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浪县梯田化建设对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秀花 李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7,共3页
应用对比、相关分析和效益分析,研究了坡耕地与梯田在保土、保水、保肥的差异,并对庄浪县梯田化建设对当地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量化计算,得出,梯田能促进水肥互相协调效应,供作物生长发育利用,增加粮食产出,达到高效用水、... 应用对比、相关分析和效益分析,研究了坡耕地与梯田在保土、保水、保肥的差异,并对庄浪县梯田化建设对当地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量化计算,得出,梯田能促进水肥互相协调效应,供作物生长发育利用,增加粮食产出,达到高效用水、稳产高产的目的。结果表明随着庄浪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土地利用率的增加,当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取得显著提高,为庄浪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为实现全县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浪县 梯田化建设 协调发展
下载PDF
庄浪县梯田化建设与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泾瑞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27,共2页
甘肃省庄浪县梯田面积已占坡耕地面积的 91 74%、占综合治理面积的 41%。梯田在拦蓄径流泥沙的同时 ,改变了土壤水肥条件 ,提高了抗旱减灾的能力 ,在 1997年发生 5 0年一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 ,全县梯田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仍达 2 2 92kg/hm2... 甘肃省庄浪县梯田面积已占坡耕地面积的 91 74%、占综合治理面积的 41%。梯田在拦蓄径流泥沙的同时 ,改变了土壤水肥条件 ,提高了抗旱减灾的能力 ,在 1997年发生 5 0年一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 ,全县梯田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仍达 2 2 92kg/hm2 。梯田化建设使全县粮食人口承载量由 195人 /km2 提高到 315人 /km2 以上 ,粮食—经济人口承载力指数达 1 3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生产潜力 水肥互作效应 庄浪县 梯田化建设 土地人口承载力 土地生产力
下载PDF
宁夏隆德县梯田化建设成效
3
作者 田拂晓 《价值工程》 2014年第28期85-86,共2页
隆德县2013年农村人均基本农田3.2亩,水浇地面积达8.6万亩,占基本农田面积的15.6%。林地55.3万亩,草地8.2万亩,林草覆盖度达到42.8%。地埂造林种草6.6万亩,利用程度达到68.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8km2,治理程度达到72%。农民人均有粮420... 隆德县2013年农村人均基本农田3.2亩,水浇地面积达8.6万亩,占基本农田面积的15.6%。林地55.3万亩,草地8.2万亩,林草覆盖度达到42.8%。地埂造林种草6.6万亩,利用程度达到68.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8km2,治理程度达到72%。农民人均有粮420kg,人均纯收入1502元。梯田建设使县域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初步形成了集防洪、灌溉、人畜供水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利工程体系和布局合理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梯田化建设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化建设 综合效益 显著 隆德县
下载PDF
庄浪县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秉谱 张邦林 《甘肃农业科技》 2000年第11期7-9,共3页
关键词 庄浪县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 梯田化建设 甘肃
下载PDF
天水市完成坡耕地专项调查摸底工作
5
作者 杨高麟 康贵良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12期5-5,共1页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市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今后梯田建设工作,有序推动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健康稳步发展,天水市水土保持局于2014年对全市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一是对...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市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今后梯田建设工作,有序推动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健康稳步发展,天水市水土保持局于2014年对全市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一是对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以村为单位进行调查摸底汇总。二是摸清了全市梯田化建设现状。三是准确掌握了全市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的分布特征。四是借助RegionManager 5.5水土保持专业地理信息软件编制完成了“全市500亩以上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分布图”,初步建立起了全市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数字化图形和数据库。这次调查,为调整部署各县区梯田建设年度任务,转变施工组织形式,进一步加快梯田化市建设步伐,稳步推进梯田建设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也为下一步全市水土保持工作逐步由以梯田建设为主,向小流域综合治理转变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天水市 专项调查 水土保持工作 梯田建设 小流域综合治理 梯田化建设 治理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