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梨花体”看当代诗歌的走向 被引量:5
1
作者 孔莉 《济宁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9-51,共3页
当代诗歌越来越远离大众,步步转向边缘的、幽暗的、具体的、形而下的领域,具有碎片性质。"梨花体"正是适应这种形式而产生的,它把人们引入到了一个人人会写诗的时代,激起了人们对于诗歌的兴趣。
关键词 梨花体 网络文化 精品
下载PDF
述评“梨花体”网络诗歌事件
2
作者 宋嫒嫒 《大观周刊》 2013年第5期22-22,共1页
“梨花体”网络诗歌事件过去六年多了,当初的烽烟舌战早已烟消云散,但背后包含的一些问题则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澄清。本文再次回顾那场论争,试图对论争双方和事件本身的重温和梳理中,看清一些未明了的现象,走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 “梨花体”网络诗歌事件过去六年多了,当初的烽烟舌战早已烟消云散,但背后包含的一些问题则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澄清。本文再次回顾那场论争,试图对论争双方和事件本身的重温和梳理中,看清一些未明了的现象,走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怪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丽华 梨花体 论争
下载PDF
新诗的困境——以“梨花体”事件和“羊羔体”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珂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5,共5页
"梨花体"事件和"羊羔体"事件既是网络时代的"诗歌事件",也是"文化事件"甚至是"政治事件"。"梨花诗"和"羊羔诗"被嘲笑为"口水诗"的一大原因是违背了... "梨花体"事件和"羊羔体"事件既是网络时代的"诗歌事件",也是"文化事件"甚至是"政治事件"。"梨花诗"和"羊羔诗"被嘲笑为"口水诗"的一大原因是违背了国人已有的诗歌常识。"羊羔体"事件源于公众对太"散文化"的"口语诗"、对新诗的知识谱系及知识霸权和对中国大转型时期涌现的腐败现象的不满,即对"知识权威"、"伦理秩序"和"权力局势"的不满。"羊羔体"事件呈现的口语写作、中年写作和官员写作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合理性,也有较大的缺点。两次事件都有利有弊,都可能误导诗坛,损害新诗和诗人的声誉;也可能通过全民性的大论争,各种诗学观在既对抗又和解的生态中共生,从而有利于新诗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花体”事件 “羊羔”事件 知识权威 权力局势 伦理秩序
原文传递
平易而不平淡 精致却不雕琢——谈新诗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双贵 王延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14-117,共4页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到现在,从开始时期与古典诗学传统的决裂和向西方诗歌的借鉴,到今天的走向综合与融合,中国的新诗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同时,中国的新诗也有诸多问题需要梳理。诗歌始终是时代灵魂的声音,是生命感受的回响。新的生活与新...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到现在,从开始时期与古典诗学传统的决裂和向西方诗歌的借鉴,到今天的走向综合与融合,中国的新诗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同时,中国的新诗也有诸多问题需要梳理。诗歌始终是时代灵魂的声音,是生命感受的回响。新的生活与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诗歌,新的诗歌也始终要面向新的现实和自身的传统。以个体生命感受为出发点,吸纳古今中外一切有益因素,追求一种平易而不平淡、精致而不雕琢的审美品格,应是当代中国新诗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朦胧诗 陌生化 口语化 梨花体
下载PDF
似诗还似非诗——论废话诗歌的创作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丽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9期122-123,共2页
20世纪80年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发起了关于"诗歌语言口语化"的大讨论,多年以后,由于网友的参与,曾经的废话诗作品再次被翻出来,网友们或笑之、或骂之,鲜有支持之声。从"梨花体""乌青体"大热现... 20世纪80年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发起了关于"诗歌语言口语化"的大讨论,多年以后,由于网友的参与,曾经的废话诗作品再次被翻出来,网友们或笑之、或骂之,鲜有支持之声。从"梨花体""乌青体"大热现象入手,讨论了废话诗歌的创作主张、与古代诗歌现代诗歌的承继关系、废话诗歌为人诟病的原因等问题。认为废话、口语入诗,亦还是诗,有其特有的存在价值,只是废话诗派的创作鲜有佳作,还须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话诗 梨花体 “乌青 口语诗
下载PDF
误导·拒阻·逃脱:从标题与正文间看赵丽华的诗歌张力
6
作者 薛世昌 马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3-86,共4页
