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耶舍:走向“梵我合一”的方便法门
1
作者 周广荣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119,共10页
尼耶舍是印度怛特罗宗教常用的本尊敬拜科仪,通常指瑜伽行者口诵真言,调整身姿与呼吸,用手将代表本尊的梵语声字,如种子字、真言、根本字母等,布列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使众神及其神格属性皆备于行者之身,达到“神我合一”的境界或目的。... 尼耶舍是印度怛特罗宗教常用的本尊敬拜科仪,通常指瑜伽行者口诵真言,调整身姿与呼吸,用手将代表本尊的梵语声字,如种子字、真言、根本字母等,布列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使众神及其神格属性皆备于行者之身,达到“神我合一”的境界或目的。本文通过考察怛特罗教经典中尼耶舍事仪的形态与类型,认为吠陀时代的“梵我合一”思想、六派哲学时代的“声常住论”,以及南印度经典湿婆派悉陀医学的“肉身观”,构成了尼耶舍法门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耶舍 怛特罗 梵我合一 声字实相 字母安神
原文传递
“梵我合一”的修身养心之法 瑜伽
2
作者 凌睿 《母婴世界》 2014年第11期90-91,共2页
瑜伽不仅仅是一种流行的健身方法,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一焦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练习瑜伽时。我们呼吸,感受身体、内心的变化,然后伸展、用力……
关键词 梵我合一 瑜伽 养心 修身 健身方法 修炼方法 身体 用力
原文传递
“进入那自由的天国”——《吉檀迦利》35首赏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虞雅芬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1-34,共4页
《吉檀迦利》集中体现了泰戈尔神秘独特的宗教哲学思想,也表现了一个伟大诗人自由地描绘其创造性心灵中所呈现的神奇景象的艺术功力。《吉檀迦利》35首更集中反映了诗人积极入世的世界观。在这首诗里,“梵我合一”的理想境界以非常朴素... 《吉檀迦利》集中体现了泰戈尔神秘独特的宗教哲学思想,也表现了一个伟大诗人自由地描绘其创造性心灵中所呈现的神奇景象的艺术功力。《吉檀迦利》35首更集中反映了诗人积极入世的世界观。在这首诗里,“梵我合一”的理想境界以非常朴素又充满想象的诗句表现出来,并与诗人对印度未来强烈热切的希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诗中不仅表现了诗人爱祖国、爱人类的进步思想,更表现了诗人不断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具有极高的思想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吉檀迦利》 梵我合一 赏析
下载PDF
泰戈尔《吉檀迦利》的宗教内涵 被引量:1
4
作者 苏蔓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0-32,36,共4页
《吉檀迦利》作为泰戈尔后期“献神诗”的代表作,不仅具有极其灼目的艺术成就,而且包含了深邃的宗教意蕴。它上承奥义书关于“梵我合一”和虔诚派关于“神人之爱”的宗教哲学,运用丰富、灵动的艺术手法,显示神意就活生生地隐含在天地万... 《吉檀迦利》作为泰戈尔后期“献神诗”的代表作,不仅具有极其灼目的艺术成就,而且包含了深邃的宗教意蕴。它上承奥义书关于“梵我合一”和虔诚派关于“神人之爱”的宗教哲学,运用丰富、灵动的艺术手法,显示神意就活生生地隐含在天地万象之中,表达诗人对于终极神性的无限追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吉檀迦利》 献神诗 梵我合一 “神人之爱” 宗教哲学 印度 宗教文学
下载PDF
印度教的“自我之战”教义——兼与其它宗教有关思想的比较
5
作者 欧东明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09年第4期94-99,共6页
在印度教有关"梵我合一"的最基本教义中,又包含着自我的内在区分以及自我之战的思想,而这揭示了终极实在的既内在统一又自我分离的"两极相通"的秘密。就此而言,印度教有关战争的思想首先具有一种宗教上的奥义,其次... 在印度教有关"梵我合一"的最基本教义中,又包含着自我的内在区分以及自我之战的思想,而这揭示了终极实在的既内在统一又自我分离的"两极相通"的秘密。就此而言,印度教有关战争的思想首先具有一种宗教上的奥义,其次才具有其确定的世俗含义,并且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直接的过渡。扩大到其他各大宗教(包括伊斯兰教)的经典,其中的战争用语及其近义词也大都首先具有一种宗教上的意蕴,我们不能将其直接理解成真实的人间战争并简单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我合一 自我之战 战争观 内化的战争 外化的战争
下载PDF
从传统走向现代:瑜伽精神实践的认知转向与模式转型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丽云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29,共5页
