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0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小食心虫对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评估及其交互抗性
1
作者 张蕊 张东霞 +4 位作者 朱兴秋 郑卫锋 李娅 郭艳琼 庾琴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5-532,共8页
【目的】明确阿维菌素致死中浓度(LC50)连续处理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的抗性风险及其交互抗性。【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果法测定阿维菌素对梨小食心虫田间种群(F)初孵幼虫的LC50值;以F种群为基础,建立梨小食心虫对阿... 【目的】明确阿维菌素致死中浓度(LC50)连续处理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的抗性风险及其交互抗性。【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果法测定阿维菌素对梨小食心虫田间种群(F)初孵幼虫的LC50值;以F种群为基础,建立梨小食心虫对阿维菌素相对敏感品系(SS)、F种群连续6代接触LC50浓度阿维菌素的田间抗性品系(FR)和6代未接触阿维菌素的田间对照品系(FS),测定阿维菌素对不同品系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毒力,计算其抗性水平;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对不同品系的毒力,分析不同品系与其交互抗性。【结果】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倍数为4.608倍,敏感性降低;阿维菌素致死中浓度汰选2代后,梨小食心虫对阿维菌素抗性为低水平,汰选4代后升至中等水平,6代后升至20.304倍;未接触阿维菌素的梨小食心虫从第4代降为敏感,第6代时敏感性进一步恢复。抗性品系抗性现实遗传力h2=0.186,在致死率50%~90%选择压力下,梨小食心虫对阿维菌素抗性增加10倍,预计需汰选4~9代。汰选6代品系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倍数为8.487倍,有交互抗性;对吡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无交互抗性。对照品系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均无交互抗性。【结论】梨小食心虫对阿维菌素存在快速产生抗性的风险,中抗品系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有交互抗性,低敏感品系与3种药剂均无交互抗性。田间使用阿维菌素时可通过间隔用药或与无交互抗性药剂轮换使用来减缓抗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阿维菌素 初孵幼虫 抗性风险评估 交互抗性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卵黄原蛋白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霍楠 胡军 +5 位作者 孙江 吕品 王苑馨 杨军 罗进仓 贾栋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为明确重要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基因功能及其生殖调控机制,为GmVg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克隆鉴定了梨小食心虫卵黄原蛋白基因(GmVg)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RT-PCR分析GmV... 为明确重要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基因功能及其生殖调控机制,为GmVg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克隆鉴定了梨小食心虫卵黄原蛋白基因(GmVg)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RT-PCR分析GmVg在梨小食心虫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性别和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GmVg基因全长5 573 bp,开放阅读框(ORF)5 364 bp,编码1 787个氨基酸,信号肽长度为15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_(9041)H_(14090)N_(2544)O_(2743)S_(57);氨基酸组成中丙氨酸(Ala)、谷氨酸(Gln)和丝氨酸(Ser)占比最大,分别为8.2%、7.9%和7.8%,酸性残基的数量(Asp+Glu)为187个,碱性残基的数量(Arg+Lys)为204个,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04.1 ku和8.79,具有Vitellogenin-N、DUF1943和VWD共3个典型保守结构域。GmVg成虫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幼虫和蛹期,且羽化后24 h时达到峰值。GmVg的表达具有性别特异性,在雄虫中表达量极低。GmVg在雌成虫头部、卵巢和脂肪体中的表达呈现组织特异性,其中脂肪体显著高表达,分别是头部和卵巢表达量的21.49倍和16.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卵黄原蛋白 基因克隆 发育时期表达 组织表达
下载PDF
我国防治梨小食心虫用农药登记现状
3
作者 郭培 李敏 +2 位作者 高明旭 郭江龙 马爱红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3期7-12,共6页
以“中国农药信息网”和“中国农药一点通”汇总的数据为基础,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防治梨小食心虫用农药登记情况,从产品数量、有效成分、剂型、毒性等方面展开了讨论。结果显示,用于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农药在登记上存在用药短缺、复配农... 以“中国农药信息网”和“中国农药一点通”汇总的数据为基础,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防治梨小食心虫用农药登记情况,从产品数量、有效成分、剂型、毒性等方面展开了讨论。结果显示,用于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农药在登记上存在用药短缺、复配农药和生物农药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剂型老化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我国安全高效防治梨小食心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农药登记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5种农药对梨小食心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4
