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于那斯台遗址出土棍棒头性质的再讨论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田广林
刘安然
周海军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23-127,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的‘中国认同’与中华民族形成研究"(15ZDB027)
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辽海考古实践教育基地(10165201502)
辽宁省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联合培养‘江山文化研究’研究生项目"(2016[70]号)
-
文摘
在那斯台遗址出土的遗物中,除了以往相关研究成果所确认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遗存外,还应该含有小河沿文化遗存。该遗址出土的瓜棱形棍棒头,与敖汉沙窝遗址、萨里巴遗址出土的齿轮状棍棒头和玉质多头器,核心造型构图要素都是小河沿文化常见的八角星纹或八芒纹。有理由认为那斯台遗址出土的用为权杖构件的棍棒头,其性质属于小河沿文化。
-
关键词
红山系列文化
那斯台遗址
棍棒头
文化属性
-
Keywords
Hongshan series culture
Nasitai Site
stick head
culture attribute
-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棍棒头及相关问题研究
- 2
-
-
作者
张倩
-
机构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3-77,共5页
-
基金
红山文化研究院项目”西辽河地区新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融与互动研究”(HSWHYJJD202107)。
-
文摘
棍棒头从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开始出现,制作工艺比较原始,大多是圆形器物中间穿孔形成,材质主要是石、玉、铜、陶。至青铜时代,棍棒头材质、样式和功能不断进步,从充当使用工具居多过渡到了实战中应用的兵器,见证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社会的演变。本文根据棍棒头的出土资料,对其进行辨识、分类与功能的探讨,同时结合西亚地区出土的棍棒头资料进行对比,认为棍棒头的出现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
关键词
北方地区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棍棒头
-
Keywords
Northern Areas
The Neolithic Age
The Bronze Age
Stick Head
-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古殳研究
被引量:5
- 3
-
-
作者
高西省
-
出处
《文博》
1991年第2期53-57,89,共6页
-
文摘
古青铜兵器是我国青铜器中一个很大的门类,《左传》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戒”的记载。而兵器中有很多待进一定研究的问题,如属五兵之一的殳,它是一种不同于戈、矛、戟、钺的特殊兵器,其名见于《诗经》《周礼》等古籍过去由于未见自铭的实物,各家解释不同,并有种种推论,究竟何如呢?
-
关键词
青铜兵器
青铜文化
客省庄
棍棒头
春秋战国时期
宝鸡地区
国之大事
商周
西周早期
司戈盾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2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蒙古族的狩猎工具——布鲁及源流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安丽
-
机构
内蒙古博物馆
-
出处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4年第2期68-72,共5页
-
-
关键词
布鲁
锤击力
猎物
棍棒头
狩猎工具
石球
蒙古族
-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北方系青铜器
- 5
-
-
作者
马强
-
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3-67,共5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8批面上资助项目“福开森捐金陵大学北方系青铜器研究”(资助编号:2020M683532)成果
宁夏优秀人才(青年拔尖)支持计划资助。
-
文摘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批北方系青铜器,这批器物系1935年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捐赠给原金陵大学的藏品中的一部分。因当时金陵大学没有陈列文物的场馆,所以福开森捐赠的文物暂存北京古物陈列所(1948年并入故宫博物院)代为保管。1949年10月,故宫博物院将这批文物交付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与南京大学合并)保存,现收藏于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北方系青铜器计7件[1],可分为兵器和车马器两类,兵器有短剑、蕈首刀、棍棒头,车马器有马衔、竿头饰、卧鹿。现介绍如下。
-
关键词
北方系青铜器
博物馆藏
南京大学
车马器
金陵大学
棍棒头
艺术博物馆
福开森
-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 6
-
-
作者
乌兰托娅
孔群
-
出处
《内蒙古画报(蒙汉文版)》
2007年第2期42-45,共4页
-
文摘
十九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具有浓郁游牧文化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因以鄂尔多斯地区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具有特征而被称作"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鄂尔多斯青铜器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春秋、战国、西汉初年为其鼎盛时期。是以文献中记载的北狄、林胡。
-
关键词
动物纹
商周时期
鄂尔多斯青铜器
带饰
游牧文化
长城沿线
林胡
棍棒头
人物纹
欧亚草原
-
分类号
K87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
- 7
-
-
作者
杨泽蒙
-
出处
《鄂尔多斯文化》
2008年第3期9-9,11,共2页
-
文摘
2008年9月8日至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鄂尔多斯市市委宣传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尔多斯市文化局。
-
关键词
鄂尔多斯青铜器
内蒙古文物
动物纹
青铜文明
国家文物局
青铜文化
棍棒头
早期铁器时代
欧亚草原
-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