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梵僧——以南诏梵僧赞陀崛多为中心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泽洪 廖玲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9,共8页
南诏梵僧赞陀崛多是阿吒力教的祖师,但学界因其神异事迹而质疑其真实性。如果从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视域,详细考察赞陀崛多传播阿吒力教的史实,分析梵僧赞陀崛多的密教法术,就能肯定他是南诏传播阿吒力教的一代梵僧。
关键词 梵僧 赞陀崛多 南诏 南方丝绸之路
下载PDF
略论十世纪前来华梵僧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寒 《南亚研究季刊》 2007年第2期82-86,共5页
公元前后直至十世纪,是佛教在中国的集中发展期,也是中印间文化交往的繁荣期。在此过程中,梵僧持续不断地来到中国,担当着佛教文化传播者的重要角色,对佛教在中国的确立、发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中印文化交往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印度 梵僧 佛教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梵僧传教与社会记忆——南诏大理国梵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泽洪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6,共8页
南诏大理国时期梵僧的传教活动,予南诏大理国政治与社会文化以深刻影响。论文从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视野,对南诏大理国观音显化故事中的梵僧,云南地方志及石刻资料所见的梵僧,南诏大理国梵僧传教的社会记忆进行考察分析。认为云南地... 南诏大理国时期梵僧的传教活动,予南诏大理国政治与社会文化以深刻影响。论文从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视野,对南诏大理国观音显化故事中的梵僧,云南地方志及石刻资料所见的梵僧,南诏大理国梵僧传教的社会记忆进行考察分析。认为云南地方史志梵僧行化的记载,是梵僧传教南诏大理国的历史真实。南诏大理国梵僧阿吒力的种种神异事迹,折射反映梵僧的社会影响与民间的集体记忆,来自天竺的梵僧沿南方丝绸之路传教,促成了密宗色彩的阿吒力教的流行,书写了西南边疆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史的重要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大理国 梵僧 阿吒力教 《南诏图传》 南方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胡名迷梵种——唐代前期与中期上层社会所认识的“胡僧”
4
作者 李正一 《改革与开放》 2018年第7期107-109,112,共4页
本文从《高僧传》所载名僧金刚智面对驱逐外国僧人时的"梵""胡"之辩词,到唐代前期与中期正史与文人笔记中对"胡僧"这一群体的记载和描写,分析了"胡僧"所指外国僧人群体的来源、行为和唐代上层... 本文从《高僧传》所载名僧金刚智面对驱逐外国僧人时的"梵""胡"之辩词,到唐代前期与中期正史与文人笔记中对"胡僧"这一群体的记载和描写,分析了"胡僧"所指外国僧人群体的来源、行为和唐代上层社会人士对其的认识与态度。安史之乱后的唐代上层社会对"胡僧"的认识出现了朝野官方和上层文人的分化,与正史中极少见相对比的是笔记小说中"胡僧"的大量出现。唐代上层社会对"胡僧"所指群体的认识始终是模糊的,关注点在于胡僧的神异本领,而忽略其宗教信仰成就,但直至安史乱后,社会精英也并未完全拒斥外国僧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元三大士 天竺梵僧 《太平广记》 智慧轮
下载PDF
丝绸之路石窟寺罗汉造像的梵汉风格演化及其文化意涵
5
作者 李辉 《荣宝斋》 2024年第5期140-149,共10页
本文研究丝绸之路石窟寺罗汉造像风格的演变及其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关系。通过对敦煌等地的石窟寺中罗汉造像的分析,探讨了罗汉信仰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进程。研究表明,罗汉信仰的传播不仅带动了佛教艺术形式的东传,也... 本文研究丝绸之路石窟寺罗汉造像风格的演变及其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关系。通过对敦煌等地的石窟寺中罗汉造像的分析,探讨了罗汉信仰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进程。研究表明,罗汉信仰的传播不仅带动了佛教艺术形式的东传,也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深入交流和相互影响。文章详细考察了梵僧相与汉僧相罗汉造像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体现了文化融合的复杂性。总的来说,本文揭示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互动与罗汉造像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对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罗汉 梵僧 体质人类学
原文传递
阿嵯耶观音图像与信仰:再谈南诏大理国的神话历史叙事 被引量:4
6
作者 安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4,100,共9页
阿嵯耶观音是滇池洱海地区所独有的一尊佛教观音造像,南诏大理国对于这尊"天竺观音"的信仰和由此催生的宗教图像谱系揭示出中古时期云南佛教艺术的"混血"特征。画卷、造像构成的视觉符号体系清晰地再现了南诏开国... 阿嵯耶观音是滇池洱海地区所独有的一尊佛教观音造像,南诏大理国对于这尊"天竺观音"的信仰和由此催生的宗教图像谱系揭示出中古时期云南佛教艺术的"混血"特征。画卷、造像构成的视觉符号体系清晰地再现了南诏开国神话的叙事结构,并造就了"梵僧观音"的构图形式,它不仅广泛存在于南诏大理国的600年间,甚至在13世纪以降的云南民间艺术中依然有迹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嵯耶观音 南诏大理国 梵僧 图像 神话历史
下载PDF
阿嵯耶观音与南诏大理国的祖先历史叙事
7
作者 安琪 《中国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1-22,共12页
阿嵯耶观音是滇池洱海地区所独有的一尊佛教观音造像,它在南诏大理国的宗教艺术中时有出现,揭示出中古时期云南佛教艺术显著的"混血"特征。画卷、造像构成的图像文本清晰地再现了这一叙事结构。我们能够从这尊观音在滇中广受崇奉的历... 阿嵯耶观音是滇池洱海地区所独有的一尊佛教观音造像,它在南诏大理国的宗教艺术中时有出现,揭示出中古时期云南佛教艺术显著的"混血"特征。画卷、造像构成的图像文本清晰地再现了这一叙事结构。我们能够从这尊观音在滇中广受崇奉的历史事实出发,在阿嵯耶观音像和南诏大理国的祖先历史叙事之间建立起横向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嵯耶 云南 梵僧 祖先 图像 历史叙事
下载PDF
云南剑川及石钟山石窟的异域信息
8
作者 朴城君 《艺术评鉴》 2017年第4期162-163,共2页
云南剑川及石钟山石窟,虽然地处西南内陆,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民间信仰,毗沙门天王造像成为了南诏大理与中原、吐蕃关系的重要见证;石钟山石窟的题记、"波斯人"造像等也体现了云南民间与异域交流的明显痕迹,是融合... 云南剑川及石钟山石窟,虽然地处西南内陆,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民间信仰,毗沙门天王造像成为了南诏大理与中原、吐蕃关系的重要见证;石钟山石窟的题记、"波斯人"造像等也体现了云南民间与异域交流的明显痕迹,是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而形成的独特开放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川 石钟山石窟 毗沙门天王 梵僧
下载PDF
论《南诏图传》数字化的可行性研究
9
作者 刘萍 《艺术科技》 2015年第1期109-109,共1页
《南诏图传》是我国保留下来的最早的记录南诏国时期的绘画资料,本文主要从历史性、画面性两个方面论证了《南诏图传》数字化的需求性以及可操作性。
关键词 梵僧七化 3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