作者 魏杨 陈国祥 +2 位作者 阿地力·沙塔尔 买买托合提·吐孙 田光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5-671,共7页
【目的】筛选出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强防效的农药。【方法】采用生测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5种农药对梨小食心虫的室内毒力和评价田间药效。【结果】5%甲维盐·虱螨脲对梨小食心虫的3龄幼虫的毒力最高,其LC 50值为4.12 mg/L,其次为10%... 【目的】筛选出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强防效的农药。【方法】采用生测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5种农药对梨小食心虫的室内毒力和评价田间药效。【结果】5%甲维盐·虱螨脲对梨小食心虫的3龄幼虫的毒力最高,其LC 50值为4.12 mg/L,其次为10%高效氯氟氰菊酯、14%氯虫·高氯氟和10%氯虫苯甲酰胺,LC 50值分别为8.23、15.14和16.07 mg/L;25%甲维·灭幼脲毒力最低,LC 50值为40.65 mg/L;10%氯虫苯甲酰胺1000倍稀释液和5%甲维盐·虱螨脲2000倍稀释液对幼虫毒杀效果最好,处理24 h后,对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达到85%以上,72 h时达到100%。10%氯虫苯甲酰胺和5%甲维盐·虱螨脲的速效性最好,田间施药1 d后,防效能达到60%以上。施药后5 d,防效分别为87.72%和82.46%,显著高于其他农药。【结论】10%氯虫苯甲酰胺和5%甲维盐·虱螨脲对和田县桃树栽植区梨小食心虫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室内毒力测定 田间药效评价
下载PDF
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地理种群间快速耐热性差异
5
作者 陈明叶 刘建泽 +1 位作者 赵久佳 刘玉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目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与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是世界性果树害虫,气候变暖对其各自地理种群的发生与危害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明确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成虫地理种群间快速耐热性及其可塑性差异,以期为其... 【目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与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是世界性果树害虫,气候变暖对其各自地理种群的发生与危害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明确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成虫地理种群间快速耐热性及其可塑性差异,以期为其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基底条件(未经预处理)下与经过35℃预处理2 h的热锻炼条件下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成虫在恒温42.5℃下的击倒时间(knockdown time, KDT)与临界高温(critical thermal maximum, CTMax),系统比较了桃小食心虫吉林种群、郑州种群和实验室种群及梨小食心虫吉林种群、郑州种群、南昌种群和实验室种群等不同地理种群成虫的快速耐热性及其可塑性异同。【结果】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各地理种群成虫的KDT变化较为一致,两种食心虫各种群间与性别间的KDT均无显著差异,而热锻炼使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的KDT分别显著提高14.63和55.12 s,种群、性别和锻炼3个因子间两两交互或三者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各自地理种群的成虫对CTMax反应差异较大,桃小食心虫成虫种群间CTMax差异显著,高低依次为吉林种群[(38.57±1.61)℃]、郑州种群[(37.60±1.32)℃]和实验室种群[(37.24±1.46)℃],锻炼对桃小食心虫成虫CTMax的影响显著,且与种群存在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热锻炼使吉林和郑州种群的CTMax分别显著提高了2.05和1.34℃,而室内种群基底CTMax与热锻炼后无显著差异。梨小食心虫成虫种群间CTMax差异显著,从高到低依次为南昌种群[(39.20±1.81)℃]、吉林种群[(38.63±1.42)℃]、郑州种群[(38.27±1.32)℃]和实验室种群[(38.15±1.51)℃],热锻炼对梨小食心虫成虫CTMax的影响显著,且与种群存在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热锻炼仅显著提高了郑州种群的CTMax [基底:(38.18±1.34)℃;热锻炼后:(39.17±0.60)℃],而对吉林种群、南昌种群和实验室种群的CTMax均无显著提高。性别因子、及其与种群或热锻炼的交互作用以及这3个因子三者交互作用分别对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成虫CTMax影响均不显著。【结论】与中部种群相比,桃小食心虫北方种群快速耐热性较强;而梨小食心虫南部、中部、北部种群间,南方种群快速耐热性较强;实验驯化均会降低两种食心虫的快速耐热性;锻炼会分别提高两种食心虫的快速耐热性,但不同种群间耐热可塑性不一致,上述结论可能由于物种间的热适应进化机制不同及地理种群间生存环境差异所致。厘清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地理种群间快速耐热性及其可塑性的异同,对气候变暖条件下昆虫热适应研究与果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食心虫 梨小食心虫 地理种群 耐热性 耐热可塑性 击倒时间 临界高温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在桃树和核桃间转移规律初步研究
