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梯级推理与“包括”前后项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
1
作者
钟玲萍
文卫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包括”前后项之间具有三种截然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即前项包括后项、后项包括前项、前后项无直接关系但属同一集合。由于“包括”作为典型的预设触发语与推理直接相关,且当其同时激活存在预设与梯级预设时才有三者共存的可能。通过对...
“包括”前后项之间具有三种截然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即前项包括后项、后项包括前项、前后项无直接关系但属同一集合。由于“包括”作为典型的预设触发语与推理直接相关,且当其同时激活存在预设与梯级预设时才有三者共存的可能。通过对三种逻辑语义关系具体推理机制的描写与对比,发现三者并不是孤立存在、互不相容的,而是建立在统一的逻辑基础之上,具有相同的语义内核,且在从可能性角度进行的梯级推理上具有内在逻辑的高度一致性,即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上都遵循从小到大的推理方向。其不同意义的产生是由梯级推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某些因素造成,其中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具体逻辑关系的隐现、不同参照点的选取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不同推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括”
逻辑语义关系
梯级推理
推理
机制
参照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梯级含义与语力的传递
被引量:
8
2
作者
良止
蒋勇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共3页
梯级含义是人们借助于梯级推理而得出的言语含义。本文探讨梯级含义在传递语力时所起的作用,先介绍梯级推理,解释梯级含义,归纳梯级含义的三种推导方法,然后以例证分析梯级含义传递的某些语力。
关键词
梯级推理
语力
修辞学
梯级
含义
人际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义的游戏:“好/好不X”的双层同义推导模型
3
作者
谢一
《现代语文》
2024年第3期76-81,共6页
“好X”与“好不X”均表达发话者的主观态度,属于广义情态的表达范畴。利用否定隐涵和梯级推理可以解释“好X”与“好不X”的语义等同问题,构建出二者在表示肯定义和否定义上的双层同义推导模型。研究显示,X自身的肯定或否定形式直接决...
“好X”与“好不X”均表达发话者的主观态度,属于广义情态的表达范畴。利用否定隐涵和梯级推理可以解释“好X”与“好不X”的语义等同问题,构建出二者在表示肯定义和否定义上的双层同义推导模型。研究显示,X自身的肯定或否定形式直接决定着“好X”与“好不X”在哪个层面上能够达到语义等同。此外,可以对传统分析方法中的“反语”手段作出新的诠释,作为反语理解的“好X”实际上是基于原始结构“好不•不X”的缩减形式。通过这一个案研究,希望能够为羡余否定现象的深入探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X”
“好不X”
否定隐涵
梯级推理
双层同义推导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比参照点的语用功能
被引量:
4
4
作者
蒋勇
侯国金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4,共6页
人们在解决问题、进行筹划和言语交流时常常使用梯级推理。梯级含义就是人们借助于梯级推理而得出的言语含义。讲话人通过对语用梯级中的一个对比参照点的命题陈述或者通过对该对比参照点与目标点之间的关系的命题陈述来传递他关于同一...
人们在解决问题、进行筹划和言语交流时常常使用梯级推理。梯级含义就是人们借助于梯级推理而得出的言语含义。讲话人通过对语用梯级中的一个对比参照点的命题陈述或者通过对该对比参照点与目标点之间的关系的命题陈述来传递他关于同一语用梯级中的目标点的命题含义。对比参照点的概念功能表现为说理功能 ,人际功能表现为加强语气和传递语力的功能。本文先介绍梯级推理 ,解释梯级含义 ,归纳梯级含义的三种推导方法 ,然后例证对比参照点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功能
梯级推理
梯级
含义
对比参照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是A(而)是B”构式的生成和理解机制研究
5
作者
周忠杰
刘婧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61-66,共6页
“不是A(而)是B”构式可分为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两大类。语义否定是一种客观识解,而语用否定是一种主观识解。在语用否定构式中,A和B常常体现为一种梯级关系、隐喻关系或者转喻关系。它的生成机制主要是范畴化思维、隐喻或转喻思维。它...
