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贮甘蔗梢替代玉米秸秆对湖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娟 于晓青 +4 位作者 马键宇 邓凯平 冯旭 郑健 樊懿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8,共8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索青贮甘蔗梢替代青贮玉米秸秆作为肉羊日粮的可行性,并确定最佳的替代比例。[方法]选取3月龄、体重相近[(20.15±2.18)kg]的健康湖羊公羔4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用青贮甘蔗梢替代0%(对照组)、50%(A组...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索青贮甘蔗梢替代青贮玉米秸秆作为肉羊日粮的可行性,并确定最佳的替代比例。[方法]选取3月龄、体重相近[(20.15±2.18)kg]的健康湖羊公羔4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用青贮甘蔗梢替代0%(对照组)、50%(A组)、75%(B组)、100%(C组)青贮玉米秸秆饲喂,预试期10 d,正试期为60 d。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测定湖羊生产性能,并采集血液样品进行血清生化分析;饲喂试验结束后,从每组不同重复各选择1只湖羊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从每组不同重复再挑选3只湖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养分消化代谢参数。[结果]B组和C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B组和C组氮沉积量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A组、B组和C组的表观消化能和能量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间血液生化指标、肉品质及肉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青贮甘蔗梢替代75%和100%青贮玉米秸秆可以显著提高湖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而且对湖羊血清生化指标、组织器官发育和肉品质无不利影响。[结论]青贮甘蔗梢可替代青贮玉米秸秆饲喂肉羊,且最佳替代比例为75%~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甘蔗 湖羊 生长性能 消化代谢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芒果蓝色切梢象甲成虫形态特征及产卵行为研究
2
作者 柏天琦 易怀锋 +7 位作者 张翠仙 尼章光 王美存 姜艳 陈于福 廖苑君 解德宏 张宏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2-1670,共9页
【目的】明确芒果蓝色切梢象甲成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成虫产卵行为及产卵选择性,为该虫田间识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研究及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录制视频和室内显微观察的方法,描述并记录芒果... 【目的】明确芒果蓝色切梢象甲成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成虫产卵行为及产卵选择性,为该虫田间识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研究及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录制视频和室内显微观察的方法,描述并记录芒果蓝色切梢象甲成虫的形态特征、为害芒果嫩梢的特点,并研究成虫产卵行为及对嫩梢大小的产卵选择性。【结果】芒果蓝色切梢象甲成虫蓝绿色,喙细长,微弯;雄性触角着生于近喙基部1/4处,雌性着生于近喙基部1/5处。雌虫产卵行为由行走、钻切梢孔、钻产卵孔、产卵、再次钻孔、隐藏和离开7种离散的行为类别组成;每种行为类别单次发生的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钻切梢孔33.24 s、钻产卵孔144.92 s、产卵25.25 s、再次钻孔80.30 s及隐藏19.29 s。产卵时,该虫首先用喙在芒果嫩梢上连续钻切梢孔,形成数圈近螺旋形紧密排列的小孔;随后在切梢孔上方连续钻产卵孔,并在喙能达到的产卵孔底部作体积较大的卵室,最终在嫩梢上形成数条连续的近直线型排列的产卵孔。连续钻产卵孔过程中,该虫会随机选择几个产卵孔产卵,通常1个产卵孔产1粒卵,每个嫩梢上产2~8粒卵。当粗细不同的顶梢和侧梢同时存在时,93.33%的雌虫会优先选择在较粗的顶梢上产卵。【结论】芒果蓝色切梢象甲具有复杂的产卵行为,其中包括产卵前有特殊的切梢过程。产卵时雌虫会优先选择在较粗壮的嫩梢上产卵。田间可通过近螺旋形紧密排列的切梢孔和近直线型排列的产卵孔识别该虫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蓝色切象甲 形态特征 产卵行为 产卵选择性 为害特点
下载PDF
地梢瓜果实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3