6
作者 魏杨 陈国祥 +2 位作者 李佩璇 阿地力•沙塔尔 图尔迪麦麦提•努尔麦麦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0-285,共6页
为了掌握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在新疆和田县桃园和核桃园间的转移为害和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以期确定核桃园内梨小食心虫的最佳防治时间,同时在桃园和核桃园设立监测点,通过对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核桃园间的发生动态监测以及在核... 为了掌握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在新疆和田县桃园和核桃园间的转移为害和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以期确定核桃园内梨小食心虫的最佳防治时间,同时在桃园和核桃园设立监测点,通过对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核桃园间的发生动态监测以及在核桃园内产卵情况和蛀果率调查,明确了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核桃园间的转移规律。研究发现梨小食心虫在和田县桃园1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于3月下旬开始出现,各代高峰期分别在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上旬,以第1代和第2代发生为害严重,具有世代重叠现象。梨小食心虫在核桃园1年发生2代,成虫产卵于核桃果实和叶片,主要以幼虫为害果实。于6月下旬开始从桃园向核桃园转移,8月下旬又从核桃园转移至桃园,具有明显的寄主转移规律。7月初为核桃园内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发生动态 寄主转移 核桃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7
作者 覃建国 牛玉玲 《农村科技》 2024年第2期38-40,共3页
为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大面积发生与危害,维护特克斯县林果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梨小食心虫在特克斯县发生危害情况,总结梨小食心虫危害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提出在成虫期采取化学药剂喷雾、性诱剂诱杀、糖醋液诱杀,幼虫期采取化学... 为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大面积发生与危害,维护特克斯县林果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梨小食心虫在特克斯县发生危害情况,总结梨小食心虫危害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提出在成虫期采取化学药剂喷雾、性诱剂诱杀、糖醋液诱杀,幼虫期采取化学药剂喷雾等综合防治措施,为生产中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大面积发生和危害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桃树梨小食心虫防效研究
8
作者 王秀芬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4期5-7,共3页
为筛选出适防桃树梨小食心虫药剂,本研究选择8种药剂,以清水为对照,设计9个处理,分别进行蛀梢和蛀果防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梨小食心虫蛀梢(果)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16%阿维·茚虫威SC处理对蛀梢、蛀果防效最佳,... 为筛选出适防桃树梨小食心虫药剂,本研究选择8种药剂,以清水为对照,设计9个处理,分别进行蛀梢和蛀果防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梨小食心虫蛀梢(果)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16%阿维·茚虫威SC处理对蛀梢、蛀果防效最佳,防效分别为84.62%和88.89%;10%甲维·茚虫威SC处理对蛀梢(果)防效次之,对蛀梢、蛀果防效分别为81.53%和83.33%。16%阿维·茚虫威SC与10%甲维·茚虫威SC两种药剂防效具有显著差异性,但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可以作为首选药剂推荐使用。10%四氯虫酰胺SC处理对蛀梢、蛀果防效分别为75.38%和72.22%,防效略低于16%阿维·茚虫威SC和10%甲维·茚虫威SC处理,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可以作为备选药剂推荐使用。20%灭幼脲SC和2.5%联苯菊酯EW处理对蛀梢防效分别为56.92%、50.76%,对蛀果防效分别为50.00%、44.44%,防效较低,不建议在生产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梨小食心虫 校正防效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9
作者 王洁 《农村科技》 2024年第1期29-31,共3页
梨小食心虫是果园中重要害虫之一,不仅造成新梢折断,影响果树生长,而且危害果实,造成落果、烂果,降低果品品质,严重影响产量。为实现果园增产增收,必须做好梨小食心虫防治工作。本文从实践中总结梨小食心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 梨小食心虫是果园中重要害虫之一,不仅造成新梢折断,影响果树生长,而且危害果实,造成落果、烂果,降低果品品质,严重影响产量。为实现果园增产增收,必须做好梨小食心虫防治工作。本文从实践中总结梨小食心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实用防治技术,以控制越冬代及第一、第二代虫口基数,可达到较好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分析
10
作者 刘巍巍 《果农之友》 2024年第5期4-6,共3页
近年来梨小食心虫蛀梢的危害已成为樱桃树栽培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在樱桃园进行试验,评价梨小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蛀梢的防治效果,并探索该技术在果园中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信息素迷向技术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性信息素防控梨小食心虫的田间防效及效益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晓平 陈启亮 +3 位作者 张靖国 范净 杜威 胡红菊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5-179,共5页
