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显《佛国记》中音译词的梵汉对音研究(声母部分)
1
作者 郭禹彤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4-54,60,共12页
法显的《佛国记》记录了不少专有名词的译音,这是研究东晋时期汉语语音的珍贵材料。本文利用《佛国记》中的音译词来作梵汉对音研究,归纳东晋汉语声母系统。专书式的研究因材料的封闭性和系统性而能使对音规律更为集中,便于考察东晋通... 法显的《佛国记》记录了不少专有名词的译音,这是研究东晋时期汉语语音的珍贵材料。本文利用《佛国记》中的音译词来作梵汉对音研究,归纳东晋汉语声母系统。专书式的研究因材料的封闭性和系统性而能使对音规律更为集中,便于考察东晋通语的声母系统。为找准对音形式,本文参考前人研究及梵文知识对音译词进行考证,在此基础上制作对音字表。《佛国记》译音流露出的汉语声母特点有:重轻唇音不分;舌头舌上音出现分化趋势,在全浊声母下的分化尤其明显;禅母是浊塞擦音;云母归匣母,以母独立;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显 《佛国记》 东晋 声母系统 梵汉对音
下载PDF
西夏译经的梵汉对音与汉语西北方音 被引量:25
2
作者 孙伯君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9,共8页
黑水城出土的汉文佛经中的陀罗尼的对音秉承了唐代以来梵汉对音的传统,特别是为准确描摹梵语的实际音值所采用的那些注音辅助手段,颇能显现与中原汉译佛经的个中渊源,所不同的是夏译密咒所用汉字的字音是西夏地区流行的汉语西北方音。... 黑水城出土的汉文佛经中的陀罗尼的对音秉承了唐代以来梵汉对音的传统,特别是为准确描摹梵语的实际音值所采用的那些注音辅助手段,颇能显现与中原汉译佛经的个中渊源,所不同的是夏译密咒所用汉字的字音是西夏地区流行的汉语西北方音。特别是《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中的陀罗尼,对帮助人们认识12世纪汉语西北方音的概貌有重要意义,同时亦为建立在《番汉合时掌中珠》夏汉对音基础上的西夏字的拟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汉对音 宋代西北方音 语方言 西夏语
下载PDF
梵汉对音与中古音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储泰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5-52,共8页
梵汉对音与中古音研究储泰松一、梵汉对音研究小史运用传统的方法、材料研究汉语音韵学,到清儒那儿已臻极致。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拓宽研究视野、方法,挖掘新的材料。正因为这种时代要求,1923年北大《国学季刊》发刊词提出“用... 梵汉对音与中古音研究储泰松一、梵汉对音研究小史运用传统的方法、材料研究汉语音韵学,到清儒那儿已臻极致。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拓宽研究视野、方法,挖掘新的材料。正因为这种时代要求,1923年北大《国学季刊》发刊词提出“用梵文原本来对照汉文译音的文字,很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汉对音 中古音 语言研究 唐五代 鸠摩罗什 《史语所集刊》 西北方音 介音 上古 云南语方言
下载PDF
梵汉对音概说 被引量:14
4
作者 储泰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3,共10页
梵汉对音概说储泰松一、引言1.0对音(Transcription亦译Transliteration)是指用汉语音译外语名词术语或成段语料,或用外语音泽汉语名词术语或成段语料,借此考订各个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就材料可利... 梵汉对音概说储泰松一、引言1.0对音(Transcription亦译Transliteration)是指用汉语音译外语名词术语或成段语料,或用外语音泽汉语名词术语或成段语料,借此考订各个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就材料可利用的现状而言,对音主要是指汉译外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汉对音 元音 音节 复辅音 译经 鸠摩罗什 入声字
下载PDF
从梵汉对勘看汉译佛经语言翻译的省略技巧 被引量:2
5
作者 龙国富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0-212,共13页
梵汉对勘发现,汉译佛经语言翻译省略采用了替代省略和非替代省略两种技巧。前一技巧包括数词替代省略、代词替代省略和名词替代省略,后一技巧包括意译省略和文法省略。省略产生的动因:受汉语和梵语表达规则的制约;受佛经翻译理论思想的... 梵汉对勘发现,汉译佛经语言翻译省略采用了替代省略和非替代省略两种技巧。前一技巧包括数词替代省略、代词替代省略和名词替代省略,后一技巧包括意译省略和文法省略。省略产生的动因:受汉语和梵语表达规则的制约;受佛经翻译理论思想的影响;受归化与忠实观念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佛经语言 省略 技巧 梵汉对勘
下载PDF