赵丽华的诗歌通过题章之间的意外组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召唤结构"并把诗歌阅读的整体观推进到了这样一个层面:必须把诗歌作品的标题纳入对诗歌的整体观照之内。赵丽华的诗歌通过标题误导、正文解构等手法,最后在整体上形成... 赵丽华的诗歌通过题章之间的意外组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召唤结构"并把诗歌阅读的整体观推进到了这样一个层面:必须把诗歌作品的标题纳入对诗歌的整体观照之内。赵丽华的诗歌通过标题误导、正文解构等手法,最后在整体上形成阅读的深度拒阻。虽然她的言说是要从意义世界逃脱,但恰恰是她的拒阻与逃脱,更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赵丽华的诗歌对读者习惯性的正解与知识性的解读形成挑战,是以警醒语言对日常疲惫语言实施反抗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丽华 召唤结构 诗歌张力 梨花体
下载PDF
错指的“乱象”之因与被遮蔽的沉潜写作
7
作者 姚新勇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5期49-52,共4页
一谈到所谓当代诗坛的乱象,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一个稍稍留意文学、甚至只是留意热闹新闻的人,就可能听说过口水诗、梨花体、写诗官员砸电脑、鲁奖诗歌评选风波等八卦新闻。笔者近日偶与本省几位诗人相会,就听他们不断感叹现在的诗歌活... 一谈到所谓当代诗坛的乱象,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一个稍稍留意文学、甚至只是留意热闹新闻的人,就可能听说过口水诗、梨花体、写诗官员砸电脑、鲁奖诗歌评选风波等八卦新闻。笔者近日偶与本省几位诗人相会,就听他们不断感叹现在的诗歌活动实在太多,有时甚至一天要跑两三个场子。据说一位德高望重的诗论家前辈都感叹,诗歌疯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坛 中国新诗 八卦新闻 梨花体 诗论家 “朦胧诗” 八十年代 瓦雷里 九十年代 现代新诗
下载PDF
新世纪十年诗歌热点问题回顾与反思
8
作者 王士强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1年第1期181-194,共14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诗歌并没有如此前有人所预言的那样"消亡",相反,与网络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相关联,新的诗人大量涌现,诗歌作品数量激增,一些人甚至由此做出"诗歌中兴"的论断。对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发展虽然并不应报以简... 进入新世纪以来,诗歌并没有如此前有人所预言的那样"消亡",相反,与网络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相关联,新的诗人大量涌现,诗歌作品数量激增,一些人甚至由此做出"诗歌中兴"的论断。对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发展虽然并不应报以简单的乐观态度,但如果说它的质量毫不足道、无甚可观,似乎于理于情都难以让人信服。而今,新世纪已经悄然走过了它的第一个十年,当我们回过头去反观的时候,我们看到诗歌的确在"边缘化",但是,它是在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精神 诗歌作品 底层写作 诗歌写作 十年 朵渔 梨花体 诗歌现象 回过头 问题回顾
下载PDF
坠入庸常的诗歌——论新世纪诗歌的世俗化
9
作者 范云晶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54-58,共5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当代诗歌进一步走向世俗化。这不但表现在诗歌写作题材上的世俗化,更体现在创作主体和创作意识的世俗化。新世纪诗歌呈现出的世俗化倾向是诗歌拥有更多阅读群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学走向大众化的必然结果,但是不管如...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当代诗歌进一步走向世俗化。这不但表现在诗歌写作题材上的世俗化,更体现在创作主体和创作意识的世俗化。新世纪诗歌呈现出的世俗化倾向是诗歌拥有更多阅读群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学走向大众化的必然结果,但是不管如何世俗化,诗歌毕竟是有独特文体优势的文学体裁,其基本的诗性不应该摒弃,否则将会滑向低俗甚至恶俗的泥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诗歌 世俗化 平民化 梨花体
下载PDF
平易而不平淡 精致却不雕琢--谈新诗的发展方向
10
作者 刘双贵 王延东 《中外诗歌研究》 2017年第1期36-37,共2页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到现在,从开始时期与古典诗学传统的决裂和向西方诗歌的借鉴,到今天的走向综合与融合,中国的新诗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同时,中国的新诗也有诸多问题需要梳理。诗歌始终是时代灵魂的声音,是生命感受的回响。新的生活...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到现在,从开始时期与古典诗学传统的决裂和向西方诗歌的借鉴,到今天的走向综合与融合,中国的新诗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同时,中国的新诗也有诸多问题需要梳理。诗歌始终是时代灵魂的声音,是生命感受的回响。新的生活与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诗歌,新的诗歌也始终要面向新的现实和自身的传统。以个体生命感受为出发点,吸纳古今中外一切有益因素,追求一种平易而不平淡、精致而不雕琢的审美品格,应是当代中国新诗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朦胧诗 陌生化 口语化 梨花体