作者 赵宏宇 黄修梅 +1 位作者 张凤兰 杨忠仁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87,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地梢瓜果实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进行响应面试验,并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地梢瓜果实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66 h、萃取压力49.5 MP... 试验旨在研究地梢瓜果实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进行响应面试验,并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地梢瓜果实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66 h、萃取压力49.5 MPa、萃取温度53℃,此条件下地梢瓜果实总黄酮的提取率达到3.377 mg/g。随着地梢瓜果实总黄酮含量的增加,其还原能力以及对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升高。研究表明,地梢瓜果实总黄酮具有作为抗氧化饲料添加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果实 超临界CO_(2) 响应面法 总黄酮 抗氧化
下载PDF
不同剪梢程度对农桑14号春季经济性状及产叶量构成的影响
4
作者 韩世玉 余文中 +2 位作者 邢丹 何静 韩陈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121-12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剪梢程度对农桑14号春季经济性状和桑叶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农桑14号的春季剪梢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桑树枝条进行1/4、1/3、1/2剪梢处理,调查不同处理的发育历期、止芯芽性状、生长芽性状、枝条长度及桑叶产量表现。... [目的]分析不同剪梢程度对农桑14号春季经济性状和桑叶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农桑14号的春季剪梢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桑树枝条进行1/4、1/3、1/2剪梢处理,调查不同处理的发育历期、止芯芽性状、生长芽性状、枝条长度及桑叶产量表现。[结果]在发育时间上,剪梢1/4、1/3与剪梢1/2的处理从膨芽期到雀口期,发育历期呈增大趋势;在开叶阶段,发育历期呈缩短趋势;到桑叶成熟期,发育历期呈增大趋势。在桑叶产量及其构成上,剪梢1/4处理平均产量2.413 kg/株,其中生长芽叶重2.068 kg/株,占85.70%,止芯芽叶重0.345 kg/株,占14.30%;剪梢1/3处理平均产量3.042 kg/株,其中生长芽叶重2.612 kg/株,占85.86%,止芯芽叶重0.345 kg/株,占11.34%;剪梢1/2处理平均产量2.172 kg/株,其中生长芽叶重1.875 kg/株,占86.33%,止芯芽叶重0.297 kg/株,占13.67%。[结论]采用1/4或1/3剪梢处理,大蚕用叶可提前到4月28日,且桑叶产量高于1/2剪梢处理,对全年多批次养蚕的时间调控和桑叶保障更加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桑14号 程度 春季 经济性状 桑叶产量
下载PDF
我国甘蔗梢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谢彩锋 刘治华 +2 位作者 姚慎刚 赵红葵 唐亮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5-1777,共13页
作为甘蔗糖业的大宗副产物,甘蔗梢叶产量大且营养活性成分丰富,是优质的可再生资源。然而我国甘蔗梢叶综合利用率低,且高附加值产品少,未能充分发挥其优质资源优势。因此,文章结合甘蔗梢叶营养与肥效等特性,概述我国目前主要开发及产业... 作为甘蔗糖业的大宗副产物,甘蔗梢叶产量大且营养活性成分丰富,是优质的可再生资源。然而我国甘蔗梢叶综合利用率低,且高附加值产品少,未能充分发挥其优质资源优势。因此,文章结合甘蔗梢叶营养与肥效等特性,概述我国目前主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的甘蔗梢叶综合利用技术,包括制备反刍动物饲料、作锅炉燃料、粉碎还田或与滤泥混合堆沤还田、制备甘蔗梢叶饮料及提取活性物质等工作原理、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高营养价值饲料仍处于起步阶段,综合利用产值低;锅炉燃料化技术推广应用缺乏关键理论与技术支撑;粉碎还田可能会增加甘蔗病虫鼠害风险;甘蔗梢叶饮料规模化生产缺乏适宜清净方法;活性物质的提取率低等。同时介绍近年新兴的甘蔗梢叶综合利用技术,如作中药材、畜禽养殖发酵床垫料及生产水产动物饲料、制备活性炭及其功能材料等。认为未来我国甘蔗梢叶发展应结合我国糖业主要发展趋势和相关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完善甘蔗梢叶制备发酵蛋白饲料、高腐质化肥料、中药材、活性炭及功能材料、饮料,以及活性物质提取等综合利用技术的关键理论研究并实现技术升级,加快这些技术推广应用;同时强化甘蔗梢叶新的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开发甘蔗梢叶新的应用途径,为早日实现我国甘蔗梢叶高端化利用打下理论基础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综合利用 肥料 饲料 中药材
下载PDF
枸杞卷梢蛾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为害特点研究
6
作者 李锋 刘亚佳 +3 位作者 刘晓丽 张丽萍 马超 刘传敬 《西北园艺》 2024年第6期46-50,F0003,共6页
