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4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浸渍-煅烧法合成棒状α-MnO_2及其电化学电容器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龚良玉 申来法 张君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6,共3页
以可再生、廉价、天然多孔的锯末和锰源化合物为主要原料,采用浸渍-煅烧法成功地合成了棒状α-MnO2。借助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循环伏安以及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技术对产物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棒状α-Mn... 以可再生、廉价、天然多孔的锯末和锰源化合物为主要原料,采用浸渍-煅烧法成功地合成了棒状α-MnO2。借助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循环伏安以及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技术对产物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棒状α-MnO2,在1 mol.L-1Na2SO4电解液中,显示出一定的电容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末 浸渍-煅烧法 棒状α-MnO2 电容特性
下载PDF
10T超导强磁场下中和法制备棒状α-Fe2O3的研究
2
作者 傅小明 钟云波 +2 位作者 任维丽 任忠鸣 邓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3期1272-1275,共4页
利用XRD和SEM对无磁场和10T超导强磁场下通过中和法对Fe^3+在80℃陈化6.oh制备的试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磁场下制备的纳米球形α-FeOOH颗粒粒度分布不均匀;10T超导强磁场下制备出了50hm左右的纳米球形α-FeOOH,其粒度分布均... 利用XRD和SEM对无磁场和10T超导强磁场下通过中和法对Fe^3+在80℃陈化6.oh制备的试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磁场下制备的纳米球形α-FeOOH颗粒粒度分布不均匀;10T超导强磁场下制备出了50hm左右的纳米球形α-FeOOH,其粒度分布均匀,并且纳米球形α-FeOOH呈现了线性聚合排列。此外,10T超导强磁场对纳米α-FeOOH的结晶度几乎没有影响.然后在无磁场中对无磁场和10T超导强磁场下制备的纳米旺α-FeOOH经800℃热处理2.0h后,利用XRD和SEM对热处理试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者制备出了粒度分布不均匀的纳米球形α-Fe2O3颗粒,后者制备出了棒状α-Fe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T超导强磁场 中和法 热处理 Α-FEOOH 棒状α-Fe2O3
下载PDF
饱和溶液-冷却结晶法制备棒状α-HMX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姣 杨青 +2 位作者 宋健 李青 姜炜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44-146,共3页
采用饱和溶液-冷却结晶法,研究了将β-HMX转化为α-HMX,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β-HMX的质量浓度、混合液体中醋酸和水的体积比、冷却温度和冷却时间等4个因素对该过程转化率的影响;获得了β-HMX向α-HMX转化的最佳的工艺参数:β-HMX... 采用饱和溶液-冷却结晶法,研究了将β-HMX转化为α-HMX,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β-HMX的质量浓度、混合液体中醋酸和水的体积比、冷却温度和冷却时间等4个因素对该过程转化率的影响;获得了β-HMX向α-HMX转化的最佳的工艺参数:β-HMX的质量为0.4g,冷却时间为3h,醋酸与水的体积比为1:1,冷却温度为95℃;在该工艺条件下,β-HMX完全转化为α-HMX。SEM观察结果表明,制备的α-HMX呈细长的棒状,直径在3~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溶液-冷却结晶法 α-HMX 转化率
下载PDF
纳米棒状α-Fe_2O_3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翠 李保山 吴艳萍 《工业催化》 CAS 2007年第10期51-54,共4页
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棒状氧化铁,并用XRD和TE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果绿、碱性黄和亮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考察了光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及空气的存在对三种染料降解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光催化剂为六方晶系... 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棒状氧化铁,并用XRD和TE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果绿、碱性黄和亮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考察了光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及空气的存在对三种染料降解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光催化剂为六方晶系的纳米棒状α-Fe2O3,其长轴约为(300~500)nm,短轴约为(20~40)nm。对浓度为10mg·L^-1的果绿、碱性黄和亮蓝溶液,当催化剂用量分别为0.30g·L^-1、0.30g·L^-1和0.40g·L^-1时,在通入200mL·min^-1空气的条件下,用紫外光照射150min,三种染料的降解脱色率可分别达到97.98%、94.89%和9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光催化剂 染料降解
下载PDF
福建省3例输入性白喉棒状杆菌感染病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
5
作者 李曲文 梁雪晨 +3 位作者 高亚东 翁顺太 高源 邵祝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0-594,598,共6页
