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究检验前过程控制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唐冬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67-69,共3页
探究临床生化检验前实施过程控制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从检验科中抽取出400例需要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以随机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分入200例患者。对照组中的患者仅给予常规的生化检验过程,而研究组中... 探究临床生化检验前实施过程控制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从检验科中抽取出400例需要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以随机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分入200例患者。对照组中的患者仅给予常规的生化检验过程,而研究组中的患者则在检验前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对组间发生的检验结果偏差及得出的失误率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出现了更小的检验结果偏差及更低的误差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生化检验是一个关键的检测手段,但需要在检验前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患者自身的因素、各种检测仪器的因素、患者心理状态等,需要根据以上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从而提升检验水平,减少检查结果的偏差及失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前过程 控制 检验质量 临床生化 失误率
下载PDF
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文俊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19期24-25,共2页
目的统计分析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检验生化室收集的体检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检验前过程中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溶血、体位、检测时间、药物和饮食是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 目的统计分析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检验生化室收集的体检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检验前过程中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溶血、体位、检测时间、药物和饮食是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影响较大,应做好临床生化检验的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生化 检验前过程 检验质量 影响
下载PDF
应用品管圈活动促进检验前过程无纸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鱼丽娟 吴守振 +3 位作者 韩倩 曹三成 李静 郝晓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9期1340-1341,134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促进检验前过程无纸化的效果。方法检验科联合多部门成立“无纸圈”,采用头脑风暴、投票、评价表等品管工具,持续改进检验前过程的纸质申请单和各种交接记录,比较实施前和实施后无纸化项目数、无纸化项目率、检...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促进检验前过程无纸化的效果。方法检验科联合多部门成立“无纸圈”,采用头脑风暴、投票、评价表等品管工具,持续改进检验前过程的纸质申请单和各种交接记录,比较实施前和实施后无纸化项目数、无纸化项目率、检验前过程使用纸张数和检验前过程工作耗时时长。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无纸化项目数和无纸化项目率明显上升,每月检验前过程使用纸张数下降,检验前工作耗时时长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十分有效地促成检验前过程无纸化,从而提高检验工作效率和检验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检验前过程 无纸化
下载PDF
检验前过程控制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红连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8年第8期43-45,共3页
目的:探析检验前过程控制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017年度在我院接受临床生化检验的115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6年度522例实施常规过程控制,2017年度630例加强检验前过程控制,以患者病症临床诊断标准为... 目的:探析检验前过程控制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017年度在我院接受临床生化检验的115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6年度522例实施常规过程控制,2017年度630例加强检验前过程控制,以患者病症临床诊断标准为参考,对比两年度检验结果不符率,并分析和总结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15年度患者检验结果偏差36例(5.4%),2016度检验结果偏差11例(0.8%),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通过分析,生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主要是患者因素、药物因素、标本因素及仪器因素。结论:为减少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提高检验结果准确度,必须重视和加强检验前过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前过程控制 生化检验 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易李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6期63-64,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贵港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128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检验组和质量控制组。其中常规检验组64例,行正常检查;质量控制组64... 目的分析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贵港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128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检验组和质量控制组。其中常规检验组64例,行正常检查;质量控制组64例,于检验前采取一定质量控制措施。对影响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的因素加以分析。结果质量控制组检验偏差、失误率显著低于常规检验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个体、标本、仪器、药物、饮食、检测体位、检测时间、溶血等,因此在检验前需实施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生化 检验前过程 检验质量 影响分析
下载PDF
检验前过程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文华 肖传宇 +2 位作者 王宁 杨业伟 杜淑凤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968-1969,共2页
目的探讨检验前过程(不同放置时间及不同处理方式)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门诊与住院患者74例,每例用3种不同的真空采血管(即含Na F抗凝管、含促凝剂血清管、含分离胶血清管)各采集血液2 ml备用,分析全血及血清室温(25... 目的探讨检验前过程(不同放置时间及不同处理方式)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门诊与住院患者74例,每例用3种不同的真空采血管(即含Na F抗凝管、含促凝剂血清管、含分离胶血清管)各采集血液2 ml备用,分析全血及血清室温(25℃)下放置不同时间对检测血糖值的影响。结果全血放置2 h、3 h测定结果分别与含Na F抗凝管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促凝管离心血清放置2 h、3 h后测定结果分别与全血放置1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离胶管由于凝胶的隔离作用,虽然未分离血清的血糖测定结果与含Na F抗凝管测定结果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随时间延长呈下降的趋势。结论为了能得到准确的血糖检测结果,检验前过程诸控制环节中的规范化要求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检验前过程 标本类型
原文传递
ISO15189认可过程中两种分离胶采样管的质量评价
7
作者 吴洪坤 李畅 +1 位作者 仲人前 周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63-464,467,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两种不同的分离胶采样管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硅化玻璃采血管为标准管,以两种分离胶采样管为测试管,随机收集50例患者血清,利用电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吸附法、反射发光法、免疫荧光法等方法定量或者定性检测血清中各种临... 目的探讨建立两种不同的分离胶采样管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硅化玻璃采血管为标准管,以两种分离胶采样管为测试管,随机收集50例患者血清,利用电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吸附法、反射发光法、免疫荧光法等方法定量或者定性检测血清中各种临床免疫、临床生化指标,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对于定量项目而言,两种分离胶采样管与标准管相比,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定性项目而言,两种分离胶采样管与标准管相比,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0.75),一致性较好。结论通过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检测项目证明了分别采用两种分离胶采样管不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初步建立了ISO15189实验室认可过程中该实验室针对外部供应品的质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胶采样管 检验前过程 外部供应品