枸杞卷梢蛾(Phthorimaea sp.)是枸杞的专食性害虫。近年来枸杞卷翘蛾为害日益加重,但目前对枸杞卷梢蛾的研究尚属空白,未见相关报道。根据多年田间观察和积累,介绍了枸杞卷梢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为害特点,对枸杞卷梢蛾的成虫和幼... 枸杞卷梢蛾(Phthorimaea sp.)是枸杞的专食性害虫。近年来枸杞卷翘蛾为害日益加重,但目前对枸杞卷梢蛾的研究尚属空白,未见相关报道。根据多年田间观察和积累,介绍了枸杞卷梢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为害特点,对枸杞卷梢蛾的成虫和幼虫与枸杞刺沟须麦蛾的形态差别进行了描述,初步提出了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卷 形态 生活习性 防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甘蔗梢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秦娜娜 章澳 +5 位作者 邝良德 李丛艳 谢晓红 雷岷 李明晖 郭志强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8-536,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甘蔗梢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40只断奶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添加0(A组)、33%(B组)、66%(C组)、100%(D组)甘蔗梢等比例替代苜蓿...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甘蔗梢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40只断奶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添加0(A组)、33%(B组)、66%(C组)、100%(D组)甘蔗梢等比例替代苜蓿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9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肉兔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甘蔗梢对肉兔平均日采食量和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影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B组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与A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甘蔗梢添加比例的增加,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2)与A组相比,肉兔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甘蔗梢对肉兔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对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甘蔗梢添加比例的增加,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A组相比,肉兔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甘蔗梢对肉兔屠宰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对肉兔背肌和腿肌的肌肉化学组成、肉色、pH 45 min、pH 24 h和滴水损失等肉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甘蔗梢添加比例的增加,肉兔半净膛重、全净膛重显著下降(P<0.05),但是全净膛率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在肉兔饲粮中以33%的甘蔗梢等比例替代苜蓿对肉兔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肉兔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肉品质
下载PDF
不同腌制工艺对木薯嫩梢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金泉 王琴飞 +4 位作者 吴若娜 余厚美 林立铭 宋勇 张振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本研究以木薯嫩梢(Cassava tender shoots,CTS)为对象,利用感官评价法、营养质量指数法(Index of nutritional quality,INQ)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探究了传统泡菜、芽菜、酱菜、橄榄菜、烫泡菜和盐渍菜等... 本研究以木薯嫩梢(Cassava tender shoots,CTS)为对象,利用感官评价法、营养质量指数法(Index of nutritional quality,INQ)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探究了传统泡菜、芽菜、酱菜、橄榄菜、烫泡菜和盐渍菜等制作工艺对CTS腌制菜基本化学和元素组成、抗营养因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以筛选出CTS适合的腌制菜工艺。结果表明:腌制的不同工艺条件显著影响CTS腌制菜品质。其中,CTS芽菜蛋白质含量最高,为35.29 g/100 g;CTS盐渍菜大部分化学组成含量较低;CTS腌制菜所含的矿物质皆不同程度降低,其中CTS芽菜工艺减少最多(Mn、Zn、K和Mg含量分别减少71.91%、70.72%、59.20%和60.84%)。各CTS腌制菜氰化物含量在32.62~82.41 mg/kg;单宁含量较低,含量在1.07~2.33 g单宁酸/100 g;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含量在0.37~1.02 mg/kg。感官评价表明,CTS泡菜具有较好鲜味、质感和品相等,大众认可度高;INQ评价结果显示CTS盐渍菜、CTS泡菜和CTS烫泡菜的营养价值较高;PCA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3.949%,PCA综合得分结果显示,CTS泡菜、CTS橄榄菜和CTS烫泡菜综合分值较高。最后,综合感官评价、INQ评价和PCA分析评价结果,得出CTS腌制的最佳工艺为CTS泡菜制作工艺,其次是CTS烫泡菜和CTS盐渍菜制作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嫩 腌制菜 感官评价 营养质量指数评价 主成分分析评价
下载PDF