目的对福建省发现的3例输入性白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方法对3例疑似皮肤白喉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皮肤破损的分泌物样品,进行白喉棒状杆菌分离培养。对纯培养的疑似白喉棒状杆菌进行生化鉴定和质谱分析,检测白喉... 目的对福建省发现的3例输入性白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方法对3例疑似皮肤白喉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皮肤破损的分泌物样品,进行白喉棒状杆菌分离培养。对纯培养的疑似白喉棒状杆菌进行生化鉴定和质谱分析,检测白喉棒状杆菌(Diphtheria toxin repressor,dtxR)、(Toxin A,toxA)、(Toxin B,toxB)等毒力相关基因,进行MLST序列分型。结果3例病例有典型的皮肤白喉临床表现,皮肤破损部位均分离到白喉棒状杆菌。2例病例分离到的2株白喉棒状杆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dtxR(+)、toxA(-)、toxB(-),MLST型别均为ST-703;1例病例分离的白喉棒状杆菌菌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dtxR(+)、toxA(+)、toxB(+),MLST型别为ST-248。结论福建省存在白喉输入性风险,非毒原菌亦可引起皮肤白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喉杆菌 毒力基因 皮肤白喉
下载PDF
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短段尿道狭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6
作者 张剑飞 沈鹤 +1 位作者 邱建宏 赵新鸿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短段尿道狭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男性短段尿道狭窄病人125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微创组)和尿道端端吻合术(... 目的 探讨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短段尿道狭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男性短段尿道狭窄病人125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微创组)和尿道端端吻合术(开放组)。进一步根据尿道狭窄长度的不同,将微创组分为微创一组(狭窄段长度≤1 cm)和微创二组(狭窄段长度1~2 cm),开放一组(狭窄段长度≤1 cm)和开放二组(狭窄段长度1~2 cm)。比较4组之间的手术成功率。结果 微创一组与开放一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8.57%和93.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二组与开放二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67.86%和90.91%,微创二组手术成功率低于开放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一组与微创二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8.57%和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一组与开放二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3.10%和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狭窄段长度≤1cm尿道狭窄,因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开放手术手术成功率相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因此首选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微创治疗。对于1~2 cm尿道狭窄,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开放手术成功率更高,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权衡利弊,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电切术 电极 尿道狭窄 尿道端端吻合术
下载PDF
棒状结构NaGdF_(4):Yb^(3+),Er^(3+)上转换发光性能的研究
7
作者 李鑫 李玉峰 +1 位作者 张栋梁 王觅堂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0-1140,共11页
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D-2Na)为螯合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棒状结构的NaGdF_(4):Yb^(3+),Er^(3+)纳米粉末。分别借助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仪(PL)和扫描显微镜(SEM)对其晶体结构、发光强度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和表征。探究了稀土前驱... 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D-2Na)为螯合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棒状结构的NaGdF_(4):Yb^(3+),Er^(3+)纳米粉末。分别借助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仪(PL)和扫描显微镜(SEM)对其晶体结构、发光强度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和表征。探究了稀土前驱体、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的实验条件对NaGdF_(4):Yb^(3+),Er^(3+)纳米粉末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影响;研究了氟源和钠源对NaGdF_(4):Yb^(3+),Er^(3+)晶体形貌和上转换发光强度的改善;同时,采用煅烧处理的方法,进一步探究样品的形貌和发光强度收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H4F与NaOH作为氟源和钠源及200℃煅烧1 h得到的棒状结构NaGdF_(4):Yb^(3+),Er^(3+)的发光强度最好,色坐标(CIE)绿色发光强度从84%提升到94.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GdF_(4):Yb^(3+) Er^(3+) 上转换发光 稀土氯化物 结构 发光纯度
下载PDF
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宋艳 袁永丰 +4 位作者 钱虹宇 李鑫灿 罗洪艳 王芝英 周作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0-687,共8页
