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生真菌丛枝菌根真菌与印度梨形孢和植物共生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柳 姚博翰 唐依伟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20-22,共3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la fungi,AMF)是植物根系中最常见的共生内生,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胁迫耐受性、加速营养物质的获取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积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印度梨形孢是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类似真菌,研究表明,AMF和...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la fungi,AMF)是植物根系中最常见的共生内生,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胁迫耐受性、加速营养物质的获取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积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印度梨形孢是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类似真菌,研究表明,AMF和印度梨形孢互作可能存在互利共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本研究分别对AMF和印度梨形孢对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非生物胁迫耐受性进行总结,阐述AMF和印度梨形孢在植物共生时的协同以及拮抗作用,并对微生物菌肥在未来对植物的实际应用方面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印度梨形 互作 共生 菌肥
下载PDF
梨形环棱螺11个地理种群的几何形态学分析
2
作者 金武 马学艳 +2 位作者 彭刚 陈琬雯 闻海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为了摸清国内梨形环棱螺的种质资源现状,提供下一步选择育种的优质种质资源材料。通过采集江苏、安徽、上海、山东、湖南、广西、江西、贵州、湖北、浙江、广东典型分布省份的249个野生样本,对不同群体的每个个体自壳顶开始顺时针设置2... 为了摸清国内梨形环棱螺的种质资源现状,提供下一步选择育种的优质种质资源材料。通过采集江苏、安徽、上海、山东、湖南、广西、江西、贵州、湖北、浙江、广东典型分布省份的249个野生样本,对不同群体的每个个体自壳顶开始顺时针设置24个地标点,并在第11~12、12~13、13~14、14~15、15~11、15~16个地标点之间等距设置15个半地标点。基于地标点和半地标点设置结果进行普氏叠印,并删除超过上四分位的异常值。采用薄板样条曲线法进行缺失值检查,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形态学变异进行分析。对不同地理群体的普氏距离进行方差分析并根据不同群体之间的普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梨形环棱螺11个地理种群外部形态的主要变异位置是壳顶及螺口上缘。不同地理种群形态特征变异的集中性较差,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不能显著区别区分不同的群体。11个群体大致可以划分为长江流域群体和长江以南群体两大类。不同群体的外形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外形差异可能与当地的生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 地理种群 几何 地标 半地标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对白及组培苗驯化阶段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钱丽华 尹舒雅 陆娜 《南方农业》 2024年第7期1-4,共4页
为加快白及种苗生长速度,缩短成药周期,分析不同印度梨形孢(serendipita indica)添加浓度及处理方式对白及组培苗驯化阶段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液浸泡的白及苗鲜质量及假鳞茎直径增长倍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白及苗,菌液浓度以25 g·L... 为加快白及种苗生长速度,缩短成药周期,分析不同印度梨形孢(serendipita indica)添加浓度及处理方式对白及组培苗驯化阶段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液浸泡的白及苗鲜质量及假鳞茎直径增长倍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白及苗,菌液浓度以25 g·L^(-1)浸泡24 h最好,其次为50 g·L^(-1);孢子液浸泡以2×10^(8)个·L^(-1)最好;菌液两种处理方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孢子液浸泡则不及浇灌。因此25~50 g·L^(-1)印度梨形孢菌液浸泡24 h或2×10^(8)个·L^(-1)孢子液每株浇灌10 mL均有利于印度梨形孢与白及苗建立共生关系,促生效果明显,培养120 d均达到了出圃苗一级苗标准,驯化周期缩短约5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印度梨形 添加方式 假鳞茎直径 促生 驯化周期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菌肥配比和施肥时间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陈建珍 穆麒麟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12期1450-1460,共11页