秋季剪梢对温室蓝莓芽分化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赫淑华 侯智霞 +4 位作者 王亚晶 秦偲 江颖 张晓涵 李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2,共8页
花芽分化是蓝莓开花结实的基础,秋季剪梢是温室蓝莓栽培管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可有效调节其花芽分化。为探明秋季剪梢对温室蓝莓花芽分化及期间芽中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于秋季对日光温室内5年生北高丛‘M7’蓝莓树体上的健旺直立枝条进... 花芽分化是蓝莓开花结实的基础,秋季剪梢是温室蓝莓栽培管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可有效调节其花芽分化。为探明秋季剪梢对温室蓝莓花芽分化及期间芽中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于秋季对日光温室内5年生北高丛‘M7’蓝莓树体上的健旺直立枝条进行剪梢处理,以未剪梢为对照。在明确2种处理下新梢腋芽花芽分化差异的基础上,分析未剪新梢上、中部腋芽与剪梢后的新梢上部腋芽中赤霉素(gibberellin A_(3),GA_(3))、生长素(indoleacetic acid,IA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玉米素(zeatin,ZT)含量以及IAA/ABA、ABA/ZT的比值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剪梢相比,剪梢处理明显加快了温室蓝莓花芽分化的进程,花芽数量和花芽率分别显著提高4和7倍,花芽直径显著提高78.26%;剪梢处理上部芽中的GA_(3)含量在其成花诱导期较未剪梢显著降低32.74%,而后花器官原基形成时期又持续升高,且显著高于未剪新梢上、中部芽内GA_(3)含量;剪梢处理上部芽内的IAA含量在其成花诱导期显著高于未剪梢中部芽,却显著低于未剪梢上部芽,在其花器官原基形成期显著低于未剪梢中部腋芽。在剪梢后留存新梢的上部腋芽成花诱导过程中,ABA与IAA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ABA/ZT值先大幅升高,且显著高于未剪梢中部芽;而在剪梢上部芽的花器官原基形成过程中,IAA/ABA的值均高于未剪枝中部芽。即秋季剪梢处理通过先大幅降低芽内GA_(3)和ZT的含量、升高IAA含量并提升ABA/ZT的比值来诱导温室蓝莓花芽分化并加快其花芽分化进程,而后通过提高GA_(3)含量、降低IAA含量,并维持较高的IAA/ABA值来促进温室蓝莓花器官原基的发育。以上结果为探讨秋季剪梢对蓝莓花芽分化的作用机理及温室蓝莓花芽分化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日光温室 秋季剪 花芽分化 内源激素
下载PDF
落叶松枯梢病在中国的适生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秀芸 伍文慧 梁英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27-3037,共11页
落叶松枯梢病(Neofusicoccum laricinum)是威胁落叶松人工林的检疫性林木病害。明确当前该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及其在未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影响该病害发生流行的主导环境变量,对落叶松枯梢病的早期预警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落叶松枯梢病(Neofusicoccum laricinum)是威胁落叶松人工林的检疫性林木病害。明确当前该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及其在未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影响该病害发生流行的主导环境变量,对落叶松枯梢病的早期预警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落叶松枯梢病分布数据和环境数据,利用ENMTools、R和刀切法(Jack knife test)筛选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通过MaxEnt、ArcGIS、SDMTools等技术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落叶松枯梢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划分病害适生等级并计算各适生等级面积占比,绘制质心转移轨迹。结果表明:(1)建立的落叶松枯梢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模型具有高精确性和可信度(不同年份和不同气候模式下的AUC值均大于0.9);(2)影响落叶松枯梢病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年平均气温、最暖季度降水量、年降水量和最暖季度平均温度;(3)当前气候模式下落叶松枯梢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面积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8.02%,中高适生区集中分布在中国辽宁东南部、吉林东部、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内蒙古东北部;(4)在三种不同气候条件下(ssp126、ssp245、ssp585),未来落叶松枯梢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面积与现代气候条件相比均有所减少,其质心由东北向华北、西南地区转移。落叶松枯梢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不可逆的生态灾难和经济损失,因此本研究对落叶松枯梢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和分析,研究结果对合理区划落叶松枯梢病潜在入侵风险地、加强重点地区的检疫监测、及时制定有效的防治手段,以及对于发生区的监测和防治与未发生区的早期预警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枯 最大熵模型 潜在适生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茶树嫩梢形态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11
