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梭鲈野生群体遗传结构
1
作者 鲁翠云 孙志鹏 +4 位作者 曹顶臣 耿龙武 那荣滨 吴学工 郑先虎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Hap1为8个梭鲈群体的共享单倍型,且与欧洲群体的HapA相同,在中国群体所占比例(93.36%)高于中亚群体(72.58%)和欧洲群体(53.85%);Hap2和Hap3是中国群体的特异单倍型,而Hap4~Hap7为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单倍型序列的聚类图和网络图均显示Hap1/A为梭鲈群体的原始单倍型,中国和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相对于原始单倍型仅有1~2个位点的变异,属于Hap1/A的亚型,与欧洲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每个群体检测到1~4种单倍型,斋桑湖(ZS)群体单倍型最多,而中国的腾格里湖(NX)、兴凯湖(XK)和鸭绿江(YJ)群体仅有1个单倍型(Hap1);塔什干(TS)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最高(Hd=0.514±0.069;π=0.00079±0.00011),其次是ZS群体,而中国梭鲈群体的多样性参数较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梭鲈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0.74%,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0.15≤F_(st)=0.20736<0.25),TS群体与ZS群体和中国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大(F_(st)>0.25),中国群体中仅黑河(HH)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而中国其他5个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自中国的6个梭鲈群体与哈萨克斯坦的ZS群体聚为一支,而乌兹别克斯坦的TS群体独立为一支。研究结果为梭鲈群体的繁殖及放流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COⅠ基因 野生群体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免疫消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2
作者 徐创文 蒋魁 +5 位作者 虞为 林黑着 王鹏飞 赵超 刘曦瑶 杨铿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7,共12页
【目的】探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丁酸梭菌在花鲈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鲈幼鱼为试验材料设饲料中丁酸梭菌添加... 【目的】探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丁酸梭菌在花鲈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鲈幼鱼为试验材料设饲料中丁酸梭菌添加量为0(D0,对照)、0.25%(D1)、0.50%(D2)、1.00%(D3)、2.00%(D4)和4.00%(D5)6组,投喂花鲈幼鱼56 d,测定其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肠道形态指标,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结果】丁酸梭菌可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下同),显著提高花鲈幼鱼的终末平均体质量,D3、D4和D5组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D0组。与D0组相比,D4组肠道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D4组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显著高于D0组,D3组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D0组;与D0组相比,D3和D5组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提高,D4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D2、D3和D5组花鲈幼鱼肠道肌层厚及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D0组。D3组花鲈幼鱼肠道菌群OTU数量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D0组,各试验组花鲈幼鱼肠道菌群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D0组;在门分类水平上,丁酸梭菌降低了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放线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在属分类水平上,丁酸梭菌降低了劳尔氏菌属、肠弧菌属和弧菌属有害菌相对丰度,提高了节杆菌属和KD4-96_unclassified有益菌相对丰度。【结论】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显著提高花鲈幼鱼生长性能,提高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及其相对丰度,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以2.00%添加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 生长性能 免疫 消化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利用线粒体序列比较分析梭鲈鸭绿江和乌伦古湖群体的遗传结构
3