法藏敦煌P.3861号文献的梵汉对音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伯君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24,共8页
法藏敦煌P-3861号文献中的梵汉对音资料所呈现的语音规律与《千字文》、《开蒙要训》等敦煌遗存资料大体一致,反映了八、九世纪吐蕃占领敦煌时期河西方音的特点,如清浊界限不甚分明,鼻音声母m、n、η有向mb、nd、ηg演化的迹象,舌上、... 法藏敦煌P-3861号文献中的梵汉对音资料所呈现的语音规律与《千字文》、《开蒙要训》等敦煌遗存资料大体一致,反映了八、九世纪吐蕃占领敦煌时期河西方音的特点,如清浊界限不甚分明,鼻音声母m、n、η有向mb、nd、ηg演化的迹象,舌上、齿头、正齿三组字混用,宕、梗、通摄-η尾消变,宕摄元音高化,-m、-n尾也有消变的痕迹,等等。与12世纪的西夏梵汉对音资料相比照,可以知道西夏与敦煌河西方音有明显的承续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梵汉对音 河西方音
下载PDF
梵汉对音资料:从上古音到中古音 被引量:4
7
作者 施向东 《辞书研究》 2020年第4期48-72,I0002,共26页
梵汉对音资料对于中古音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因此,对于研究汉语上古音到中古音的发展演变来说,了解和熟悉梵汉对音,弄清楚它的原理、一般规则和应须注意的事项,熟悉这一时期梵汉对音的基本文献,是十分必要的。文章扼要介绍... 梵汉对音资料对于中古音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因此,对于研究汉语上古音到中古音的发展演变来说,了解和熟悉梵汉对音,弄清楚它的原理、一般规则和应须注意的事项,熟悉这一时期梵汉对音的基本文献,是十分必要的。文章扼要介绍了梵语梵文、梵汉对音的基本知识和反映从上古到中古的梵汉对音材料,以供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音 中古音 梵汉对音
下载PDF
梵汉本《阿阇世王经》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8-73,共6页
《阿阇世王经》是后汉高僧支娄迦谶的译经。文章主要利用阿富汗新出土的《阿阇世王经》梵本残 卷,将其与汉文异译本(西晋竺法护译《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与北宋法天译《未曾有正法经》)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研究,对经中的一些词汇进行了解... 《阿阇世王经》是后汉高僧支娄迦谶的译经。文章主要利用阿富汗新出土的《阿阇世王经》梵本残 卷,将其与汉文异译本(西晋竺法护译《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与北宋法天译《未曾有正法经》)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研究,对经中的一些词汇进行了解说,并讨论了支娄迦谶译经的若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娄迦谶 《阿阇世王经》 佛经翻译 梵汉 异译本
下载PDF
梵汉对音学科述略——纪念俞敏老师一百周年诞辰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广和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1-18,共18页
本文阐述了梵汉对音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汉语音韵传统研究方法在音韵分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分析了传统方法在研究声、韵音值方面的局限。然后讨论了梵汉对音学科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汉语古音研究做出的新贡献。
关键词 梵汉对音 语语音史 汪荣宝 罗常培 俞敏
下载PDF
梵汉对音与中古汉语全浊声母的音读问题
10
作者 王红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4-68,共5页
中古音或《切韵》音系的全浊声母的实际音读是否送气是汉语音韵学里一个有争论的问题。要推求中古时期全浊声母的实际音读,仅靠历史比较法是有一定局限的,梵汉对音研究弥补了这一缺陷。梵汉对音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古音或《切韵》音系的... 中古音或《切韵》音系的全浊声母的实际音读是否送气是汉语音韵学里一个有争论的问题。要推求中古时期全浊声母的实际音读,仅靠历史比较法是有一定局限的,梵汉对音研究弥补了这一缺陷。梵汉对音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古音或《切韵》音系的全浊声母在当时的实际口语中应有送气、不送气两种读法,而送气、不送气这两种读法并不具有辨义功能。中古音或《切韵》音系的全浊声母送气、不送气这两种读法的特点在今天的吴方言中依然保留,应是语音发展的历史遗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汉对音 中古音 全浊声母 送气 不送气
下载PDF
《切韵》系韵书中歌戈韵与梵汉、汉藏对音比较
