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下湘西南瑶族“棕包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秋来 白晋湘 吴湘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07-112,128,共7页
“棕包脑”作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瑶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价值认同。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湘西南瑶族“棕包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棕包脑”融入了梅山武术的... “棕包脑”作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瑶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价值认同。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湘西南瑶族“棕包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棕包脑”融入了梅山武术的动作形式和蚩尤文化神韵,原始、神秘的舞蹈动作,孔武有力。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文明的扩张,瑶族“棕包脑”被忽视、被破坏得较为严重,对此要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居民自治、市场运作”的活态传承机制,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棕包脑 活态
下载PDF
文化符号学视域下舞蹈符号圈的整体性特征分析——以洞口瑶族棕包脑舞蹈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袁杰雄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2-82,123,共12页
"符号圈"是洛特曼文化符号学中重要的理论概念。本文试从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理论出发对舞蹈符号圈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对符号圈的概念及其内涵、舞蹈符号圈的构成、符号圈中的舞蹈文化、舞蹈符号圈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 "符号圈"是洛特曼文化符号学中重要的理论概念。本文试从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理论出发对舞蹈符号圈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对符号圈的概念及其内涵、舞蹈符号圈的构成、符号圈中的舞蹈文化、舞蹈符号圈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洞口瑶族棕包脑舞蹈为例,对其发生、成型、发展及其演变历程进行具体分析,试图找出影响和制约棕包脑舞蹈发展的因素,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棕包脑舞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学 棕包脑舞蹈 舞蹈符号圈 整体性
下载PDF
洞口瑶族“棕包脑”舞蹈形态探析——基于舞蹈生态学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杰雄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5-33,共9页
"棕包脑"舞蹈源自"梅山文化"圈的民间巫傩祭祀活动,属瑶族祭祀性舞蹈。通过特定的舞蹈形态,叙述祖先迁徙、劳作、祭祀、狩猎、战斗、孝母的情节,内涵极为丰富。文中以舞蹈生态学为研究视角,对洞口瑶族"棕包脑&... "棕包脑"舞蹈源自"梅山文化"圈的民间巫傩祭祀活动,属瑶族祭祀性舞蹈。通过特定的舞蹈形态,叙述祖先迁徙、劳作、祭祀、狩猎、战斗、孝母的情节,内涵极为丰富。文中以舞蹈生态学为研究视角,对洞口瑶族"棕包脑"舞蹈进行论述,从历史渊源的考察、形态特征的提取、舞蹈语言的审美表意功能三方面进行阐释,发现这一"千年一舞"——"棕包脑"舞蹈的传承,俨然并不在于舞蹈动作的形式美感,而是特定舞蹈语言符号系统所蕴含的意义、价值、功能以及情感依托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包脑”舞蹈 舞蹈生态学 形态分析 舞蹈语言符号
下载PDF
湖南洞口县长塘瑶族乡瑶族“棕包脑”舞蹈考察记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晓岩 《艺术评鉴》 2017年第21期92-95,共4页
"棕包脑"是瑶族人民的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湖南省洞口县瑶族乡,每年正月十四、十五日进行表演,历史悠久,迄今为止仍在民间流传。"棕包脑"表演的是古老的神话故事,山神送吉祥、财神送宝之类,寄托着瑶... "棕包脑"是瑶族人民的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湖南省洞口县瑶族乡,每年正月十四、十五日进行表演,历史悠久,迄今为止仍在民间流传。"棕包脑"表演的是古老的神话故事,山神送吉祥、财神送宝之类,寄托着瑶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其不仅是瑶族人民的重要文化遗产,且已成为瑶族文化的重要符号。本文是对洞口县瑶族乡"棕包脑"舞蹈的初步考察,记录洞口县瑶族乡"棕包脑"舞蹈的生存现状与传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乡 棕包脑 祭祀舞蹈 田野考察
下载PDF
“两类三层”视域下的湖南瑶族棕包脑舞蹈研究
5
作者 池艺璇 罗婉红 《尚舞》 2024年第5期102-104,共3页
棕包脑舞蹈是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长塘瑶族乡的传统祭祀性舞蹈。文章以舞蹈学“两类三层”理论为研究视角,考察棕包脑舞蹈的原生形态,提取其中的动作、服饰等要素,以分析其舞台化过程,解读棕包脑舞蹈的发展趋势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发现... 棕包脑舞蹈是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长塘瑶族乡的传统祭祀性舞蹈。文章以舞蹈学“两类三层”理论为研究视角,考察棕包脑舞蹈的原生形态,提取其中的动作、服饰等要素,以分析其舞台化过程,解读棕包脑舞蹈的发展趋势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发现棕包脑舞蹈的发展基本形成一条从民间—舞台的横向脉络关系。由此对后非遗时代棕包脑舞蹈的传承进行省思,以形成一种有效的传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舞蹈 两类三层 棕包脑
原文传递
湘西南地区瑶族“棕包脑”文化特征与价值研究
6
作者 吴秋来 吴湘军 李亮红 《河北画报》 2021年第16期21-22,共2页
瑶族“棕包脑”文化作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武”与“舞”的完美融合,原始、古朴、神秘的肢体语言融入了梅山武术的动作形式与蚩尤文化的神韵。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与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湘西南瑶... 瑶族“棕包脑”文化作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武”与“舞”的完美融合,原始、古朴、神秘的肢体语言融入了梅山武术的动作形式与蚩尤文化的神韵。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与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湘西南瑶族“棕包脑”文化特征与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南瑶族“棕包脑”文化植根于农耕文化,与瑶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特征以及宗教习俗等方面息息相关,表现出了依附性、民族性、地域性等文化特征;瑶族“棕包脑”文化涵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观赏价值及社会整合价值,挖掘与整理瑶族“棕包脑”文化价值旨在促进瑶族“棕包脑”文化活态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共赢”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南 瑶族 棕包脑 特征 价值
下载PDF
瑶族舞蹈“棕包脑”的发展及资源开发
7
作者 李易 《大观(论坛)》 2021年第7期61-62,共2页
"棕包脑"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瑶族舞蹈,带有浓郁的瑶族风情。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和正月十五,瑶族群众就会跳起独特的"棕包脑"舞,走村串寨,通过特定的舞蹈形态,寄托美好的生活愿望,送去新春的祝福。作为非常重要的非... "棕包脑"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瑶族舞蹈,带有浓郁的瑶族风情。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和正月十五,瑶族群众就会跳起独特的"棕包脑"舞,走村串寨,通过特定的舞蹈形态,寄托美好的生活愿望,送去新春的祝福。作为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棕包脑"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棕包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棕包脑"舞蹈资源开发策略,以期促进"棕包脑"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包脑 瑶族舞蹈 非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