为明确性信息素在南方梨园中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应用效果,采用悬挂迷向丝和涂抹迷向膏剂在田间开展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和效益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悬挂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涂抹迷向膏剂和对照处理,悬挂迷向丝处理后梨... 为明确性信息素在南方梨园中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应用效果,采用悬挂迷向丝和涂抹迷向膏剂在田间开展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和效益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悬挂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涂抹迷向膏剂和对照处理,悬挂迷向丝处理后梨小食心虫的全年迷向率和蛀果率分别为71.52%和5.5%;涂抹迷向膏剂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不显著。悬挂迷向丝的不同密度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规律影响不明显,但随着悬挂密度的增加,蛀果率降低。梨小食心虫农药防治成本及效益评估结果显示,以每667 m~2悬挂迷向丝50根收益最高,减少梨果损失金额883元,每年减少3次化学农药的使用。本文明晰了性信息素处理下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筛选出经济有效的性信息素使用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为梨小食心虫生物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迷向丝 迷向膏剂 迷向率
下载PDF
性信息素迷向干预下不同药剂防治梨园梨小食心虫效果研究
12
作者 徐伟东 陆强 +2 位作者 朱晨辉 贾怀志 沈小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913-916,共4页
为明确梨园使用性信息素迷向丝条件下,不同杀虫剂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差异。我们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捕捉梨小食心虫以监测其虫量变化动态,指导药剂防治适期,调查迷向率和蛀果率,确定不同杀虫剂对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差异。结果... 为明确梨园使用性信息素迷向丝条件下,不同杀虫剂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差异。我们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捕捉梨小食心虫以监测其虫量变化动态,指导药剂防治适期,调查迷向率和蛀果率,确定不同杀虫剂对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迷向丝和杀虫剂联合使用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单一使用迷向丝的防效,迷向丝+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4000倍二次施药和迷向丝+9%甲维·茚虫威2000倍二次施药处理的迷向率分别达到96.9%、98.4%,蛀果率防效分别为92.3%、92.1%,均显著优于单一迷向丝、迷向丝+10%高效氯氟氰菊酯3000倍二次施药及迷向丝+31%甲维·灭幼脲1500倍二次施药处理。因此,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4000倍和9%甲维·茚虫威2000倍结合迷向丝的使用可高效防治嘉兴梨园梨小食心虫,可为当地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信息素迷向丝 杀虫剂 梨小食心虫 防效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天敌资源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雪丽 何莉梅 +1 位作者 孙小旭 张金勇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5,共6页
梨小食心虫是一种以危害苹果、桃、梨、杏等蔷薇科果树为主的害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果树种植区。在我国,除西藏自治区外各地均有发生,严重影响水果产业的发展。果实套袋、性信息素诱杀及化学防治是生产上常用的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方法,但... 梨小食心虫是一种以危害苹果、桃、梨、杏等蔷薇科果树为主的害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果树种植区。在我国,除西藏自治区外各地均有发生,严重影响水果产业的发展。果实套袋、性信息素诱杀及化学防治是生产上常用的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方法,但各有不足之处。随着可持续现代农业发展与绿色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天敌昆虫应用被认为是具有开发潜力的可持续控制梨小食心虫的一种替代或补充策略。综述了国内外梨小食心虫天敌资源的研究进展以及影响天敌防治效果的因素,旨在为梨小食心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梨小食心虫 天敌 寄生蜂 果树害虫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梨小食心虫产卵选择性的影响
14