“不是A(而)是B”构式可分为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两大类。语义否定是一种客观识解,而语用否定是一种主观识解。在语用否定构式中,A和B常常体现为一种梯级关系、隐喻关系或者转喻关系。它的生成机制主要是范畴化思维、隐喻或转喻思维。它的理解机制主要是梯级推理、隐喻推理或转喻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是A(而)是B
认知机制
梯级推理
隐喻
推理
转喻
推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向性表达的认知研究及思考
被引量:
2
6
作者
龚卫东
《国外外语教学》
CSSCI
2006年第4期6-14,共9页
近年Israel从量值、语用蕴涵和梯级推理的角度研究极性表达及其分布规律,发展了分别由Fillmore和Kay和Fauconnier提出的关于极性表达的梯级模型(SMP)。然而,梯级模型尚未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即讲话人使用某些极性表达引导听话人依据认知...
近年Israel从量值、语用蕴涵和梯级推理的角度研究极性表达及其分布规律,发展了分别由Fillmore和Kay和Fauconnier提出的关于极性表达的梯级模型(SMP)。然而,梯级模型尚未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即讲话人使用某些极性表达引导听话人依据认知图式进行梯级推理,但为什么当命题陈述符合认知图式的内容时,极性表达的使用反而不恰当?为什么讲话人在使用增强型极性表达时总是要违背认知图式中的规定?本文用“相对性准则”来解答这两个问题。本文首先分析相对性准则对极性和极量表达的管约,然后指出极性和极量表达的语用限制条件反映了交际中的认知推理对语用原则的顺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研究
梯级推理
认知图式
语用原则
分布规律
认知
推理
语用限制
极性
原文传递
否定和双重否定的多维度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叶文曦
《语言学研究》
2013年第2期20-31,共12页
文章评述了当代否定以及极性语用的主要研究,着重介绍了Ladusaw、Horn和Israel等学者的重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参照汉语否定词'不'和'没'的功能定义,初步描写了汉语双重否定现象,区分了汉语双重否定的五种语义结构类...
文章评述了当代否定以及极性语用的主要研究,着重介绍了Ladusaw、Horn和Israel等学者的重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参照汉语否定词'不'和'没'的功能定义,初步描写了汉语双重否定现象,区分了汉语双重否定的五种语义结构类型,初步说明了汉语与双重否定相关的主观性问题及其语用动因。文章还指出,有的双重否定表达格式涉及'增量',双重否定表达式在认知理解上需要特定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
双重否定
极性词项
梯级推理
语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梯级推理与“包括”前后项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
1
作者
钟玲萍
文卫平
机构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英日左缘结构中话题的句法生成对比研究”(21BYY192)
湘潭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英汉范围动词对比研究”(XDCX2020B074)。
文摘
“包括”前后项之间具有三种截然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即前项包括后项、后项包括前项、前后项无直接关系但属同一集合。由于“包括”作为典型的预设触发语与推理直接相关,且当其同时激活存在预设与梯级预设时才有三者共存的可能。通过对三种逻辑语义关系具体推理机制的描写与对比,发现三者并不是孤立存在、互不相容的,而是建立在统一的逻辑基础之上,具有相同的语义内核,且在从可能性角度进行的梯级推理上具有内在逻辑的高度一致性,即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上都遵循从小到大的推理方向。其不同意义的产生是由梯级推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某些因素造成,其中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具体逻辑关系的隐现、不同参照点的选取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不同推理路径。
关键词
“包括”
逻辑语义关系
梯级推理
推理
机制
参照功能
Keywords
baokuo(including)
logical semantic relationship
scalar reasoning
reasoning mechanism
reference function
分类号
H136.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梯级含义与语力的传递
被引量:
8
2
作者
良止
蒋勇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共3页
文摘
梯级含义是人们借助于梯级推理而得出的言语含义。本文探讨梯级含义在传递语力时所起的作用,先介绍梯级推理,解释梯级含义,归纳梯级含义的三种推导方法,然后以例证分析梯级含义传递的某些语力。
关键词
梯级推理
语力
修辞学
梯级
含义
人际功能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义的游戏:“好/好不X”的双层同义推导模型
3
作者
谢一
机构
南通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
2024年第3期76-81,共6页
基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汉语情态跨范畴衍生的动因与机制研究”(2023SJYB1706)。
文摘
“好X”与“好不X”均表达发话者的主观态度,属于广义情态的表达范畴。利用否定隐涵和梯级推理可以解释“好X”与“好不X”的语义等同问题,构建出二者在表示肯定义和否定义上的双层同义推导模型。研究显示,X自身的肯定或否定形式直接决定着“好X”与“好不X”在哪个层面上能够达到语义等同。此外,可以对传统分析方法中的“反语”手段作出新的诠释,作为反语理解的“好X”实际上是基于原始结构“好不•不X”的缩减形式。通过这一个案研究,希望能够为羡余否定现象的深入探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