以秸秆为载体的印度梨形孢菌肥为实验材料,设置菌肥溶液1(BFS1)、菌肥溶液2(BFS2)、无菌水对照(CK)3个处理,测定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设置3种肥料处理(BF1:75%复合肥+25%菌肥1、BF2:75%复合肥+25%菌肥2和CK:100%复合肥)和2个施肥... 以秸秆为载体的印度梨形孢菌肥为实验材料,设置菌肥溶液1(BFS1)、菌肥溶液2(BFS2)、无菌水对照(CK)3个处理,测定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设置3种肥料处理(BF1:75%复合肥+25%菌肥1、BF2:75%复合肥+25%菌肥2和CK:100%复合肥)和2个施肥时间处理(移栽前15d和移栽时),测定水稻幼苗根系形态指标、叶片光合指标、幼苗农艺性状指标,显微镜下观察印度梨形孢定殖情况。结果表明:秸秆为载体的印度梨形孢菌肥溶液抑制了水稻种子萌发,与CK相比,BFS1和BFS2处理使发芽时间推迟1~2d,发芽率显著降低8.7个百分点和52.0个百分点(P<0.05)。秸秆为载体的印度梨形孢菌肥促进了水稻幼苗生长,BF2的促生效果更优;与CK相比,BF2处理使水稻株高、地上鲜重、根重、单株重和最长叶长分别显著增加34.5%、76.0%、47.0%、54.7%和53.9%;总根长、根直径、投影面积、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量分别显著升高24.3%、39.4%、101.9%、95.3%、188.3%和98.3%;叶绿素b含量显著升高51.5%(P<0.05)。与移栽前15d相比,移栽时施肥水稻幼苗的根直径、投影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量分别显著提高19.2%、10.5%、55.6%和45.7%;根系活力、叶绿素a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7.9%、10.7%和16.9%;水稻幼苗的茎长和最长叶长分别显著提高8.2%和10.5%(P<0.05)。可见,秸秆为载体的印度梨形孢菌肥溶液抑制了水稻种子萌发,延长了发芽时间,增大了种子间长势差异;移栽时菌肥2和复合肥配施可整体提升水稻幼苗素质,效果较好。结合前期的实验结果,建议水稻种子萌发期选用低浓度(25%~50%)的菌肥溶液,移栽时配合施用75%复合肥和25%菌肥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梨形 菌肥 秸秆 根系 农艺性状
下载PDF
秸秆为载体的印度梨形孢菌肥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陈建珍 穆麒麟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12期1496-1506,共11页
针对秸秆还田抑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问题,将印度梨形孢菌液接种在水稻秸秆上制成生物菌肥,探讨菌肥活性及其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秸秆还田和生物菌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秸秆和泥炭为载体,制成两种生物菌肥... 针对秸秆还田抑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问题,将印度梨形孢菌液接种在水稻秸秆上制成生物菌肥,探讨菌肥活性及其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秸秆还田和生物菌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秸秆和泥炭为载体,制成两种生物菌肥,测定载体对菌株是否有毒性、菌肥在贮存期间有效存活菌落数的变化情况,确定秸秆是否适合做印度梨形孢的载体;以‘绿旱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生物菌肥做底肥和菌肥浸提液浸种两种施肥方式,分别设置秸秆处理(ST)、菌肥处理(BF)和常规施肥处理(CK)3种施肥处理,以及25%、50%、75%、100%共4个菌肥浸提液梯度和无菌水(CK)5种浸种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水稻种子的发芽指标、水稻幼苗的农艺性状指标、根系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评价施肥效果,筛选出合适的施肥浓度和施肥方式。结果表明:(1)印度梨形孢接种在秸秆和泥炭两种载体上0~6d内,有效存活菌落数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89倍和1.89倍(P<0.05)。秸秆为载体的印度梨形孢菌肥在室温条件下(25℃)贮存180d,随着时间推移,菌肥有效存活菌落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接种时相比,贮存30d和60d时有效存活菌落数显著增加32.08%和31.13%,贮存120d、150d和180d时显著降低61.23%、96.60%和98.70%(P<0.05)。