邹昂儒 庞霖霖 +1 位作者 钟才 周少旦 《右江医学》 2024年第7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递质、炎性因子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2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递质、炎性因子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2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连续治疗2周。观察临床总有效率、神经递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炎性因子[蛋白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电图慢波化比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1.67%vs 5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NSE[(10.22±1.30)mg/L vs(14.35±2.60)mg/L],NPY[(116.25±6.38)ng/L vs(150.17±8.22)n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血清BDNF[(7.52±1.48)ng/mL vs(5.31±1.06)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血清Lp-PLA2[(25.47±4.13)μg/L vs(41.83±5.36)μg/L]、IL-6[(88.65±4.28)pg/L vs(101.39±6.10)pg/L]、hs-CRP[(4.10±0.62)ng/L vs(7.78±1.55)n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脑电图慢波化比率[(2.36±0.59)vs(4.27±1.1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改善神经递质水平,能抑制炎性反应,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 丁苯酞注射液 神经递质 炎性因子 脑电图
下载PDF
术后护理措施在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杨飞 杨曦 杨玉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51-0154,共4页
该研究旨在评估术后护理措施在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为了进行对比研究,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共纳入89例患者。其中,4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外4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了术后护理干预作为... 该研究旨在评估术后护理措施在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为了进行对比研究,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共纳入89例患者。其中,4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外4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了术后护理干预作为实验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以评估术后护理措施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护理措施在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护理 面积 脑疝
下载PDF
双参数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对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血供情况评价及与脑梗死面积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坤 尹继磊 +1 位作者 刘海静 郑园园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双参数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对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血供情况的评价及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单侧CMCAO患者,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将... 目的:探讨双参数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对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血供情况的评价及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单侧CMCAO患者,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大脑前动脉(ACA)脑膜支代偿(LMA)的代偿组(50例)和无代偿组(62例)。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双参数3D-ASL检测结果,对比两组临床资料、3D-ASL参数及脑梗死发生情况,分析代偿情况影响因素,根据脑血流量值[标记后延迟时间(PLD)=1.5 s、2.5 s]绘制CMCAO患者LMA诊断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比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3D-ASL参数,并分析3D-ASL参数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CMCAO患者患侧表观弥散系数(ADC)为0.31±0.10、脑血流量值1.5 s和2.5 s分别为25.67±4.25和54.09±4.49,且均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91、34.210、3.913,P<0.05);代偿组患者的脑血流量值分别为1.5 s和2.5 s,与无代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4、4.09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卒中、脑梗死面积、脑血流量值1.5 s和2.5 s均为CMCAO患者LMA情况的影响因素(OR=4.187、6.604、0.482、5.681、5.807,P<0.05);ROC曲线显示,PLD为1.5 s和2.5 s时,3D-ASL诊断LM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0.812;代偿组正常及腔隙性脑梗死比例高于无代偿组,中小梗死及大面积脑梗死比例低于无代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62,P<0.05);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脑血流量值(1.5 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02,P<0.05);3D-ASL参数脑血流量值(1.5 s)与脑梗死面积呈负相关(r=-0.261,P<0.05)。结论:双参数3D-ASL可无创、直观地评估单侧CMCAO患者LMA代偿状况,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灌注与脑梗死面积相关,PLD为1.5 s时,可对此进行敏感反应,为临床诊治及疗效判断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数 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 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 标记后延迟时间 面积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PTX3、骨桥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苗瑞瑞 宋爱霞 梁盼盼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正五聚体蛋白3(PTX3)、骨桥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9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正五聚体蛋白3(PTX3)、骨桥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9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6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PTX3、骨桥蛋白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最大直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ACI患者的PTX3、骨桥蛋白水平变化;采用分层回归模型分析PTX3、骨桥蛋白水平与ACI患者神经功能、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X3、骨桥蛋白水平分别为(14.17±3.55)pg/mL、(7.69±2.08)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2±1.52)pg/mL、(5.02±1.0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患者的PTX3、骨桥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IHSS评分、梗死最大直径、mRs评分患者的PTX3、骨桥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回归模型显示,梗死最大直径会对PTX3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0.05),而NIHSS评分、mRs评分并不会对PTX3产生影响关系(P>0.05)。NIHSS评分、mRs评分会对骨桥蛋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关系(P<0.05),而梗死最大直径不会对骨桥蛋白产生影响关系(P>0.05)。结论ACI患者外周血PTX3、骨桥蛋白表达随着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脑梗死面积的增加及预后差呈显著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质 预后 PTX3 神经功能 面积