作者 傅童 郑航 +3 位作者 薛向磊 叶云翔 俞国红 葛青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5-1435,共11页
为探明茶树嫩梢芽叶形态分布及采摘部位受力形变规律,进行了嫩梢形态特征参数统计与力学特性试验。首先,以龙井43、中茶108、白叶1号等6类茶树品种为试验对象,分析适采期茶树嫩梢芽叶分布形态特征与采摘农艺要求;其次,对嫩梢进行了物理... 为探明茶树嫩梢芽叶形态分布及采摘部位受力形变规律,进行了嫩梢形态特征参数统计与力学特性试验。首先,以龙井43、中茶108、白叶1号等6类茶树品种为试验对象,分析适采期茶树嫩梢芽叶分布形态特征与采摘农艺要求;其次,对嫩梢进行了物理参数统计,包括各叶片生长基部到嫩梢顶端距离、茶梢茎秆径宽尺寸以及嫩梢含水率等;最后,开展了茶树嫩梢剪切与弯曲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茶树嫩梢叶顶距与各茎秆段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六种茶树样本一、二、三叶位叶顶距分布范围依次为16~22、25~35、40~60 mm。茶梢的一、二、三茎秆段等效直径分别集中在1.2~1.4、1.4~1.6、1.6~2.0 mm范围内,含水率逐渐降低,大致保持在78%~86%。随着由上至下叶位的变化,茎秆的抗弯刚度和剪切应力逐渐增大,不同茶树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但变化趋势相似;茶梢茎秆在受压弯曲试验过程中存在压力突变区间,并以龙井43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嫩梢在下压过程中茎秆采摘部位的力学特征,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茶树嫩梢的物理特征和优化设计茶叶采摘装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参数 力学特性
下载PDF
基于凹槽结构的导管螺旋桨梢部流动研究
12
作者 金志辉 王鹏 +2 位作者 董华超 温志文 丁永乐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6-876,共11页
针对导管螺旋桨的梢部流动,受压气机中“机匣处理”的启发,将矩形凹槽结构应用于导管内壁,用于降低导管螺旋桨梢涡强度和抑制梢涡空化,进而有望改善导管螺旋桨的水动力和空泡性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19A导管和Ka4-70螺旋桨有无... 针对导管螺旋桨的梢部流动,受压气机中“机匣处理”的启发,将矩形凹槽结构应用于导管内壁,用于降低导管螺旋桨梢涡强度和抑制梢涡空化,进而有望改善导管螺旋桨的水动力和空泡性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19A导管和Ka4-70螺旋桨有无凹槽/不同凹槽结构进行非定常数值计算,研究凹槽结构对桨叶叶梢压力、梢涡强度、梢涡结构以及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凹槽结构会明显改变导管螺旋桨梢部流场涡的形成,减弱梢涡强度,提高叶片梢部最小压力,并且对推进性能几乎没有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导管螺旋桨的梢涡控制以及减振降噪提供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螺旋桨 凹槽结构 涡结构 空泡 机匣处理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雄性内生殖器形态与精子超微结构
13
作者 鲁国艳 张梦蝶 +2 位作者 张艳琳 杨斌 李宗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1,共11页
[目的]昆虫生殖是种群维持与繁荣的重要手段,研究云南切梢小蠹雄性生殖系统及其精子结构,对于探究云南切梢小蠹的持续危害规律及其灾变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以云南切梢小蠹新羽化成虫(性未成熟)和蛀干前期成虫(性成熟)... [目的]昆虫生殖是种群维持与繁荣的重要手段,研究云南切梢小蠹雄性生殖系统及其精子结构,对于探究云南切梢小蠹的持续危害规律及其灾变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以云南切梢小蠹新羽化成虫(性未成熟)和蛀干前期成虫(性成熟)为研究对象,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雄性内生殖器形态与精子超微结构。[结果]云南切梢小蠹雄性内生殖器由1对精巢、2对管状附腺、1对多管状腺体、1对储精囊、1对输精管和1根射精管组成,各组成器官在初孵时管壁纤薄,无色透明状;待性成熟后,管壁则明显增厚,精巢和多管状腺体呈橙黄色,而其它部分则为乳白色,储精囊内亦出现大量的精子。每个精子外形为线状,全长170.1±39.1μm,分为头部和尾部两部分。头部似针状,长23.5±3.4μm,包括1个3层的顶体复合体和1个圆柱状的细胞核;尾部细长,由2个大小不等的线粒体衍生物、2个等大的管胞、1个壶嘴状的中心体衍生物和1个典型的9+9+2式轴丝组成,但各细胞器的形态高度分化,不对称,管胞、小线粒体衍生物、管胞、大线粒体衍生物向尾部末端方向则逐渐消失不见。[结论]云南切梢小蠹雄性内生殖器的形态、组成以及精子超微结构与象虫科昆虫类似,特别是3层的顶体复合体、9+9+2式轴丝以及高度分化的尾部细胞器,研究结果不仅可丰富小蠹亚科的昆虫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而且可为深入理解云南切梢小蠹的受精生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生殖 云南切小蠹 精巢 精子结构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头部感器的类型、分布与数量特征
14
作者 张艳琳 鲁国艳 +2 位作者 向宇涛 杨斌 李宗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3,共11页
