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IVKA-Ⅱ、AFP检测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肝癌诊断预测模型性能分析
1
作者 宋佳悦 袁权 +1 位作者 车雨东 张毅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75-78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PIVKA-Ⅱ和AFP检测及机器学习算法的肝癌辅助诊断预测模型建立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健康体检者112例,肝良性疾病患者149例,以及初诊为肝癌的患者265例,评价受试者基线血清异常凝... 目的:探讨基于PIVKA-Ⅱ和AFP检测及机器学习算法的肝癌辅助诊断预测模型建立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健康体检者112例,肝良性疾病患者149例,以及初诊为肝癌的患者265例,评价受试者基线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辅助诊断预测模型,比较不同模型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清PIVKA-Ⅱ和AFP在肝癌组患者中的水平最高,与肝癌患者肿瘤的大小、数量、分化程度等临床特征相关。以年龄、性别、PIVKA-Ⅱ和AFP水平为特征,借助梯度提升机(GBM)算法构建的肝癌辅助诊断预测模型在诊断肝癌、早期肝癌、晚期肝癌和AFP阴性肝癌的性能均优于PIVKA-Ⅱ、AFP单项及ASAP模型。结论:以年龄、性别、PIVKA-Ⅱ和AFP水平为特征,借助GBM算法构建的肝癌辅助诊断预测模型提高了肝癌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PIVKA-Ⅱ AFP 梯度提升机算法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稀疏采样传播数据和决策树算法的蒸发波导反演
2
作者 黄凯岭 王安琪 +2 位作者 赵强 郭相明 杨利霞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82,94,共6页
蒸发波导的超视距传播特性是影响海上无线电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准确预测蒸发波导是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稀疏采样传播数据和决策树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算法的蒸发波导反演方法... 蒸发波导的超视距传播特性是影响海上无线电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准确预测蒸发波导是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稀疏采样传播数据和决策树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算法的蒸发波导反演方法。首先,采用抛物方程方法仿真得到稀疏采样传播数据并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其次,使用决策树LightGBM算法搭建反演模型,通过不断调参改进模型的精度以达到较高的反演准确度;最后,调用训练好的LightGBM模型进行蒸发波导反演,并对反演结果的概率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稀疏采样传播数据的蒸发波导反演方法能够有效且快速地实现蒸发波导反演,为海上蒸发波导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波导反演 传播数据 决策树 轻量梯度提升机算法 抛物方程
下载PDF
不平衡数据驱动的山区公路货车移动遮断险态跟驰行为识别模型
3
作者 戢晓峰 薛唯 +2 位作者 卢梦媛 覃文文 李太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15-3027,共13页
为识别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移动遮断下的小客车险态跟驰行为,基于无人机拍摄和视频轨迹提取技术提取车辆轨迹,利用人工少数类过采样法(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对不平衡轨迹数据过采样,并对驾驶行为聚类分析,... 为识别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移动遮断下的小客车险态跟驰行为,基于无人机拍摄和视频轨迹提取技术提取车辆轨迹,利用人工少数类过采样法(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对不平衡轨迹数据过采样,并对驾驶行为聚类分析,将跟驰行为标定为危险和安全两种类别;依据紧迫跟驰、偏移过大和车速变化大三种险态跟驰行为诱因,确定险态跟驰行为风险测度(Measure of Driving Risk,MOR),包括碰撞时间倒数、相对横向偏移量和速度变异系数,并将MOR和聚类标定标签作为识别模型输入变量;通过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GBM)建立险态跟驰行为识别模型,再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自适应增强(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算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以云南省某山区双车道公路为例进行试验,共提取543对小客车跟驰货车轨迹数据,数据预处理后筛选出467对有效跟驰数据;经过采样处理和聚类标定,结果表明:小客车跟驰货车时,超三成小客车处于险态跟驰状态;险态跟驰行为直道和弯道识别模型的精确率分别达95.49%和95.48%,其中LGBM表现最稳定,而RF和AdaBoost的稳定性较差且精确率不高。基于LGBM的险态跟驰行为识别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稳定性,在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险态跟驰行为识别 轻量梯度提升机(LGBM)算法 山区双车道公路 不平衡数据
下载PDF
基于MI-CEEMDAN-RF-LGBM的风功率预测分析
4
作者 李洪涛 《电力与能源》 2024年第2期239-242,共4页
针对传统的风功率预测精度无法满足现场实际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MI)-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随机森林(RF)-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GBM)多种算法融合的风功率预测模型。采用MI法对风向、风速、温度等一系列... 针对传统的风功率预测精度无法满足现场实际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MI)-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随机森林(RF)-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GBM)多种算法融合的风功率预测模型。采用MI法对风向、风速、温度等一系列风机参数数据进行特征选择,选出与风功率强相关的参数变量;利用CEEMDAN算法对原始风功率序列进行特征分解,将其分解成多个模态分量;为了防止建模输入过多造成数据的冗余,采用RF算法进行二次特征选择,对提取出的特征变量进行特征选择,进一步筛选出与风功率原始序列具有较高相关性的特征变量;利用LGBM算法、极限学习机(ELM)以及深度信念网络(DBN)分别建立风向预测模型,选择出建模精度更高的风功率预测模型。采用桂林某风电场53 747组、每组间隔为10min的风功率、风向、风速等风机参数数据进行试验,验证了所载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功率预测 互信息 轻量级梯度提升机算法
