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棒状乳杆菌HS4廉价增殖培养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卢海强 谷新晰 +2 位作者 李晨 霍文敏 田洪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5,66,共6页
本研究对棒状乳杆菌的廉价增殖培养基进行筛选及优化,以达到降低棒状乳杆菌菌剂的生产成本。通过比较棒状乳杆菌HS4在9种基础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确定冬瓜基础培养基为增殖基础培养基;经单一营养因子试验和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确... 本研究对棒状乳杆菌的廉价增殖培养基进行筛选及优化,以达到降低棒状乳杆菌菌剂的生产成本。通过比较棒状乳杆菌HS4在9种基础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确定冬瓜基础培养基为增殖基础培养基;经单一营养因子试验和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确定影响棒状乳杆菌HS4增殖的3个重要因素分别为大豆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浸粉;经响应面分析进行回归优化,获得最佳冬瓜增殖培养基配方为:冬瓜基础培养基(1L),大豆蛋白胨(19.7g/L),酵母浸粉(19.4g/L)和牛肉膏(1.94g/L),活菌数达到39.81×108 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廉价培养基 冬瓜 优化 发酵剂
下载PDF
棒状乳杆菌发酵秘鲁鱿鱼糜凝胶特性的变化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晓倩 吴祖芳 翁佩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6-191,共6页
为阐明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Lz153发酵秘鲁鱿鱼糜的凝胶形成机理,通过质构仪测定棒状乳杆菌Lz153发酵秘鲁鱿鱼糜凝胶特性,分析凝胶形成过程中离子键、氢键、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及非二硫共价键的变化,并利用十二烷... 为阐明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Lz153发酵秘鲁鱿鱼糜的凝胶形成机理,通过质构仪测定棒状乳杆菌Lz153发酵秘鲁鱿鱼糜凝胶特性,分析凝胶形成过程中离子键、氢键、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及非二硫共价键的变化,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方法观察肌原纤维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棒状乳杆菌Lz153鱿鱼糜发酵24~36 h阶段凝胶特性最佳;离子键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逐渐减少趋势,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含量分别在发酵36 h和30 h达到最大值,二硫键和非二硫共价键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呈增加的趋势;氢键、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和非二硫共价键是形成和维持凝胶网络的主要作用力。SDS-PAGE图谱显示,发酵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重链均开始被降解,同时经发酵24 h后分子质量在100~135 kDa范围出现了新的盐溶性蛋白质条带,发酵至48 h也被降解。研究结果可为开发秘鲁鱿鱼为原料的乳酸菌发酵鱼糜制品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鱿鱼鱼糜 棒状乳杆菌lz153 凝胶形成 化学作用力 肌原纤维蛋白
下载PDF
棒状乳杆菌SZD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姚纲 张健鹏 +1 位作者 胡红焱 梁慧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4年第5期221-222,238,共3页
目的 观察棒状乳杆菌SZD菌株发酵液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用牛津杯法对棒状乳杆菌SZD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SZD菌株的发酵液在pH值为3.0时对4种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腐生葡萄... 目的 观察棒状乳杆菌SZD菌株发酵液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用牛津杯法对棒状乳杆菌SZD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SZD菌株的发酵液在pH值为3.0时对4种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腐生葡萄球菌)均有抑菌活性,但其抑菌活性随着pH值的增高而逐渐减弱,当pH值增至5.0时抑菌活性完全消失.SZD菌株发酵液对4种指示菌的抑菌圈较相同pH值的MRS液体培养基上清液的抑菌圈稍大.结论 SZD菌株发酵液在pH值为3.0~4.5时对4种指示菌均有抑菌活性,其抑菌活性主要依赖于发酵产生的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发酵液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棒状乳杆菌4个管家基因PCR引物的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2