(2)与秸秆处理相比,菌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幼苗的单株重、茎长、根长、投影面积、表面积、根系活力、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3)菌肥浸提液抑制水稻种子萌发,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不同浓度菌肥浸提液对胚芽长、胚根长、幼苗根系形态指标、茎长、最长叶长、单株重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影响,其中,25%菌肥浸提液对上述指标均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浸提液原液(100%)使胚芽长、根系形态指标和单株重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34.07%、43.53%~63.97%和19.51%(P<0.05)。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背景下,以秸秆为载体接种印度梨形孢菌液制成生物菌肥适合水稻种植,复合肥与印度梨形孢菌肥按照3:1的比例混合做底肥施用和25%的菌肥浸提液浸种,是适合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施肥方式和施肥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梨形 菌肥 载体 毒性 存活菌落数 促生效果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紫花苜蓿共生体幼苗对镉胁迫生理特性的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窦晓慧 许婷婷 +4 位作者 董智 先露露 王艺颖 李红丽 杨子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为探明印度梨形孢—紫花苜蓿共生体幼苗在镉(Cd)胁迫下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对Cd的积累效应,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镉胁迫下(0、5、10、30、50和100 mg/L)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为探明印度梨形孢—紫花苜蓿共生体幼苗在镉(Cd)胁迫下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对Cd的积累效应,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镉胁迫下(0、5、10、30、50和100 mg/L)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幼苗生理特性以及Cd富集和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Cd对紫花苜蓿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效应,并且这种效应不受印度梨形孢的影响。在中高质量浓度Cd胁迫下,接种印度梨形孢帮助紫花苜蓿幼苗提高生物量,减少黄叶数,明显改善其生长状况。2)不同质量浓度Cd胁迫下,接种印度梨形孢紫花苜蓿幼苗抗性生理指标显著提升,如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且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3)接种印度梨形孢增加紫花苜蓿幼苗的生物富集系数,Cd质量浓度为5 mg/L时,生物富集系数较不接种增加86.36%;接种印度梨形孢还能降低Cd在紫花苜蓿幼苗体内的转移系数,Cd质量浓度为10 mg/L时,转移系数较不接种降低68.7%。研究表明印度梨形孢—紫花苜蓿共生体幼苗表现出很强的Cd耐受能力,在Cd胁迫下生长状况和毒性损伤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共生体幼苗对Cd具有更好的吸收能力,并且主要积累在根部,抑制Cd上移。结论可为微生物—植物抗逆性研究及其对重金属Cd水土污染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对进一步加强加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胁迫 印度梨形 紫花苜蓿 抗逆生理 转移系数 生物富集系数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建立及提高抗旱性效应
7
作者 樊玥 罗培润 +2 位作者 王威 谢倩 陈清西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从印度梨形孢入手,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为提高现有园林绿化杜鹃的抗旱性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国内园林绿地常用锦绣杜鹃品种‘紫蝴蝶’,持续浇灌印度梨形孢菌液6次,共计30天,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探究... 【目的】从印度梨形孢入手,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为提高现有园林绿化杜鹃的抗旱性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国内园林绿地常用锦绣杜鹃品种‘紫蝴蝶’,持续浇灌印度梨形孢菌液6次,共计30天,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探究定殖印度梨形孢的杜鹃植株形态结构变化,评价印度梨形孢对杜鹃抗旱性的作用及部分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浇灌印度梨形孢菌液4次(第20天)后发现印度梨形孢已逐步定殖于杜鹃根系,浇灌5、6次(第25、30天)后的定殖率分别达91.67%、100%。定殖30天后的杜鹃叶片鲜质量、干质量、叶面积增大,叶片解剖结构的上、下表皮厚度减小,栅栏组织与栅海比增大,叶片结构更紧密,根细胞截面积增大。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定殖印度梨形孢的杜鹃生长状态较好,干旱胁迫20天后存活率高,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干旱时间延长的差异不显著,半致死时间显著延长,受胁迫程度轻,抗旱性显著增强。【结论】锦绣杜鹃能与印度梨形孢建立互利共生关系,从而提高其对干旱胁迫的抗性。印度梨形孢可作为提高园林绿化植物杜鹃抗旱性的一种菌剂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印度梨形 类菌根真菌 共生 抗旱性
