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基高梯度润湿表面的构建与表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程江 赵安 +3 位作者 孙逸飞 吴景雄 黄子恒 徐守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38-8143,共6页
通过向垂直放有铜片的烧杯中滴加Ag NO3溶液,在铜片上制备出水接触角从平整铜表面的90.8°升至151.4°的梯度润湿表面;结合前期以碱辅助氧化法制备亲水区间的梯度润湿表面,实现了在无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构建从超疏水(151.6... 通过向垂直放有铜片的烧杯中滴加Ag NO3溶液,在铜片上制备出水接触角从平整铜表面的90.8°升至151.4°的梯度润湿表面;结合前期以碱辅助氧化法制备亲水区间的梯度润湿表面,实现了在无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构建从超疏水(151.6°)至超亲水(3.7°)的高梯度润湿铜表面。制得的润湿性梯度在近100℃的水浴中浸泡10 h,各点的接触角变化最大不超过10°。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样品表面形貌演变和结构进行分析,表明在铜表面分别沉积具有相对疏水的银粒子和亲水特性的氢氧化铜粒子,并形成合理的粗糙结构,可使铜片分别达到超疏水和超亲水状态,从而形成高梯度润湿铜表面。由于平整的银表面和氢氧化铜表面的水接触角分别为72.8和62°,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亲水与疏水的界限在65°可能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片 沉银 化学置换反应 梯度润湿表面
下载PDF
梯度润湿表面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于慧文 崔文宇 +1 位作者 郝婷婷 马学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375-4383,共9页
为提高脉动热管水平方向的运行性能,本文通过控制化学刻蚀时间,制备出冷凝段到蒸发段接触角由83.8°至0°均匀变化的纳米草结构梯度润湿表面。并将此结构引入至6弯管板式脉动热管中,在不同充液率、加热功率以及运行方向下开展... 为提高脉动热管水平方向的运行性能,本文通过控制化学刻蚀时间,制备出冷凝段到蒸发段接触角由83.8°至0°均匀变化的纳米草结构梯度润湿表面。并将此结构引入至6弯管板式脉动热管中,在不同充液率、加热功率以及运行方向下开展可视化和传热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竖直运行时,梯度润湿表面脉动热管相比于纯铜脉动热管展现出较好的传热性能。水平方向上,相较于纯铜脉动热管几乎完全烧干、无法启动的情况,梯度润湿表面由于附加的梯度润湿驱动力,促进了液体工质的回流,脉动热管成功启动。且汽液界面脉动振幅、脉动速度以及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显著提高,充液率50%时热阻最多降低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梯度润湿表面 纳米草结构 水平加热模式 传热性能
下载PDF
二氧化硅基润湿梯度表面制备及其静润湿特性分析
3
作者 魏航 杜伟 +6 位作者 李广华 杜鹏 李明升 文俊 谢络 王鹰 胡海豹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5-211,共7页
[目的]润湿梯度表面在水面舰船防污、潜艇减阻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低成本、低复杂度的制备技术。[方法]采用气相沉积法、碱腐蚀法和两者复合法,开展二氧化硅基润湿梯度表面的制备及其静润湿特性的研究分析。[结果]气... [目的]润湿梯度表面在水面舰船防污、潜艇减阻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低成本、低复杂度的制备技术。[方法]采用气相沉积法、碱腐蚀法和两者复合法,开展二氧化硅基润湿梯度表面的制备及其静润湿特性的研究分析。[结果]气相沉积法制备表面的最大接触角和变化范围分别为104.9°,23°左右;碱腐蚀法制备表面分别为80.2°,60°左右;两者复合法制备表面分别为102.1°,40°左右,且气相沉积过程在表面润湿性梯度制备中起主导作用。[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海洋装备的功能表面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材料 碱腐蚀 润湿梯度表面 气相沉积
下载PDF
往复运动条件下润湿梯度表面对限量供油润滑的影响
4
作者 孙楠楠 晁珅 +3 位作者 朱桂香 王永强 刘成龙 郭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138,共9页