下载PDF
民歌就得唱起来
11
作者 滕云 《北方音乐》 2007年第12期35-,共1页
  同样一个意思,说成"人定胜天",就显得太直白太暴脾气,换成"河水哗哗笑山坡"的诗歌,就一点儿不霸道,还很舒坦,透着和谐美.——……
关键词 梨花体
下载PDF
诗歌热:无须追问黄金时代是否到来
12
作者 江南 《神州》 2015年第13期64-64,共1页
今年的"世界诗歌日",恰逢传统春分节气、"龙抬头"的农历二月二。春意、绿意、诗意相遇交叠的时日,忽然意识到,关于诗人、诗歌的话题,又被拉进公众视界,受到舆论热议。据说,诗歌与大众"井水不犯河水"已经... 今年的"世界诗歌日",恰逢传统春分节气、"龙抬头"的农历二月二。春意、绿意、诗意相遇交叠的时日,忽然意识到,关于诗人、诗歌的话题,又被拉进公众视界,受到舆论热议。据说,诗歌与大众"井水不犯河水"已经很多年。一度,承认"我写诗"或"我在读诗",都需要特别的勇气,因而才有"你才是诗人,你们全家都是诗人"的挖苦嘲讽。"下半身写作""梨花体"等轮番以笑料谈资的形象登场示众,诗歌仿佛只有在调侃时才被提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分节 下半身写作 龙抬头 梨花体 诗心 个中滋味 社交网络 人生教育 特定情境 审美力
下载PDF
管窥青年流行亚文化之网络文字恶搞——以“凡客体”为例
13
作者 路鹏 《北京教育(德育)》 2011年第5期4-6,共3页
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最近流行的"凡客体"为代表的"网络文字恶搞"现象层出不穷。现在,"网络文字恶搞"已经成为一种传播于互联网,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流行文化形式。通过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 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最近流行的"凡客体"为代表的"网络文字恶搞"现象层出不穷。现在,"网络文字恶搞"已经成为一种传播于互联网,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流行文化形式。通过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角度对"网络文字恶搞"流行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解读青年亚文化的特性,对教育工作者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文化 教育工作者 媒介素养教育 正面意义 最遥远的距离 梨花体 未来信息社会 言情小说 理解媒介
原文传递
“曹伊之争”与文坛十大弊病
14
作者 曹谁 《文学自由谈》 2023年第1期17-27,共11页
汉语新诗已届百年,胡适曾在1917年新文化运动中写作《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个方面入手革新文学,希望治好“文学之大病”,开创现代文学的新纪元。可是今天的文坛如何?我们所看到的是口语诗体大行其道,从“梨花体”、“羊羔体”到“乌青体... 汉语新诗已届百年,胡适曾在1917年新文化运动中写作《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个方面入手革新文学,希望治好“文学之大病”,开创现代文学的新纪元。可是今天的文坛如何?我们所看到的是口语诗体大行其道,从“梨花体”、“羊羔体”到“乌青体”、“平安体”,以及“浅浅体”,这些口水化的写作一再拉低诗歌的审美。其实,这些口水体的诗歌根源都在伊沙的“后口语诗”。正因为对口水横流诗坛的失望,我开始批判伊沙的口语诗,引起“大诗主义”和“后口语诗”的论争,后来被称为持续三年的“曹伊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诗 汉语新诗 《文学改良刍议》 大诗 梨花体 羊羔 现代文学 伊沙
原文传递
21世纪:诗歌接受的“窘境”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麒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10,共8页
21世纪诗歌已走过“热闹”非凡的十五年,一些资深的研究者对它的延展与耕耘已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正当不少人认为诗坛‘萧条冷落’,诗人已经‘边缘化’,甚或发出‘诗人,你为什么不愤怒’的谴责的时候,一轮不温不火的诗歌热却在中国... 21世纪诗歌已走过“热闹”非凡的十五年,一些资深的研究者对它的延展与耕耘已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正当不少人认为诗坛‘萧条冷落’,诗人已经‘边缘化’,甚或发出‘诗人,你为什么不愤怒’的谴责的时候,一轮不温不火的诗歌热却在中国大陆悄然兴起。”(1)吴思敬对于当下诗歌的基本评价已经成了诗歌研究界的共识,“不温不火的诗歌热”,是对这十几年来诗歌现状最恰切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精神 吴思敬 诗歌研究 经典化 诗歌文本 诗歌作品 诗歌艺术 李亚伟 圈里圈外 梨花体
原文传递
漫谈新世纪的诗歌创作
16