下载PDF
基于IPSO-LightGBM模型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预测
5
作者 任小强 何青 唐晓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9-55,共7页
为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的锂离子电池SOC预测模型,... 为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的锂离子电池SOC预测模型,LightGBM模型用于构建锂离子电池SOC的预测,IPSO用于优化LightGBM模型的超参数。首先,对公开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并使用多种策略改进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其次,建立基于IPSO-LightGBM、LightGBM和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锂离子电池SOC预测模型;最后,使用马里兰大学提供的电池数据集对三种模型进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IPSO-LightGBM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优于未优化的LightGBM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状态 锂离子电池 粒子群优化算法:轻量级梯度提升机
下载PDF
融合类Stacking算法的杭州臭氧浓度预测
6
作者 董红召 郭红梅 应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88-5195,共8页
针对目前单机器学习模型对臭氧日均浓度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类Stacking算法的臭氧浓度预测方法(FSOP),将统计方法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与机器学习算法相融合,通过集成不同学习器的优势来提高臭氧浓度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采... 针对目前单机器学习模型对臭氧日均浓度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类Stacking算法的臭氧浓度预测方法(FSOP),将统计方法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与机器学习算法相融合,通过集成不同学习器的优势来提高臭氧浓度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杭州市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臭氧日最大8h浓度平均值的观测数据和气象再分析数据,根据Stacking算法的原理,先分别建立基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算法、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和Informer模型的特定臭氧浓度预测模型,再将以上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元特征,利用OLS算法获取臭氧浓度的预测表达式对臭氧浓度观测值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融合类Stacking算法后的模型预测精度获得提升,臭氧浓度拟合效果更好.其中,R2、RMSE和MAE分别为0.84、19.65μg·m^(−3)和15.50μg·m^(−3),较单个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精度提升了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Stacking算法 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算法 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 Informer模型 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原文传递
支气管哮喘疗效预测模型构建的研究
7
作者 黄麒东 李民玺 +5 位作者 李逸龙 邵婉琪 赵舒梅 龚晓燕 赵林度 刘兰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9-740,共12页
目的 利用咳喘停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数据,探讨中医药疗效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要点。方法 在哮喘慢病管理科研平台上,选择2018—2021年的6—8月于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接受咳喘停穴位贴敷治疗6周的支气管哮喘... 目的 利用咳喘停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数据,探讨中医药疗效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要点。方法 在哮喘慢病管理科研平台上,选择2018—2021年的6—8月于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接受咳喘停穴位贴敷治疗6周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数据资料,共303例。统计分析使用Python 3.10软件,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筛选,将保留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K-均值聚类算法、贝叶斯算法、随机森林法和轻量梯度提升机算法(LightGBM)分别构建模型,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是否改善为结局指标,对各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然后,采用较优的模型,通过在训练集上建模、在验证集上验证,得到准确率,并筛选出重要的影响因素。结果 LightGBM模型被采用。通过LightGBM模型建立的咳喘停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疗效预测模型准确率均超过70%;最终筛选出烟酒嗜好、过敏病史、贴敷时间、治疗前ACT及治疗前FeNO共5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重要影响因素的分级分组与因变量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咳喘停穴位贴敷对无过敏史、无烟酒嗜好和治疗前哮喘控制水平很差(ACT 5~15分)人群的ACT改善更明显(P<0.05);对于贴敷时间超过3年的患者FeNO改善较贴敷时间小于等于3年的更明显(P<0.05)。但咳喘停穴位贴敷仅对哮喘控制水平很差(P<0.05)和气道炎症严重(FeNO>50×10^(-9))的少数患者FeNO(P>0.05)起改善作用。结论 穴位贴敷对哮喘控制水平的改善作用较明显,对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有限;利用哮喘慢病管理科研平台的数据进行预测模型构建具有一定可行性;根据本研究的数据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经过优化和测试后有可能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咳喘停 穴位贴敷 疗效预测 轻度梯度提升机算法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K-shell的城际轨道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研究
