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改良笑脸棒技术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内固定失效分析
1
作者 徐斌 马锐 +1 位作者 马在松 安伟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研究改良笑脸棒技术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技术与内固定失效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06月~2020年06月于该科行改良笑脸棒技术治疗的青年L5椎弓峡部裂内固定装置失效患者7例,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及内固定失效情... 目的研究改良笑脸棒技术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技术与内固定失效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06月~2020年06月于该科行改良笑脸棒技术治疗的青年L5椎弓峡部裂内固定装置失效患者7例,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及内固定失效情况,评估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ODI指数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angle,PI)的术前术后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88.57±17.96)min,术中出血量(140.00±48.65)mL,术后伤口引流量(94.29±31.55)mL,术后下地时间(2.86±1.35)d。术后2例钛缆断裂,4例钛缆棘突切割,1例椎弓根螺钉退出松动并钛缆棘突切割。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57±7.79)个月,随访终末期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终末期时的PI与术前并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行腰椎峡部裂翻修手术,1例未行翻修手术而峡部自发骨性融合。结论应用改良笑脸棒技术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的特点,但仍存在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腰椎峡部裂 内固定失效 笑脸棒技术
下载PDF
改良置棒技术在INFIX中的应用
2
作者 周家骏 刘惠军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置棒技术在经皮髂前下棘内置外固定支架(INFIX)固定骨盆前环蝶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应用INFIX技术治疗骨盆前环耻骨支蝶形骨折的24例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时... 目的:探讨改良置棒技术在经皮髂前下棘内置外固定支架(INFIX)固定骨盆前环蝶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应用INFIX技术治疗骨盆前环耻骨支蝶形骨折的24例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3 w回访功能状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5~40 min,平均33 min。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3~19 w返院取出INFIX,骨折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复位丢失、感染、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结果:优2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83%;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高达89.38分。结论:使用改良置棒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INFIX置棒压迫股神经、髂外动脉、髂外静脉、髂腰肌的问题,减少股外侧皮神经压迫等并发症发病率,适用人群范围不再限于肥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置棒技术 骨盆骨折 内置外固定支架 经皮微创
下载PDF
黑龙江冻土路基融沉防控热棒技术及效能分析
3
作者 王国峰 武鹤 +7 位作者 田玉龙 陈彦君 辛德仁 葛琪 石桂梅 于纪淼 魏建军 罗志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6,24,共7页
为探寻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融沉防控有效措施,以京漠公路瓦拉干至樟岭段为试验路段,设计热棒路基试验方案,针对现场4年5次采集的地温数据、路基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段热棒的有效工作半径为3 m,最大工作半径可达4... 为探寻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融沉防控有效措施,以京漠公路瓦拉干至樟岭段为试验路段,设计热棒路基试验方案,针对现场4年5次采集的地温数据、路基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段热棒的有效工作半径为3 m,最大工作半径可达4.5 m,热棒路基土层地温稳定深度范围在4.5 m以下,稳定温度为0℃左右,且试验路段路基底面的冻土稳定,未发生融沉现象,热棒技术对防控多年冻土路基融沉效果明显,但深度在0~4.5 m之间土层地温的变化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棒技术 沉降 路基 高纬度地区
下载PDF
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影响
4
作者 万波 郭振华 仇彩琴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 目的分析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研究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对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融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腰痛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的ODI评分、Harris评分以及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相当,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脊柱、髋关节、膝关节功能,但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更能减少手术时间,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入路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钉棒技术 腰椎骨折 疗效 关节功能
下载PDF
热棒技术加强高原冻土区路基热稳定性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潘卫东 赵肃菖 +2 位作者 徐伟泽 余绍水 马卫东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3-438,共6页