作者 杨小凡 焦洄锬 +5 位作者 李旭昭 路子云 冉红凡 马爱红 魏国树 李建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8-924,共7页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常发性害虫。本研究旨在探明光照强度在梨小食心虫产卵选择中的作用,进一步揭示梨小食心虫的微光视觉能力。【方法】在春、夏和秋季分别调查梨小食心虫在桃树树冠向阳面和背阴面...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常发性害虫。本研究旨在探明光照强度在梨小食心虫产卵选择中的作用,进一步揭示梨小食心虫的微光视觉能力。【方法】在春、夏和秋季分别调查梨小食心虫在桃树树冠向阳面和背阴面等部位的产卵量,测定日落时向阳面和背阴面的光照强度差异;室内利用光暗双向选择行为试验测定梨小食心虫成虫对光照强度的产卵选择行为反应。【结果】春、夏和秋季梨小食心虫成虫均偏好在光照强度显著较高的桃树树冠向阳面叶片上产卵,总产卵量分别为背阴面的4.24,9.30和5.82倍。在光暗双向选择中,10000,100,1和0.01 lx及自然光照条件下,梨小食心虫成虫对光照的产卵选择性均显著高于对黑暗,产卵选择率分别为87.48%,83.68%,82.92%,80.08%和84.84%。通过比较梨小食心虫对强光和弱光的产卵选择性发现,光照对比度(强光/弱光)为10和2时,10000,100,1和0.01 lx及自然光照条件下,雌成虫均对强光照表现出显著的产卵选择性,且随光照强度降低产卵选择性无明显减弱,产卵选择率均高达75%以上。【结论】光照强度可以影响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选择性,雌成虫对强光照表现出明显的产卵偏好性,即使在微光条件下依然可以准确辨别出光照强度差异,展现出良好的微光视觉能力,为开发基于视觉行为调控的新型物理诱捕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产卵选择 光照 向阳面 背阴面 微光视觉
下载PDF
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控果园梨小食心虫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宝生 胡瑞瑞 +3 位作者 白鹏华 谷希树 王大晶 吴海洋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56-60,共5页
为推广示范梨、桃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于2017—2019年,在天津市蓟州区等区域的桃园、梨园设立性迷向丝示范园空白对照园,开展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通过性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桃园保梢效... 为推广示范梨、桃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于2017—2019年,在天津市蓟州区等区域的桃园、梨园设立性迷向丝示范园空白对照园,开展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通过性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桃园保梢效果和蛀果防效3项指标,综合评价此项技术对桃园、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桃园、梨园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可达91.42%~99.78%;对桃园5—9月保梢效果可达95.87%~97.99%;对梨园、桃园梨小食心虫的蛀果防效可达86.81%~91.80%,与化学防治园相比,保梢防效增加22.32%~53.59%。综上,本项研究结果证明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果园梨小食心虫结果可靠,是当前果园梨小食心虫省工、省力的主要生物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性信息素 迷向率 蛀果防效 技术示范
下载PDF
E8, E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
16
作者 朱梦雅 相会明 +3 位作者 李先伟 吴东升 吴宏坚 马瑞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0-566,共7页
本文旨在明确不同剂量的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性信息素主成分E8,E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为梨小食心虫的监测及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通过田间诱捕试验和触角电位技术,探究了不同剂量的E8,E10-12:OH和梨小食心虫性信... 本文旨在明确不同剂量的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性信息素主成分E8,E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为梨小食心虫的监测及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通过田间诱捕试验和触角电位技术,探究了不同剂量的E8,E10-12:OH和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混配对梨小食心虫雄虫田间诱集效果及触角电位反应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种剂量E8,E10-12:OH均对梨小食心虫有引诱活性,但各剂量间诱集效果差异不显著;5种剂量E8,E10-12:OH与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混配处理的田间诱集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其中20μg E8,E10-12:OH与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混配的诱捕量是对照的2.86倍;梨小食心虫雄虫对E8,E10-12:OH和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均随剂量增大而增强。E8,E10-12:OH可作为梨小食心虫引诱剂或性信息素的增效剂,提升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精准其种群发生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8 E10-12:OH 梨小食心虫 增效作用 性信息素 苹果蠹蛾
下载PDF
基于Keras-YOLOv 3网络的梨小食心虫检测及计数方法研究
17
