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促合成棕榈酸维生素C酯及其光谱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晓丽 安庆大 马金辉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59-661,共3页
本文用棕榈酸甲酯和维生素 C,以脂肪酶 (LIPOZYM IM)为催化剂 ,合成了棕榈酸维生素 C酯 ,酯的一次收率达 68.2 %。
关键词 棕榈酸维生素c酯 维生素c 催化合成 脂肪酶 抗氧化剂 棕榈 红外光谱 结构分析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合成棕榈酸维生素C酯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夏木西卡玛尔 吾满江.艾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73-375,382,共4页
在溶剂相中,用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棕榈酸维生素C酯。研究了反应体系含水量、溶剂、反应温度、加酶量、加入分子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Novo 435脂肪酶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4%,叔丁醇作溶剂,反应温度55℃,摇床转... 在溶剂相中,用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棕榈酸维生素C酯。研究了反应体系含水量、溶剂、反应温度、加酶量、加入分子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Novo 435脂肪酶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4%,叔丁醇作溶剂,反应温度55℃,摇床转速200 r/min,反应时间36 h,转化率52%,产品纯度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维生素c酯 脂肪酶 有机溶剂
下载PDF
生物法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凤杰 谭天伟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8-992,共5页
研究了不同的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体系中催化合成L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反应。针对维生素C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低这一问题,对催化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反应的脂肪酶和反应介质进行比较,同时对影响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反应的因素(温度、底物浓... 研究了不同的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体系中催化合成L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反应。针对维生素C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低这一问题,对催化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反应的脂肪酶和反应介质进行比较,同时对影响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反应的因素(温度、底物浓度、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和酶量等)进行探讨,优化了反应条件:在10mL的丙酮中,1.094g棕榈酸与0.107g维生素C在酶量为20%(WW,固定化酶维生素C)的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下,初始含0.4nm分子筛20%,温度为60℃,转速为200rmin,反应48h转化率可以达到80%,产物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浓度可达2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维生素c棕榈 脂肪酶 Novo 435 丙酮 合成
下载PDF
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作为维A酸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正明 龙晓英 +2 位作者 黄雪琼 杨金华 周润昌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并优化了维A酸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配方。所得制品呈球形,包封率达90%。4℃避光贮存6个月,含量和包封率无明显下降。
关键词 维A 维生素c棕榈 泡囊 处方 溶剂注入法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合成异维生素C棕榈酸酯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凤杰 谭天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95-98,共4页
对来自于Candidasp.99-125的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异维生素C棕榈酸酯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反应速率v0与棕榈酸和异维生素C摩尔浓度的比值有关。v0随着cpal/ciso的增大先是增大,至cpal/ciso值接近15时v0基本不变。另外,... 对来自于Candidasp.99-125的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异维生素C棕榈酸酯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反应速率v0与棕榈酸和异维生素C摩尔浓度的比值有关。v0随着cpal/ciso的增大先是增大,至cpal/ciso值接近15时v0基本不变。另外,考察了溶剂、温度、转速、酶量、初始水含量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反应的反应机理很好的符合乒乓反应模型,确定了最大反应速率vm和米氏常数k′m,由双倒数曲线可以得到,vm=5.86μmol/(min.g),k′m=0.092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棕榈 固定化脂肪酶 丙酮
下载PDF
维生素C棕榈酸酯乳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宜如 李华锋 许新德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1,共3页
维生素C棕榈酸酯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在许多国家己批准作为抗氧化剂使用。本实验考察了维生素C棕榈酸酯对两种蛋白溶液表面张力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并与几种常用乳化剂的乳化能力进行了比较,认为维生素C棕榈酸酯是一种良好的乳化剂。
关键词 维生素c棕榈 乳化性能 乳化稳定性
下载PDF
直接酯化法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工艺改进
7