为明确重庆和贵州部分羊场发生体表淋巴结脓肿病料中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Cp)感染情况及其生物学特征,对山羊体表脓肿样本进行Cp分离鉴定、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毒力/耐药基因检测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为明确重庆和贵州部分羊场发生体表淋巴结脓肿病料中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Cp)感染情况及其生物学特征,对山羊体表脓肿样本进行Cp分离鉴定、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毒力/耐药基因检测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从40份样本中分离到23株Cp,分离率达57.5%。毒力基因检测显示,所有Cp分离菌均携带pld、FagA、FagB、OppB、OppD、OppF、SodC、SpaC、pknG、NanH、sigE和cp40基因。药敏试验显示,所分离Cp对头孢拉定、丁胺卡那和多西环素敏感率最高,达95.65%(22/23),其次为青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率为91.30%(21/23),但对呋喃唑酮100%耐药,对新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率为82.61%(19/23)。Cp分离菌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IIa和广谱A类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 TEM-116的检出率分别为0和4.35%。对所有Cp的fusA进行测序并获得GenBank登录号ON969140-ON96916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所分离的Cp均聚类到羊生物型(biotype ovis)。本研究证实Cp是引起重庆和贵州部分羊场发生体表淋巴结脓肿的主要病原,并明确其部分生物学特性,为防控该病原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结核杆菌 山羊 毒力基因 药物敏感性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鼠棒状杆菌层析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9
作者 余建国 朱楼英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本研究对制备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鼠棒状杆菌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制备检测试纸。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获取的单克隆抗体效价高(1.6×10^(3)~1.28×10^(4)),特异性和灵敏度好。免疫层析胶体金试纸最低检出限为10^... 本研究对制备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鼠棒状杆菌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制备检测试纸。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获取的单克隆抗体效价高(1.6×10^(3)~1.28×10^(4)),特异性和灵敏度好。免疫层析胶体金试纸最低检出限为10^(-6)CFU/mL,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无交叉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单克隆 效价 免疫层析
下载PDF
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少飞 刘明杰 +7 位作者 姜悦才 李登亮 曹启航 陈凤强 高士孔 陈德坤 马文涛 赵慧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获得有效抗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的生物制剂,根据NCBI登录的伪结核棒状杆菌菌株及棒状杆菌属噬菌体序列信息分别对其时间和地理分布进行统计,并以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为宿主菌,从陕西有山羊伪结核患病史羊场的环境污水中分离噬菌体,... 为获得有效抗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的生物制剂,根据NCBI登录的伪结核棒状杆菌菌株及棒状杆菌属噬菌体序列信息分别对其时间和地理分布进行统计,并以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为宿主菌,从陕西有山羊伪结核患病史羊场的环境污水中分离噬菌体,采用双层平板法对该噬菌体进行分离和表征鉴定。结果显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的发生呈全球性分布,其中以美国与巴西最为严重,美国也是棒状杆菌属噬菌体分离株的主要来源地;分离出的1株噬菌体命名为M2;噬菌体M2呈典型的20面体结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20 min,裂解周期为60 min,平均裂解量约为690 PFU/cell,表明获得了1株对伪结核棒状杆菌具有裂解作用的噬菌体。研究结果可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防控提供流行病学数据参考,并可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潜在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结核杆菌 干酪性淋巴结炎 噬菌体 山羊
下载PDF
压水堆棒状燃料氧化与吸氢模型开发及验证
11
作者 陈楠 向烽瑞 +5 位作者 贺亚男 巫英伟 章静 苏光辉 田文喜 秋穗正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20,共9页
核反应堆长期运行过程中,锆合金包壳与冷却水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吸氢脆化行为,使包壳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恶化,威胁燃料元件的安全特性。因此,开展棒状燃料氧化与吸氢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现了MOOSE-BEEs燃料性能分析程序中... 核反应堆长期运行过程中,锆合金包壳与冷却水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吸氢脆化行为,使包壳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恶化,威胁燃料元件的安全特性。因此,开展棒状燃料氧化与吸氢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现了MOOSE-BEEs燃料性能分析程序中压水堆棒状燃料堆内腐蚀计算模型的开发,主要包括氧化腐蚀模型和吸氢腐蚀模型。基于相关的实验数据和BISON程序计算结果,对氧化腐蚀、氢扩散、氢析出等单个模型及耦合模型开展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BEEs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和BISON程序吻合较好,说明BEEs能够准确模拟燃料棒的氧化与吸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 氧化腐蚀 氢扩散 氢析出 BEES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EtRON2_(L2)特性与功能初步分析