作者 吴文蔚 王永鑫 +6 位作者 王甜利 李川 贾彬良 刘景凯 郭艳琼 马瑞燕 赵志国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梨小食心虫是世界性的果树害虫之一,世代重叠率高,其幼虫危害最为严重,因其有钻蛀性不易被发现和防治,需要确定成虫的为害动态再根据测报理论指导Ⅰ龄害虫的防治。目前,梨小食心虫害虫的监测主要是通过水盆法诱集并人工对成虫进... [目的]梨小食心虫是世界性的果树害虫之一,世代重叠率高,其幼虫危害最为严重,因其有钻蛀性不易被发现和防治,需要确定成虫的为害动态再根据测报理论指导Ⅰ龄害虫的防治。目前,梨小食心虫害虫的监测主要是通过水盆法诱集并人工对成虫进行计数,但是,人工计数调查后推测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不能及时获取种群信息并进行防控,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探索精准、快速监测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变化的智能化技术,为其有效防控,实现果品高产优产提供新思路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本文采用Keras‒YOLOv3目标检测法识别梨小食心虫并计数,将已采集的梨小食心虫图像经过Keras中数据增强功能进行模型输入等处理,提高梨小食心虫图像辨识、定位和计数的精准度和效率。[结果]自然条件下,Keras‒YOLOv3网络模型对梨小食心虫的检测速度为每张0.042 s,检测平均精度mAP值为88.2%,计数精确率为94.5%,较传统YOLOv3模型依次分别提高了10.6%、7.1%、12.0%。在多种害虫并发时,本模型训练的网络环境复杂度欠缺且害虫种类少,梨小食心虫检测的平均精度mAP降至79.98%,计数准确率降至83%。[结论]该网络模型可以方便快捷地检测梨小食心虫以及计数,为梨小食心虫害虫种群监测防治智能化提供了新思路,扩大了计算机视觉中的目标检测模型的适用范围,实现了田间小型昆虫的检测识别,为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YOLOv3 目标检测 计数 害虫防治智能化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18
作者 韩慧 庞钦玮 +4 位作者 刘晓庆 梁宝莲 高玲玲 马瑞燕 郭艳琼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0-458,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在不同发育阶段、成虫不同组织以及不同浓度的3种杀虫剂处理后成虫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后续对梨小食心虫目的基因表达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梨小食心虫转录组数据筛选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在不同发育阶段、成虫不同组织以及不同浓度的3种杀虫剂处理后成虫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后续对梨小食心虫目的基因表达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梨小食心虫转录组数据筛选10个候选内参基因(β-actin,18S rRNA,β-tubulin,EF-1α,RPL13,RPL32,RSPL40,UBC7,α-tubulin和RPS20);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候选内参基因在梨小食心虫不同发育阶段(卵、1-5龄幼虫、蛹和成虫)、成虫不同组织(头、前肠、中肠、后肠、脂肪体、马氏管、精巢和卵巢)以及不同浓度的3种杀虫剂(阿维菌素:19.819,72.897和179.663μg/mL;吡虫啉:17.638,163.323和762.986μg/mL以及高效氯氟氰菊酯:33.791,96.123和198.282μg/mL)通过玻璃管药膜法处理后成虫中的表达量;利用geNorm,NormFinder,ΔCt,BestKeeper和RefFinder对10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选择梨小食心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354A 32进行验证。【结果】结合qRT-PCR结果和软件评价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不同发育阶段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β-tubulin,18S rRNA,EF-1α,RPL13,β-actin,RPS20,UBC7,RPL32,α-tubulin和RSPL40;成虫不同组织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UBC7,β-tubulin,β-actin,18S rRNA,RSPL40,EF-1α,RPS20,RPL13,RPL32和α-tubulin;不同浓度阿维菌素、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成虫中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RPS20,RPL13,β-tubulin,β-actin,RPL32,RSPL40,EF-1α,UBC7,α-tubulin和18S rRNA。用所获得的内参基因组合对CYP354 A2表达特性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用β-tubulin,18S rRNA和EF-1α组合作为内参基因时CYP354 A2在高龄幼虫及成虫中表达量较高,用UBC7,β-tubulin和β-actin组合作为内参基因时在成虫精巢和卵巢中有较高表达,且用RPS20,RPL13和β-tubulin组合作为内参基因时不同浓度杀虫剂处理后仅有19.819μg/mL阿维菌素处理时CYP354 A2表达量高于对照,其余浓度杀虫剂处理时CYP354 A2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结论】梨小食心虫不同发育阶段目的基因表达的研究推荐使用β-tubulin,18S rRNA和EF-1α组合作为内参基因;梨小食心虫成虫不同组织目的基因表达的研究推荐使用UBC7,β-tubulin和β-actin组合作为内参基因;不同浓度阿维菌素、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梨小食心虫成虫后目的基因表达的研究推荐使用RPS20,RPL13和β-tubulin组合作为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内参基因 基因筛选 QRT-PCR 表达稳定性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GmolNPC2的基因克隆、表达谱及配体结合特征
19