4
作者 姚纲 陈永红 +1 位作者 胡红焱 张健鹏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86-87,共2页
目的探索一种为棒状乳杆菌管家基因设计PCR引物的方法,并验证所设计引物的PCR扩增效率和特异性。方法先用在线引物设计工具Primer-BLAST为棒状乳杆4个菌管家基因设计PCR引物。然后用软件oligo 6.44评价引物的各项参数,综合考虑PCR引物... 目的探索一种为棒状乳杆菌管家基因设计PCR引物的方法,并验证所设计引物的PCR扩增效率和特异性。方法先用在线引物设计工具Primer-BLAST为棒状乳杆4个菌管家基因设计PCR引物。然后用软件oligo 6.44评价引物的各项参数,综合考虑PCR引物设计的各项原则,人工筛选出最佳引物,最后通过PCR扩增验证引物的效率和特异性。结果每个管家基因用Primer-BLAST程序设计得到10对引物,最后各选出1对引物。经PCR扩增验证,这些引物不仅效率高,而且特异性好。结论本研究所用的引物设计方法简单实用,用于设计棒状乳杆菌管家基因PCR引物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家基因 引物设计 聚合酶链反应 杆菌
下载PDF
泌乳、干奶和分娩期间牛棒状杆菌在牛乳腺内定居的持续时间
5
作者 L.M.Sordillo 胡贞延 《内蒙古畜牧科学》 1990年第4期42-45,共4页
牛棒状杆菌(C·bovis)被认为是一种乳腺的弱病原,一般只能引起轻微的炎症,对奶的产量和成分并没有有害的影响。有些研究者评价了这些共生微生物对较多微生物引起乳腺感染的控制作用。C.bovis定居的乳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 牛棒状杆菌(C·bovis)被认为是一种乳腺的弱病原,一般只能引起轻微的炎症,对奶的产量和成分并没有有害的影响。有些研究者评价了这些共生微生物对较多微生物引起乳腺感染的控制作用。C.bovis定居的乳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试验感染比未定居的对照乳区有抵抗力,但C.bovis定居的乳腺对无乳链球菌或乳房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无保护作用。田间试验的一些结果指出,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奶 分娩 杆菌
下载PDF
棒状腐败乳杆菌Lc7对高脂血症仓鼠的降脂及其肠道菌群调节作用
6
作者 王若诗 张素平 +7 位作者 张舒惟 徐明超 林晓颖 赵锐清 陆瑶 杨晶 徐建国 刘丽云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2-1017,共16页
【背景】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与肠道菌群的变化密切相关。乳酸菌等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发挥降脂功能。【目的】研究棒状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Lc7对高脂血症仓鼠血脂和肠道菌群的影... 【背景】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与肠道菌群的变化密切相关。乳酸菌等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发挥降脂功能。【目的】研究棒状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Lc7对高脂血症仓鼠血脂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饲喂高脂饲料构建仓鼠高脂血症模型,灌胃L.coryniformis Lc7菌悬液,干预6周后检测仓鼠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和脂多糖水平,观察肝组织和附睾脂肪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分析盲肠内容物中的肠道菌群。【结果】L.coryniformis Lc7干预显著降低了高脂血症仓鼠血清总胆固醇(P<0.001)、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的水平、升高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P<0.001)、降低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P<0.05)、白细胞介素-6(P<0.01)和脂多糖(P<0.05)的水平,减轻了高脂饮食引起的肝组织损伤和附睾脂肪组织脂肪堆积,改善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降低了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的比值(P<0.05),升高了颤杆菌克属和拟杆菌属等肠道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螺杆菌属和Negativibacillus的相对丰度,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总胆固醇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L.coryniformis Lc7可改善仓鼠脂质代谢紊乱,调节肠道菌群,缓解高脂血症。提示L.coryniformis Lc7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杆菌 高脂血症 肠道菌群 血脂
原文传递
谷氨酸棒杆菌乳酰谷胱甘肽裂合酶基因克隆、表达及活性分析
7
作者 郝成伟 李贺丹 +1 位作者 张献 徐大庆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59,共6页