【目的】探究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头部感器的适应性及其功能,旨在为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取食和运动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比了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触角和口器上感器的类型、分布与数量。【结果】短毛切梢小... 【目的】探究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头部感器的适应性及其功能,旨在为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取食和运动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比了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触角和口器上感器的类型、分布与数量。【结果】短毛切梢小蠹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有咀嚼式口器和头部感觉附肢,包括触角、上唇、上颚、下颚、下颚须、下唇和下唇须等,共15种感器。触角仅由1节组成,分布有锥形感器Ⅰ~Ⅱ型和末梢锥形感器Ⅰ~Ⅳ型。口器附肢上共有12种感器,包括刺形感器Ⅰ~Ⅴ型、毛形感器Ⅰ~Ⅱ型、锥形感器Ⅱ型、指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Ⅱ型、Ⅳ型、Ⅴ型。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的表面光滑无孔,广泛分布于头壳及口器各部分,应为机械感器。锥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的表面具孔,集中分布于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顶端,是典型的化学感器。指形感器特立于下颚须端部,每一侧仅有1个,可能具有感知声音震动的功能。随着幼虫龄数增加,头部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均保持不变,但感器的大小呈指数级增长。【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短毛切梢小蠹头部形态及其感器类型、分布、数量以及不同发育阶段性变化情况。化学感器集中分布于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的顶端处,这一分布模式有助于幼虫在树皮下的坑道内取食和运动。研究还对化学感器的功能进行了详细探讨,将为下一步研究短毛切梢小蠹坑道内的信息感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毛切小蠹 幼虫头部 感受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横坑切梢小蠹幼虫触角与口器化学感器的超微结构
15
作者 鲁国艳 朱海迪 +2 位作者 杨培 杨斌 李宗波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299,共9页
【目的】了解横坑切梢小蠹幼虫触角和口器上化学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横坑切梢小蠹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器。【结果】横坑切梢小蠹幼虫触角仅有1节,着生有2类6种感器,分别为锥... 【目的】了解横坑切梢小蠹幼虫触角和口器上化学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横坑切梢小蠹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器。【结果】横坑切梢小蠹幼虫触角仅有1节,着生有2类6种感器,分别为锥形感器1~2和末梢锥形感器1~4;下颚须和下唇须均为2节,共发现有3类5种感器,包括锥形感器3、指形感器、末梢锥形感器2、4和5。锥形感器1~3表面具多孔,为典型的嗅觉器官;末梢锥形感器顶端具孔,应为味觉感器;指形感器为下颚须特有,每侧仅有1个,光滑、无孔表面可能意味其具有声音感知功能。【结论】横坑切梢小蠹末龄幼虫头部化学感器数量少,分布模式简单,且集中分布在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的端部,研究将为深入理解横坑切梢小蠹幼虫取食及其相关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坑切小蠹 幼虫 触角 口器 化学感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尾梢去除处理对板栗结果枝基部芽激素含量的影响
16
作者 吕梦炀 马亚特 +4 位作者 肖丽静 张海娥 齐永顺 张京政 王东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2-934,共13页
分析尾梢去除处理对基部芽激素含量的影响,可为了解隐芽萌发条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以燕秋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花后第1 d(TA,5月25日)、第21 d(TB,6月14日)和第41 d(TC,7月4日)进行尾梢去除处理,并在每次去除尾梢后第5 d、第10 d、第1... 分析尾梢去除处理对基部芽激素含量的影响,可为了解隐芽萌发条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以燕秋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花后第1 d(TA,5月25日)、第21 d(TB,6月14日)和第41 d(TC,7月4日)进行尾梢去除处理,并在每次去除尾梢后第5 d、第10 d、第15 d、第20 d取1次基部芽。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测定不同处理的板栗结果枝基部芽中的独脚金内酯(SL)含量、赤霉素(GA)含量、生长素(Auxin)含量、细胞分裂素(CTK)含量、脱落酸(ABA)含量及其比值变化。