作者 孙志鹏 鲁翠云 +1 位作者 那荣滨 郑先虎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6,26,共8页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和控制区(D-loop)分析了梭鲈(Sander lucioperca)鸭绿江(YL)和乌伦古湖(XJ)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变异。结果显示:Cyt b和D-loop序列的A+T含量分别为57.37%和66.64%,明显高于C+G含量(42.63%和33.36%)。Cyt b...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和控制区(D-loop)分析了梭鲈(Sander lucioperca)鸭绿江(YL)和乌伦古湖(XJ)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变异。结果显示:Cyt b和D-loop序列的A+T含量分别为57.37%和66.64%,明显高于C+G含量(42.63%和33.36%)。Cyt b序列共检测变异位点2个,包括单变异位点和简约信息位点各1个。D-loop序列中检测到变异位点26个,其中单变异位点19个,简约信息位点7个。检测到Cyt b序列3个单倍型,YL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0.032±0.031)和核苷酸多样性(π)(0.000 08±0.000 07)均低于XJ群体(0.467±0.043)(0.001 10±0.000 10),YL群体内遗传距离(0.000 076)小于XJ(0.001 102),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0 873;检测到D-loop序列17个单倍型,YL群体Hd(0.466±0.088)和π(0.002 41±0.000 69)略高于XJ群体(Hd=0.435±0.100,π=0.001 91±0.000 67),YL群体内遗传距离(0.002 422)大于XJ群体(0.001 919),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2 269。结果显示,两个群体Cyt b和D-loop的遗传多样性较低。D-loop序列的中性检验结果表明,乌伦古湖群体可能经历种群扩张。Cyt b和D-loop序列分子方差分析(AMOVA)分析显示:梭鲈遗传差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64.56%和97.42%),少部分来源于群体间(35.44%和2.58%)。鸭绿江梭鲈群体可能不完全来源于乌伦古湖群体。本研究结果为两个群体在人工繁育中的利用提供了参考,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监测及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B基因 线粒体D-LOOP区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梭鲈ghrh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大小个体间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佳 孙志鹏 +5 位作者 吉宇丹 吕伟华 曹顶臣 鲁翠云 刘天奇 郑先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76,共9页
为了探究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基因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生长调控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ghrh cDNA基因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组织表达模式和大小个体间表达模... 为了探究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基因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生长调控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ghrh cDNA基因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组织表达模式和大小个体间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ghrh基因cDNA全长为1 100 bp,包含494 bp的5′非编码区、180 bp的3′非编码区和编码141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多重比对发现,梭鲈ghrh与河鲈(Perca fluviatilis)、黄金鲈(P.flavescens)的ghrh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5.04%和94.33%,ghrh基因在鱼类和哺乳动物中都存在一个GLUCA保守结构域(65~91 aa)。ghrh基因在梭鲈各组织均有表达,脑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垂体次之,与其他组织相比差异显著。ghrh基因表达量与梭鲈体质量呈正相关,脑、肝和肌肉组织中ghrh基因表达量均为体质量极大组高于极小组,其中,脑组织中差异显著。因此,ghrh基因可以作为梭鲈生长候选基因用于分子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 lucioperca) GHRH 序列特征 生长 表达差异
下载PDF
梭鲈ho1基因的克隆及其低氧胁迫下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吉宇丹 孙志鹏 +5 位作者 吕伟华 鲁翠云 曹顶臣 刘天奇 周佳 郑先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6,共9页
梭鲈(Sander lucioperca)对低氧极敏感,在集约化养殖和苗种运输过程中易发生低氧应激和死亡现象。为探究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在梭鲈响应低氧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通过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了梭... 梭鲈(Sander lucioperca)对低氧极敏感,在集约化养殖和苗种运输过程中易发生低氧应激和死亡现象。为探究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在梭鲈响应低氧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通过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了梭鲈ho1基因,其cDNA全长为1256 bp,包含840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62 bp的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5'-UTR)和254 bp的3'-UTR,编码279个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显示,梭鲈HO1与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舌齿鲈(Dicentrarchus labrax)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1.84%、88.69%和88.11%。