8
作者 刘星雨 刘杰 +1 位作者 王喆 黎浩东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81-190,共10页
针对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中关键节点较难识别的问题,对网络节点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基于K-shell分层法,结合邻居节点的影响以及动静态网络指标,建立了关键节点识别的Ks^(+)法.该模型综合考虑节点度、节点最短路径等静态物理指标与枢纽客流量... 针对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中关键节点较难识别的问题,对网络节点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基于K-shell分层法,结合邻居节点的影响以及动静态网络指标,建立了关键节点识别的Ks^(+)法.该模型综合考虑节点度、节点最短路径等静态物理指标与枢纽客流量、运营强度等动态运营指标,计算节点的综合评价值.通过K-shell分层算法评估节点的全局核心位置,结合邻居节点的影响力评估节点的局部重要性,最终计算节点k_(s)^(+)值以衡量其在网络中的影响力.利用传染病(Susceptible-Infectious-Recvered,SIR)模型与长三角轨道网络数据为实例,检测了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识别出的关键节点与城市影响力基本一致,如前4个节点均是长三角地区的直辖市节点和省会城市节点;准确识别了网络中的核心节点与非核心节点,并将线路更重要、客流更多的核心节点排在前列;Ks^(+)识别出的关键节点在SIR仿真中传播速率较其他算法快1~3次迭代,客流损失峰值增加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关键节点 Ks^(+)算法 复杂轨道网络 梯度提升机算法
下载PDF
Machine learning-based prediction of soil compression modulus with application of ID settlement 被引量:10
9
作者 Dong-ming ZHANG Jin-zhang ZHANG +2 位作者 Hong-wei HUANG Chong-chong QI Chen-yu CH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430-444,共15页
The compression modulus(Es)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soil parameters that affects the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of geotechnical systems,such as foundations.However,it is difficult and sometime costly to obtain this... The compression modulus(Es)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soil parameters that affects the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of geotechnical systems,such as foundations.However,it is difficult and sometime costly to obtain this parameter in engineering practice.In this study,we aimed to develop a non-parametric ensemb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Es of soft clay 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al regression models proposed in previous studies.A gradient boosted regression tree(GBRT)algorithm was used to discern the non-linear pattern between input variables and the target response,while a genetic algorithm(GA)was adopted for tuning the GBRT model's hyper-parameters.The model was tested through 10-fold cross validation.A dataset of 221 samples from 65 engineering survey reports from Shanghai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was construct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new model5 s predictions.The mean squared error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optimum GBRT model applied to the testing set were 0.13 and 0.91,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at the proposed machine learning(ML)model has great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of Es for soft clay.A comparis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empirical formulas and the proposed ML method for predicting foundation settlement indicat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oposed ML model and its applicability to the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of geotechnical systems.This model,however,cannot be directly applied to the prediction of Es in other sites due to its site specificity.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 by retraining the model using local data.This study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future multi-parameter prediction of soil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ion modulus prediction Machine learning(ML) Gradient boosted regression tree(GBRT) Genetic algorithm(GA) Foundation settle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