热棒是传热效率很高的热导装置 ,适合于增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筑物地基的热稳定性 .介绍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内某试验路基中使用热棒的一些基本情况 ,分析了热棒的工作状态和制冷作用半径 ,并针对不同的气候情况对路基本体和路基基... 热棒是传热效率很高的热导装置 ,适合于增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筑物地基的热稳定性 .介绍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内某试验路基中使用热棒的一些基本情况 ,分析了热棒的工作状态和制冷作用半径 ,并针对不同的气候情况对路基本体和路基基底的地温场分布状况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发现 ,使用热棒后经过 1a时间 ,路基基底的冷储量得到了显著的增加 ,在路基工程中使用热棒保护冻土和增强路基热稳定性是成功有效的 .最后对热棒路基的设计参数提出了一些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技术 路基 热稳定性 多年冻土 无源冷却
下载PDF
用热棒技术强化煤堆降温幅度试验 被引量:23
6
作者 邓军 李贝 马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67,共6页
为破坏煤堆内部蓄热环境,有效降低煤自然发火的危险性,预防煤堆自燃,基于热棒闭式汽-液两相流强化热传导原理,构建煤自燃防灭火热棒移热降温性能试验测试系统,研究煤堆升温过程中热棒对其内部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效果。热棒对煤堆自燃升温... 为破坏煤堆内部蓄热环境,有效降低煤自然发火的危险性,预防煤堆自燃,基于热棒闭式汽-液两相流强化热传导原理,构建煤自燃防灭火热棒移热降温性能试验测试系统,研究煤堆升温过程中热棒对其内部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效果。热棒对煤堆自燃升温过程具有较明显的抑制降温效果,煤体与热棒距离越近,降温效果越明显;热棒的累积移热量和降温能力随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煤堆内部各测点最高降温依次为13.30,9.80,7.70,6.70,4.50,3.20,1.50和0.50℃,对应温度降幅依次为29.00%,23.90%,24.70%,19.40%,16.00%,13.50%,8.90%和3.87%,平均降温速率分别为1.20,0.90,0.70,0.62,0.39,0.29,0.16和0.1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棒技术 煤堆 煤矸石山 温度场分布
下载PDF
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杨阳 仉建国 +7 位作者 沈建雄 赵宇 于斌 邱贵兴 王以朋 王升儒 张延斌 林莞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500,共6页
目的:评估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2014年3月于我科接受双生长棒技术治疗的8例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患者(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4±... 目的:评估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2014年3月于我科接受双生长棒技术治疗的8例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患者(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4±1.4岁(5~9岁)。通过复习病历,对患者年龄、撑开次数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同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侧凸主弯Cobb角、胸后凸、腰前凸、T1-S1长度,对畸形的矫正情况以及脊柱、胸廓的生长指标(Campbell′s space available for lung ratio,SAL)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6.9±13.5个月(24~64个月)。8例患者共接受41次手术,其中33次为撑开手术,平均每位患者经历4.1次撑开手术。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为75.4°±26.4°,术后矫正至31.6°±10.8°,末次随访时为30.9°±11.4°。T1-S1长度从术前的30.0±4.4cm增至术后的35.1±4.0cm,末次随访时为39.9±3.5cm,平均年增长率为1.66±0.43cm/y。术前SAL为0.92±0.10,术后改善至0.99±0.02,末次随访时为1.00±0.05。有3例患者发生了5例次并发症,主要为内固定相关并发症(4例次);无感染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安全有效,可有效地控制脊柱畸形的进展,保留脊柱的生长潜能,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患者的胸廓畸形,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神经纤维瘤病 早发性脊柱侧凸 营养不良型 双生长棒技术 非融合技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升儒 仉建国 +3 位作者 邱贵兴 郭建伟 张延斌 杨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7-682,共6页
目的:评估双生长棒技术治疗5岁以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的中期疗效,分析相关并发症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2月~2012年6月于我科接受双生长棒技术治疗的14例(男4例,女10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平均年龄3.5±1.2岁(2~5岁)... 目的:评估双生长棒技术治疗5岁以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的中期疗效,分析相关并发症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2月~2012年6月于我科接受双生长棒技术治疗的14例(男4例,女10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平均年龄3.5±1.2岁(2~5岁)。通过复习病历,对年龄、撑开次数以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同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侧凸Cobb角、胸后凸、腰前凸、T1-S1距离以及内固定的长度,对畸形的矫正情况以及脊柱、胸廓的生长指标——坎贝尔的空间供肺比值(Campbell′s space available for lung ratio,SAL)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54.6±22.4个月(24~100个月)。14例患儿共接受99次手术,其中85次为撑开术,平均每例患者经历6.1次撑开术。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73.8°±19.1°,术后35.8°±12.8°,末次随访时34.5°±16.3°。T1-S1距离从术前23.9±4.2cm增至术后27.1±4.8cm,末次随访时为33.6±5.2cm,平均年增长率为1.61cm/y。内固定长度初次手术术后为23.1±5.3cm,末次随访时为28.0±6.2cm。SAL术前为0.90±0.10,术后改善至0.92±0.09,末次随访时为0.96±0.11。有4例患者发生8例次并发症,主要为内固定相关(7例次)并发症,均在撑开手术同时进行翻修;无感染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双生长棒技术用于治疗5岁以下、保守治疗无效的进展性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脊柱畸形的进展,保留脊柱的生长潜能,而且对患儿胸廓畸形也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尽管该技术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较高,但通过翻修手术仍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脊柱侧凸 双生长棒技术 胸廓发育不良综合征 非融合技术