下载PDF
梨形环棱螺6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分析
8
作者 李珂 马学艳 +3 位作者 杨轲 陈琬雯 金武 闻海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9期150-156,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国内不同地理种群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的遗传特征,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选取了安徽芜湖(ASY)、江苏淮安(CX)、广西南海(GZT)、江苏江阴(JY)、江苏常州(RS)、广西柳州(ZZR)6个地区的梨形环棱螺样本... 本研究旨在探究国内不同地理种群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的遗传特征,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选取了安徽芜湖(ASY)、江苏淮安(CX)、广西南海(GZT)、江苏江阴(JY)、江苏常州(RS)、广西柳州(ZZR)6个地区的梨形环棱螺样本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这6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单核苷酸多态性(π)为0.005976~0.007760。其中GZT群体和ASY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更高,而ZZR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RS群体与GZT种群之间存在较大的分离,ZZR群体与ASY种群之间分离较小,其余种群之间分离均不明显,说明梨形环棱螺种群虽然分布广,但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 群体结构 群体遗传学 遗传多样性 SNP分子标记 遗传育种 遗传分化 单核苷酸多态性 分离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花生共生体系建立及对花生的促生作用
9
作者 高洁 田培聪 +4 位作者 党悦嘉 李昕芮 王趁 刘闯 黄玉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393,共9页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是一种内生真菌。为提高花生产量,探究印度梨形孢对花生的促生作用,以花生(粤油7号)为材料,采用室外盆栽实验,建立印度梨形孢与花生共生体系,调查对花生植株的农艺性状、产量、光合特性、丙二醛含量...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是一种内生真菌。为提高花生产量,探究印度梨形孢对花生的促生作用,以花生(粤油7号)为材料,采用室外盆栽实验,建立印度梨形孢与花生共生体系,调查对花生植株的农艺性状、产量、光合特性、丙二醛含量、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菌丝浇灌的方式接种印度梨形孢,成功建立了与花生的共生体系,侵染率为63%。苗期时,叶片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24.17%和19.66%,蒸腾速率比未接种印度梨形孢的花生植株22%;在苗期与成熟期,接种印度梨形孢的花生主根长、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根系活力和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4.27%和22.12%;接种印度梨形孢提高了花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印度梨形 农艺性状 抗氧化酶 产量
下载PDF
盐碱胁迫下印度梨形孢对早熟禾形态和生理的影响
10
作者 杨璐 程紫涵 费永俊 《草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33-2846,共14页
为探究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缓解盐碱对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胁迫效应,以早熟禾为材料,通过对照试验法,设置两因素不同水平,测定早熟禾的生长、生理及土壤指标。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与早熟禾共生能有效缓解盐碱胁迫造... 为探究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缓解盐碱对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胁迫效应,以早熟禾为材料,通过对照试验法,设置两因素不同水平,测定早熟禾的生长、生理及土壤指标。