11
作者 陆招英 《莆田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4-56,共3页
比较梵汉、汉藏的一些对音材料,发现后汉三国歌戈韵母的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切韵》把它们合为一韵无可非议。而唐五代西北方言,歌韵字与戈韵非唇音字主要元音虽然相同,但后者已比前者多了个[w] 合口介音。
关键词 《切韵》 歌戈韵 梵汉 对音 中古 语音
下载PDF
梵汉对音中来纽对译ttdd现象再探——兼论音韵在佛学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云龙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7-80,共4页
梵汉对音,又称华梵对音,是梵音的汉字记录,包括梵语字母“圆明字轮”、“四十九根本字”的音译和梵语词的音译。汉译佛经浩如烟海,对音材料无比丰富,是研究音韵的非常宝贵的材料。通过对音去探讨古汉语语音音值、音类的本来面目,是一条... 梵汉对音,又称华梵对音,是梵音的汉字记录,包括梵语字母“圆明字轮”、“四十九根本字”的音译和梵语词的音译。汉译佛经浩如烟海,对音材料无比丰富,是研究音韵的非常宝贵的材料。通过对音去探讨古汉语语音音值、音类的本来面目,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本文仅就来纽字对译梵语ttdd的现象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汉对音 佛学研究 音韵 再探 罗常培 支谦 临川 赣方言
下载PDF
从梵汉对勘和同经异译再谈汉译佛典中的“叉手”与“合掌”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晶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34-39,共6页
根据梵、汉不同版本佛典的对勘研究可知,"叉手"在佛典中的意义为"两掌对合于胸前或额前,掌心微虚或紧贴",并无前辈学者所言的"手指交叉"义。结合同经异译和历代佛典用例的穷尽性统计可知,东汉及三国时期... 根据梵、汉不同版本佛典的对勘研究可知,"叉手"在佛典中的意义为"两掌对合于胸前或额前,掌心微虚或紧贴",并无前辈学者所言的"手指交叉"义。结合同经异译和历代佛典用例的穷尽性统计可知,东汉及三国时期仅用"叉手",西晋逐步换用"合掌",二者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历时更替共生关系,原因是西晋时期世俗叉手礼形成,译师为别义而新造出"合掌"进行对译。这也是译经成熟期追求译经词语表意准确性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汉对勘 同经异译 叉手 合掌
下载PDF
玄奘译著中的梵汉对音和唐初中原方音 被引量:78
14
作者 施向东 《语言研究》 1983年第1期27-48,共22页
引言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玄奘译著中的梵汉对音来考察公元七世纪时汉语的一支影响极大的方言——中原方言的语音系统,对这一音系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且拿它来同历来被称为中古汉语语音的代表的切韵音系作一点比较。玄奘(公元600... 引言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玄奘译著中的梵汉对音来考察公元七世纪时汉语的一支影响极大的方言——中原方言的语音系统,对这一音系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且拿它来同历来被称为中古汉语语音的代表的切韵音系作一点比较。玄奘(公元600—664年)出生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形成自己的语音习惯的时代是在洛阳度过的。因此,他所操的方音当为中原方音。玄奘游五天竺十七年,在佛学和语言学上造诣极深。他一生翻译梵文经论七十五部,开创了译经史上的新时期,所以世称"新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汉对音 方音 元音 切韵 语音系统 中原方言 例外字 中古 开音节
下载PDF
义净梵汉对音探讨(英文) 被引量:9
15
作者 柯蔚南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8-92,共25页
唐僧义净(公元635—713年)出生于今北京市西南郊的范阳,形成自己语言习惯的时期是在范阳及山东泰山附近度过的。他所操的方言可以代表公元七世纪的中原东北部方音。本篇的目的是通过义净译著中的梵汉对音来考察其方言的语音系统。所使... 唐僧义净(公元635—713年)出生于今北京市西南郊的范阳,形成自己语言习惯的时期是在范阳及山东泰山附近度过的。他所操的方言可以代表公元七世纪的中原东北部方音。本篇的目的是通过义净译著中的梵汉对音来考察其方言的语音系统。所使用的材料主要取自《佛说大孔雀咒王经》(大正藏985号)和《金光最胜王经》(大正藏665号)的陀罗尼咒中。此外也采用了义净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转写的一些人名与地名。所得出的初步结果或许可与施向东、尉迟治平、刘广和三位近年对隋唐梵汉对音研究作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汉对音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 方言 语言习惯 语音系统 孔雀 公元 北京市 探讨