12
作者 刘曼玉 朱顺海 +7 位作者 赵其平 贾刘数 肖克 赵焕之 于钰 黄兵 韩红玉 董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利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免疫印迹实验、抗体中和实验以及BiFC等方法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同源分子—Et RON2_(L2)的特性和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Et RON2_(L2)氨基酸序列与常规的Et RON2仅有26.63%的同源性,mRNA水... 利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免疫印迹实验、抗体中和实验以及BiFC等方法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同源分子—Et RON2_(L2)的特性和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Et RON2_(L2)氨基酸序列与常规的Et RON2仅有26.63%的同源性,mRNA水平在第二代裂殖子中最高,而蛋白水平在第二代裂殖子和子孢子阶段最高;Et RON2_(L2)在游离的第二代裂殖子和子孢子阶段主要分布于胞质,而在入侵后子孢子中主要分布于虫体表面;抗rEt RON2_(L2)多克隆血清处理组明显抑制子孢子入侵细胞;Et RON2_(L2)与EtAMA3之间存在互作关系。本研究为探究Et RON2_(L2)在球虫入侵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体颈部蛋白2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Et RON2 L1-2特性与功能初步分析
13
作者 陈烺 刘曼玉 +6 位作者 赵其平 朱顺海 王丽慧 郭慧琳 韩红玉 董辉 郝力力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9-397,共9页
为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RON2)同源分子——Et RON2 L1-2的分子特性与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入侵抑制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以及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等方法分析其生物学特征。结果发现Et RON2 L... 为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RON2)同源分子——Et RON2 L1-2的分子特性与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入侵抑制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以及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等方法分析其生物学特征。结果发现Et RON2 L1-2蛋白序列与Et RON2仅有29.69%的同源性,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在第二代裂殖子阶段最高。抗r Et RON2 L1-2抗体对子孢子入侵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Et RON2 L1-2蛋白主要分布于经PBS孵育子孢子的胞质和表面,并分布于经完全培养基孵育或入侵DF-1细胞后2 h子孢子的顶端;其表达量在滋养体和未成熟裂殖体增加,且在带虫空泡膜也有分布;在第二代裂殖子中主要分布于整个胞质。Et RON2 L1-2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顶膜抗原4(AMA4)之间存在互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虫 柔嫩艾美耳球虫 体颈部蛋白2同源分子 入侵
下载PDF
一株肉牛源干燥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
14
作者 赵桂新 白和平 +5 位作者 陶勇 张闫 刘畅 张志强 吴同垒 史秋梅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7,共5页
为了确定河北省昌黎县某肉牛场肉牛发病原因,本研究从呼吸道症状明显的病牛鼻粘液中分离纯化到1株优势菌,采用细菌培养、革兰氏染色、细菌生化鉴定、rpoB基因检测、16S rR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经K-B试纸法检测该分离菌对泰乐菌素、头孢... 为了确定河北省昌黎县某肉牛场肉牛发病原因,本研究从呼吸道症状明显的病牛鼻粘液中分离纯化到1株优势菌,采用细菌培养、革兰氏染色、细菌生化鉴定、rpoB基因检测、16S rR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经K-B试纸法检测该分离菌对泰乐菌素、头孢拉定等18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分离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短杆状球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可生长为干燥且粗糙的淡黄色菌落,在LB液体培养基中呈沉淀生长,菌液上层轻微浑浊,下层有颗粒状、片状沉淀;rpoB基因PCR扩增检测结果为阳性;该分离菌具有脂酶、赖氨酸脱羧酶、β-葡萄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能够发酵海藻糖、麦芽糖、蔗糖,结果符合干燥棒状杆菌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分离菌与干燥棒状杆菌同源性为99%,一致性为91.6%;对泰乐菌素、头孢拉定等7种药物耐药,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9种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干燥棒状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干燥杆菌 生化鉴定 RPOB基因 16S rRNA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香柠檬精油抗伪结核棒状杆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15