“好X”
“好不X”
否定隐涵
梯级推理
双层同义推导模型
Keywords
“hao X(好X)”
“haobu X(好不X)”
negative implicature
scalar inference
the double-layers semantic equivalence model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比参照点的语用功能
被引量:
4
4
作者
蒋勇
侯国金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
出处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4,共6页
文摘
人们在解决问题、进行筹划和言语交流时常常使用梯级推理。梯级含义就是人们借助于梯级推理而得出的言语含义。讲话人通过对语用梯级中的一个对比参照点的命题陈述或者通过对该对比参照点与目标点之间的关系的命题陈述来传递他关于同一语用梯级中的目标点的命题含义。对比参照点的概念功能表现为说理功能 ,人际功能表现为加强语气和传递语力的功能。本文先介绍梯级推理 ,解释梯级含义 ,归纳梯级含义的三种推导方法 ,然后例证对比参照点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
元功能
梯级推理
梯级
含义
对比参照点
Keywords
metafunctions
scalar reasoning
scalar implicature
comparative reference point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是A(而)是B”构式的生成和理解机制研究
5
作者
周忠杰
刘婧
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出处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61-66,共6页
基金
2020年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项目“力动态视阈下英汉致使构式语义对比研究”(SCWY20-20)。
文摘
“不是A(而)是B”构式可分为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两大类。语义否定是一种客观识解,而语用否定是一种主观识解。在语用否定构式中,A和B常常体现为一种梯级关系、隐喻关系或者转喻关系。它的生成机制主要是范畴化思维、隐喻或转喻思维。它的理解机制主要是梯级推理、隐喻推理或转喻推理。
关键词
不是A(而)是B
认知机制
梯级推理
隐喻
推理
转喻
推理
Keywords
“bushi A(er)shi B”construction
cognitive mechanism
scalar inference
metaphorical inference
metonymic inference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向性表达的认知研究及思考
被引量:
2
6
作者
龚卫东
机构
山东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国外外语教学》
CSSCI
2006年第4期6-14,共9页
文摘
近年Israel从量值、语用蕴涵和梯级推理的角度研究极性表达及其分布规律,发展了分别由Fillmore和Kay和Fauconnier提出的关于极性表达的梯级模型(SMP)。然而,梯级模型尚未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即讲话人使用某些极性表达引导听话人依据认知图式进行梯级推理,但为什么当命题陈述符合认知图式的内容时,极性表达的使用反而不恰当?为什么讲话人在使用增强型极性表达时总是要违背认知图式中的规定?本文用“相对性准则”来解答这两个问题。本文首先分析相对性准则对极性和极量表达的管约,然后指出极性和极量表达的语用限制条件反映了交际中的认知推理对语用原则的顺应。
关键词
认知研究
梯级推理
认知图式
语用原则
分布规律
认知
推理
语用限制
极性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否定和双重否定的多维度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叶文曦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言学研究》
2013年第2期20-31,共12页
基金
2012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基于多学科视域的认知研究”(批准号12&ZD119)的资助
文摘
文章评述了当代否定以及极性语用的主要研究,着重介绍了Ladusaw、Horn和Israel等学者的重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参照汉语否定词'不'和'没'的功能定义,初步描写了汉语双重否定现象,区分了汉语双重否定的五种语义结构类型,初步说明了汉语与双重否定相关的主观性问题及其语用动因。文章还指出,有的双重否定表达格式涉及'增量',双重否定表达式在认知理解上需要特定的规则。
关键词
否定
双重否定
极性词项
梯级推理
语用学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梯级推理与“包括”前后项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
钟玲萍
文卫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梯级含义与语力的传递
良止
蒋勇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3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意义的游戏:“好/好不X”的双层同义推导模型
谢一
《现代语文》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对比参照点的语用功能
蒋勇
侯国金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是A(而)是B”构式的生成和理解机制研究
周忠杰
刘婧
《韶关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极向性表达的认知研究及思考
龚卫东
《国外外语教学》
CSSCI
2006
2
原文传递
7
否定和双重否定的多维度研究
叶文曦
《语言学研究》
2013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