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ho1基因在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脑组织中高表达,其次是肾、肝、鳃等组织。低氧刺激前3 h,梭鲈ho1主要在皮肤、鳃中响应;低氧胁迫3 h后,ho1主要在心、肝、肾中发挥转录调控作用。复氧12 h,除肝脏外,梭鲈其他组织ho1的相对表达量均可恢复正常,低氧刺激对肝组织ho1的表达产生了较大影响。研究表明,ho1基因参与梭鲈响应低氧的分子调节机制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可为深入了解梭鲈低氧胁迫遗传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1 基因克隆 低氧胁迫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梭鲈(Lucioperca Luciopeica)
6
作者 王培伟 李燕枝 《重庆水产》 2013年第4期55-57,共3页
【别名】小狗鱼(新疆俗称),牙鱼 【分类地位】鲈形目,鲈科,梭鲈属 【原产地】原分布于欧洲的成海、黑海、里海以及波罗的海水系的河流、湖泊。
关键词 分类地位 波罗的海 形目 原产地 俗称
下载PDF
一株梭鲈源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分型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赵长臣 江小燕 +5 位作者 刘春花 张德峰 罗霞 曾伟伟 陈总会 黄志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7,共7页
为查明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凸眼病病原,从患病梭鲈病灶眼、肝、脾和肾分离纯化病原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开展人工感染试验,测定其血清型及MLST分型,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 为查明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凸眼病病原,从患病梭鲈病灶眼、肝、脾和肾分离纯化病原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开展人工感染试验,测定其血清型及MLST分型,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命名为SL1701株)为本次引发梭鲈病害的致病菌,Ib-ST261型。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分离得到的细菌SL1701对健康梭鲈具有非常强的致病性,4.5×105CFU/m L时可使80%受感染梭鲈死亡,并可复制出自然发病鱼的症状。菌株SL1701革兰氏染色为阳性链球菌,γ溶血,生理生化特性与普通无乳链球菌基本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同源性最高,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SL1701对氟苯尼考、氟罗沙星等17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磷霉素等8种抗生素耐药。结果表明,分离菌株SL1701为Ib-ST261型无乳链球菌,养殖时可选用氟苯尼考及氟罗沙星等药物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ioperca lucioperca)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γ溶血 16S RRNA 生理生化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不同脂肪(能量)蛋白比饲料对梭鲈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陈佳毅 叶元土 +2 位作者 张伟涛 汪军涛 袁建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4-480,共7页
比较了5种不同脂肪(能量)蛋白比的配合饲料对初始平均体重(7.75±1.17)g梭鲈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脂肪蛋白水平的饲料,以能量蛋白比为45.94kJ/g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最快[SGR为(2.86±0.17)%/d]、饲料系数最低(FCR... 比较了5种不同脂肪(能量)蛋白比的配合饲料对初始平均体重(7.75±1.17)g梭鲈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脂肪蛋白水平的饲料,以能量蛋白比为45.94kJ/g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最快[SGR为(2.86±0.17)%/d]、饲料系数最低(FCR为1.57±0.12)、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最大,分别为98.44%±2.38%和30.88%±3.83%;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为变量因子,以梭鲈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为指标,通过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出梭鲈最大生长速度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9.80%,脂肪含量为8.79%,总能为18.53MJ/kg,脂肪蛋白比为0.22,能量蛋白比为46.56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蛋白质沉积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76%,脂肪含量为9.18%,总能为18.65MJ/kg,脂肪蛋白比为0.24,能量蛋白比为48.12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能量保留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55%,脂肪含量为9.45%,总能为18.72MJ/kg,脂肪蛋白比为0.25,能量蛋白比为48.56kJ/g;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可以降低鱼类耗能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表明饲料脂肪对蛋白质有节约效应;饲料的能量蛋白比过高(58.79kJ/g)或过低(42.54kJ/g)时,梭鲈的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均显著低于其他能量蛋白水平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鱼 脂肪蛋白比 生长