探讨了瑜伽现代化过程中精神实践的认知转向与推广模式转型及其影响。瑜伽在传统文化环境中是印度本土宗教中实现宗教目的的修行方式,是传统哲学中达到自我完满状态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离群苦修达到“梵我合一”的手段。在现代化过程中,... 探讨了瑜伽现代化过程中精神实践的认知转向与推广模式转型及其影响。瑜伽在传统文化环境中是印度本土宗教中实现宗教目的的修行方式,是传统哲学中达到自我完满状态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离群苦修达到“梵我合一”的手段。在现代化过程中,瑜伽通过融合心灵哲学、引入世俗目标、融入现实生活等方式实现了精神实践的认知转向。在现代瑜伽推广过程中,通过增强主体的多元性、形式的时代性、内容的功能性等方式实现了推广模式的转型,为世界“瑜伽热”提供助力,也为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瑜伽 精神实践 认知转向 模式转型 梵我合一
下载PDF
泰戈尔与老子之“和谐论”哲学美学观的阐释与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声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2期21-24,共4页
和谐是泰戈尔与老子哲学美学观的思想基石、终极价值和最高境界。泰戈尔"梵我一如"的宗教哲学思想尊崇至高无上的梵性精神,认为梵与人、梵与万物以及人与万物之间体现了一种梵性的和谐,美是梵性的和谐,美在韵律之中。老子的... 和谐是泰戈尔与老子哲学美学观的思想基石、终极价值和最高境界。泰戈尔"梵我一如"的宗教哲学思想尊崇至高无上的梵性精神,认为梵与人、梵与万物以及人与万物之间体现了一种梵性的和谐,美是梵性的和谐,美在韵律之中。老子的和谐美论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基础,理悟道的自然美与精神美,以道性精神的"自然无为"来把握、体察"万物齐一""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和谐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老子 和谐论 梵我合一 道法自然
下载PDF
生命·人格·上帝——泰戈尔、尼采比较研究
8
作者 张莉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4-69,共6页
泰戈尔、尼采的“生命哲学”是对宇宙本原的亲证和对生命本身的礼赞 ;他们所理想的“人格模式”则全无生物学上的意义 ,而是一种境界、一个流程 ;他们的宗教意识是一种人道、艺术的宗教 ,蕴含着对高度的人性解放和审美意义的追求。本文... 泰戈尔、尼采的“生命哲学”是对宇宙本原的亲证和对生命本身的礼赞 ;他们所理想的“人格模式”则全无生物学上的意义 ,而是一种境界、一个流程 ;他们的宗教意识是一种人道、艺术的宗教 ,蕴含着对高度的人性解放和审美意义的追求。本文通过对泰戈尔、尼采的生命哲学、人格模式、宗教意识的比较分析 ,以求文化他者对文化诠释的合理性、科学性 ,从而寻求两种文化间相互重叠的边界 ,最终亲证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与终极价值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尼采 生命哲学 人格模式 "梵我合一" "超人" "酒神精神" 超人哲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神的灵性·诗人的感念·现实的折光——《吉檀迦利》思想内容浅析
9
作者 管三元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94-100,共7页
翻开诗卷,几乎在每一首诗中都能看到神的画像,“一个令人敬慕的上帝,泰戈尔的上帝:伟大的朋友,世界的情人,洁白的莲花,坐在河心中摇晃着的小舟上吹着横笛的陌生人!”神的出现,使得《吉檀迦利》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息,笼罩着神秘色彩,使... 翻开诗卷,几乎在每一首诗中都能看到神的画像,“一个令人敬慕的上帝,泰戈尔的上帝:伟大的朋友,世界的情人,洁白的莲花,坐在河心中摇晃着的小舟上吹着横笛的陌生人!”神的出现,使得《吉檀迦利》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息,笼罩着神秘色彩,使得诗行间流溢着海市蜃楼般朦胧、缥渺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吉檀迦利》 梵我合一 折光 思想内容 神的存在 向神 印度人 上帝 “小我”
下载PDF
泰戈尔人道主义思想浅识
10