下载PDF
传统双生长棒技术治疗先天性早发性脊柱侧凸的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阳 仉建国 +10 位作者 王升儒 沈建雄 邱贵兴 王以朋 赵宏 赵宇 李书纲 林莞锋 杜悠 粟喆 叶笑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2-407,共6页
目的:观察传统双生长棒技术(traditional dual growing rods,TDGR)治疗先天性早发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early onset scoliosis,CEOS)的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接受TDGR治疗的CEOS患者。所有患... 目的:观察传统双生长棒技术(traditional dual growing rods,TDGR)治疗先天性早发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early onset scoliosis,CEOS)的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接受TDGR治疗的CEOS患者。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次生长棒撑开治疗且随访2年以上。统计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根据是否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撑开次数、撑开间隔、随访时间;同时对影像学资料(包括侧弯数目、主弯Cobb角度、T2-5后凸、T5-12后凸、T10-L2后凸、L1-S1前凸、T1-12长度、T1-S1长度等)进行测量。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8例患者,其中23例(47.9%)患者出现了49例次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包括脱钩15例次,螺钉拔出12例次,内固定棒断裂8例次,尾帽松动2例次,近端交界性后凸12例次。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2-12后凸≥40°、术前T10-L2后凸≥10°是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显著性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10-L2后凸≥10°[OR 4.12,95%CI(1.20-14.14),P=0.025]是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TDGR治疗的CEOS患者,术前T10-L2后凸≥10°是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胸腰段后凸畸形的处理,以降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早发性脊柱侧凸 传统双生长棒技术 内固定相关并发症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期脊柱侧凸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俊泽 王维 +1 位作者 林淮 杨靖凡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4期4594-4596,共3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附属157医院收治的34例EO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采用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观察组(17例)采用双侧生...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附属157医院收治的34例EO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采用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观察组(17例)采用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EOS患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OS患儿治疗后冠状位Cobb角和矢状位Cobb角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小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冠状位矫正率、矢状位矫正率及C7-S1增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棒治疗EOS疗效显著,双侧生长棒疗效显著优于单侧生长棒,冠状位与矢状位的矫正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棒技术 早发性脊柱侧凸 疗效
下载PDF
利用热棒技术处治高温多年冻土路基病害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戈 章金钊 符进 《路基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3-154,共2页
青藏公路高温多年冻土区高路堤纵向裂缝严重,传统被动保护冻土的措施已不能有效治理其病害。对青藏公路利用热棒技术处治病害的试验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热棒技术是有效的。
关键词 青藏公路 高温多年冻土 路堤纵向裂缝 棒技术 处治
下载PDF
钽棒技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玉玲 徐丽杰 +3 位作者 李淑丽 姜丽娜 李静 何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2期325-325,共1页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的难治疾病,年轻患者多见,往往与大剂量激素使用史、长期酗酒史等密切相关。近年来临床所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成为诊治中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股骨头缺血...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的难治疾病,年轻患者多见,往往与大剂量激素使用史、长期酗酒史等密切相关。近年来临床所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成为诊治中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约400万人,成熟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通常适用于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且存在寿命问题(一般平均15-20年左右),年轻患者一生中将不得不面临多次的关节翻修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技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早期护理