结果表明,对板栗结果枝去除尾梢后均促进了基部芽平均萌发一年生枝条总数;TA处理提高了基部芽平均萌发一年生结果枝占比(16.67%)、一年生枝平均发育枝枝长及结果枝枝粗;TB处理、TC处理后基部芽只萌发出了发育枝。对照基部芽未萌发,仅顶端芽萌发一年生枝,平均为3.0个,其中结果枝占比为20.00%。尾梢去除后SL含量在TA处理下降幅度较大;GA含量在TB处理下降幅度较大;Auxin含量在TA处理下降,TB处理上升幅度较大;CTK含量波动幅度与对照相似,差异不显著;ABA含量在TC处理上升幅度较大,而在TA处理下降。吲哚-3-乙酸(IAA)含量与ABA含量的比值总体下降,其中TC处理下降幅度较大;IAA含量与GA含量的比值在TC处理上升幅度较大,波动较明显;ABA含量与GA含量的比值在TA处理下降,TC处理上升幅度较大。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照基部芽赤霉素含量和脱落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46),而处理基部芽29种激素间相关性主要集中在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之间,其中IA(吲哚-3-丙烯酸)含量与IAA-Ala[N-(3-吲哚乙酰基)-L-丙氨酸]、ICA(吲哚-3-甲酸)、TRA(色胺)、cZROG(顺式-玉米核苷-O-糖苷)、ABA-GE(脱落酸葡萄糖酯)、DHZ7G(双氢玉米素-7-糖苷)、ICAld(吲哚-3-甲醛)、tZOG(反式-玉米素-9-B-葡萄糖苷)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IPR(异戊烯腺嘌呤核苷)含量、tZR(玉米素核苷)含量均与TRA含量、ILA(吲哚-3-乳酸)含量、cZROG(顺式-玉米核苷-O-糖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对板栗进行尾梢去除后会促进基部芽的萌发,同时TA处理会促使基部腋芽萌发结果枝。尾梢去除后整体上降低了GA的含量,低水平的GA含量有助于促进腋芽生长。低水平的ABA含量有助于基部芽萌发结果枝;高水平ABA含量与GA含量的比值会抑制腋芽萌发结果枝。合理区间内的低水平IAA含量,可能会促进板栗基部芽萌发结果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处理 基部芽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激素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对比观察
17
作者 鲁国艳 张梦蝶 +2 位作者 袁会 杨斌 李宗波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6-1017,共12页
为探究和分析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 Kirkendall&Faccoli幼虫3个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差别及其功能作用,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前方... 为探究和分析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 Kirkendall&Faccoli幼虫3个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差别及其功能作用,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前方有1对1节的触角,着生有锥形感器1和末梢锥形感器1~4,且每种感器在每根触角上的数量仅有1~3个;口器分为上唇、上颚、下颚和下唇4部分,共有5类12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1~2、刺形感器1~5、锥形感器2、指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2、4、5,每种感器的数量有4~406个不等。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表面光滑、无孔,位于口器的各个部位,为机械感器;锥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表面具孔,集中分布于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端部,应为化学感器;指形感器为下颚须和下唇须特有,每侧仅有1个,可能对声音震动有感知能力。随着幼虫龄数的增加,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头部各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保持稳定,但各感器的大小呈指数级增加。研究结果将为理解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取食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小蠹 幼虫 触角 口器 感觉器官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混合比例和纤维素酶对甘蔗梢、玉米秆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黎梅杰 蒋金娟 +2 位作者 罗富成 尹亚敏 韩博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12-117,共6页