作者 符雪珍 李鑫灿 +6 位作者 钱虹宇 吕红 吴婵玉 王晓涵 王小华 王芝英 周作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7-1227,共11页
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Cp)感染可影响家畜尤其是反刍动物羊的生产性能,本文旨在筛选对Cp有抑杀活性的植物精油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为Cp感染防控提供参考。通过纸片扩散法从4种植物精油中筛选出能高效抑杀Cp... 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Cp)感染可影响家畜尤其是反刍动物羊的生产性能,本文旨在筛选对Cp有抑杀活性的植物精油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为Cp感染防控提供参考。通过纸片扩散法从4种植物精油中筛选出能高效抑杀Cp的香柠檬精油(bergamot essential oil, BEO),采用刃天青指示剂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BEO对Cp不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通过体外试验评价BEO对Cp感染J774A.1巨噬细胞的影响。通过测定脏器载菌量、脾抗菌肽基因表达量和存活率综合评价BEO对Cp感染昆明系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扫描电镜观察BEO作用后Cp菌体形态变化,并检测BEO作用后Cp的DNA泄漏以及毒力基因表达情况,初步研究BEO抗Cp机制。结果显示:BEO具有较强的抗Cp作用,其MIC为0.78~1.56μL·mL^(-1)。BEO可降低Cp感染小鼠肾、肝和腹水的细菌负荷(P<0.01),上调Cp感染小鼠脾中抗菌肽Cramp、Bpifal 1、mBD2、mBD3和mBD4的mRNA表达水平(P<0.01)。BEO处理可降低Cp对J774A.1巨噬细胞的感染率,提高被Cp感染小鼠的存活率(P<0.05)。BEO处理使Cp细胞膜凹陷,菌体内DNA外渗增加(P<0.05),以及下调毒力基因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的表达(P<0.01)。BEO能抑杀Cp,改善Cp对小鼠的感染程度,其机制可能与BEO损伤Cp细胞膜造成DNA泄漏并降低毒力基因pld的mRNA表达,以及促进Cp感染小鼠抗菌肽Cramp、Bpifal 1、mBD2、mBD3和mBD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结核杆菌 香柠檬精油 抗菌作用 机制
下载PDF
72株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
16
作者 闫小利 陈清清 +4 位作者 林玉玲 宋瑞雅 张建明 郑廷金 张志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1,共7页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0年7月-2022年9月临床分离纹带棒状杆菌72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扩...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0年7月-2022年9月临床分离纹带棒状杆菌72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检测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相关基因gyrA并进行测序以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PCR扩增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X和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phA1并进行测序分析。病史资料分析纹带棒状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均100%敏感,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及莫西沙星均100%耐药,对青霉素(87.5%)、头孢吡肟(95.8%)、美罗培南(95.8%)、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90.3%)、红霉素(98.6%)和克林霉素(98.6%)的耐药率较高,对庆大霉素(25.0%)、四环素(30.6%)和利福平(23.6%)耐药率较低。PCR及DNA测序结果显示,3株纹带棒状杆菌发生gyrA基因单点突变(Ser87Val),67株发生双突变(Ser87Phe、Asp91A1a或Ser87Tyr、Asp91Ala),2株发生三位点突变(Ser87Phe、Ala88Pro和Asp91Ala),其中三位点突变是本研究首次发现的突变模式。所有的纹带棒状杆菌均检出ermX基因,aphA1基因检出率为43.1%。病史资料结果显示,72株纹带棒状杆菌主要分离自ICU(占65.2%),标本来源以下呼吸道标本为主(占91.6%),患者平均年龄(68.0±15.3)岁,感染和定植患者比例分别占72.2%(52/72)和27.8%(20/72),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长≥28 d、合并脑出血、意识障碍及病情恶化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带杆菌 GYRA ermX aphA1
下载PDF
纳米晶合金棒状电感制备及宽频恒电感特性分析
17
作者 丁景楠 周家林 +3 位作者 甘章华 朱昭峰 吴传栋 王佳敏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111,共4页
为了研制高性能的微型棒状电感,采用铁(Fe)基非晶薄带经固化、线切割、分段退火等工艺制备了纳米晶合金棒状磁芯,并以此为基础制备成纳米晶合金棒状电感。利用IM3570型电感测量仪对所制备的棒状电感进行了性能测试分析,修正了有芯棒状... 为了研制高性能的微型棒状电感,采用铁(Fe)基非晶薄带经固化、线切割、分段退火等工艺制备了纳米晶合金棒状磁芯,并以此为基础制备成纳米晶合金棒状电感。利用IM3570型电感测量仪对所制备的棒状电感进行了性能测试分析,修正了有芯棒状电感的电感量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在0.112~3 MHz频率范围内,制备的纳米晶棒状微电感的电感量为7.72~9.93μH,品质因子值为3.33~5.14;在300 kHz频率时,能够有效分辨电路板孔内壁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合金 微型电感 宽频恒电感 电感量 品质因子
下载PDF
纹带棒状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18