下载PDF
双侧生长棒技术矫治儿童脊柱侧弯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庆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生长棒技术矫治儿童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同期在我院确诊为脊柱侧弯的患儿42例,年龄均〈1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生长棒技术矫治儿童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同期在我院确诊为脊柱侧弯的患儿42例,年龄均〈1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两组患儿行站立位脊椎全长正、侧位X线检查,记录脊柱侧弯部位冠状位及矢状位Cobb角,观测C_7~S_1的增高度。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两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_1)进行检测,计算FEV_1/FVC及FEV_1%预测值。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断棒、脱钉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脊柱侧弯部位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Cobb角均较治疗前减小(P均〈0.05),观察组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Cobb角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_7~S_1增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V_1/FVC及FEV_1%预测值均较治疗前增加(P均〈0.05),观察组FEV_1/FVC及FEV_1%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侧生长棒技术相比,双侧生长棒技术能够明显矫正脊柱侧弯患儿的脊柱侧弯,改善肺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棒技术 儿童 脊柱侧弯 矫形手术
下载PDF
生长棒技术对早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洪德 姜丽 尚静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6期61-62,共2页
目的研究生长棒技术对早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将42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1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冠状位Cobb角和矢状位Cobb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和治疗前的,P<0.05;且治疗组患者矫正... 目的研究生长棒技术对早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将42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1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冠状位Cobb角和矢状位Cobb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和治疗前的,P<0.05;且治疗组患者矫正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双侧生长棒技术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棒技术 早发性脊柱侧凸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白云松 张学军 +4 位作者 曹隽 姚子明 祁新禹 郭东 高荣轩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采用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双侧生长棒治疗,随访5年,对比110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脊柱... 目的初步分析采用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双侧生长棒治疗,随访5年,对比110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脊柱影像学参数变化、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用时(181.25±9.14)min,术中出血量(132.41±10.72)mL,平均住院时间(10.94±2.13)d;手术治疗前后T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主弯侧凸Cobb角均明显减小,与手术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显示患者FVC、FEV1/FVC、FEV1预估值等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12/110)。结论双侧生长棒可有效纠正脊柱侧凸畸形并同步改善肺功能,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外科学 脊柱侧凸/治疗 生长棒技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旋棒技术矫正胸腰段骨折脱位侧方移位后的康复训练
16
作者 宁宁 廖兰 何富乔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6期5540-5540,共1页
对9例胸腰段骨折伴有侧方移位的患者采用旋棒技术矫正,同时术后给予相应系统的康复训练,9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椎体移位得到矫正,固定效果好。旋棒技术矫正脊柱骨折侧方移位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棒技术 矫正 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脱位 侧方移位 康复训练
下载PDF
浅谈运动员在400米接力跑中的传接棒技术及起动时机
17
作者 孙华义 潘胜 王丽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2期20-21,共2页
接力跑在体院及师院体育系田径教材中,虽已被列为介绍项目,然而,在正式及非正式田径运动会中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竞争较为激烈的比赛项目之一,也是观众们所关注的焦点。尤其是400米接力跑(4×100米接力跑),除了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好... 接力跑在体院及师院体育系田径教材中,虽已被列为介绍项目,然而,在正式及非正式田径运动会中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竞争较为激烈的比赛项目之一,也是观众们所关注的焦点。尤其是400米接力跑(4×100米接力跑),除了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较快的跑速以外,还要求四名队员之间要密切配合,协调衔接——包括适合于他们的传接棒技术及起动时机。如果两者之一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比赛失败,影响成绩。就连男子400米接力跑世界纪录保持者美国接力队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小组赛中,也因四棒队员起动过早,传接棒技术处理不好而使美国队痛失夺冠的好机会。由此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接棒技术 运动员 接力跑 起动 体育系 高校田径运动会 密切配合 世界田径锦标赛 时机 身体素质