乳酰谷胱甘肽裂合酶是生物体内降解丙酮醛的重要酶之一。食品级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基因组上的NCgl0106预测为乳酰谷胱甘肽裂合酶基因,但尚缺乏实验验证。本试验首先通过pCR技术扩增出预测的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乳酰谷胱甘... 乳酰谷胱甘肽裂合酶是生物体内降解丙酮醛的重要酶之一。食品级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基因组上的NCgl0106预测为乳酰谷胱甘肽裂合酶基因,但尚缺乏实验验证。本试验首先通过pCR技术扩增出预测的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乳酰谷胱甘肽裂合酶基因lac,并将之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成功获得工程菌E.coli BL21(DE3)/pET-28a-lac。然后,使用IpTG诱导E.coli BL21(DE3)/pET-28a-lac表达重组蛋白Lac。SDS-PAGE试验结果表明:重组Lac蛋白在大肠杆菌进行了可溶性表达,其分子量约为14 kDa。最后对重组Lac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活性检测及酶学特性分析。应用His-tag纯化获得的重组蛋白溶液浓度为604.9μg/mL;活性检测显示重组Lac蛋白能催化丙酮醛和谷胱甘肽生成S-D-乳酰谷胱甘肽,表明谷氨酸棒杆菌lac基因是乳酰谷胱甘肽裂合酶基因;酶学特性分析表明重组乳酰谷胱甘肽裂合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7,金属离子K^+和Ca^(2+)对其活性略有增强作用,Ba^(2+)对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Zn^(2+)、Mg^(2+)和Fe^(2+)对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o^(2+)和Mn^(2+)几乎完全抑制其活性,酶反应米氏常数K_m值为0.223 2 mmol/L,最大反应速率为0.025 mmol/(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杆菌 酰谷胱甘肽裂合酶 基因表达 酶活分析
下载PDF
棒状腐败乳杆菌Lc7 的生物学特性及益生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素平 林晓颖 +6 位作者 徐明超 乔蕾 杨晶 孙晖 张桂 刘丽云 徐建国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9-332,共14页
【目的】对分离自健康成人粪便样本的棒状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Lc7进行分类学鉴定和益生潜力评估。【方法】基于16S rRNA基因和基因组核心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对Lc7进行分类学鉴定;通过耐酸和胆汁酸盐、粘附、... 【目的】对分离自健康成人粪便样本的棒状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Lc7进行分类学鉴定和益生潜力评估。【方法】基于16S rRNA基因和基因组核心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对Lc7进行分类学鉴定;通过耐酸和胆汁酸盐、粘附、抗氧化和抑菌实验,以及溶血、明胶酶活性和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评估Lc7的益生特性。同时,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评估Lc7的体内抗炎潜力。【结果】Lc7鉴定为L.coryniformis,在酸和胆汁酸盐的连续作用下,Lc7的存活率为70.17%。Lc7对HT-29细胞的粘附指数为56.33 CFU/cell,其自聚集和疏水性分别为80%和40%;Lc7对福氏志贺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等7个常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羟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s,·OH)的清除率分别为91.70%和48.53%;Lc7无溶血现象和明胶酶活性,对选取的大多数抗生素均敏感。在小鼠结肠炎实验中,Lc7干预组小鼠结肠长度明显长于模型组(P<0.01),结肠病理明显改善(P<0.01),并且降低了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浓度,升高了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浓度(P<0.01)。【结论】Lc7具有益生特性和体内抗炎潜力,可作为益生菌株进行开发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杆菌 分类学鉴定 益生菌 抗炎
原文传递
粪肠球菌B-8和棒状乳杆菌W-17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冯超 邵美玲 +3 位作者 王景霖 田佳鑫 王煦童 钱爱东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7-624,共8页