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与早熟禾共生能有效缓解盐碱胁迫造成的损伤,显著促进盐碱胁迫下早熟禾的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接种印度梨形孢刺激了早熟禾叶片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减轻了超氧阴离子对叶片细胞的伤害,也能降低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同时增加叶绿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在细胞内的累积,维持细胞相对含水量,从而提高早熟禾对盐碱胁迫的抗性;根系活力和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变化也从侧面反映出印度梨形孢可缓解盐碱胁迫对早熟禾的不利影响。因此,印度梨形孢与早熟禾共生可以促进盐碱胁迫下早熟禾生长,提高其耐盐碱能力,并实现盐碱土壤的间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禾 盐碱胁迫 印度梨形 生长指标 抗氧化酶活性 渗透调节物质 土壤指标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效应蛋白CSN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1
作者 刘凌云 吕玉茹 +2 位作者 周子晨 王汶淏 岳静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6期131-134,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CSN5效应蛋白,为印度梨形孢与植物互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助于深入探究相关问题。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rotpapram、ProtScale、NCBI-CD-search等预测了CSN5的主要特性。CSN5蛋白由369个氨基酸组成,为稳定亲水... 文章通过分析CSN5效应蛋白,为印度梨形孢与植物互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助于深入探究相关问题。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rotpapram、ProtScale、NCBI-CD-search等预测了CSN5的主要特性。CSN5蛋白由369个氨基酸组成,为稳定亲水性蛋白,且其特异性保守结构域属于Mov34/MPN/PAD-1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SN5蛋白保守性较强,能够与多种蛋白相互作用去泛素化,为效应蛋白提高植物抗逆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梨形 效应蛋白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培养基的优化
12
作者 柴国柱 袁芳 +1 位作者 田景琴 张保鑫 《高原农业》 2024年第5期527-532,共6页
目前培养印度梨形孢多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为获得更适合印度梨形孢生长的培养基,研究固、液两种培养方式下,马铃薯、桃子、西瓜、草莓、苹果、玉米、红色圣女果和黄色圣女果8种天然有机添加物对印度梨形孢形态和生长速度... 目前培养印度梨形孢多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为获得更适合印度梨形孢生长的培养基,研究固、液两种培养方式下,马铃薯、桃子、西瓜、草莓、苹果、玉米、红色圣女果和黄色圣女果8种天然有机添加物对印度梨形孢形态和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200 g/L玉米的固体培养基中,印度梨形孢菌丝体生长最快;在玉米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多呈大小比较一致、圆而紧密的菌丝球,培养至5 d,菌丝体鲜重、干重最高,分别为24.09 g、1.98 g;玉米是促进印度梨形孢生长的最佳天然有机添加物,马铃薯其次,PDA中培养至第5 d,菌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鲜重、干重分别为16.37 g、1.24 g。研究结果可为高效培养生产印度梨形孢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梨形 天然有机添加物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不同性别梨形环棱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影响效果分析
13
作者 吴佳倩 周康奇 +10 位作者 张彩群 韦小凯 叶华 彭金霞 林勇 覃俊奇 陈忠 罗辉 韦嫔媛 何苹萍 潘贤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2-633,共12页
为探究雄、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性,从广西南繁水产良种基地采集了1007只梨形环棱螺,鉴定性别并测量其体质量、壳宽、壳高等11个性状,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究雄、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性,从广西南繁水产良种基地采集了1007只梨形环棱螺,鉴定性别并测量其体质量、壳宽、壳高等11个性状,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梨形环棱螺各形态性状与各质量性状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5);雄性、雌性梨形环棱螺全湿质量均主要受到壳高影响,通径系数均为0.927;雄性梨形环棱螺的软体质量主要受壳高影响(0.904),而雌性主要受壳宽影响(0.899);雄性梨形环棱螺肌肉质量主要受体螺层高的影响(0.899),雌性主要受到壳宽、壳口宽、体螺层高、螺旋部高的共同影响;壳高对雄、雌梨形环棱螺全湿质量和雄螺软体质量的单独决定系数最大,分别为0.489、0.281、0.561;壳宽对雌性梨形环棱螺软体质量、肌肉质量单独决定系数最大,分别为0.190、0.080;体螺层高对雄性梨形环棱螺的肌肉质量单数决定系数最大,为0.601。