下载PDF
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伟玮(综述) 叶文松(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81-686,共6页
早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脊柱畸形,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脊柱和胸廓的生长,促进正常肺发育并维持肺功能。为达到上述目的,一些非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其中生长棒技术在早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但并发症等... 早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脊柱畸形,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脊柱和胸廓的生长,促进正常肺发育并维持肺功能。为达到上述目的,一些非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其中生长棒技术在早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但并发症等手术相关问题亟待解决。现就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凸中的焦点问题作一综述,以期为广大脊柱外科医生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外科学 脊柱侧凸/治疗 生长棒技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支撑棒技术在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治疗伴严重冠状面失衡和骨盆倾斜脊柱侧凸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徐辉 汤子洋 +7 位作者 胡宗杉 钱至恺 凌宸 许彦劫 孙旭 朱泽章 邱勇 刘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评价应用支撑棒(kickstandrod,KR)技术的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治疗伴有严重冠状面失衡(coronal imbalance,CI)和骨盆倾斜(pelvic obliquity,PO)脊柱侧凸患者的矫正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 目的:评价应用支撑棒(kickstandrod,KR)技术的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治疗伴有严重冠状面失衡(coronal imbalance,CI)和骨盆倾斜(pelvic obliquity,PO)脊柱侧凸患者的矫正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脊柱-骨盆融合手术)治疗的45例伴严重CI和P0的脊柱侧凸的患者资料。男性6例,女性39例,年龄51.2±17.5岁(12~73岁),随访时间16.4±5.3个月(11~26个月)。按骨盆固定的方式将使用经S2骶髂螺钉(S2 alar-iliac,S2AI)而未应用支撑棒技术行骨盆固定的患者纳人非KR组(25例),将使用支撑棒内固定技术行骨盆固定的患者纳人KR组(20例)。术前、术后7d和末次随访时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骨盆倾斜角(pelvic obliquity angle,P0A)、侧凸Cobb角、腰骶半弯(lumbosacral fractional curve,LFC)和骨盆入射角(pelvie incidence,PI),比较两组患者脊柱骨盆参数矫正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矫正丢失率,记录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侧凸Cobb角、P0A、CBD、LFC和P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POA、CBD、LFC术后7d时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KR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术后7d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KR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POA出现明显矫正丢失(P<0.05)。KR组和非KR组患者术后P0A的矫正率分别为(66.9±13.4)%和(44.2±23.4)%,CBD的矫正率分别为(58.5±20.9)%和(42.9±20.9)%,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影像学参数在两组患者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KR组1例发生断棒,非KR组3例发生术后CI,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P=0.412)。结论:对于合并严重CI和P0的脊柱侧凸患者,与传统骨盆固定方式相比,应用KR技术的后路矫形脊柱-骨盆融合手术可以在矫正脊柱侧凸的同时维持良好的骨盆水平和冠状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骨盆倾斜 冠状面失衡 支撑棒技术 骨盆固定.
下载PDF
调棒技术与常规穿刺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峰 伍搏宇 +4 位作者 席金涛 赵东东 黄壁旺 姚志鹏 杨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调棒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5月70例PTED资料,其中39例采用调棒技术穿刺置管(调棒组),31例采用... 目的探讨调棒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5月70例PTED资料,其中39例采用调棒技术穿刺置管(调棒组),31例采用常规穿刺置管(常规组),比较2组术中透视次数、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疗效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优良率评定采用改良MacNab标准。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2个月以上。与常规组比较,调棒组术中透视次数少[(15.2±4.0)次vs.(21.1±5.7)次,t=-5.006,P=0.000],通道建立时间短[(19.7±4.8)min vs.(31.2±7.9)min,t=-7.548,P=0.000],手术时间短[(51.2±9.9)min vs.(62.3±10.4)min,t=-4.592,P=0.000]。2组术后VAS、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VAS、ODI及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常规穿刺置管相比,调棒技术有效降低PTED的穿刺难度,减少射线暴露及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技术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