为了探究乳酸菌在鲫鱼微生态制剂中的应用,选取鱼源棒状乳杆菌W-17和粪肠球菌B-8饲喂鲫鱼,对比研究2株乳酸菌对鲫鱼免疫指标的不同影响以及各脏器中非特异性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在每克鲫鱼饲料中分别添加1.0×10^(8)CFU/mL的... 为了探究乳酸菌在鲫鱼微生态制剂中的应用,选取鱼源棒状乳杆菌W-17和粪肠球菌B-8饲喂鲫鱼,对比研究2株乳酸菌对鲫鱼免疫指标的不同影响以及各脏器中非特异性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在每克鲫鱼饲料中分别添加1.0×10^(8)CFU/mL的粪肠球菌B-8和1.0×10^(8)CFU/mL的棒状乳杆菌W-17,饲喂初始体质量为(30.0±1.0)g的鲫鱼,持续4周。应用ELISA方法检测IL-1β、TNF-α、IL-10、IFN-γ及IgM的含量。并提取鲫鱼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肠道的RNA进行RT-PCR,测定IL-1β、TNF-α、IL-10和IFN-γ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免疫28 d时,乳酸菌组血清中各非特异性抗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粪肠球菌B-8组高于棒状乳杆菌W-17组。乳酸菌组各脏器中非特异性免疫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粪肠球菌B-8组各脏器中非特异性免疫基因表达量高于棒状乳杆菌W-17组。说明粪肠球菌B-8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鲫鱼的非特异性免疫,为该株乳酸菌在鲫鱼养殖业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杆菌 鲫鱼 免疫效果
原文传递
用多位点序列分析技术鉴定9株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野生菌株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纲 胡红焱 +1 位作者 梁慧 张健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0期2647-2649,共3页
目的对从某发酵食品中分离纯化出的9株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野生菌株(SZD菌株)进行鉴定。方法先结合表型特征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SZD菌株鉴定到种的水平,再通过综合分析hsp60、pheS、rpoA及tuf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技术将其... 目的对从某发酵食品中分离纯化出的9株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野生菌株(SZD菌株)进行鉴定。方法先结合表型特征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SZD菌株鉴定到种的水平,再通过综合分析hsp60、pheS、rpoA及tuf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技术将其鉴定到亚种的水平。结果 SZD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棒状乳杆菌扭曲亚种及棒状亚种相应序列的相似率均达99.9%以上。SZD菌株的pheS基因序列与棒状乳杆菌棒状亚种及扭曲亚种的相应序列的相似率分别为100%和97.87%,而rpoA基因序列与棒状乳杆菌棒状亚种及扭曲亚种的相应序列的相似率分别为98.65%和100%;tuf基因序列与棒状乳杆菌两个已知亚种相应序列的相似率均为99.00%以上,而hsp60基因序列与棒状乳杆菌两个已知亚种相应序列的相似率均为99.00%以下。在用应用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成组配对法构建的基于16SrRNA、hsp60、tuf和pheS基因的进化树中,SZD菌株独立于棒状乳杆菌的两个已知亚种而自成一支。因此,将SZD菌株鉴定为棒状乳杆菌的一个新亚种。结论结合表型特征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SZD菌株鉴定为棒状乳杆菌,最后通过基于hsp60、pheS、rpoA及tuf基因的MLSA技术将其鉴定为棒状乳杆菌一个新的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位点序列分析 鉴定 D- 杆菌
下载PDF
抗革兰阴性菌的棒状乳杆菌分离及其生产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婷婷 方芳 +1 位作者 堵国成 陈坚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共5页
食品加工过程中致病菌的污染和有害物质的生成是影响食品安全和食品品质的两大因素。从家庭自制泡菜中分离得到一株抑制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多种革兰阴性菌生长的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 BBE-H3),经考察,棒状乳杆菌BBE... 食品加工过程中致病菌的污染和有害物质的生成是影响食品安全和食品品质的两大因素。从家庭自制泡菜中分离得到一株抑制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多种革兰阴性菌生长的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 BBE-H3),经考察,棒状乳杆菌BBE-H3为非生物胺产生菌并具有典型的乳酸菌发酵特性,符合食品发酵安全生产菌株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杆菌 生物胺 发酵特性
原文传递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分离与药敏实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晓松 卢炳奎 +2 位作者 朱宪光 高娃 闫红霞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5年第3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临床型房炎 药敏实验 病原分离 奶牛房炎 疾病防治技术 链球菌 病原微生物 养殖业发展 葡萄球菌 杆菌 绿脓杆菌 变形杆菌 巴氏杆菌 结核杆菌 布氏杆菌 饲养管理 集中饲养 综合症 病原菌 条件性 化脓性 肠道菌
下载PDF
Sm_2SD青霉素 链霉素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效果对比
13
作者 赵亘 马维卿 +1 位作者 吴毅 李志平 《中国奶牛》 1993年第3期31-33,共3页
