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梵天寺木塔》教学设计
- 1
-
-
作者
曾艳娟
-
机构
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64,共2页
-
文摘
【教学目标】1.对照注解,读懂原文,积累“以、布、讫、如、患”等文言词语。2.感受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3.初步了解《梦溪笔谈》笔记体的记事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到标题《梵天寺木塔》,假如让你做一篇文章,你觉得可以写什么?(木塔本身、外形、地理位置、由来、特点)那么,关于“梵天寺木塔”,
-
关键词
梵天寺木塔
文言词语
《梦溪笔谈》
课后练习
课堂小结
成语印
喻皓
匠师
轻松自如
十国春秋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找准文言文的教学价值点
- 2
-
-
作者
徐飞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66,共2页
-
文摘
文言文教学,找准文本中最有价值的教学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找准文言文的教学价值点,需要教师从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性思考并加以整合。曾艳娟老师的《梵天寺木塔》教学设计抓住了这篇文本的教学价值点,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一、重视“言文共生”当前,文言文教学中有“言”无“文”、“言”“文”割裂的问题比较严重。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在于文章中有较多的语言障碍。
-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价值点
梵天寺木塔
现代文
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品味
系统性思考
整体阅读
载道
轻松自如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在文本语境中指导语文学习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卢军良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65,共2页
-
文摘
前人运用语言文字的结果,定格为一座座语言的建筑。于是有先民群体的咏叹,有屈大夫独孑的浩歌,有史家之笔,才士之文,圣者之思,有潘江陆海,岛瘦郊寒。文字连属,成不同文本,一词一句,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发挥作用。通过阅读学语文,正是在对意义的整体认识中,积累一词一句,在对一屋一厦的观照中,识得梁木砖瓦。语言文字之功,非置身于其所用之环境,不能领略到其妙处。
-
关键词
郊寒
才士
语言文字
整体认识
圣者
陆海
梵天寺木塔
座座
潘江
历史书写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略谈初中语文阅读的作用
- 4
-
-
作者
李艳红
-
机构
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
-
出处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第11期50-50,共1页
-
文摘
阅读不仅是人们借助视觉神经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读者与作者进行跨空间跨时间交流的特殊手段。初中语文中引入了很多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影响深远的阅读文章,它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莫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还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一、增长知识以开阔眼界人生有限而学海无涯,受限于时间、精力、金钱等多方面的限制,我们难以企及到世界的方方面面,但这不影响我们的认知程度。
-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视觉神经
促进作用
效方
学海无涯
情感熏陶
梵天寺木塔
苏教版
价值引导
科普类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质疑“如胠箧”注释
- 5
-
-
作者
刘宁
-
机构
山西太原市太铁一中
-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5-45,共1页
-
-
关键词
“如胠箧”
注释
苏教版
上册
第5单元
北宋
沈括
《梦溪笔谈》
《梵天寺木塔》
初一
语文教学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叹词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妙用
- 6
-
-
作者
兰国祥
-
机构
遂昌育才中学
-
出处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5年第4期56-58,共3页
-
文摘
古诗文教学难,估计这是很多一线教师的认识。当然,古诗文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有其客观原因的。首先,古今表达相差甚远,虚词用法繁多,语义精练,从理解字词意思上就给学生阅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次,古诗文的写作背景离现在遥远,学生很难想象当时的具体情况,这样便难以进入诗歌的情境。
-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征蓬
空明
胡老师
词化
梵天寺木塔
次北固山下
使至塞上
一脸茫然
喻皓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喻皓真的是嘲笑匠师的无能吗
- 7
-
-
作者
王春勤
-
机构
盱眙县实验初级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7年第10期66-67,共2页
-
文摘
一次考试中,命题人就《梵天寺木塔》一文设计了这样一道阅读理解题:"《梵天寺木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命题者给出了这样的参考答案: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未布瓦,上轻",可布瓦后,塔"动如初",说明匠师的认识未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
关键词
匠师
喻皓
梵天寺木塔
布瓦
阅读理解题
命题者
参考答案
心理活动
宋太宗
开宝寺
-
分类号
G63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