下载PDF
梭鲈、河鲈和加州鲈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佳毅 叶元土 +4 位作者 郭建林 萧培珍 袁建明 蔡卫俊 邱晓寒 《饲料研究》 CAS 2007年第9期52-54,共3页
对梭鲈、河鲈和加州鲈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河鲈的水分含量略高于梭鲈和加州鲈;梭鲈、河鲈和加州鲈蛋白质(鲜质量比)分别为19.94%、18.73%和18.39%;3种鱼中,梭鲈的粗脂肪含量最少,而灰分含量差异不明显。肌肉中17种... 对梭鲈、河鲈和加州鲈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河鲈的水分含量略高于梭鲈和加州鲈;梭鲈、河鲈和加州鲈蛋白质(鲜质量比)分别为19.94%、18.73%和18.39%;3种鱼中,梭鲈的粗脂肪含量最少,而灰分含量差异不明显。肌肉中17种氨基酸的总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梭鲈(19.40%)>河鲈(18.09%)>加州鲈(17.99%),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依次为梭鲈(7.08%)>加州鲈(6.58%)>河鲈(6.55%),鲜味氨基酸含量梭鲈(7.42%)>加州鲈(6.84%)>河鲈(6.83%)。可见,3种鱼是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经济性状好,是值得推广的养殖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 营养成分
下载PDF
野生和养殖梭鲈肌肉营养组成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志鹏 曹顶臣 +6 位作者 裴玥 何立川 李崇文 吴学工 王炳谦 苗建发 郑先虎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2,共8页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2018年4—7月在乌苏里江抚远江段用挂网捕获的体长43.5~50.9cm、体质量1.6~2.5kg的野生和体长38.5~40.0 cm、体质量0.8~1.0kg的养殖梭鲈Sander lucioperca肌肉的营养成分,并用标准方法评价了梭鲈的营养品质。结果显示...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2018年4—7月在乌苏里江抚远江段用挂网捕获的体长43.5~50.9cm、体质量1.6~2.5kg的野生和体长38.5~40.0 cm、体质量0.8~1.0kg的养殖梭鲈Sander lucioperca肌肉的营养成分,并用标准方法评价了梭鲈的营养品质。结果显示:梭鲈肌肉(鲜重)中蛋白质含量为20.23%~21.03%,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9.73%~40.74%和38.93%~40.10%。野生梭鲈(20.23%)肌肉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养殖梭鲈(21.03%)(P<0.0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高达77.03%~81.10%,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标准。根据氨基酸评分(AAS),梭鲈肌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梭鲈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为丰富,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5.67%~45.85%,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高达30.66%~30.96%。野生和养殖梭鲈肌肉中脂肪含量分别为0.75%和0.70%,差异不显著(P>0.05);水分和灰分含量也无显著差异。养殖梭鲈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均高于野生梭鲈,其中MUFA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但两者PUFA含量相似(45.85%和45.67%)。野生梭鲈肌肉中EPA含量(10.31%)高于养殖梭鲈(6.43%),而DHA含量(20.65%)则显著低于养殖梭鲈(24.23%)(P<0.05),二者EPA和DHA总含量接近,分别为30.96%和30.66%。综上所述,梭鲈肌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优质脂肪酸的健康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下载PDF
四种常用鱼药对梭鲈鱼种的急性毒性实验 被引量:28
11
作者 陈罗明 凌去非 +1 位作者 魏宾 张振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492-495,共4页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硫酸铜、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和氯化钠4种常用水产药物对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 L.)鱼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鱼种规格体长范围为2.9 ̄3.4 cm,平均体重0.25 g。结果表明,硫酸铜安全浓度为0.481 mg.L-1,高锰酸钾...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硫酸铜、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和氯化钠4种常用水产药物对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 L.)鱼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鱼种规格体长范围为2.9 ̄3.4 cm,平均体重0.25 g。结果表明,硫酸铜安全浓度为0.481 mg.L-1,高锰酸钾安全浓度为0.337 mg.L-1,晶体敌百虫安全浓度为0.213 mg.L-1,氯化钠浓度为980.020 mg.L-1。梭鲈鱼种对实验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晶体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氯化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铜 高锰酸钾 晶体敌百虫 氯化钠 毒性试验