下载PDF
基于NLRP3炎性相关因子观察鸢尾素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元细胞焦亡及梗死面积的影响
9
作者 王式林 张军辉 +2 位作者 魏守蓉 李倩 马清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究Nod样受体蛋白(NLRP)3炎性相关因子观察鸢尾素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元细胞焦亡及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鸢尾素组、NLRP3抑制剂组、阿司匹林组,除正常组外均建立脑梗死大鼠模型,建模后,正常组及模... 目的探究Nod样受体蛋白(NLRP)3炎性相关因子观察鸢尾素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元细胞焦亡及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鸢尾素组、NLRP3抑制剂组、阿司匹林组,除正常组外均建立脑梗死大鼠模型,建模后,正常组及模型组采用5μl磷酸盐缓冲液(PBS)侧脑室注射,鸢尾素组采用5μl PBS中加入0.35μg鸢尾素重组多肽注射,阿司匹林组采用5μl PBS中加入0.30μg阿司匹林注射,NLRP3抑制剂组采用NLRP3抑制剂10μg/kg侧脑室注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血清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TUNEL检测神经元细胞焦亡及脑梗死面积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鸢尾素组NLRP3、Caspase-1、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鸢尾素组比较,阿司匹林组NLRP3、Caspase-1、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鸢尾素组脑梗死面积明显降低(P<0.05);与鸢尾素组比较,阿司匹林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LRP3、NLRP1、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鸢尾素组NLRP3、NLRP1、Caspase-1、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鸢尾素组比较,阿司匹林组NLRP3、NLRP1、Caspase-1、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鸢尾素组与NLRP3抑制剂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胞质饱满,无明显核破裂现象,组织结构清晰;模型组脑组织皮层区可见大量神经元细胞胞质空泡化、细胞核固缩,且组织紊乱、结构疏松、对侧较浅且核破裂明显;鸢尾素组细胞胞质空泡化及神经元细胞核固缩减少,脑组织接近正常生理结构;阿司匹林组细胞核仍有组织结构疏松及核固缩、核破裂现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细胞焦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鸢尾素组细胞焦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鸢尾素组比较,阿司匹林组细胞焦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鸢尾素可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元细胞焦亡和缩短脑梗死面积,这与降低NLRP3、Caspase-1、IL-1β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样受体蛋白(NLRP)3 鸢尾素 神经元细胞焦亡 面积
下载PDF
血清cTnT、NT-proBNP峰值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面积及1年不良预后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夏盼盼 申晓俊 +4 位作者 程龙 童欢 连敏 孙育民 王骏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6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峰值联合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峰值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梗死面积(IS)及1年不良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就诊的AMI患者150例。每日检测cTnT及...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峰值联合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峰值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梗死面积(IS)及1年不良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就诊的AMI患者150例。每日检测cTnT及NT-proBNP至峰值出现,心脏磁共振评估IS,随访1年不良事件。logistic回归分析IS及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ROC曲线分析cTnT、NTproBNP峰值的预后价值。结果共纳入49例患者,根据不良事件发生分为事件组(n=19)和无事件组(n=30),根据中位IS值分为IS≥18.26%组(n=25)和<18.26%组(n=24)。事件组IS、cTnT、NT-proBNP明显高于无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18.26%组cTnT、NT-proBNP显著高于IS<18.26%组,不良事件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cTnT峰值联合NT-proBNP峰值预测AMI预后效果最好,AUC为0.935,两指标联合预测IS的AUC为0.883。结论血清cTnT、NT-proBNP峰值能反映AMI心肌IS大小,具预后价值,两者联合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T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心肌 面积 预后
下载PDF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兆全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将神经外科手术用于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沂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药物参照组(37例,药物保守治疗)、手术观察组(37例,神经外科手术治... 目的:研究将神经外科手术用于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沂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药物参照组(37例,药物保守治疗)、手术观察组(37例,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相比,治疗前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3 d、7 d手术观察组均较药物参照组高(P<0.05)。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甘露糖结合蛋白(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对比,治疗前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手术观察组均较药物参照组低(P<0.05)。治疗后7 d,手术观察组梗死面积(23.42±3.05)mm^(2),药物参照组梗死面积(53.19±3.46)mm^(2),组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药物参照组高(P<0.05)。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切,利于患者神经功能、身体机能的恢复,促进梗死面积减小,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 神经外科手术 去骨瓣减压术 面积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颅内压增高风险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12