研究表明,雄、雌梨形环棱螺的全湿质量、软体质量、肌肉质量均具有良好的选育潜力;在选育更高全湿质量、软体质量时,应选择壳高作为关键形状;当肌肉质量作为选育目标时,雄螺应以体螺层高为主要选择性状,雌螺则应综合考虑壳宽、壳口宽、体螺层高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对雄、雌梨形环棱螺的全湿质量、软体质量、肌肉质量建立了较优的方程式,为后续的梨形环棱螺良种选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 态性状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云南部分地区牛羊寄生蜱媒梨形虫的流行病学研究
14
作者 徐翠蓉 陈俊蓉 +5 位作者 谢昕言 汪文雅 杨慧 杨建岭 王波 贺君君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83,共7页
为了了解云南省玉溪市、昆明市、楚雄市和普洱市牛羊寄生蜱媒梨形虫的流行情况,试验从上述4个地区牛羊体表共采集455份蜱样本,基于形态学和cox1基因序列对寄生蜱进行物种鉴定,通过扩增梨形虫18S rDNA基因及序列分析对寄生蜱媒梨形虫进... 为了了解云南省玉溪市、昆明市、楚雄市和普洱市牛羊寄生蜱媒梨形虫的流行情况,试验从上述4个地区牛羊体表共采集455份蜱样本,基于形态学和cox1基因序列对寄生蜱进行物种鉴定,通过扩增梨形虫18S rDNA基因及序列分析对寄生蜱媒梨形虫进行鉴定,并统计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寄生蜱媒梨形虫的阳性率,分析寄生蜱感染巴贝斯虫和泰勒虫的风险因素(所在地区、宿主种类)。结果表明:采集的蜱均为微小扇头蜱。在455份蜱样本中,共鉴定到5株巴贝斯虫,其中4株为双芽巴贝斯虫,1株未定种;共鉴定到60株泰勒虫,其中54株为东方泰勒虫,6株未定种。选取2株双芽巴贝斯虫和4株东方泰勒虫构建遗传进化树,其中双芽巴贝斯虫CX-370和CX-369与双芽巴贝斯虫参考株(GenBank登录号为KY805825.1、AY603402.1)和巴贝斯虫参考株(GenBank登录号为KP410277.1)位于的同一分支,未定种的巴贝斯虫CH-367为独立分支且与上述虫株汇聚为一支,东方泰勒虫PE-423、CJ-374、KM-106和PE-394与东方泰勒虫参考株(GenBank登录号为MH208640.1、MH208639.1、MH208636.1)位于同一分支且与未定种的泰勒虫PE-417、KM-114汇聚为一支,未定种的泰勒虫PE-399、PE-390、PE-420与环形泰勒虫参考株(GenBank登录号为OQ411264.1)位于同一分支。4个地区牛羊寄生蜱媒梨形虫总阳性率为14.29%(65/455),其中巴贝斯虫总阳性率为1.10%(5/455),泰勒虫总阳性率为13.19%(60/455);玉溪市、昆明市、楚雄市和普洱市牛羊寄生蜱媒梨形虫阳性率分别为21.43%(3/14)、18.56%(31/167)、2.08%(4/192)和32.93%(27/82),牛羊寄生蜱媒巴贝斯虫阳性率分别为7.14%(1/14)、0(0/167)、2.08%(4/192)、0(0/82),牛羊寄生蜱媒泰勒虫阳性率分别为14.29%(2/14)、18.56%(31/167)、0(0/192)、32.93%(27/82)。4个地区牛寄生蜱媒梨形虫阳性率为16.89%(63/455),而羊寄生蜱媒梨形虫阳性率为2.44%(2/82);其中牛和羊寄生蜱媒巴贝斯虫阳性率分别为1.34%(5/373)和0(0/82),泰勒虫阳性率分别为15.55%(58/373)和2.44%(2/82)。寄生蜱所在地区不是影响其感染梨形虫的重要风险因素,而寄生蜱宿主种类是影响其感染梨形虫的重要风险因素,牛寄生蜱相对于羊寄生蜱更易感染泰勒虫。说明云南省玉溪市、昆明市、楚雄市和普洱市4个地区牛羊寄生优势蜱种为微小扇头蜱,牛羊寄生蜱存在巴贝斯虫和泰勒虫感染;4个地区中,普洱市的泰勒虫阳性率最高,玉溪市的巴贝斯虫阳性率最高;牛寄生蜱媒泰勒虫阳性率高于羊寄生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贝斯虫 泰勒虫 梨形 风险分析
下载PDF
马梨形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15
作者 王福财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7-90,共4页
马梨形虫病是一种蜱媒传播的血液原虫病,感染后可引起患畜高热、黄疸、贫血、出血和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甚至死亡;慢性和隐性感染患畜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体质量减轻、慢性贫血等非典型症状。2024年4月,天祝县某家庭农场马匹发病,... 马梨形虫病是一种蜱媒传播的血液原虫病,感染后可引起患畜高热、黄疸、贫血、出血和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甚至死亡;慢性和隐性感染患畜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体质量减轻、慢性贫血等非典型症状。2024年4月,天祝县某家庭农场马匹发病,在临床检查、饲养环境观察、病史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经病原学检测、血液涂片镜检、免疫学检测等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马梨形虫病,其中2匹马驹症状明显,1匹成年马呈隐性感染。结合临床表现和感染情况分别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采用盐酸吖啶黄注射液、三氮脒等抗原虫药,并进行对症治疗,患马均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虫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牛梨形虫病的流行病学、症状与治疗方法