研究旨在充分利用南方热区的甘蔗梢和冬玉米秆资源,以甘蔗梢和冬玉米秆为原料,按不同鲜重比例(10∶0、5∶5、3∶7)进行混合青贮,并分别添加0、300、600、900 mg/kg纤维素酶,60 d后测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结果显示:随着玉米... 研究旨在充分利用南方热区的甘蔗梢和冬玉米秆资源,以甘蔗梢和冬玉米秆为原料,按不同鲜重比例(10∶0、5∶5、3∶7)进行混合青贮,并分别添加0、300、600、900 mg/kg纤维素酶,60 d后测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结果显示:随着玉米秆添加比例的提高,青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总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丙酸的含量呈递减趋势,在甘蔗梢∶玉米秆比例为3∶7时最低;干物质、乳酸、粗蛋白、可溶性糖、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及饲用价值呈递增趋势,混合比例为3∶7时最高。随着纤维素酶添加量的增加,青贮饲料的氨态氮/总氮、丙酸、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粗蛋白、可溶性糖、粗脂肪、乳酸的含量及饲用价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各指标均在纤维素酶添加量为600 mg/kg时达到最佳。研究表明,甘蔗梢与玉米秆以3∶7的比例混合并添加600 mg/kg纤维素酶时,混合青贮饲料的青贮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玉米秆 混合青贮 纤维素酶 青贮品质
下载PDF
春梢结果母枝对“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钟文奇 黄丽红 +5 位作者 伍梦婷 杨成 陈双双 贾东峰 黄春辉 陶俊杰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7,156,共9页
为完善黄肉型中华猕猴桃新品种“奉黄1号”冬季修剪技术,为该品种标准化修剪与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设置4组不同占比的春梢结果母枝试验,比较春梢结果母枝不同占比下“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产量和品质差异,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 为完善黄肉型中华猕猴桃新品种“奉黄1号”冬季修剪技术,为该品种标准化修剪与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设置4组不同占比的春梢结果母枝试验,比较春梢结果母枝不同占比下“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产量和品质差异,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探究适宜该品种的春梢结果母枝占比。结果表明,春梢结果母枝不同占比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内在品质存在差异,随着春梢结果母枝占比的提高,果实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抗坏血酸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等大多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春梢结果母枝占比80%时果实内在品质最高;果实外在品质差异不显著。整体上随着结果母枝中春梢占比的提高,果实单株产量呈现升高趋势,纵径和果形指数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以春梢结果母枝占比80%时最高,大果率、中果率、小果率、横径等则不呈现规律性变化。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春梢结果母枝占比80%时,“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综合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黄1号”猕猴桃 结果母枝 果实品质 产量
下载PDF
环割油茶树春梢性状与根叶养分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谢双岭 江春艳 +6 位作者 刘洲莹 王毓曼 程离 任志华 张运煜 陈晓 胡冬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3-190,共8页
为了研究环割对油茶春梢萌发期营养生长及养分调控的影响及养分与春梢生长特性的关系,以7年生无性系油茶为材料,进行360°环割、180°环割和不环割3种不同环割量试验,于环割口愈合前后分别测定叶、根有机及无机养分,调查春梢叶... 为了研究环割对油茶春梢萌发期营养生长及养分调控的影响及养分与春梢生长特性的关系,以7年生无性系油茶为材料,进行360°环割、180°环割和不环割3种不同环割量试验,于环割口愈合前后分别测定叶、根有机及无机养分,调查春梢叶片表型、新梢长度及粗度等性状特性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阐明油茶春梢生长与养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60°环割抑制了春梢生长,使单叶面积、新梢长度和粗度分别降低了9.47%、24.12%和20.55%,而180°环割对春梢生长影响不明显;(2)环割口愈合前,环割对油茶叶片氮的积累有抑制作用,对叶片磷、钾含量及根系氮、磷、钾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环割口愈合后,环割对根、叶磷的积累影响不明显,但对氮、钾积累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仍然存在;(3)360°环割能明显促进油茶春梢叶片对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抑制春季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向根系运输;(4)油茶冬、春季叶片中氮、磷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春梢生长,冬、春季根中氮、磷、钾养分含量高则始终不利于春梢生长,而春梢生长差会进一步影响根系有机营养的积累。可见环割促进了油茶叶片对磷、钾的积累,抑制了叶片对氮的积累,减弱了叶片的生长,同时影响了春季叶片同化物向根系运输,使360°环割下春梢营养生长受到抑制,而180°环割后叶片有机营养向根系运输,春梢营养生长未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割 养分 油茶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