青霉素、链霉素联合乳头管注射,为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传统疗法,但1~2个乳区用药后,其他健康乳区的乳汁由于卫生的要求,是不能食用的,特别是不能喂婴儿。另一方面,用药后可能引起泌乳量的减少,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得不到恢复。为克服上述情... 青霉素、链霉素联合乳头管注射,为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传统疗法,但1~2个乳区用药后,其他健康乳区的乳汁由于卫生的要求,是不能食用的,特别是不能喂婴儿。另一方面,用药后可能引起泌乳量的减少,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得不到恢复。为克服上述情况,寻求治疗方法简单、效果理想的药物之方法,从1977~1992年,我们先后作了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嘧啶口服,青霉素、链霉素联合乳头管注射,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效果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炎 Sm2SD 头管 磺胺二甲嘧啶 卡他性房炎 兽药手册 链球菌 化脓杆菌 链球菌
下载PDF
用API50CH系统鉴定9株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野生菌株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纲 张健鹏 +1 位作者 胡红焱 梁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8期263-265,共3页
目的对从某发酵食品中分离纯化出的9株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野生菌株(SZD菌株)进行鉴定。方法用API 50CH碳水化合物鉴定试剂条对9株SZD菌株进行碳水化合物发酵试验,根据碳水化合物发酵试验结果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利用API 50CH系统将9株... 目的对从某发酵食品中分离纯化出的9株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野生菌株(SZD菌株)进行鉴定。方法用API 50CH碳水化合物鉴定试剂条对9株SZD菌株进行碳水化合物发酵试验,根据碳水化合物发酵试验结果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利用API 50CH系统将9株SZD菌株鉴定为棒状乳杆菌。结论 API 50CH系统简单快捷,可将乳酸杆菌鉴定至种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 杆菌
下载PDF
棒状乳杆菌FZU63发酵对红茶汤风味品质改善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瑞丽 刘宜锋 +6 位作者 骆伟博 黄慧琳 黄梅婷 陈驰 肖榕辉 韩金志 吕旭聪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31-4743,共13页
乳酸菌发酵可赋予茶饮料独特的香气与滋味,且可改变其物质组成,产生益生因子等。目前,针对乳酸菌在不同发酵阶段对茶汤中风味物质形成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从中国传统泡菜中筛选获得的棒状乳杆菌FZU63为发酵菌株,对不同发酵阶段红... 乳酸菌发酵可赋予茶饮料独特的香气与滋味,且可改变其物质组成,产生益生因子等。目前,针对乳酸菌在不同发酵阶段对茶汤中风味物质形成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从中国传统泡菜中筛选获得的棒状乳杆菌FZU63为发酵菌株,对不同发酵阶段红茶汤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还原糖、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等含量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发酵红茶汤的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棒状乳杆菌FZU63以红茶汤中的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和木糖作为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碳源物质。红茶汤经棒状乳杆菌FZU63发酵作用后,香气成分丰度显著增加,且主要香气组分结构发生改变,发酵红茶汤在花香、坚果香的基础上增添了水果香;此外,部分苦味氨基酸含量下降,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现积累。同时,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棒状乳杆菌FZU63发酵可改善红茶汤的感官品质,且在发酵48 h后达到较优。本文系统分析了经棒状乳杆菌发酵不同阶段对红茶汤风味的影响,可为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品质控制与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FZU63 红茶汤 发酵 风味物质 品质改善
原文传递
乳房炎防治与抗生素残留及耐药性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健琦 《中国奶牛》 1990年第5期44-45,共2页
难题乳房炎是发展奶牛业困扰很大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不仅有害于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到奶牛的利用年限、产奶量和奶品质量。
关键词 房炎 抗生素残留 利用年限 公共卫生 杆菌 链球菌 牛群 种公牛 抗菌药物
下载PDF