作者 陈若帆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关于人道,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菲尔丁说过一句使人有兴趣思索的话。他说,人道“几乎永远伴随着真正的天才”。这种论断,无论其科学性如何,它和泰戈尔的情况是颇为契合的,他是个天才。十五岁时就已经诗才横溢。公开在杂志上发表了长诗。一... 关于人道,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菲尔丁说过一句使人有兴趣思索的话。他说,人道“几乎永远伴随着真正的天才”。这种论断,无论其科学性如何,它和泰戈尔的情况是颇为契合的,他是个天才。十五岁时就已经诗才横溢。公开在杂志上发表了长诗。一生中写了五十多部诗集。其中,《吉檩迦利》(意为《献诗》)使他蜚声世界,荣获了诺贝尔奖金。他还创作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和百多篇短篇小说。此外,他还精于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人道主义思想 浅识 “爱” 宗教 印度教徒 异教徒 梵我合一 “和谐” “神”
下载PDF
《瑜伽论》述评
11
作者 江亦丽 《中国出版》 1988年第11期51-54,共4页
《瑜伽论》是印度著名哲学家奥罗宾多·高士(1872——1950)的一部代表作。在《瑜伽论》中,他从传统的吠檀多唯心主义哲学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精辟入里地剖析了人的思想、情感、理智。
关键词 瑜伽 唯心主义哲学 情感 印度 理智 梵我合一 宗教色彩 哲学家 神秘 心理学
下载PDF
我读《深山藏古寺》
12
作者 杨锋 《佛教文化》 1996年第5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深山藏古寺》 梵我合一 “无我之境” 逻辑直觉 “悟” 思维逻辑 艺术境界 中国绘画 禅境 直觉体验
下载PDF
《吉檀迦利》:印度返朴归真的新神话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善浩 《南亚研究》 CSSCI 1994年第3期56-62,共7页
印度大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的东方作家。1913年,他的薄薄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以象征性、神秘性的深厚内涵,压倒了西方众多大作家的鸿篇巨制,而在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中独占鳌头。从此,... 印度大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的东方作家。1913年,他的薄薄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以象征性、神秘性的深厚内涵,压倒了西方众多大作家的鸿篇巨制,而在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中独占鳌头。从此,关于泰戈尔和《吉檀迦利》的研究热久盛不衰,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檀迦利》 泰戈尔 泛神论 印度文学 梵我合一 诺贝尔文学奖金 印度社会 神秘性 原始神话 心理分析
原文传递
传统、现代与其它——写在“五人画展”之前
14
作者 忡荃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7-77,共1页
不趋时媚俗,自甘淡泊,不人云亦云,不随人俯仰是为最难。崇尚真实、抒发胸臆,而无阿谀歪曲之举是为行为之庄正,艺术也以触乎事物、发乎豪情,体现生命价值为极品。 王子亮、汪为新、周逢俊、袁辉、任继民五位年轻画家都受过严格的绘画训练... 不趋时媚俗,自甘淡泊,不人云亦云,不随人俯仰是为最难。崇尚真实、抒发胸臆,而无阿谀歪曲之举是为行为之庄正,艺术也以触乎事物、发乎豪情,体现生命价值为极品。 王子亮、汪为新、周逢俊、袁辉、任继民五位年轻画家都受过严格的绘画训练,并有过不同经历的甘苦努力。所谓怀求骥之心取不尽之源,传统的中国文化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摆在画家面前的是如何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生命价值 随人俯仰 中国绘画 现代绘画 中国传统绘画 画家 广取博采 传统文化 梵我合一
原文传递
体验澄澈
15
作者 李燕 《企业与市场》 2005年第6期74-75,共2页
瑜伽的渊源古老久远,它起源于古印度,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距今有7000多年历史。瑜伽“yoga”,源于印度梵语yug或yuj,意思是一致或结合。瑜伽是一种生活方式,综合了对于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教育。古印度人相信,人作为个体或部... 瑜伽的渊源古老久远,它起源于古印度,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距今有7000多年历史。瑜伽“yoga”,源于印度梵语yug或yuj,意思是一致或结合。瑜伽是一种生活方式,综合了对于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教育。古印度人相信,人作为个体或部分,是有方法与宇宙整体的能量联合起来的。他们称宇宙之整体为“梵”,而瑜伽便是达至“梵我合一”的境界。这恰如中国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我合一 “天人合一 哲学体系 生活方式 中国儒家 瑜伽 古印度 印度人 整体 宇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