作者 张汉夫 张立 罗国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0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颅内压(ICP)增高风险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根据是否出现ICP增高将患者分为ICP增高组(63例)和非ICP增高组(39...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颅内压(ICP)增高风险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根据是否出现ICP增高将患者分为ICP增高组(63例)和非ICP增高组(39例)。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神经功能评分及治疗情况,利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CP增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使用Bootstrap方法进行1000次重复采样以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ICP增高组年龄大于非ICP增高组,体温、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低于非ICP增高组(P<0.05),心率、合并高血压、脑梗死面积≥2 cm^(2)、收缩压、舒张压、IC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里士满躁动-镇静评分、呕吐占比、脑水肿占比和脑电频率变慢占比均高于非ICP增高组(P<0.05),入院延迟时间长于非ICP增高组(P<0.05)。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神志清醒、瞳孔异常、颅内感染、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CO_(2)[OR=0.792(95%CI:0.673,0.933)]、ICP[OR=1.061(95%CI:1.026,1.097)]、NIHSS评分[OR=1.231(95%CI:1.073,1.413)]、呕吐[OR=6.220(95%CI:1.086,36.639)]、脑水肿[OR=39.888(95%CI:4.865,327.050)]、入院延迟时间[OR=6.517(95%CI:1.661,25.574)]均是ICP增高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预测ICP增高的曲线下面积为0.989(95%CI:0.976,1.000),约登指数为0.911,敏感性为93.7%(95%CI:0.845,0.985),特异性为97.4%(95%CI:0.917,1.000),表明模型有较好的区分能力。校准曲线和Bootstrap法的自校验均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和一致性。结论构建的模型能有效预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ICP增高的风险。这一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 颅内压增高 预测模型 验证 体积
下载PDF
炎性因子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籍丹丹 刘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0期3731-3734,共4页
大面积脑梗死(MCI)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较严重的一种临床分型,具有进展迅速、预后不佳等临床特点,死亡率高达53%~78%,如能尽早了解MCI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医生确定病人病情,尽早采取积极措施改善病人预后。炎症反应被认... 大面积脑梗死(MCI)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较严重的一种临床分型,具有进展迅速、预后不佳等临床特点,死亡率高达53%~78%,如能尽早了解MCI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医生确定病人病情,尽早采取积极措施改善病人预后。炎症反应被认为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发病机制,现对急性MCI病人炎症相关指标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早期精准干预或评估炎症相关因子对急性MCI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 炎症反应 预后评估 综述
下载PDF
多模态脑监测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后脑水肿评估作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朱炳(综述) 陈丽霞(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72-576,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疾病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急性脑梗死约占脑血管病的80%,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是因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导致动脉闭塞引起大面积脑组织缺血坏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疾病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急性脑梗死约占脑血管病的80%,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是因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导致动脉闭塞引起大面积脑组织缺血坏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生后,病情严重进展迅速,脑细胞大量损伤、坏死后出现脑水肿,进一步压迫神经,可引发脑组织进一步损伤,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会出现脑疝等危及生命情况。因此,能够床旁动态监测脑水肿的改变对帮助病情评估、判断预后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多种监测方式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后脑水肿的动态评估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为以后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面积 脑水肿 多模态脑监测
下载PDF
儿童急性硬膜下血肿继发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司玥 李玉骞 +4 位作者 李虎 杨阳 李林怿 邵永祥 李立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 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评估其潜在危险因素,为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4~12岁ASDH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 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评估其潜在危险因素,为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4~12岁ASDH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创伤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是基于CT影像上低密度区域及临床体征诊断。回顾与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术后MCI进行初步评价,得出影响MCI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病例67例,32例列入MCI组,非MCI组35例。两组年龄(t=2.016,P=0.048)、体质量(t=2.389,P=0.020)、多发伤(χ^(2)=11.121,P=0.001)、GCS(Z=-4.730,P<0.001)、血肿体积(χ^(2)=12.890,P=0.002)、中线偏移度(mid-line shift,MLS;χ^(2)=12.261,P=0.002)及围手术期休克(χ^(2)=14.41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CS(OR=0.322,P=0.002)、围手术期休克(OR=10.992,P=0.007)、多发伤(OR=6.547,P=0.046)与MLS (OR=46.974,P=0.025)是ASDH患儿发生MCI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围手术期休克、合并多发伤、GCS低评分和MLS大于10 mm是MCI的危险因素。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儿MCI发生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创伤性颅脑损伤 创伤后继发脑 儿童 面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怡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4期52-55,共4页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澳洋医院就诊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0例,根据计算机1∶1随机数列法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在常规治疗上对照组给予替罗...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澳洋医院就诊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0例,根据计算机1∶1随机数列法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在常规治疗上对照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丁苯酞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与氧化应激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治疗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丁苯酞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χ^(2)=4.800,P=0.028)。