乳牛隐性乳房炎病因学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敏 《中国奶牛》 1992年第3期63-64,共2页
隐性乳房炎,是乳牛乳腺腺泡上皮组织轻微病变和乳汁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且无肉眼可见的临床症状的乳房疾病,不仅可引起乳牛产奶量减少,乳品质下降,且能在一定条件下转为临床型乳房炎。据报道,乳牛乳房炎引起的经济损失中,隐性乳房炎占80%... 隐性乳房炎,是乳牛乳腺腺泡上皮组织轻微病变和乳汁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且无肉眼可见的临床症状的乳房疾病,不仅可引起乳牛产奶量减少,乳品质下降,且能在一定条件下转为临床型乳房炎。据报道,乳牛乳房炎引起的经济损失中,隐性乳房炎占80%,而临床型乳房炎仅占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房炎 腺腺泡 品质 临床症 胎衣滞留 杆菌 病牛 爱尔夏牛 链球菌 头管
下载PDF
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奶牛乳房炎一些问题——国际奶牛乳房炎专题交流会信息
18
作者 市川忠雄 潘军 《中国奶牛》 1992年第5期45-46,共2页
1990年9月,在美国印弟安那州召开了国际奶牛乳房炎专题交流会,来自16个国家的代表,就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现仅就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奶牛乳房炎一些问题做一介绍。一、关于牛体对乳房炎的防御机能在会议上,先后有1... 1990年9月,在美国印弟安那州召开了国际奶牛乳房炎专题交流会,来自16个国家的代表,就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现仅就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奶牛乳房炎一些问题做一介绍。一、关于牛体对乳房炎的防御机能在会议上,先后有15人次就牛体对乳房炎的防御机能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主要侧重于疫苗对调动机体防御机能及其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炎 防御机能 干奶期 专题交流 杆菌 链球菌 链球菌 感染试验 牛床 免疫佐剂
下载PDF
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野生菌株的分离筛选
19
作者 姚纲 张健鹏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2期101-101,共1页
目的从某发酵食品中分离筛选出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野生菌株。方法用平板划线法对某发酵食品中的野生菌株进行分离纯化,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所分离野生菌株发酵液中D-乳酸的光学纯度,筛选出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菌株。结果从某发酵食... 目的从某发酵食品中分离筛选出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野生菌株。方法用平板划线法对某发酵食品中的野生菌株进行分离纯化,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所分离野生菌株发酵液中D-乳酸的光学纯度,筛选出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菌株。结果从某发酵食品中共分离筛选出9株野生菌株,产D-乳酸的光学纯度达100%,将其命名为SZD菌株。结论某发酵食品中存在产光学纯度为100%D-乳酸的野生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杆菌 分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的中医疗法
20
作者 郑洪喜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4年第5期48-49,共2页
奶牛乳房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乳腺和乳头发炎,并且造成乳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的一种常见的疾病。1病因分析病原微生物经乳头管口侵入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较为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革兰氏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 奶牛乳房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乳腺和乳头发炎,并且造成乳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的一种常见的疾病。1病因分析病原微生物经乳头管口侵入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较为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革兰氏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以及真菌中的念珠菌属等。物理、化学、机械性因素,如冷、热挤压、冲撞乳房等也可以引起本病;也可由内源性感染而继发乳房炎;另外患子宫内膜炎及生殖器官疾病的奶牛亦可继发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房炎 中医疗法 病原微生物感染 生殖器官疾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 革兰氏阳性菌 化脓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