作者 杨立会 谷中芳 李小云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3-157,共5页
维生素C棕榈酸酯是一种新型、脂溶性、无毒无害多功能的营养性抗氧化剂,近几年被国际上认可为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研究表明它的抗氧化效果明显比常用的抗氧化剂BHA、BHT、TBHQ等效果要好,还能与VE等抗氧化剂作用产生增效作用,仅仅需要... 维生素C棕榈酸酯是一种新型、脂溶性、无毒无害多功能的营养性抗氧化剂,近几年被国际上认可为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研究表明它的抗氧化效果明显比常用的抗氧化剂BHA、BHT、TBHQ等效果要好,还能与VE等抗氧化剂作用产生增效作用,仅仅需要加入少量,即可对食品起到保鲜作用,而且能延长食品贮存时间,增加食品的营养,安全可靠。因而广泛地应用于油脂、含油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实验以维生素C和棕榈酸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直接酯化法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维生素C与棕榈酸物质量的比、催化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工艺条件优化基础上,研究不同抗氧化增效剂对产品收率的影响。产品最终收率达到74.52%,产品质量符合GB16314—1996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棕榈 直接化法 增效剂 收率
下载PDF
维生素C棕榈酸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越 鲁晓雨 +3 位作者 李宁 赵娣 卢杨 陈西敬 《药学研究》 CAS 2017年第9期527-530,共4页
近年来,维生素C的抗肿瘤作用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维生素C需较高剂量才可达到抗肿瘤作用,且化学性质不稳定,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者一直致力于维生素C衍生物的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作为维生素C的脂溶性... 近年来,维生素C的抗肿瘤作用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维生素C需较高剂量才可达到抗肿瘤作用,且化学性质不稳定,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者一直致力于维生素C衍生物的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作为维生素C的脂溶性衍生物,在理化性质、抗肿瘤活性等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本文从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理化特征、抗肿瘤活性、机制和应用等方面对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其在临床肿瘤防治中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棕榈 抗肿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维A酸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的体外释放、经皮渗透和皮肤贮留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正明 龙晓英 +1 位作者 丁钢 袁飞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7-522,共6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作为维A酸载体时,主药的体外释放、经皮渗透和皮肤贮留情况。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测定维A酸从载体中的释放速度,扩散池与供给池之间为纤维素膜(截留分子量8000~14000),扩散池面积为2.92cm2。体外透皮试验... 目的研究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作为维A酸载体时,主药的体外释放、经皮渗透和皮肤贮留情况。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测定维A酸从载体中的释放速度,扩散池与供给池之间为纤维素膜(截留分子量8000~14000),扩散池面积为2.92cm2。体外透皮试验用小鼠、大鼠或兔子背部皮肤替代半透膜。在体外透皮试验完结后,取下皮肤,剪碎匀浆,用50%异丙醇-生理盐水提取,提取液处理后用HPLC测定药物浓度。结果结果表明维A酸释放速率和累积经皮渗透量大于市售乳膏,同时具有较高的皮肤贮留量。结论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作为维A酸载体有助于增加局部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 维生素c棕榈 泡囊 体外释放 经皮渗透 皮肤贮留
原文传递
Enzymatic Synthesis of Ascorbyl Palmitate by Transesterification in Non—Aqueous Medium
10
作者 安庆大 董晓丽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1-133,141,共4页
关键词 棕榈 维生素c 脂肪 催化合成 棕榈酸维生素c酯
下载PDF
白藜芦醇泡囊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丽峰 张思培 +2 位作者 王艳 宋丽丽 李天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30-1632,共3页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Res)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对其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包封率等进行研究,期望通过这种新型微粒给药系统提高白藜芦醇的稳定性与靶向性。方法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白藜芦醇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并进行处方优化,采用透析法...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Res)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对其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包封率等进行研究,期望通过这种新型微粒给药系统提高白藜芦醇的稳定性与靶向性。方法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白藜芦醇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并进行处方优化,采用透析法测定包封率。结果溶剂注入法制得的白藜芦醇泡囊形态优良,粒径800 nm左右,电位-70 mV左右,透析法测定其包封率在77%左右。结论乙醇注入法制备白藜芦醇泡囊,该方法简单易行,优化处方制得泡囊体系稳定且包封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注入法 白藜芦醇 维生素c棕榈 泡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