下载PDF
硫酸铜对梭鲈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车轮虫的灭杀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秋实 王乐 +5 位作者 裴月 曹顶臣 李崇文 郑先虎 吴学工 王炳谦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0,共4页
在水温22.5~24℃条件下,将体质量(3.59±0.19)g的梭鲈Sander lucioperca幼鱼暴露在0.40mg/L、0.70mg/L、1.22mg/L、2.14mg/L、3.75mg/L和6.57mg/L的6个硫酸铜浓度中,研究硫酸铜对梭鲈幼鱼的急性毒性和灭杀车轮虫的有效浓度。结果表... 在水温22.5~24℃条件下,将体质量(3.59±0.19)g的梭鲈Sander lucioperca幼鱼暴露在0.40mg/L、0.70mg/L、1.22mg/L、2.14mg/L、3.75mg/L和6.57mg/L的6个硫酸铜浓度中,研究硫酸铜对梭鲈幼鱼的急性毒性和灭杀车轮虫的有效浓度。结果表明:硫酸铜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58 mg/L、2.35 mg/L和1.88mg/L,安全浓度为0.59mg/L。硫酸铜浓度在0.7mg/L以下,对梭鲈幼鱼的存活没有影响,硫酸铜浓度在0.4~0.7mg/L下作用24h,对车轮虫的杀虫率可达100%。建议全池泼洒0.4~0.7mg/L硫酸铜,或使用1.5mg/L硫酸铜浸泡2h,间隔1d再以同剂量药浴一次,可有效治疗梭鲈幼鱼的车轮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铜 车轮虫 灭杀
下载PDF
梭鲈胚胎及仔鱼发育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金善 郭家祥 +1 位作者 刘奕 蔡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69,共5页
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Linnaeus)的胚胎发育及仔鱼发育过程和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梭鲈受精卵为圆球型,呈淡黄色;吸水前平均卵径为0.96 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1.20 m... 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Linnaeus)的胚胎发育及仔鱼发育过程和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梭鲈受精卵为圆球型,呈淡黄色;吸水前平均卵径为0.96 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1.20 mm。梭鲈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24期,在水温16.0~17.2℃范围内,受精75 min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43 h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后约94 h开始出膜;刚出膜的仔鱼全长平均为3.8 mm;从受精到孵化出膜总积温为1 616.8℃.h。梭鲈的仔鱼发育过程可分为出膜仔鱼、眼黄色素期、眼黑色素期、鳔一室期、卵黄吸尽期5个发育期,在17~18℃水温下历时约159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下载PDF
七种常用水产药物对梭鲈幼鱼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韩小丽 高攀 +3 位作者 胡建勇 程先友 时春明 李林 《水产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6-29,共4页
在水温21℃、溶氧5.00mg·L-1、p H8.1的静水条件下,探讨强氯精、高锰酸钾、氯化钠、氯氰菊酯、敌百虫、辛硫磷和硫酸铜7种常用水产药物对平均体质量(8.2±0.5)g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强氯精对梭... 在水温21℃、溶氧5.00mg·L-1、p H8.1的静水条件下,探讨强氯精、高锰酸钾、氯化钠、氯氰菊酯、敌百虫、辛硫磷和硫酸铜7种常用水产药物对平均体质量(8.2±0.5)g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强氯精对梭鲈幼鱼的24h、48h、96h LD50值分别为3.48mg·L-1、1.74mg·L-1、1.41mg·L-1,安全浓度为0.141mg·L-1;高锰酸钾的24h、48h、96h LD50值分别为2.11mg·L-1、1.66mg·L-1、1.53mg·L-1,安全浓度为0.153mg·L-1;氯化钠的24h、48h、96h LD50值分别为7348.47mg·L-1、4898.9mg·L-1、4165.53mg·L-1,安全浓度为416.55mg·L-1;氯氰菊酯的24h、48h、96h LD50值分别为0.45mg·L-1、0.17mg·L-1、0.15mg·L-1,安全浓度为0.015mg·L-1;敌百虫的24h、48h、96h LD50值分别为2.14mg·L-1、1.41mg·L-1、0.93mg·L-1,安全浓度为0.093mg·L-1;辛硫磷的24h、48h、96h LD50值分别为0.09mg·L-1、0.06mg·L-1、0.04mg·L-1,安全浓度为0.004mg·L-1;硫酸铜的24h、48h、96h LD50值分别为6.86mg·L-1、2.60mg·L-1、1.21mg·L-1,安全浓度为0.121mg·L-1。这7种药物对梭鲈幼鱼的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辛硫磷>氯氰菊酯>硫酸铜>强氯精>敌百虫>高锰酸钾>氯化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鱼 水产药物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下载PDF
梭鲈鱼苗驯食人工饲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荣庆 路福泉 丁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9,共4页