作者 李春沁 张钰析 +4 位作者 徐世才 李伯辽 陈秀琳 罗坤 李广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0-884,共1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深入研究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尼曼-匹克C2型蛋白(Niemann-Pick type C2 protein,NPC2)GmolNPC2的嗅觉感受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梨小食心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扩增GmolNPC 2的cDNA全长序...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深入研究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尼曼-匹克C2型蛋白(Niemann-Pick type C2 protein,NPC2)GmolNPC2的嗅觉感受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梨小食心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扩增GmolNPC 2的cDNA全长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3D结构模型预测;利用RT-qPCR检测GmolNPC 2在梨小食心虫不同发育阶段(卵、1-5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3日龄雌雄成虫不同组织(触角、去除触角的头、胸、腹、足和翅)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重组GmolNPC2蛋白对包括6种性信息素和38种寄主植物挥发化合物在内的44种气味配体的抑制常数K i值,分析结合能力;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实验计算GmolNPC2与不同气味配体的结合能,预测蛋白和配体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结果】获得梨小食心虫GmolNPC 2(GenBanK登录号:OQ054801)的cDNA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ORF)长438 bp,编码145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GmolNPC2具有昆虫NPC2典型的结构特征;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已知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的NPC2s聚类至2个分枝,GmolNPC2与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和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等的NPC2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高并聚类至同一分枝。RT-qPCR检测结果表明,GmolNPC 2在梨小食心虫雄成虫和卵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的;GmolNPC 2在3日龄雌雄成虫翅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触角中的次之,在胸、腹和足中的最低。重组蛋白GmolNPC2的结合谱较窄,仅能够结合44种气味配体中的17种,对其中的乙酸-顺-8-十二碳烯酯、苯甲醇和乙酸-顺-3-己烯酯表现出强烈的结合能力,K i值分别为(4.117±0.046),(4.845±0.079)和(3.979±0.167)μmol/L。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GmolNPC2与不同气味配体之间的结合能存在差异,与上述荧光结合实验的结果较一致。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和氢键在GmolNPC2结合不同气味配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GmolNPC2具有昆虫NPC2家族的保守结构,在卵和成虫以及成虫翅和触角中的表达量较高,推测其参与梨小食心虫的多种生理过程。重组蛋白GmolNPC2能够选择性地结合性信息素和寄主植物挥发化合物,表明GmolNPC2参与对挥发性信息物质的识别和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尼曼-匹克C2型蛋白 嗅觉 化学感受 寄主植物挥发物
下载PDF
杀虫剂处理的梨小食心虫转录组测序分析及差异表达解毒酶基因筛选
20
作者 刘晓庆 庞钦玮 +3 位作者 冀佳悦 杨春 高玲玲 郭艳琼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1233-1244,共12页
试验采用药膜法测定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对梨小食心虫的室内毒性,旨在挖掘与杀虫剂解毒代谢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梨小食心虫解毒代谢机制奠定基础。根据生物测定结果,分别将3种杀虫剂原药用丙酮稀释至LC_(10)、LC_(30)、L... 试验采用药膜法测定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对梨小食心虫的室内毒性,旨在挖掘与杀虫剂解毒代谢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梨小食心虫解毒代谢机制奠定基础。根据生物测定结果,分别将3种杀虫剂原药用丙酮稀释至LC_(10)、LC_(30)、LC_(50)浓度,并将健康成虫放入带有杀虫剂薄膜的玻璃瓶24 h,收集存活的成虫,-80℃保存备用。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的非重复序列基因(Unigene),使用NCBI比对工具BLAST分别与NR、NT、SWISS-PROT、Pfam、GO、KOG、KEGG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相应的注释信息;进一步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差异表达的解毒酶基因。结果表明,从转录组中共获得101873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1992 bp,在NR、NT、SWISS-PROT、Pfam、KEGG、KOG、GO数据库比对,分别有57209、39186、43749、46168、46678、42247、27486条Unigene获得注释。阿维菌素、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梨小食心虫后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825、641、1391个,其中筛选到20个解毒代谢相关基因,包括4个羧酸酯酶基因、5个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和11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解毒代谢相关基因 Illumina HiSeq 2000 转录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