下载PDF
梵汉对音与上古音研究——兼评后汉三国梵汉对音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储泰松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32-132,共1页
梵汉对音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一项重要材料,这已为学界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本文试图通过梵汉对音材料来分析探讨上古音研究中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揭示梵汉对音材料在上古音研究中的作用。文章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1.入声韵尾的清... 梵汉对音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一项重要材料,这已为学界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本文试图通过梵汉对音材料来分析探讨上古音研究中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揭示梵汉对音材料在上古音研究中的作用。文章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1.入声韵尾的清浊与阴声韵尾的有无;2.去声与-s韵尾的关系;3.同韵部则同元音说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汉对音 上古音 去声 古音构拟
下载PDF
从梵汉对勘看中古译经中“形+X”结构的特殊用法及其形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晓露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8,15,共9页
"形+X"是一种典型的由语言接触引发的语言演变现象。从梵汉对勘研究视角可以发现中古译经中"形+X"结构的特殊用法及其形成。"形+X"结构的特殊用法有:(1)表示嘲笑、侮骂。(2)作谓语、宾语和定语。(3)"... "形+X"是一种典型的由语言接触引发的语言演变现象。从梵汉对勘研究视角可以发现中古译经中"形+X"结构的特殊用法及其形成。"形+X"结构的特殊用法有:(1)表示嘲笑、侮骂。(2)作谓语、宾语和定语。(3)"形""X"都有嘲笑义。(4)使用频率高,只见于译经不见于中土。其形成过程展现为汉语借用双音"形+X"语汇对译表嘲笑义的梵语词,其形成的机制是语法复制,其形成动因是佛经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译经 形+X “形笑” 形成 梵汉对勘
下载PDF
基于梵汉对勘的东汉译经中“V(O)已”结构研究
18
作者 孟奕辰 方一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88,共7页
中古时期,汉译佛经语料中的“V(O)已”结构较为常见,前辈学者已有讨论,但仍有问题尚未解决。梵汉对勘发现,表先行动作完结的“已2”主要对应梵文的绝对分词;表非先行动作完成的“已2”对应梵文过去分词,认为“已2”是在语言接触的影响下... 中古时期,汉译佛经语料中的“V(O)已”结构较为常见,前辈学者已有讨论,但仍有问题尚未解决。梵汉对勘发现,表先行动作完结的“已2”主要对应梵文的绝对分词;表非先行动作完成的“已2”对应梵文过去分词,认为“已2”是在语言接触的影响下,在汉语本有的“已1”基础上扩展而来的,受到了语言外部接触和内部发展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经 “V(O)已”结构 梵汉对勘 文绝对分词 文过去分词
下载PDF
竺法护译经中“晋言”所见梵汉译音及其音韵现象
19
作者 徐朝东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竺法护一生翻译的大小乘经典共有154部309卷。其译经中屡用“晋言”,是3-4世纪实际语言的运用。本文对法护译经“晋言”15条专名的梵语形式进行考察,讨论了两晋之际汉语出现的如阴声韵无塞音尾、幽部是一个单元音、声母清浊分划、影母... 竺法护一生翻译的大小乘经典共有154部309卷。其译经中屡用“晋言”,是3-4世纪实际语言的运用。本文对法护译经“晋言”15条专名的梵语形式进行考察,讨论了两晋之际汉语出现的如阴声韵无塞音尾、幽部是一个单元音、声母清浊分划、影母为零声母、没有娘母等语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语音 梵汉对音 “晋言” 译经 竺法护
下载PDF
从天水方言看禅录中“忄麽忄罗”“狼藉”词义——兼论汉语词“梵汉双源”现象
20
作者 李广明 《唐都学刊》 1999年第1期58-59,83,共3页
东汉以来,随着佛经的译入,汉语吸收了不少的梵语词。梵语词的介入,使一部分汉语原有词增添了新义,新增一义由于源于梵语而使该词“梵汉双遮”。本文要论述的“忄麽忄罗狼藉”、“狼藉”
关键词 天水方言 禅录 梵汉双源 忄麽忄罗 狼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