以平均体全长2.35cm,平均体重0.127g的核鲈鱼苗为驯化对象,采取从活饵、部分人工饵料到全部人工饵料的驯化过程,经118天的驯化.出塘时平均体全长7.54cm,平均体重2.47g,成活率82.5%。其体重-体民回归方程为:W=0.0772L^(1.90... 以平均体全长2.35cm,平均体重0.127g的核鲈鱼苗为驯化对象,采取从活饵、部分人工饵料到全部人工饵料的驯化过程,经118天的驯化.出塘时平均体全长7.54cm,平均体重2.47g,成活率82.5%。其体重-体民回归方程为:W=0.0772L^(1.9001)。而投喂活饵的对照他的试验鱼其体重-体长回归方程为:W=0.0090L^(3.29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苗 饲料 驯化
下载PDF
梭鲈夏花鱼种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志峰 凌去非 +2 位作者 陈罗明 张振早 张凤翔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1,共2页
对体长2.94~3.43cm、体重0.215~0.237g的梭鲈夏花鱼种,测定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窒息点、昼夜耗氧率、耗氧量。结果表明:梭鲈夏花鱼种的平均窒息点为1.5137mg/L;其耗氧率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平均耗氧率为0.644mg/g·h... 对体长2.94~3.43cm、体重0.215~0.237g的梭鲈夏花鱼种,测定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窒息点、昼夜耗氧率、耗氧量。结果表明:梭鲈夏花鱼种的平均窒息点为1.5137mg/L;其耗氧率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平均耗氧率为0.644mg/g·h,耗氧高峰出现在夜间;水温对梭鲈窒息点及耗氧率均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氧率 耗氧量 窒息点
下载PDF
3种重金属离子和2种杀虫剂对梭鲈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罗明 凌去非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9-111,共3页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研究了铜(Cu)、锌(Zn)、镉(Cd)3种重金属离子和甲醛、晶体敌百虫2种杀虫剂对梭鲈(Stizostedion lucioperca)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离子对梭鲈胚胎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d2+>Cu2+>Zn2+;当甲醛浓度为100...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研究了铜(Cu)、锌(Zn)、镉(Cd)3种重金属离子和甲醛、晶体敌百虫2种杀虫剂对梭鲈(Stizostedion lucioperca)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离子对梭鲈胚胎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d2+>Cu2+>Zn2+;当甲醛浓度为1000mg/L时,对梭鲈胚胎的毒性影响较强,而高浓度的晶体敌百虫对梭鲈胚胎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在梭鲈繁殖用水中使用杀虫剂时,甲醛和晶体敌百虫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00mg/L和0.4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 重金属 杀虫剂
下载PDF
梭鲈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永刚 卢自银 +2 位作者 于仕斌 赵五洲 赵林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亲鱼培育
下载PDF
白梭吻鲈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晓飞 凌去非 +2 位作者 李彩娟 许郑超 王国成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了加强良种选育工作,切实做好亲本遗传管理,防止近交衰退的发生,利用2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白梭吻鲈(Sander lucioperca)新疆野生群体及山东和苏州2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标记中18个有扩增产物,14个呈现... 为了加强良种选育工作,切实做好亲本遗传管理,防止近交衰退的发生,利用2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白梭吻鲈(Sander lucioperca)新疆野生群体及山东和苏州2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标记中18个有扩增产物,14个呈现多态性;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6个,3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57~3.3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085~0.562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3931~0.4764,表明3个白梭吻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遗传多样性大小为:新疆群体>苏州群体>山东群体。群体的Fst为0.1798,表明群体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在白梭吻鲈人工繁殖与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亲本遗传结构监测并维持一定数量的亲本规模,以利于其产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梭鲈幼鱼摄食与生长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银铨 胡小建 董元凯 《水利渔业》 1995年第5期25-26,共2页
食性转换期的梭鲈(体长2—3cm),除摄食活鱼外,通过人工驯食还可以摄取鱼肉和人工配合饵料。其体长—时间回归方程为:L=0175+0088t-1171×10-4t2(t:39—315天),体重一体长回归方程... 食性转换期的梭鲈(体长2—3cm),除摄食活鱼外,通过人工驯食还可以摄取鱼肉和人工配合饵料。其体长—时间回归方程为:L=0175+0088t-1171×10-4t2(t:39—315天),体重一体长回归方程为:W=00219L2.6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鱼 摄食 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