作者 谢峰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3,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可用"混乱"两字来概括。各种诗歌流派和主张的出现又沉寂表面上繁荣了当代诗歌创作,但本质上却显示出在反抗80年代的"朦胧诗派"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在方向选择上的不成熟和无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可用"混乱"两字来概括。各种诗歌流派和主张的出现又沉寂表面上繁荣了当代诗歌创作,但本质上却显示出在反抗80年代的"朦胧诗派"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在方向选择上的不成熟和无助。在大胆"突破"的同时,诗人们并没有对"路在何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中国当代诗歌 个人化写作 当代新诗 诗派 诗歌文 诗歌题材 审美价值 朵渔 梨花体
原文传递
新世纪以来诗歌热点问题之反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士强 《诗探索》 2012年第1期67-86,106,共21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诗歌并没有如此前有人所预言的那样"消亡",相反,与网络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相关联,新的诗人大量涌现,诗歌作品数量激增,一些人甚至由此做出"诗歌中兴"的论断。对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发展虽然并不应报以简... 进入新世纪以来,诗歌并没有如此前有人所预言的那样"消亡",相反,与网络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相关联,新的诗人大量涌现,诗歌作品数量激增,一些人甚至由此做出"诗歌中兴"的论断。对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发展虽然并不应报以简单的乐观态度,但如果说它的质量毫不足道、无甚可观,似乎于理于情也都难以让人信服。而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精神 底层写作 诗歌作品 诗歌写作 朵渔 诗探索 梨花体 中国新诗 诗歌现象 诗潮
原文传递
当下的草根诗人现象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思敬 《出版人》 2015年第3期20-21,共2页
余秀华现象更多地体现了网络的正能量,也体现了网民对当代诗歌的理解逐渐趋于理性。这些年网络对诗歌的炒作大多是偏于负面的,如"梨花体"、"羊羔体"、方方与柳忠秧之争、周啸天诗词之争……在这一轮轮的炒作中,当... 余秀华现象更多地体现了网络的正能量,也体现了网民对当代诗歌的理解逐渐趋于理性。这些年网络对诗歌的炒作大多是偏于负面的,如"梨花体"、"羊羔体"、方方与柳忠秧之争、周啸天诗词之争……在这一轮轮的炒作中,当代诗歌的核心价值被解构,越来越沦为大众娱乐的工具。然而,近来余秀华在网络上的走红却全然不同,余秀华现象更多地体现了网络的正能量,也体现了网民对当代诗歌的理解逐渐趋于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大众娱乐 梨花体 谢湘南 被解 舒婷 打工诗 创作潮流 象征主义 《诗刊》
原文传递
好诗的接受品质及其“附加值”——“余热”触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仲义 《诗歌月刊》 2015年第4期92-96,共5页
一2015年应是中国诗歌的接受年?多数受众对余秀华诗歌报以点赞,其中也夹杂反对、批评、不屑与质疑。即便徐敬亚在肯定"余热"的同时,也警告说:网络上的诗,会有一首接一首的热度诗被人们关注,而最优秀的超越时代的诗,将不可避免地成... 一2015年应是中国诗歌的接受年?多数受众对余秀华诗歌报以点赞,其中也夹杂反对、批评、不屑与质疑。即便徐敬亚在肯定"余热"的同时,也警告说:网络上的诗,会有一首接一首的热度诗被人们关注,而最优秀的超越时代的诗,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悲哀的潜伏者,等待后世的发现。但是,这一次的"热度"不同。不同于此前的"梨花体"、"乌青体",在于前者的"废话"流布,经由网络恶意"起哄"形成闹剧性狂欢,而后者的文本经得住一番推敲与检验。接受的重要征象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敬亚 中国诗歌 触探 梨花体 性狂欢 女诗人 潜伏者 臧棣 张执浩 女性诗人
原文传递
从中国新诗百年看两岸新诗与互联网发展概况
20
作者 刘正伟 《华文文学评论》 2017年第1期307-311,共5页
一、前言胡适是推动白话诗与白话运动的先驱,他在1917年1月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接着2月他在该刊发表首批八首白话诗,新诗发展至今已满百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八事为:'... 一、前言胡适是推动白话诗与白话运动的先驱,他在1917年1月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接着2月他在该刊发表首批八首白话诗,新诗发展至今已满百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八事为:'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现今看来多仍可取,实为文学改革之良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诗 《诗刊》 蓝星诗社 朦胧诗派 梨花体 网络文学 覃子豪 中国作家协会 草创期 发展概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