治疗2周后,2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丙二醛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一氧化氮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丁苯酞组下降/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及白介素-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丁苯酞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90 d, 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丁苯酞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血尿及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调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氧化应激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面积 丁苯酞 替罗非班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对初诊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继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勇 李莉 +1 位作者 陈琳 曾超胜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对初诊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MCI)继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MCI继发脑水肿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对初诊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MCI)继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MCI继发脑水肿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取栓联合去骨瓣减压手术及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并予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45%(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脑水肿体积显著缩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钙结合蛋白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7.27%比12.73%,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治疗初诊急性前循环MCI继发脑水肿,能明显缩小脑水肿体积,改善神经功能,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甘露醇 初诊 急性脑 前循环 面积 脑水肿 神经功能 炎性反应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液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汲建峰 于新江 +2 位作者 张从艳 董景丽 李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14-0117,共4页
探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化完成2022.01~2023.06的治疗试验分组,68例急性心肌梗死者各计入对照组与治疗组,n为60,试验小组样本在试验开展中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常规... 探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化完成2022.01~2023.06的治疗试验分组,68例急性心肌梗死者各计入对照组与治疗组,n为60,试验小组样本在试验开展中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对治疗组样本加用麝香保心丸,比对差异化药物治疗干预对样本心肌梗死面积、血液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心肌梗死面积、生活质量、血清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值相近(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心肌梗死面积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测评数据水平呈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GDF-15、NT-proBNP、CRP、TNF-α、IL-6评数据水平呈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Dd、LVESd、LVEF评数据水平呈现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化治疗干预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76%(4/34)、0.00%(0/34),组间评数据水平呈现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有2例心绞痛、1例再发心肌梗死以及1例脑血管意外。结论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术后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整体效果更为理想,可以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症状、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提高心功能水平、消除炎症,同时也能有效防止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面积 麝香保心丸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所致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研讨
19
作者 颜大钧 张洁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3期138-140,144,共4页
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9年3月—2023年8月收治的82例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1例,参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9年3月—2023年8月收治的82例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1例,参照组采用保守疗法完成疾病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疗法完成疾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44%)低于参照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治疗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参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对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可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颅脑损伤 面积 格拉斯哥昏迷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围手术期HIF-1α、ANGPTL2、SDF-1与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后病情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郭蕊 程慧敏 +1 位作者 史丽君 凌孝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与大面积脑梗死(LHI)去骨瓣减压术后病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医院进行去骨瓣减压术的158例LHI患者,根...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与大面积脑梗死(LHI)去骨瓣减压术后病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医院进行去骨瓣减压术的158例LHI患者,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观察组(71例,>20分)和对照组(87例,5~20分),另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不良组(64例,>2分)和良好组(94例,≤2分)2个亚组。比较两组术前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分析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术前、术后14 d 2个亚组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分析LH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病情转归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结果术前观察组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术前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良好组相比,术后14 d不良组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较高(P<0.05);术后14 d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增加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一预测(P<0.05)。结论血清HIF-1α、ANGPTL2、SDF-1表达上调不仅参与LHI发病,还与患者病情严重性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检测有望成为辅助判断LHI病情、预测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 去骨瓣减压术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