作者 严丽 宋蓉蓉 +3 位作者 朱琼芳 任亚璐 吴逸宁 徐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分析纹带棒状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液和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52... 目的分析纹带棒状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液和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52株,分析患者的科室分布、临床特征及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检出52株纹带棒状杆菌的5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男性37例(71.2%)、≥60岁39例(75.0%),大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糖尿病和肿瘤等基础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咳嗽咳痰最为常见。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纹带棒状杆菌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西他沙星除外)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四环素的耐药率在50.0%~86.5%之间,所有菌株均为多重耐药。目前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奥利万星、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和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结论老年、男性和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生纹带棒状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开展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有助于纹带棒状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带杆菌 临床特征 药物敏感性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UVA增强型棒状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紫外屏蔽性能研究
19
作者 年俊杰 左士祥 +2 位作者 胡大彬 王灿 姚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在低温水解条件下制备了一种长波紫外线(UVA)增强型棒状金红石TiO_(2),将Al(OH)_(3)均匀包覆在TiO_(2)表面,然后使用月桂酰赖氨酸(LL)对TiO_(2)/Al(OH)_(3)进行表面改性,最后在TiO_(2)/Al(OH)_(3)/LL表面包覆一层天然防晒剂白藜芦醇(RE... 在低温水解条件下制备了一种长波紫外线(UVA)增强型棒状金红石TiO_(2),将Al(OH)_(3)均匀包覆在TiO_(2)表面,然后使用月桂酰赖氨酸(LL)对TiO_(2)/Al(OH)_(3)进行表面改性,最后在TiO_(2)/Al(OH)_(3)/LL表面包覆一层天然防晒剂白藜芦醇(RES),得到TiO_(2)/Al(OH)_(3)/LL/RES(TALR)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仪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OH)_(3)以非晶态形式均匀包覆在棒状金红石TiO_(2)表面,适宜包覆量为10%(质量分数);棒状TiO_(2)在中波紫外线(UVB)范围具有优异的紫外屏蔽能力,对UVA仍有令人满意的吸收效果;改性剂LL的最佳包覆量为12%,RES的最佳包覆量为15%(均为质量分数)。抗氧化实验及防晒指数测试结果表明,TALR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优异的紫外屏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UVA增强 月桂酰赖氨酸 白藜芦醇 紫外屏蔽
下载PDF
纳米棒状MgO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食用油中的苯并[a]芘
20
作者 周然锋 程刚 +2 位作者 刘丽 尹小丽 彭西甜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了一种纳米棒状Mg O吸附剂,结合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SPE-HPLC/FLD)建立了食用油中苯并[a]芘(Ba P)的快速分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和孔径... 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了一种纳米棒状Mg O吸附剂,结合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SPE-HPLC/FLD)建立了食用油中苯并[a]芘(Ba P)的快速分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BET)对合成的棒状Mg O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 O纳米材料是多晶立方结构,呈棒状形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非常适合作为SPE的吸附剂。对SPE过程中吸附剂用量、清洗液种类、解吸液种类及用量、上样液体积进行了详细的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食用油中Ba P在0.5~20.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回归系数的平方(R^(2))为0.9999,以信噪比的3倍和10倍计算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0μg/kg和0.33μg/kg。同时,Ba P在低、中、高3种加标浓度下回收率在85.3%~96.5%,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2.3%~9.0%,表明本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8种实际油样中Ba P的分析,所有样品的回收率在77.8%~9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8%,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在实际样品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MgO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 苯并[A]芘 食用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