下载PDF
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8
作者 张霞 周璐 +1 位作者 王晓飞 丁乐顺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6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时制定干预措施,控制检验前送检标本的质量,确保检验质量。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ab Information System,LIS)统计本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所有不合格标本,根据拒收原因对标本不合格类型和科室分... 目的: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时制定干预措施,控制检验前送检标本的质量,确保检验质量。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ab Information System,LIS)统计本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所有不合格标本,根据拒收原因对标本不合格类型和科室分别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共收到662例不合格标本,标本不合格类型主要有:标本采集量不正确、检验医嘱申请错误和标本凝固等。不合格标本科室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和肺病科等。结论:采集合格的标本是临床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根据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和科室分布,我们通过采取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定期培训等持续性改进措施,切实做好检验前质量控制,保证检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前过程 不合格标本 原因分析
下载PDF
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9
作者 曹楠婧 李娜 +2 位作者 罗孟柯 吕海丽 王九菊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S02期35-38,共4页
目的对该院检验科所接收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及科室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并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标本的送检质量,为临床提供及时且准确的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检验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有不合格标本共2428例,根据《临床实... 目的对该院检验科所接收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及科室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并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标本的送检质量,为临床提供及时且准确的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检验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有不合格标本共2428例,根据《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WS/T 496-2017》中的分析前质量指标对血液标本不合格率进行统计,比较3年间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及科室分布情况,并制定相关措施加以规范。结果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0.13%,其中抗凝血标本凝集34.02%(826/2428)、标本溶血30.43%(739/2428)及标本类型错误17.26%(419/2428)是造成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所有临床科室中,ICU、儿科及新生儿科因患者群体特殊,不合格标本率位列前三。结论标本采集是检验前质量控制最主要的环节,通过分析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组成及潜在原因,优化标本采集和运输流程,加强标本质量监管,是提高标本送检质量,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指标 检验前过程 不合格标本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检验前质量管理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欢 刘子杰 +1 位作者 段勇 郭翀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管理方式在降低检验前标本不合格率,提升检验前质量的效果。方法2016年3月1日至6月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品管圈管理模式,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步骤逐步进行,...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管理方式在降低检验前标本不合格率,提升检验前质量的效果。方法2016年3月1日至6月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品管圈管理模式,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步骤逐步进行,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标本检验前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分析导致检验前标本出现不合格的原因,并逐条进行针对性改善,对比活动前后标本不合格率的改变情况,运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由活动前的0.565%明显降低至0.220%(X^2=155.22,P〈0.01),目标达成率为86.25%,进步率为61.06%。并且科室人员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质量管理的能力有所提高,品管工具运用能力提高了33.3%、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了9.3%、协调沟通能力提高了125%、团队凝聚力提高了56%、积极性提高了20.7%。结论采用品管圈管理方式能够实际有效降低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圈员们运用品管工具解决检验科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检验前过程 质量管理
原文传递
临床护士在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环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绪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2期167-169,共3页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并开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保存、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与护理人员密切相关的有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保...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并开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保存、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与护理人员密切相关的有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保存、运送。正确地、规范化地采集和处理好标本,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而这些工作主要是由护士来完成的,因此临床护士在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也就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检验前过程 检验 护士
原文传递
凝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探讨
12
作者 杨素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29-32,共4页
探讨临床凝血常规及血常规检验之前的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时间段在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就诊患者的临床凝血常规及血常规检验样本为研究对象,共500例,将这些检验样本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室内质量控制组两组,每组各25... 探讨临床凝血常规及血常规检验之前的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时间段在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就诊患者的临床凝血常规及血常规检验样本为研究对象,共500例,将这些检验样本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室内质量控制组两组,每组各250例。常规组样本实施院内规定的常规凝血常规及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组在常规凝血常规及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实施检验前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比两组检验质量控制下的检验前及检验后的失误率、失误原因以及患者检验的满意度。结果 对比两组质量控制下的检验失误率,室内质量控制组的失误率为(7.20%),常规组的失误率为(22.40%),室内质量控制组的失误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凝血常规及血常规检验之前的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通过对比常规组和室内质量控制组的检验失误率、失误原因以及患者检验的满意度。通过在临床凝血常规及血常规检验之前实施室内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检验质量,降低失误率,并且可能会提高患者检验的满意度。因此,推荐临床医疗单位在进行这类检验时,加强对检验前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以提高检验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前过程质量控制 检验质量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