目的探究有限量供油条件下,润湿梯度表面对往复运动条件下的油膜润滑增效作用。方法首先在玻璃试样表面制备一层疏油涂层,降低工作表面润湿性。其次,利用飞秒激光将一定宽度的条状图案刻蚀到掩膜板上,通过掩膜法,利用氧等离子刻蚀技术... 目的探究有限量供油条件下,润湿梯度表面对往复运动条件下的油膜润滑增效作用。方法首先在玻璃试样表面制备一层疏油涂层,降低工作表面润湿性。其次,利用飞秒激光将一定宽度的条状图案刻蚀到掩膜板上,通过掩膜法,利用氧等离子刻蚀技术在玻璃块疏油涂层上构造不同宽度的亲油轨道,形成了润湿梯度表面。然后使用往复运动光弹流膜厚测量仪对亲油轨道的膜厚及油池变化进行测试。试验选用低黏度的PAO4基础润滑油,限量供给0.04μL。钢球与玻璃试样表面构成点接触往复运动摩擦副模型。结果具有一定亲油轨道宽度(0.2、0.4mm)的润湿性梯度表面具有较好的集油性能。润湿性梯度表面在往复运动行程中心位置作用最为明显,在所给试验条件下膜厚最大为原始表面的3倍。钢球-钢块接触副的摩擦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润湿梯度表面使摩擦因数最高下降30%。另外,由于载荷效应导致接触区外侧毛细集油作用减弱,乏油程度增加,随着载荷增加,润滑油膜减小。油滴在一定宽度亲油轨道的扩散仿真结果说明润湿性梯度表面可以有效地将润滑油限制在轨道内,有利于往复运动过程中润滑剂的回流。结论提出的润湿性梯度表面有较强的集油作用,改善往复运动弹流接触副的供油和润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量供油 往复运动 油膜厚度 自集油 润湿梯度表面 载荷效应
下载PDF
润湿性梯度集油表面制备及摩擦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春莹 伊文静 +1 位作者 刘长松 栗心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7-111,共5页
为了解决润滑油发生迁移,使接触面润滑油中断,导致润滑失效的问题,制备一种具有高集油性能的疏油-亲油-疏油的梯度表面。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硅片表面沉积一层单分子膜,并采用接触角测量仪、UMT摩擦磨损试验机、共聚焦显微镜等对... 为了解决润滑油发生迁移,使接触面润滑油中断,导致润滑失效的问题,制备一种具有高集油性能的疏油-亲油-疏油的梯度表面。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硅片表面沉积一层单分子膜,并采用接触角测量仪、UMT摩擦磨损试验机、共聚焦显微镜等对该样品进行表征,研究该类表面在限量供油条件下的润滑性能。结果表明:将油滴滴在疏油/亲油交界处,油滴能够迅速地从疏油区域向亲油区域运动;点接触往复运动摩擦实验结果表明,梯度表面硅片的摩擦因数明显低于原始的硅片,且梯度表面硅片的表面磨痕深度比原始硅片浅。各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疏油-亲油-疏油梯度表面能够起到集油的作用,避免了润滑油中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梯度表面 摩擦学性能 集油效应 润滑油迁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gradient wettability surface by anodization depositing copper hydroxide on copper surface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江 孙逸飞 +2 位作者 赵安 黄子恒 徐守萍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301-2307,共7页
A facile route for preparation of gradient wettability surface on copper substrate with contact angle changing from 90.3°to4.2°was developed.The Cu(OH)2 nanoribbon arrays were electrochemically deposited o... A facile route for preparation of gradient wettability surface on copper substrate with contact angle changing from 90.3°to4.2°was developed.The Cu(OH)2 nanoribbon arrays were electrochemically deposited on copper foil via a modified anodization technology,and the growth degree and density of the Cu(OH)2 arrays may be controlled varying with position along the substrate by slowly adding aqueous solution of KOH into the two-electrode cell of an anodization system to form the gradient surface.The prepared surface was water resistant and thermal stable,which could keep its gradient wetting property after being immersed in water bath at 100℃ for 10 h.The result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ray diffraction(XR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demonstr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Cu(OH)2 nanoribbon arrays on copper surfac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gradient wet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dient wettability surface Cu(OH)2 nanoribbon array anodization depositing contact angl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