16
作者 赵光莲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牛梨形虫病是由巴贝斯科和泰勒科的各种不同的梨形虫寄生在牛血液内所引起的疾病总称。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蜱的活跃季节传播,依靠蜱传播而引起本病的暴发与流行。病牛临床表现发热、贫血、黄疸、迅速消瘦和精神不振等,是各种... 牛梨形虫病是由巴贝斯科和泰勒科的各种不同的梨形虫寄生在牛血液内所引起的疾病总称。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蜱的活跃季节传播,依靠蜱传播而引起本病的暴发与流行。病牛临床表现发热、贫血、黄疸、迅速消瘦和精神不振等,是各种梨形虫病共同的症状。我国牛梨形虫病主要病原体有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4种。南方各省以巴贝斯虫病比较多,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则以泰勒虫病较为广泛。梨形虫病会给牛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并能引起大批死亡,患病后病势严重,死亡率可达90%以上,会使养牛业遭受巨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虫病 巴贝斯虫病 泰勒虫 流行病学 牛巴贝斯虫 泰勒虫病 瑟氏泰勒虫 病牛
下载PDF
南疆3县市不同饲养条件下羊体表寄生蜱与梨形虫流行病学调查及生物学鉴定
17
作者 石文玉 阿里亚·甫尔布西 +5 位作者 周娜 赵雪晴 党文盈 邓聿钤 依登加甫·巴登玛热 巴音查汗·盖力克 《新疆畜牧业》 2024年第4期18-21,40,共5页
为确定南疆3县市羊场羊体表寄生蜱及梨形虫的种类,对南疆3县市的6个羊场羊体表采集到的100只蜱虫样品及100份羊血样进行鉴定。经形态学初步鉴定,采集的100只蜱虫样品均为璃眼蜱。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基于16S rDNA基因通用引物、梨形虫... 为确定南疆3县市羊场羊体表寄生蜱及梨形虫的种类,对南疆3县市的6个羊场羊体表采集到的100只蜱虫样品及100份羊血样进行鉴定。经形态学初步鉴定,采集的100只蜱虫样品均为璃眼蜱。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基于16S rDNA基因通用引物、梨形虫通用引物及3种泰勒虫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法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最终判定南疆3个县市羊场羊体表蜱虫为璃眼蜱,羊梨形虫感染均为绵羊泰勒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地区羊场 寄生蜱 梨形 PCR检测
下载PDF
新疆和静县部分地区散养户焉耆马梨形虫病的PCR诊断 被引量:4
18
作者 呼尔查 哈西巴特 +2 位作者 李永畅 席耐 巴音查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2-44,共3页
马梨形虫病是寄生于马属动物(马、斑马、驴和骡)红细胞内的通过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目前已发现的有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两种。被梨形虫感染的马属动物发病后出现发热、皮下淋巴结肿大、贫血、黄疸等主要症状,降低动物的劳动力,偶尔... 马梨形虫病是寄生于马属动物(马、斑马、驴和骡)红细胞内的通过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目前已发现的有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两种。被梨形虫感染的马属动物发病后出现发热、皮下淋巴结肿大、贫血、黄疸等主要症状,降低动物的劳动力,偶尔会出现死亡病例。该病常出现在3月底至5月中旬,6月至8月份散发与该地区的蜱虫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虫病 PCR诊断 马属动物 和静县 血液原虫病 焉耆马 贝斯 淋巴结肿大 梨形 蜱虫
下载PDF
甘肃省家畜梨形虫和梨形虫病概述
19
作者 潘永红 李有全 白启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3-77,共5页
关键词 甘肃 家畜 梨形 梨形虫病
下载PDF
奶牛梨形虫病跟踪调查和诊疗
20
作者 于桂芳 温富勇 +2 位作者 胡琦 卢凤英 康凯 《中国畜牧业》 2015年第17期81-82,共2页
近几年,随着北京市密云县奶牛业的发展,梨形虫病在各奶牛场均有发生,尤其在山区和半山区区域发病率较高,个别感染梨形虫严重的奶牛场由于死淘率过高、产奶量下降而倒闭。为了了解和掌握梨形虫的感染和发病情况,笔者对一个感染梨形虫严... 近几年,随着北京市密云县奶牛业的发展,梨形虫病在各奶牛场均有发生,尤其在山区和半山区区域发病率较高,个别感染梨形虫严重的奶牛场由于死淘率过高、产奶量下降而倒闭。为了了解和掌握梨形虫的感染和发病情况,笔者对一个感染梨形虫严重的奶牛场进行了将近两年的跟踪调查,收集实验室显微镜检测样品96份,检测出有梨形虫的阳性样品62份,阳性率平均达到64.6%。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由于梨形虫引起的死亡率6.7%,淘汰率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虫病 梨形 双芽 泰勒虫 贝斯 牛巴贝斯虫 显微镜检测 北京市密云县 贝尼尔 乳房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